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育人都意识到教研不仅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出名师名校的必由之路。然而纵观我们现在教研工作情况如何呢?学校工作和教研工作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一方面学校及教师固守传统的常规工作并兢兢业业、扎扎实实的进行并深感疲惫不堪;另一方面,教研工作陷入了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可有可无的尴尬境界。严重表现出教研工作口头上重要,行动上次要,教研被人们抛弃到被关注的边缘境地。
一、存在问题分析
1、陈旧的评价机制的影响
现行的评价机制是建立在科学实证主义基础上,注重客观、准确的量化,追求结果的达形,而忽视了实现结果的过程、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社会、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师的评价是:只有将成绩提高了,任务也就完成了,也就能评先进了:只要成绩提高了,社会的荣誉也增多了。这种强化分数意识的评价让教研无法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
2、教研的意识还不够强
围绕着如何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多数教师忙碌于事务型工作,满足于简单、机械的教学方法,觉得教研与自己关系不大,那是发达地区或专家的专利。甚至一些教师担心搞教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认为两者不可兼得。这种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成为了束缚教师投身教研的一大障碍。
3、习惯于经验型工作的支撑
经验型工作人们熟悉,再加上人们的“恋旧”心理和对新生事物的排他性,人们已经习惯用的东西要想改变,没有强大的外力注入是很难的,而教学研究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工作,他需要人们有进取的精神,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有接受新生事物的敏锐。因此,传统的经验型工作被人们长期固守,人们的惰性和畏难情绪必然是“谈研色变”。
4、学校对教研工作缺乏长远规划
教研工作原本为解决教学问题,内化先进思想,实践先进理念,提升教师素质服务的,因此教研工作理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站在学校未来发展的高度,让教研工作紧贴学校工作的实际,与学校发展同步,然而当今的许多教研纯粹是完成任务式。教研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大,教研未落到实处,教研被流于形式而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二、对策与措施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要让教师们知道角色要求,现在教师已经不是过去的“教书匠”,也不是以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为特点的“事务型”教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研型”教师,要想实现角色的转换,要想在竞争日超激烈的今天稳住脚根,只有走“学习——研究——实践”之路,重视在教研中内化知识,提升素质。不重视教研的教师永远是传统的事务型教师,最终被社会淘汰。
2、改变评价方式,走进教育新天地
要更新评价标准,构建适应新形势的评价体系。将教师从单一的、只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分数的提高中解放出来。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既看学生的成绩,更要看学生的能力、素质、个性、潜能、情感的变化;既重结果的评价,更重过程的评价;既量化的评价,更重发展性的评价;既重学校评价,更重教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家长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迎来教育的又一个春天。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在既中教学质量外,更应关注学校的精神风貌、创新、特色、学校发展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
3、科学规划,求真务实
教研工作应在结合学前教育发展的形势的基础上,理性分析本校的实际,做出长远规划,从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入手,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入手,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并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让教师们紧跟时代步伐。
4、建章立制,形成风气
由于教研是一项探索性工作,需要教师们在时间、精力、意志、毅力上的投入,而教学工作繁杂,教师习惯于靠过去的经验作支撑,因此,教研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为此学校必须在时间上、要求上、形式上作出明确的制度规范,并采取行政的、经济的外力手段,才能让教师步入正轨,形成风气。
5、讲究科学,提升教研质量
没有质量的教研是无效教研,也就是教师不喜欢的教研,教研要避免浅层次的教研,避免“盲人牵瞎子”的教研,一定要让教师从教研中得到实惠,得到提高,才能引起教师的兴趣,因此,教研工作中要求所上的研究课应有明确的主题,所搞的研究要有质量,所搞的讲座要贴近教师的心理,所组织的学习要有针对性。领导带头,教研骨干及专家必须参与,确保教研工作的质量。
6、形式多样,讲究实效
