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不仅是数学课堂上有,更多的时候它就在学生身边,只有当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建构,在提问题的参与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在身边的作用与价值。
关键词:体验学习;数学素养;建模;社会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207-02
数学是不是考不完的试?是不是做不完的题?数学成绩优异、竞赛成绩突出的学生数学素养就一定高吗?我们数学教师除了数学知识与技能还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小学生到底需要哪些数学素养?……我的理解是数学素养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承与解题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探求问题解决的策略,通过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虚拟或实景情境的体验,在体验学习中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获得快乐、体验成功。本文以北师大版第五册“综合与实践课”——《交通与数学》的教学为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谈谈我感悟的一些初步体会。
一、关注身边,体验用数学的眼光捕捉身边的数学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呢?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入手,让学生猜飞机、火车、汽车等有关交通工具的谜语,并让他们猜猜这些交通工具各自一分钟所行驶的速度,通过对比它们的速度来培养学生的数感。接着让学生讨论最环保又最省钱的上学交通工具——步行有哪些优点?然后我话锋一转:“步行与我们今天要学的数学有什么关系呢?这其中有没有数学问题呢?”学生的好奇心一激起,数学问题脱口就来:“我步行上学几分钟能到达学校”、“我从家走到学校大约要走多少米”等等,这不正好是主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吗?所以数学不仅是数学课堂上有,更多的时候它就在学生身边,只有当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建构,在提问题的参与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在身边的作用与价值。
二、教会策略,体验用数学建模来解决生活数学问题
在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后,接下来就要教会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我先让学生估一估自己一分钟走多少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接着出示调查到的数据:小学生步行速度大约是每秒1米,让学生算出一分钟大约走多少米。接下来我创设了三个数学活动,通过三个数学模型来探求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上、下学的数学模型;上楼梯的数学模型;购票的数学模型。首先是“上、下学”的数学模型。我先让学生体验一下一分钟大约走多远,接着出示主题情境图:小东7点10分从家出发步行去学校,7点20分到校,每分走62米,让学生思考可以提些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很快就提出了两个问题:小东家到学校有多远?小东上学和放学大约要走多少米?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我让学生用手势并配合“唰、唰”的语气词来表示上学和放学的线路,随着我的一声令下,整齐的“唰唰”声和课件的同步出示,几何直观的作用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学生的多样列式带给了我意外的惊喜,根据直观图学生列出了式子:620 620、620×2、620 620 620 620、620×4、1240×2。同样,学生的回答也相当精彩,不仅知道是这样列式,还把这样列式的理由说得一清二楚,我不由得拍手叫好,并大大表扬了一番。我们需要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灵活的学习体验,启迪数学多向思维,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接着是“上楼梯”的数学模型。我觉得北师大版“交通与数学”这一节的综合与实践课在内容编排上缺少明确活动的线索,三个活动相对孤立,很容易就会上成传统的计算课,于是我给这几个活动串成一条上学的主线,使活动更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和价值性。在“上楼梯”这个环节,我创设的情境是:小东平时步行上学都按时到校,可今天有事匆匆赶到教学楼下时已经是7点59分了,还差一分钟就上课了,他的教室在六楼楼梯口的第一间,他每上一层楼需要12秒,你们赶紧帮他算算他能按时到达教室吗?学生们议论开了,绝大部分都说能,并说出了理由,这时我让他们试试用直观图来表示,通过我的直观课件和学生们五次整齐的“唰唰”声相配合,学生们又一次领略到几何直观课件在数学中的作用。学数学的目的就是要会应用数学,我给学生说:“上楼梯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如同学们的做操问题,这问题你们都会解决吗?”学生们马上应用到刚学到的“上楼梯”数学模型,做操问题:每队做操同学的间隔比人数少一,再把间隔的距离乘间隔数就可得到每队的长度。通过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成功体验,我深深体会到“授之以渔”的重要性,也让我记起了钱伟长的一句话:教师的教主要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处理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最后是“购票”的数学模型。综合与实践课极大地发展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对数学素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其中有一条就是“实用技术”,美国《国家应用学习标准》应用学习的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安排和组织资源以及实用技术”。因此,我努力挖掘现有资源,让学生体验“网络购票”这一实用技术,设计了如下情境:元旦快到了,同学们想去旅游吗?如果我们选择乘火车出行的话,是不是要先购买火车票?你们知道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购买火车票?我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以便从哪展开教学。结果出乎我意料,不少学生直接回答用网络购票,在比较完实地与电话购票的优劣后,我给学生呈现网购火车票的网址,并同时呈现“最长可提前20天购票”等实用招术,接着就进行了网购体验之旅,先是介绍登陆界面,填写个人信息,生成订单,然后观察订单信息,学会有序地观察信息,接着我设计了几条从本地出发的热门旅游线路,让学生自主选择一条喜欢的线路并算出一家三口所需要的火车票票价。学生们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很快地计算出所需的票价。最后我问道:如果让你自己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和出发的线路,你会计算出来回所需的票价吗?学生们回答得很干脆。这不正是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目标“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吗?
