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商品流通改变了传统的模式,减少了流通中间环节,而趋于大型化、市场化、集成化,购物人群高度集中。如何预防大型购物中心等火灾事故的发生,关键要切实把好建筑防火设计这一消防监督管理的源头关。本文对大型购物中心建筑防火设计难点与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型购物中心;建筑防火设计;策略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购物中心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城市人口密集、人流量大的地方。做好大型购物中心的消防安全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实际消防工作中,基于大型购物中心特殊性,尤其是装饰材料多半依然、人流量大等特点,给消防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所以,实际的消防对策,就是预防为主,切实做好各方面的消防工作,以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大型购物中心的火灾特点
1、经营商品多为可燃性
根据经营商品的不同,大型购物中心可分为六大类:家具类,小商品类,家用电器,灯具类,纺织服装类,建筑材料类,其它类。以上六类市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经营商品大多为可燃性。
2、多布置在住宅区或人员密集的中心区
大型购物中心作为一个新兴的商品交易场所,由于其购物方便,价格适中,深受群众喜爱,所以大多分布在住宅区或人员密集的中心区,占地面积大,物资流通频繁。
3、消防管理不到位
从公安消防机构参与调查的火灾事故看,违章用火、用电、用气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人为因素是引起购物中心火灾的直接原因;而消防管理不到位,防火责任制不落实,则是火灾发展蔓延,最终酿成特大火灾的主要原因。由于当前仍有些人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在“大、快、省”的经济利益驱动下,有些购物中心未经消防部门审核同意即动工兴建,消防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开业后,由于管理层和员工层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防火责任制不落实,致使先天或后天形成的火灾隐患四伏。
二、大型购物中心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难点
1、火灾荷载大
大型购物中心的室内装修采用可燃材料较多,且经营品种大多为服装、鞋帽、布艺、木材、家具、家电等可燃物品,有的还有油漆等易燃易爆物品,而有些又未设专用仓库,可燃物品堆放无序,火灾负荷大且隐患严重。
2、人员疏散困难
大型购物中心内商品云集,由于其商品多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平时的顾客流量较大,特别是节假日期间,顾客的流量远远超过市场的承受能力,一旦发生火灾,疏散非常困难。此外,大的人流量带来大的车流量,导致堵塞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道的问题亦十分突出。
三、大型购物中心的防火对策
大型购物中心的防火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强调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在消防体系的构件上,要严格依据相关规定执行。笔者立足于多年的经验,认为大型购物中心的防火,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严把源头,控制施工质量;(2)切实提高建筑材料的耐火性能;(3)针对实际情况,合理划分防火区;(4)切实落实消防设施设计。
1、严把源头,控制施工质量
基于我国消防法,凡改建、新建、扩建,进行内部装修的建筑物,需要送交相关的设计图纸到当地公安消费机构,以对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核。并且,只有通过审核之后,方可进行施工建设。同时,建筑竣工之后,需要在消防部门的验检合格之后投入使用。所以,公安消防部门应该严把源头,切实控制好施工质量,而消防安全构建第一道防护墙。
2、切实提高建筑材料的耐火性能
对于大型购物中心的特殊性,其建筑材料的选择,应该是耐火等级不小于二级。而且对于重要的建筑构建,其耐火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大型购物中心在进行室内的二次装修时,相关的装修材料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选择不然的安全材料。同时,在商场装修中,所使用到的易燃材料,需要涂刷防火涂料;而对于一些易燃易爆的装饰材料,需要严格控制其使用量,以减小实际使用面积。
3、针对实际情况合理划分防火区
对于大型购物中心而言,合理的划分防火区非常重要,且在划分中,应该考虑相关的国家标准,对商场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进行合理的设置。同时,针对购物中心的空间美观、消防疏散等因素的综合考虑,适当的对商场防火分区进行扩张。依据购物中心的实际情况,防火分区的面积可以设定为2000平方米以上。在防火分区的交点处,可以设立一定面积的安全区域,且区域的出口直通室外。于此同时,商场发生火灾之后,会产生大梁的烟气,所以在防火区划分中,需要做好防烟分区的工作,确保控制烟气的扩散,并依据实际需求,进行一定的机械排烟,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体因吸入有害气体而发生死亡的事故;向安全区域通风,确保火灾产生的烟气不会进入到安全通道或安全区域。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确保人员的安全,特别是避免因吸入有毒气体而发生死亡的事故。
4、切实做好商场的安全疏散