教研工作要力避形式上的单一,内容上的枯燥。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立足长远注重眼前相结合,以校本教研为主,采取专家指导,榜样示范、走出去,请进来以及专家讲座、理论学习、课堂会诊、观摩课堂实录、交流经验、典型引路的方法进行,努力提高教研工作质量。
一、存在问题分析
1、陈旧的评价机制的影响
现行的评价机制是建立在科学实证主义基础上,注重客观、准确的量化,追求结果的达形,而忽视了实现结果的过程、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社会、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师的评价是:只有将成绩提高了,任务也就完成了,也就能评先进了:只要成绩提高了,社会的荣誉也增多了。这种强化分数意识的评价让教研无法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
2、教研的意识还不够强
围绕着如何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多数教师忙碌于事务型工作,满足于简单、机械的教学方法,觉得教研与自己关系不大,那是发达地区或专家的专利。甚至一些教师担心搞教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认为两者不可兼得。这种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成为了束缚教师投身教研的一大障碍。
3、习惯于经验型工作的支撑
经验型工作人们熟悉,再加上人们的“恋旧”心理和对新生事物的排他性,人们已经习惯用的东西要想改变,没有强大的外力注入是很难的,而教学研究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工作,他需要人们有进取的精神,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有接受新生事物的敏锐。因此,传统的经验型工作被人们长期固守,人们的惰性和畏难情绪必然是“谈研色变”。
4、学校对教研工作缺乏长远规划
教研工作原本为解决教学问题,内化先进思想,实践先进理念,提升教师素质服务的,因此教研工作理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站在学校未来发展的高度,让教研工作紧贴学校工作的实际,与学校发展同步,然而当今的许多教研纯粹是完成任务式。教研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大,教研未落到实处,教研被流于形式而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二、对策与措施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要让教师们知道角色要求,现在教师已经不是过去的“教书匠”,也不是以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为特点的“事务型”教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研型”教师,要想实现角色的转换,要想在竞争日超激烈的今天稳住脚根,只有走“学习——研究——实践”之路,重视在教研中内化知识,提升素质。不重视教研的教师永远是传统的事务型教师,最终被社会淘汰。
2、改变评价方式,走进教育新天地
要更新评价标准,构建适应新形势的评价体系。将教师从单一的、只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分数的提高中解放出来。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既看学生的成绩,更要看学生的能力、素质、个性、潜能、情感的变化;既重结果的评价,更重过程的评价;既量化的评价,更重发展性的评价;既重学校评价,更重教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家长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迎来教育的又一个春天。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在既中教学质量外,更应关注学校的精神风貌、创新、特色、学校发展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
3、科学规划,求真务实
教研工作应在结合学前教育发展的形势的基础上,理性分析本校的实际,做出长远规划,从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入手,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入手,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并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让教师们紧跟时代步伐。
4、建章立制,形成风气
由于教研是一项探索性工作,需要教师们在时间、精力、意志、毅力上的投入,而教学工作繁杂,教师习惯于靠过去的经验作支撑,因此,教研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为此学校必须在时间上、要求上、形式上作出明确的制度规范,并采取行政的、经济的外力手段,才能让教师步入正轨,形成风气。
5、讲究科学,提升教研质量
没有质量的教研是无效教研,也就是教师不喜欢的教研,教研要避免浅层次的教研,避免“盲人牵瞎子”的教研,一定要让教师从教研中得到实惠,得到提高,才能引起教师的兴趣,因此,教研工作中要求所上的研究课应有明确的主题,所搞的研究要有质量,所搞的讲座要贴近教师的心理,所组织的学习要有针对性。领导带头,教研骨干及专家必须参与,确保教研工作的质量。
6、形式多样,讲究实效
教研工作要力避形式上的单一,内容上的枯燥。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立足长远注重眼前相结合,以校本教研为主,采取专家指导,榜样示范、走出去,请进来以及专家讲座、理论学习、课堂会诊、观摩课堂实录、交流经验、典型引路的方法进行,努力提高教研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