三、走进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能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交通中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一会儿我们就解决了这么多,我想,数学不仅仅存在于交通中,你认为生活中哪儿还有数学呢?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我在坐公车时就有数学,我知道了这条公交线路的总长度可以用间隔数乘两站之间的距离得到”,有的说“我在商店买东西时也有数学,要知道购买商品的总价必须用一件商品的价格乘购买的数量”等等,通过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时我总结道:其实数学并不是考不完的试,也不是做不完的作业,它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只要你们关注身边的事物时能试着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懂得用数学的策略去解决问题,你就能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学生在对身边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中理解了什么是“数学”。
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素养的方式有很多,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收获到的几点体会,我想只要我持之以恒,并用心感悟,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定会有很大提高的。
关键词:体验学习;数学素养;建模;社会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207-02
数学是不是考不完的试?是不是做不完的题?数学成绩优异、竞赛成绩突出的学生数学素养就一定高吗?我们数学教师除了数学知识与技能还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小学生到底需要哪些数学素养?……我的理解是数学素养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承与解题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探求问题解决的策略,通过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虚拟或实景情境的体验,在体验学习中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获得快乐、体验成功。本文以北师大版第五册“综合与实践课”——《交通与数学》的教学为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谈谈我感悟的一些初步体会。
一、关注身边,体验用数学的眼光捕捉身边的数学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呢?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入手,让学生猜飞机、火车、汽车等有关交通工具的谜语,并让他们猜猜这些交通工具各自一分钟所行驶的速度,通过对比它们的速度来培养学生的数感。接着让学生讨论最环保又最省钱的上学交通工具——步行有哪些优点?然后我话锋一转:“步行与我们今天要学的数学有什么关系呢?这其中有没有数学问题呢?”学生的好奇心一激起,数学问题脱口就来:“我步行上学几分钟能到达学校”、“我从家走到学校大约要走多少米”等等,这不正好是主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吗?所以数学不仅是数学课堂上有,更多的时候它就在学生身边,只有当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建构,在提问题的参与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在身边的作用与价值。
二、教会策略,体验用数学建模来解决生活数学问题
在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后,接下来就要教会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我先让学生估一估自己一分钟走多少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接着出示调查到的数据:小学生步行速度大约是每秒1米,让学生算出一分钟大约走多少米。接下来我创设了三个数学活动,通过三个数学模型来探求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上、下学的数学模型;上楼梯的数学模型;购票的数学模型。首先是“上、下学”的数学模型。我先让学生体验一下一分钟大约走多远,接着出示主题情境图:小东7点10分从家出发步行去学校,7点20分到校,每分走62米,让学生思考可以提些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很快就提出了两个问题:小东家到学校有多远?小东上学和放学大约要走多少米?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我让学生用手势并配合“唰、唰”的语气词来表示上学和放学的线路,随着我的一声令下,整齐的“唰唰”声和课件的同步出示,几何直观的作用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学生的多样列式带给了我意外的惊喜,根据直观图学生列出了式子:620 620、620×2、620 620 620 620、620×4、1240×2。同样,学生的回答也相当精彩,不仅知道是这样列式,还把这样列式的理由说得一清二楚,我不由得拍手叫好,并大大表扬了一番。我们需要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灵活的学习体验,启迪数学多向思维,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接着是“上楼梯”的数学模型。我觉得北师大版“交通与数学”这一节的综合与实践课在内容编排上缺少明确活动的线索,三个活动相对孤立,很容易就会上成传统的计算课,于是我给这几个活动串成一条上学的主线,使活动更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和价值性。在“上楼梯”这个环节,我创设的情境是:小东平时步行上学都按时到校,可今天有事匆匆赶到教学楼下时已经是7点59分了,还差一分钟就上课了,他的教室在六楼楼梯口的第一间,他每上一层楼需要12秒,你们赶紧帮他算算他能按时到达教室吗?学生们议论开了,绝大部分都说能,并说出了理由,这时我让他们试试用直观图来表示,通过我的直观课件和学生们五次整齐的“唰唰”声相配合,学生们又一次领略到几何直观课件在数学中的作用。学数学的目的就是要会应用数学,我给学生说:“上楼梯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如同学们的做操问题,这问题你们都会解决吗?”学生们马上应用到刚学到的“上楼梯”数学模型,做操问题:每队做操同学的间隔比人数少一,再把间隔的距离乘间隔数就可得到每队的长度。通过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成功体验,我深深体会到“授之以渔”的重要性,也让我记起了钱伟长的一句话:教师的教主要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处理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最后是“购票”的数学模型。综合与实践课极大地发展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对数学素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其中有一条就是“实用技术”,美国《国家应用学习标准》应用学习的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安排和组织资源以及实用技术”。因此,我努力挖掘现有资源,让学生体验“网络购票”这一实用技术,设计了如下情境:元旦快到了,同学们想去旅游吗?如果我们选择乘火车出行的话,是不是要先购买火车票?你们知道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购买火车票?我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以便从哪展开教学。结果出乎我意料,不少学生直接回答用网络购票,在比较完实地与电话购票的优劣后,我给学生呈现网购火车票的网址,并同时呈现“最长可提前20天购票”等实用招术,接着就进行了网购体验之旅,先是介绍登陆界面,填写个人信息,生成订单,然后观察订单信息,学会有序地观察信息,接着我设计了几条从本地出发的热门旅游线路,让学生自主选择一条喜欢的线路并算出一家三口所需要的火车票票价。学生们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很快地计算出所需的票价。最后我问道:如果让你自己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和出发的线路,你会计算出来回所需的票价吗?学生们回答得很干脆。这不正是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目标“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吗?
三、走进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能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交通中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一会儿我们就解决了这么多,我想,数学不仅仅存在于交通中,你认为生活中哪儿还有数学呢?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我在坐公车时就有数学,我知道了这条公交线路的总长度可以用间隔数乘两站之间的距离得到”,有的说“我在商店买东西时也有数学,要知道购买商品的总价必须用一件商品的价格乘购买的数量”等等,通过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时我总结道:其实数学并不是考不完的试,也不是做不完的作业,它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只要你们关注身边的事物时能试着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懂得用数学的策略去解决问题,你就能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学生在对身边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中理解了什么是“数学”。
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素养的方式有很多,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收获到的几点体会,我想只要我持之以恒,并用心感悟,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定会有很大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