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呼声日益高涨,语文写作教学模式再一次引发人们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进入大众视线,而由此产生的网络化写作必将为语文写作教学带来新的生机。经调查我们认为,网络化是对传统语文写作教学的革新,是教育进步的一大标志。但是网络化在带来革新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
【关键词】网络化写作;新课改;中学生;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2-0020-1.5
21世纪,网络化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渐渐走入中学生课堂,为传统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尤其以语文写作课堂转变最为明显。网络化与语文写作教学相结合,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拓宽了老师和学生的视野。但是网络化走入中学生课堂依旧存在一些隐患。
一、网络化走入写作课堂的必然趋势
第一,基于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网络化写作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日益成为帮助中学生解决写作难题的有效手段。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倾向:作文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忽视能力。教师关注的仅仅是作文的结果,没有去推敲学生作文的过程。尤其是当下,虽然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但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还是老师板着旧脸孔,学生写作能力极不乐观。要改变此种“症状”,核心问题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
第二,基于贯彻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原则,帮助学生聚焦身边生活,促进个性发展,提升作文境界。《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上“新课标”明确地提出了中学阶段的作文要求表达真切体验,习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运用自己的创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来表达对周边生活的看法,真正做到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第三,基于国内外专家对课题中涉及的网络化与个性化作文的关注与研究,本课题拟将“网络化”和“个性化”作文延伸至“境界化作文”,进行初步的理论探究尝试。这些新要求的提出,反映了新世纪赋予中学语文教学的新使命,昭示了信息时代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伴随着城市与农村语文写作教学的区别化、差距化,语文写作教学中各类问题日益凸现出来。
二、现阶段网络写作教学所呈现的利弊
(一)网络写作教学的优势
第一,网络普及与应用可以给语文写作教学带来生机和便利。增强网络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尤其是在呼唤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科学地运用各种视听技术可以给语文写作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语文写作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网络化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200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做了如下表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现在语文教学的多重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通过影视、报刊、网络等网络化教学设备则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两种素养。
第三,网络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而现在的语文写作教学,只是单纯的工具训练。如果采取网络化教学,就可以把学习与自然、社会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实现探究性的学习。
(二)网络写作教学的弊端
第一,网络化写作的普及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写别字、错字屡见不鲜。另外对写作内容的影响也极其明显。十几岁的学生文章中经常出现的词汇是房间、静静、悠闲、咖啡、西餐、品味等。
第二,网络化写作普及受当地实际情况的影响,各地发展不平衡。以吉林省为例,这种情况相对更为普遍,除长春市几所重点高中外,其余学校网络化写作教学并未真正提到教学中来。而设备的不齐全使得新政策在最开始就无法得到硬件上的保障。
第三,学生上网的负面影响。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极强,网络资源的丰富性还可能诱导一部分学生养成“拿来主义”,抄袭网上的作品,简单地复制、粘贴就会拼成一篇文章,质量好坏先不说,这种行为本身不但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道德形成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关于中学网络化写作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写作提供的极大的便利
一方面,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自由、开放、富有延展性的特点,把写作的教学由课内引向课外,不仅能较好地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课时不足,训练不到位的问题,提高应用文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另一方面,在面对网络如此庞大复杂的空间时,要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运用网络。中学生年纪较小,对事物的识别力未达到成熟,因此,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大背景,更需要社会、老师、家长的关心与保护。如:长春市五十二中为学生建立的阳光机房,为学生安全、有效、健康地在网上学习、写作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二)加强学校网络化写作教学设备的建设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网络化写作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而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网络化写作所需要的设备各地区差异较大。而在进行网络化写作教学的课堂上,所需要的设备一般是单机电脑、投影仪和校园网下的网络教室。在这些方面,长春市市区的重点中学做得较好。但另一方面,在吉林省的外五县,长春郊区的中学等条件就不容乐观。因此,社会各界对这一情况要给予重视。
(三)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在实行把网络化写作带入中学课堂这一创举中,教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也被提上了议程,教师教学的方法也要不断地创新,教师自身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应相应地越来越高。
(四)在网络写作中注入情感因素
注入情感因素是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费育曼2009年在《教育學术月刊》上发表的《高校网络写作教学利弊与对策》一文中提出的:“教学信息包含两方面:一是学习方面的内容;一是情感方面的内容。在传统作文教学中这两方面都能得到满足,但在网络条件下,这些非语言符号都没有了。因此,在设计网络资源交互时,可以把情感符号考虑和设计进去,或者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实录上传,使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课声情并茂的教学情景在网络课程中再现,以教育感染学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写作走入中学生的课堂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必然趋势,合理地处理网络化带来的利与弊对基础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技术的指导下,与传统教法相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使写作教学达到理想状态。在中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网络,既是一种发展,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地为课堂注入新鲜的方式,中国的教育才会迈向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虞国庆,漆权.高等教育学[M].南昌:江西高教出版社,2010.
[2]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1).
[3]李得贤.网络作文的十大优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3(7).
[4]刘海涛.基于网络的写作教改[J].写作,2005(15).
[5]费育曼,赵陈晨.高校网络写作教学利弊与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9(4).
