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大学生个性化逐渐凸显的新形势下,高校对教育工作者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力,本文主要论述了领导力的内涵,领导力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和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领导力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教育工作者 领导力 情商 软实力
一、领导力的内涵
领导力即影响力,简单来说就是指影响他人的能力。高校教师领导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环境下在群体活动中,通过自身所特有的权力以及所具有的非权力性要素(如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思想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对“被领导者”(活动中的其他成员)的一种综合性影响力。影响力即(权威),按来源分为:科层权威(职位权威);心理权威(奖惩权威);技术-理性权威(专家权威);专业权威:领导者凭借其技艺知识和个人专长所表现出来的权威,强调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乃至生产;道德权威:基于共享的价值观、理念、理想所形成的以义务和责任为表现形式的权威。高校教育工作应综合运用各种权威,使受教育者主观上愿意被影响。Chapman和O’nell在《发现,然后培育你的领导力》中提了出了一个经典的领导力形成模式,该模式包括六个要素,即充满理想色彩的使命感、果断而正摘 要: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大学生个性化逐渐凸显的新形势下,高校对教育工作者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力,本文主要论述了领导力的内涵,领导力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和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领导力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教育工作者 领导力 情商 软实力确的决策、共享报酬、高效沟通、足够影响他人的能力和积极的态度。需要注意,领导力深深扎根于其赖以生存的土壤——被赋予力量的被领导者,领导者的力量来源于被领导者而不是他们的上级。他们还给出了领导力公式,领导力是前五个要素的和与第六个要素的乘积(见图)。
二、领导力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
大学具有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相应地,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同时完成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大任务,要将三者辩证统一起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扮演着三大角色:师者、学者、社会服务者。领导力要胜任者“三大角色”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力—领导力,对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尤为重要。教师一旦能成功运用这种能力,整个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就会变得更加美妙。从理论角度来阐述,领导力的运用渗透在各个教育教学和管理环节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各个环节中成功的运用领导力,将对高校的发展产生显著地推动作用。
1.有助于更加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富有领导力的教育工作者能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出最优的教学策略从而达成目标;对教学事件的发生具有预见性,评估、防范意识强,具备优秀的化解能力;领导力强的教育工作者有较高的教学智慧,能巧妙地处理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学过程流畅、自然;他们能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调节教学节奏,更加有效的实施教学活动。
2.有助于提升育人功效。具备优秀领导力的教育工作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其人文素养更为渊博、沟通艺术更为精湛、更富有人格魅力,更能学生产生敬佩和仰慕心理,更加让学生信服。新形势下,与学生交流尤其是做学生思想工作,单纯的口头说教行不通的,应该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育人氛围中潜移默化的被影响。营造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校园软文化,或者创设多样化、具体化、生活化的育人场景,给师生交流创造一个稳定的教育环境,从而提高师生沟通质量和效果,进而大大提升育人功效。
3.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国际化、多元化趋势,高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确特别需要具有领导力的人才来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富有领导力的教师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重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化社会的实践体验环节,注重知行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大批高质量、有领导力、高素质的人才。
4.有利于构建高校内部变革力量。教师领导力是高校内部变革的动力,而教师是高校内部变革的实践者,教师领导者通过对教师领导力的开发,并建立相应制度体系,从而构建高校内部变革力量,教师领导力的提升必将促进高校的变革和改进,使高校真正实现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三、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领导力的途径
1.增强领导力培养意识、创新教育观。
1.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自身领导力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将“如何培养和加强领导力”纳入职业规划,学校层面可以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进行领导力培训,领导力培养“从头抓起”。
1.2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新时代,高校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更肩负着培养国家栋梁的重任,要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核心价值观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多维度开发领导力。
2.1提升自我素养,从自身角度提高领导力。个人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品质:认知能力,创造性,对人和情境的洞察力,远见,对经验的开放性,专业知识勇气,自信心,稳定的情绪,乐观和鼓舞人心,对挫折的高承受力,热情和热心,敏感与体谅,幽默感,灵活性与适应性等。