大型购物中心具有人流量大、人群集中的特点,这就对火灾疏散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大型购物中心发生火灾事故时,需要对商场内的电源进线切断,人员的疏散只能依靠紧急照明灯进行人员的疏散。但是,在火灾中,由于烟气的弥漫扩散,使得逃生的能见度低,逃生方向难以辨别。所以,在安全疏散方面,需要落实安全通道的设置工作,并且相关指示标志在火灾的特殊情况下,人员可以有效地辨认。此外,基于大型购物中心人流量大的特点,安全通道的设置首先要满足人流疏散的要求,也就是安全通道的数量要足够,而且安全通道的位置也要满足要求。同时,购物中心各类型通道的宽度、指示标志均需要达到相关标准。安全通道处的门要便于打开,且开启的方向是面向安全出口的方向。在方便人员逃生中,指示标志可以是发光体,并安置在安全通道的路面。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火灾逃生中,要确保部分逃生者爬行时也可以看到指示标志。所以,安全知识标志的设置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到科学合理。
5、购物中心的消防设施
对于大型购物中心,其消防设施的设置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规范的设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并且针对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多配消防设施,以满足实际消防需求。与此,消防设施的质量要严格控制,设施的配置数量和地点要科学合理。对于现代的大型购物中心,需要设置自动报警系统,以强化消防力度。该些购物中心均设置有集中空调系统,这就强调设置自动喷水系统,以确保安全。当然,自动喷水系统的水量要充足,水压要足够大,系统足够完善。这样,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类火灾事故。除此之外,消防设施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是确保消防设施有效发挥作用的保障。所以,购物中心要选派专门人员,对消防设计进行不定期的检修和管理,严格避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设施损坏。
结束语
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大型购物中心成为了现代人购物、娱乐、餐饮的消费场所,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模式。但大型购物中心是火灾的高危区,特别是大型购物中心复杂的人群结构、易燃的装饰品及超大的人流量,这些都是实际消防工作的难点。所以,在实际消防工作中,要切实做好各方面的消防工作,这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方面,要强化相关消防设施的配置,一些安装指示标志要设置到位;另一方面,要强化消防管理和宣传,特别是消防设备的日常检修与管理非常重要。同时,强化消防安全宣传,可以有效强化消费者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相关工作。总之,安全的购物休闲环境,需要各方的共同创造。
参考文献:
[1]刘文利.大型购物中心建筑防火设计难点与应对对策[J].消防与科学,2011(07)
[2]张金辉.谈消防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8)
[3]乔晋勇.浅谈大型商场防火对策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1(09)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商品流通改变了传统的模式,减少了流通中间环节,而趋于大型化、市场化、集成化,购物人群高度集中。如何预防大型购物中心等火灾事故的发生,关键要切实把好建筑防火设计这一消防监督管理的源头关。本文对大型购物中心建筑防火设计难点与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型购物中心;建筑防火设计;策略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购物中心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城市人口密集、人流量大的地方。做好大型购物中心的消防安全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实际消防工作中,基于大型购物中心特殊性,尤其是装饰材料多半依然、人流量大等特点,给消防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所以,实际的消防对策,就是预防为主,切实做好各方面的消防工作,以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大型购物中心的火灾特点
1、经营商品多为可燃性
根据经营商品的不同,大型购物中心可分为六大类:家具类,小商品类,家用电器,灯具类,纺织服装类,建筑材料类,其它类。以上六类市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经营商品大多为可燃性。
2、多布置在住宅区或人员密集的中心区
大型购物中心作为一个新兴的商品交易场所,由于其购物方便,价格适中,深受群众喜爱,所以大多分布在住宅区或人员密集的中心区,占地面积大,物资流通频繁。
3、消防管理不到位
从公安消防机构参与调查的火灾事故看,违章用火、用电、用气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人为因素是引起购物中心火灾的直接原因;而消防管理不到位,防火责任制不落实,则是火灾发展蔓延,最终酿成特大火灾的主要原因。由于当前仍有些人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在“大、快、省”的经济利益驱动下,有些购物中心未经消防部门审核同意即动工兴建,消防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开业后,由于管理层和员工层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防火责任制不落实,致使先天或后天形成的火灾隐患四伏。
二、大型购物中心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难点
1、火灾荷载大
大型购物中心的室内装修采用可燃材料较多,且经营品种大多为服装、鞋帽、布艺、木材、家具、家电等可燃物品,有的还有油漆等易燃易爆物品,而有些又未设专用仓库,可燃物品堆放无序,火灾负荷大且隐患严重。
2、人员疏散困难
大型购物中心内商品云集,由于其商品多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平时的顾客流量较大,特别是节假日期间,顾客的流量远远超过市场的承受能力,一旦发生火灾,疏散非常困难。此外,大的人流量带来大的车流量,导致堵塞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道的问题亦十分突出。
