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色游戏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发展幼儿自主意识、语言能力、动作表现、情感、意志等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要重视角色游戏的设置,从游戏主题、游戏内容、角色分配、规则制定和游戏过程等方面进行合理指导,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出,“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角色游戏的开展,教师要结合学情,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一,拓展游戏主题。教师要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地域文化等特点,尽可能拓展不同的游戏主題。幼儿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的差异性,导致游戏内容的偏好与选择存在差异。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满足幼儿游戏需求。
第二,构建游戏场景。从环境布置上,教师可以利用材料、玩具等,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参与游戏场景的构建,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幼儿自己动手,找到所需的材料或相似的替代品。如“超市购物”主题下,幼儿可提前准备各类商品,如“钱”的准备,可以将小玩具、卡片等应用到游戏中,增强幼儿的快乐体验。
第三,设定适宜的游戏时长。根据幼儿年龄差异,在角色游戏活动设置中,游戏时间也要有所变化。通常大班幼儿以25~30分钟为宜,中班幼儿20分钟为宜,小班幼儿以10~15分钟为宜,避免游戏时间过长或过短。时间过长,游戏体验差,幼儿容易丧失角色游戏的兴趣;时间太短,幼儿无法深入体会游戏角色,理解游戏主题,参与角色游戏积极性下降。
角色游戏主角是幼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参与体验。教师作为观察者、引领者,要尊重幼儿的选择、想法,给予幼儿必要的自由。通常,在设置角色游戏主题后,教师可以听取幼儿的建议,或者与幼儿一起商讨游戏的内容和规则,包括游戏角色的分配、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环境的布置等。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时,要多听取幼儿的意见,多与幼儿商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要适度引领游戏,不能强迫幼儿接纳自己的观点。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观察,正所谓“实施教育,观察先行”,通过观察,捕捉幼儿的思想、情感、态度变化,了解幼儿的想法、意愿,根据幼儿的言行分析、判断幼儿的心理,适时给予介入指导。
以“娃娃家”游戏为例,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幼儿对生活用品的认识,停留于“购买”体验,忽视不同物品的具体功能和作用。如在“娃娃家”的桌子上,摆放了太阳帽、太阳镜、太阳伞等,这些是夏天必备用品,但其作用很多幼儿不了解。这时,教师提出,以“客人”到访的方式,招呼“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一起陪着客人去逛动物园教师在出门前提醒道,外面很热,别忘了带好防护用具啊。很多幼儿听到防晒用具,想到了太阳镜、太阳伞、太阳帽,于是纷纷拿起并戴在身上。由此,教师借助观察、指导,让角色游戏顺利进行。
与其他游戏活动相比,角色游戏更加关注幼儿的体验。人物角色的扮演,不但可以开发幼儿想象力和思维力,而且通过言语、行为、规则、情感等方式,在幼儿交往中促进协作品质的养成。而教师则要在此过程中发挥好导向作用,给予正向疏导,促进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如在“商店”情境角色游戏中,有“售货员”“顾客”等角色。“售货员”的角色是推销不同的商品,以挣得更多的“钱”;“顾客”以购物为目的,追求物美价廉的购物体验。教师要从幼儿角色游戏扮演中,引导他们获得情感体验,并树立自信。
同时,角色游戏中,幼儿从不同人物角色扮演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泄内在冲动,减轻焦虑。如在“打针不哭”角色游戏中,幼儿争当“医生”,因为医生可以为病人打针,边打针边说:“打针不疼,不要哭”。教师则引导幼儿当个勇敢的小病人,告诉幼儿打针就像小蚊子咬了一下,一点也不疼,以此减轻幼儿对打针的害怕情绪,消除幼儿打针时的紧张。教师要引导幼儿与其他同伴交往,相互学习和借鉴,促进幼儿经验的习得。
教师要善用角色游戏,引领幼儿从角色体验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帮助幼儿养成优良学习品质。
总之,在幼儿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应积极建立游戏指导者身份的角色规范,树立教师是角色游戏的创设者、引领者的意识,尊重幼儿个性实际,充分准备,共同搭建,合理引导,提升角色游戏教育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车逻中心幼儿园)