2.2构建追随型领导关系,在处理上下级关系中提高领导力。高校中管理者大多是通过行政权力行使领导力却很少发挥人格、个性与品质等构成的软权力,即个人影响力,使下属心悦诚服地追随。因此,管理者要明白领导力的实质不是管制下属而是拥有追随者。追随的本意则是“支持”与“拥护”,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一个个体首先能满足人们的归属需要,才能吸引下属。领导者在构建追随型领导关系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追随者,也提升了领导力。
2.3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领导力。高校教育工作者既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还要有优秀的管理能力,特别是能够适应高校教育的开放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教师应打破高校教条化的条条框框,积极参与除教学以外的各种工作,将自身目标与高校的整体融为一体,提升自我发展空间,组建成一支高水准教师队伍,进而提高整个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领导力。
3.提高情商。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在《情绪商数》提出:情商是“一种识别自我和他人感受、自我激励并管理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情绪表现的能力”,是否具备高情商是构成领导力的要素,也是衡量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3.1注重学习,提高思考能力。学习是方方面面的,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养成多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又要从实践中学习,把书本知识与自身工作实践相结合,通过校外实践,增加社会阅历,开阔眼界,还要向他人学习,汲取别人优良的经验和高超的技巧,在学习和借鉴中,提升情商。
3.2创造环境,搭建平台。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加强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培训和指导。事实证明,通过加强培训是可以提高情商的。当前,情商培训多数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通過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这方面的专家到校内为教师进行情商方面的指导和培训,或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先进高校接受系统的情商训练。另外,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高校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通过创办沙龙、开展户外拓展等形式,邀请有经验、情商高的同行传授方法和技巧。
4.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相关的政策制度,建立绩效奖励机制,促进高校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领导力的积极性。要将领导力列入高校教师发展评价体系,在职务晋升方面把领导力高低作为参考,强化高校教育工作者对领导力的价值认同,把领导力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到高校行政工作人员考核体系中来。教育领导力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构建长效发展机制。要把可持续教育作为核心理念,尊重过去、基于现在、面向未来,动态发展教育领导力,从而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笔者认为:“教师领导力是一种合力,是管理、学术、人际、自我四种领导力共同形成的合力,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校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因此,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领导力,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起着显著作用。
关键词:高校教育工作者 领导力 情商 软实力
一、领导力的内涵
领导力即影响力,简单来说就是指影响他人的能力。高校教师领导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环境下在群体活动中,通过自身所特有的权力以及所具有的非权力性要素(如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思想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对“被领导者”(活动中的其他成员)的一种综合性影响力。影响力即(权威),按来源分为:科层权威(职位权威);心理权威(奖惩权威);技术-理性权威(专家权威);专业权威:领导者凭借其技艺知识和个人专长所表现出来的权威,强调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乃至生产;道德权威:基于共享的价值观、理念、理想所形成的以义务和责任为表现形式的权威。高校教育工作应综合运用各种权威,使受教育者主观上愿意被影响。Chapman和O’nell在《发现,然后培育你的领导力》中提了出了一个经典的领导力形成模式,该模式包括六个要素,即充满理想色彩的使命感、果断而正摘 要: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大学生个性化逐渐凸显的新形势下,高校对教育工作者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力,本文主要论述了领导力的内涵,领导力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和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领导力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教育工作者 领导力 情商 软实力确的决策、共享报酬、高效沟通、足够影响他人的能力和积极的态度。需要注意,领导力深深扎根于其赖以生存的土壤——被赋予力量的被领导者,领导者的力量来源于被领导者而不是他们的上级。他们还给出了领导力公式,领导力是前五个要素的和与第六个要素的乘积(见图)。
二、领导力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
大学具有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相应地,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同时完成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大任务,要将三者辩证统一起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扮演着三大角色:师者、学者、社会服务者。领导力要胜任者“三大角色”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力—领导力,对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尤为重要。教师一旦能成功运用这种能力,整个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就会变得更加美妙。从理论角度来阐述,领导力的运用渗透在各个教育教学和管理环节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各个环节中成功的运用领导力,将对高校的发展产生显著地推动作用。
1.有助于更加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富有领导力的教育工作者能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出最优的教学策略从而达成目标;对教学事件的发生具有预见性,评估、防范意识强,具备优秀的化解能力;领导力强的教育工作者有较高的教学智慧,能巧妙地处理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学过程流畅、自然;他们能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调节教学节奏,更加有效的实施教学活动。