[6]王洪录.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10年10月19日
【作者简介】李媛: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春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凌江龙: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孙国勇: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关键词】网络化写作;新课改;中学生;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2-0020-1.5
21世纪,网络化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渐渐走入中学生课堂,为传统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尤其以语文写作课堂转变最为明显。网络化与语文写作教学相结合,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拓宽了老师和学生的视野。但是网络化走入中学生课堂依旧存在一些隐患。
一、网络化走入写作课堂的必然趋势
第一,基于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网络化写作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日益成为帮助中学生解决写作难题的有效手段。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倾向:作文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忽视能力。教师关注的仅仅是作文的结果,没有去推敲学生作文的过程。尤其是当下,虽然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但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还是老师板着旧脸孔,学生写作能力极不乐观。要改变此种“症状”,核心问题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
第二,基于贯彻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原则,帮助学生聚焦身边生活,促进个性发展,提升作文境界。《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上“新课标”明确地提出了中学阶段的作文要求表达真切体验,习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运用自己的创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来表达对周边生活的看法,真正做到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第三,基于国内外专家对课题中涉及的网络化与个性化作文的关注与研究,本课题拟将“网络化”和“个性化”作文延伸至“境界化作文”,进行初步的理论探究尝试。这些新要求的提出,反映了新世纪赋予中学语文教学的新使命,昭示了信息时代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伴随着城市与农村语文写作教学的区别化、差距化,语文写作教学中各类问题日益凸现出来。
二、现阶段网络写作教学所呈现的利弊
(一)网络写作教学的优势
第一,网络普及与应用可以给语文写作教学带来生机和便利。增强网络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尤其是在呼唤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科学地运用各种视听技术可以给语文写作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语文写作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网络化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200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做了如下表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现在语文教学的多重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通过影视、报刊、网络等网络化教学设备则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两种素养。
第三,网络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而现在的语文写作教学,只是单纯的工具训练。如果采取网络化教学,就可以把学习与自然、社会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实现探究性的学习。
(二)网络写作教学的弊端
第一,网络化写作的普及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写别字、错字屡见不鲜。另外对写作内容的影响也极其明显。十几岁的学生文章中经常出现的词汇是房间、静静、悠闲、咖啡、西餐、品味等。
第二,网络化写作普及受当地实际情况的影响,各地发展不平衡。以吉林省为例,这种情况相对更为普遍,除长春市几所重点高中外,其余学校网络化写作教学并未真正提到教学中来。而设备的不齐全使得新政策在最开始就无法得到硬件上的保障。
第三,学生上网的负面影响。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极强,网络资源的丰富性还可能诱导一部分学生养成“拿来主义”,抄袭网上的作品,简单地复制、粘贴就会拼成一篇文章,质量好坏先不说,这种行为本身不但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道德形成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关于中学网络化写作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写作提供的极大的便利
一方面,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自由、开放、富有延展性的特点,把写作的教学由课内引向课外,不仅能较好地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课时不足,训练不到位的问题,提高应用文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另一方面,在面对网络如此庞大复杂的空间时,要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运用网络。中学生年纪较小,对事物的识别力未达到成熟,因此,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大背景,更需要社会、老师、家长的关心与保护。如:长春市五十二中为学生建立的阳光机房,为学生安全、有效、健康地在网上学习、写作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二)加强学校网络化写作教学设备的建设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网络化写作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而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网络化写作所需要的设备各地区差异较大。而在进行网络化写作教学的课堂上,所需要的设备一般是单机电脑、投影仪和校园网下的网络教室。在这些方面,长春市市区的重点中学做得较好。但另一方面,在吉林省的外五县,长春郊区的中学等条件就不容乐观。因此,社会各界对这一情况要给予重视。
(三)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在实行把网络化写作带入中学课堂这一创举中,教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也被提上了议程,教师教学的方法也要不断地创新,教师自身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应相应地越来越高。
(四)在网络写作中注入情感因素
注入情感因素是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费育曼2009年在《教育學术月刊》上发表的《高校网络写作教学利弊与对策》一文中提出的:“教学信息包含两方面:一是学习方面的内容;一是情感方面的内容。在传统作文教学中这两方面都能得到满足,但在网络条件下,这些非语言符号都没有了。因此,在设计网络资源交互时,可以把情感符号考虑和设计进去,或者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实录上传,使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课声情并茂的教学情景在网络课程中再现,以教育感染学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写作走入中学生的课堂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必然趋势,合理地处理网络化带来的利与弊对基础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技术的指导下,与传统教法相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使写作教学达到理想状态。在中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网络,既是一种发展,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地为课堂注入新鲜的方式,中国的教育才会迈向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虞国庆,漆权.高等教育学[M].南昌:江西高教出版社,2010.
[2]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1).
[3]李得贤.网络作文的十大优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3(7).
[4]刘海涛.基于网络的写作教改[J].写作,2005(15).
[5]费育曼,赵陈晨.高校网络写作教学利弊与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9(4).
[6]王洪录.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10年10月19日
【作者简介】李媛: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春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凌江龙: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孙国勇: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