做好角色游戏准备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出,“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角色游戏的开展,教师要结合学情,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一,拓展游戏主题。教师要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地域文化等特点,尽可能拓展不同的游戏主題。幼儿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的差异性,导致游戏内容的偏好与选择存在差异。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满足幼儿游戏需求。
第二,构建游戏场景。从环境布置上,教师可以利用材料、玩具等,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参与游戏场景的构建,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幼儿自己动手,找到所需的材料或相似的替代品。如“超市购物”主题下,幼儿可提前准备各类商品,如“钱”的准备,可以将小玩具、卡片等应用到游戏中,增强幼儿的快乐体验。
第三,设定适宜的游戏时长。根据幼儿年龄差异,在角色游戏活动设置中,游戏时间也要有所变化。通常大班幼儿以25~30分钟为宜,中班幼儿20分钟为宜,小班幼儿以10~15分钟为宜,避免游戏时间过长或过短。时间过长,游戏体验差,幼儿容易丧失角色游戏的兴趣;时间太短,幼儿无法深入体会游戏角色,理解游戏主题,参与角色游戏积极性下降。
做好师生游戏共建
角色游戏主角是幼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参与体验。教师作为观察者、引领者,要尊重幼儿的选择、想法,给予幼儿必要的自由。通常,在设置角色游戏主题后,教师可以听取幼儿的建议,或者与幼儿一起商讨游戏的内容和规则,包括游戏角色的分配、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环境的布置等。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时,要多听取幼儿的意见,多与幼儿商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要适度引领游戏,不能强迫幼儿接纳自己的观点。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观察,正所谓“实施教育,观察先行”,通过观察,捕捉幼儿的思想、情感、态度变化,了解幼儿的想法、意愿,根据幼儿的言行分析、判断幼儿的心理,适时给予介入指导。
以“娃娃家”游戏为例,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幼儿对生活用品的认识,停留于“购买”体验,忽视不同物品的具体功能和作用。如在“娃娃家”的桌子上,摆放了太阳帽、太阳镜、太阳伞等,这些是夏天必备用品,但其作用很多幼儿不了解。这时,教师提出,以“客人”到访的方式,招呼“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一起陪着客人去逛动物园教师在出门前提醒道,外面很热,别忘了带好防护用具啊。很多幼儿听到防晒用具,想到了太阳镜、太阳伞、太阳帽,于是纷纷拿起并戴在身上。由此,教师借助观察、指导,让角色游戏顺利进行。
重视角色游戏体验
与其他游戏活动相比,角色游戏更加关注幼儿的体验。人物角色的扮演,不但可以开发幼儿想象力和思维力,而且通过言语、行为、规则、情感等方式,在幼儿交往中促进协作品质的养成。而教师则要在此过程中发挥好导向作用,给予正向疏导,促进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如在“商店”情境角色游戏中,有“售货员”“顾客”等角色。“售货员”的角色是推销不同的商品,以挣得更多的“钱”;“顾客”以购物为目的,追求物美价廉的购物体验。教师要从幼儿角色游戏扮演中,引导他们获得情感体验,并树立自信。
同时,角色游戏中,幼儿从不同人物角色扮演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泄内在冲动,减轻焦虑。如在“打针不哭”角色游戏中,幼儿争当“医生”,因为医生可以为病人打针,边打针边说:“打针不疼,不要哭”。教师则引导幼儿当个勇敢的小病人,告诉幼儿打针就像小蚊子咬了一下,一点也不疼,以此减轻幼儿对打针的害怕情绪,消除幼儿打针时的紧张。教师要引导幼儿与其他同伴交往,相互学习和借鉴,促进幼儿经验的习得。
教师要善用角色游戏,引领幼儿从角色体验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帮助幼儿养成优良学习品质。
总之,在幼儿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应积极建立游戏指导者身份的角色规范,树立教师是角色游戏的创设者、引领者的意识,尊重幼儿个性实际,充分准备,共同搭建,合理引导,提升角色游戏教育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车逻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