三、大型购物中心的防火对策
大型购物中心的防火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强调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在消防体系的构件上,要严格依据相关规定执行。笔者立足于多年的经验,认为大型购物中心的防火,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严把源头,控制施工质量;(2)切实提高建筑材料的耐火性能;(3)针对实际情况,合理划分防火区;(4)切实落实消防设施设计。
1、严把源头,控制施工质量
基于我国消防法,凡改建、新建、扩建,进行内部装修的建筑物,需要送交相关的设计图纸到当地公安消费机构,以对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核。并且,只有通过审核之后,方可进行施工建设。同时,建筑竣工之后,需要在消防部门的验检合格之后投入使用。所以,公安消防部门应该严把源头,切实控制好施工质量,而消防安全构建第一道防护墙。
2、切实提高建筑材料的耐火性能
对于大型购物中心的特殊性,其建筑材料的选择,应该是耐火等级不小于二级。而且对于重要的建筑构建,其耐火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大型购物中心在进行室内的二次装修时,相关的装修材料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选择不然的安全材料。同时,在商场装修中,所使用到的易燃材料,需要涂刷防火涂料;而对于一些易燃易爆的装饰材料,需要严格控制其使用量,以减小实际使用面积。
3、针对实际情况合理划分防火区
对于大型购物中心而言,合理的划分防火区非常重要,且在划分中,应该考虑相关的国家标准,对商场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进行合理的设置。同时,针对购物中心的空间美观、消防疏散等因素的综合考虑,适当的对商场防火分区进行扩张。依据购物中心的实际情况,防火分区的面积可以设定为2000平方米以上。在防火分区的交点处,可以设立一定面积的安全区域,且区域的出口直通室外。于此同时,商场发生火灾之后,会产生大梁的烟气,所以在防火区划分中,需要做好防烟分区的工作,确保控制烟气的扩散,并依据实际需求,进行一定的机械排烟,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体因吸入有害气体而发生死亡的事故;向安全区域通风,确保火灾产生的烟气不会进入到安全通道或安全区域。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确保人员的安全,特别是避免因吸入有毒气体而发生死亡的事故。
4、切实做好商场的安全疏散
大型购物中心具有人流量大、人群集中的特点,这就对火灾疏散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大型购物中心发生火灾事故时,需要对商场内的电源进线切断,人员的疏散只能依靠紧急照明灯进行人员的疏散。但是,在火灾中,由于烟气的弥漫扩散,使得逃生的能见度低,逃生方向难以辨别。所以,在安全疏散方面,需要落实安全通道的设置工作,并且相关指示标志在火灾的特殊情况下,人员可以有效地辨认。此外,基于大型购物中心人流量大的特点,安全通道的设置首先要满足人流疏散的要求,也就是安全通道的数量要足够,而且安全通道的位置也要满足要求。同时,购物中心各类型通道的宽度、指示标志均需要达到相关标准。安全通道处的门要便于打开,且开启的方向是面向安全出口的方向。在方便人员逃生中,指示标志可以是发光体,并安置在安全通道的路面。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火灾逃生中,要确保部分逃生者爬行时也可以看到指示标志。所以,安全知识标志的设置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到科学合理。
5、购物中心的消防设施
对于大型购物中心,其消防设施的设置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规范的设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并且针对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多配消防设施,以满足实际消防需求。与此,消防设施的质量要严格控制,设施的配置数量和地点要科学合理。对于现代的大型购物中心,需要设置自动报警系统,以强化消防力度。该些购物中心均设置有集中空调系统,这就强调设置自动喷水系统,以确保安全。当然,自动喷水系统的水量要充足,水压要足够大,系统足够完善。这样,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类火灾事故。除此之外,消防设施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是确保消防设施有效发挥作用的保障。所以,购物中心要选派专门人员,对消防设计进行不定期的检修和管理,严格避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设施损坏。
结束语
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大型购物中心成为了现代人购物、娱乐、餐饮的消费场所,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模式。但大型购物中心是火灾的高危区,特别是大型购物中心复杂的人群结构、易燃的装饰品及超大的人流量,这些都是实际消防工作的难点。所以,在实际消防工作中,要切实做好各方面的消防工作,这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方面,要强化相关消防设施的配置,一些安装指示标志要设置到位;另一方面,要强化消防管理和宣传,特别是消防设备的日常检修与管理非常重要。同时,强化消防安全宣传,可以有效强化消费者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相关工作。总之,安全的购物休闲环境,需要各方的共同创造。
参考文献:
[1]刘文利.大型购物中心建筑防火设计难点与应对对策[J].消防与科学,2011(07)
[2]张金辉.谈消防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8)
[3]乔晋勇.浅谈大型商场防火对策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