2.有助于提升育人功效。具备优秀领导力的教育工作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其人文素养更为渊博、沟通艺术更为精湛、更富有人格魅力,更能学生产生敬佩和仰慕心理,更加让学生信服。新形势下,与学生交流尤其是做学生思想工作,单纯的口头说教行不通的,应该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育人氛围中潜移默化的被影响。营造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校园软文化,或者创设多样化、具体化、生活化的育人场景,给师生交流创造一个稳定的教育环境,从而提高师生沟通质量和效果,进而大大提升育人功效。
3.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国际化、多元化趋势,高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确特别需要具有领导力的人才来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富有领导力的教师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重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化社会的实践体验环节,注重知行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大批高质量、有领导力、高素质的人才。
4.有利于构建高校内部变革力量。教师领导力是高校内部变革的动力,而教师是高校内部变革的实践者,教师领导者通过对教师领导力的开发,并建立相应制度体系,从而构建高校内部变革力量,教师领导力的提升必将促进高校的变革和改进,使高校真正实现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三、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领导力的途径
1.增强领导力培养意识、创新教育观。
1.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自身领导力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将“如何培养和加强领导力”纳入职业规划,学校层面可以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进行领导力培训,领导力培养“从头抓起”。
1.2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新时代,高校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更肩负着培养国家栋梁的重任,要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核心价值观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多维度开发领导力。
2.1提升自我素养,从自身角度提高领导力。个人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品质:认知能力,创造性,对人和情境的洞察力,远见,对经验的开放性,专业知识勇气,自信心,稳定的情绪,乐观和鼓舞人心,对挫折的高承受力,热情和热心,敏感与体谅,幽默感,灵活性与适应性等。
2.2构建追随型领导关系,在处理上下级关系中提高领导力。高校中管理者大多是通过行政权力行使领导力却很少发挥人格、个性与品质等构成的软权力,即个人影响力,使下属心悦诚服地追随。因此,管理者要明白领导力的实质不是管制下属而是拥有追随者。追随的本意则是“支持”与“拥护”,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一个个体首先能满足人们的归属需要,才能吸引下属。领导者在构建追随型领导关系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追随者,也提升了领导力。
2.3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领导力。高校教育工作者既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还要有优秀的管理能力,特别是能够适应高校教育的开放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教师应打破高校教条化的条条框框,积极参与除教学以外的各种工作,将自身目标与高校的整体融为一体,提升自我发展空间,组建成一支高水准教师队伍,进而提高整个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领导力。
3.提高情商。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在《情绪商数》提出:情商是“一种识别自我和他人感受、自我激励并管理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情绪表现的能力”,是否具备高情商是构成领导力的要素,也是衡量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3.1注重学习,提高思考能力。学习是方方面面的,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养成多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又要从实践中学习,把书本知识与自身工作实践相结合,通过校外实践,增加社会阅历,开阔眼界,还要向他人学习,汲取别人优良的经验和高超的技巧,在学习和借鉴中,提升情商。
3.2创造环境,搭建平台。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加强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培训和指导。事实证明,通过加强培训是可以提高情商的。当前,情商培训多数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通過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这方面的专家到校内为教师进行情商方面的指导和培训,或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先进高校接受系统的情商训练。另外,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高校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通过创办沙龙、开展户外拓展等形式,邀请有经验、情商高的同行传授方法和技巧。
4.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相关的政策制度,建立绩效奖励机制,促进高校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领导力的积极性。要将领导力列入高校教师发展评价体系,在职务晋升方面把领导力高低作为参考,强化高校教育工作者对领导力的价值认同,把领导力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到高校行政工作人员考核体系中来。教育领导力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构建长效发展机制。要把可持续教育作为核心理念,尊重过去、基于现在、面向未来,动态发展教育领导力,从而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笔者认为:“教师领导力是一种合力,是管理、学术、人际、自我四种领导力共同形成的合力,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校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因此,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领导力,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起着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