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光线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w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音乐家鲁宾斯坦经常到好友画家毕加索的画室看他画画。有一段时间,鲁宾斯坦发现毕加索不断地在画同样的东西。背景都是阳台的铁栏杆,近景是一张桌子、一瓶葡萄酒、一把吉他。当毕加索画了将近五十幅同样的作品后,鲁宾斯坦不耐烦地问:“每天都描绘同样的静物,难道你不厌倦吗?”
  毕加索反问道:“难道你不知道吗?每一分钟都是不同的我,每一个钟头都有新的光线,每天虽然看同一瓶酒,但我可以从中看到不同的个性,看到不一样的酒瓶,不同的世界里的不同的生命!在我的眼睛里,这一切都是不同的。”从此以后,鲁宾斯坦在重复弹一首歌时,皆可弹出不同的韵味,其技艺与水平亦与日俱增。
  教育也是如此。当我们每天面对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课堂、同样的学生、同样的琐事时,难免会产生些许倦怠与疲惫。而在这时,如果我们能尽力以快乐的心情去讲授每一堂课,以发现的眼光去欣赏每一名学生,以感恩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或许我们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收获。
  “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些家长经常对我说:老师,我的孩子今天回家特别高兴,他说老师表扬了他。每每如此,我的心总是为之一震。说实话,好多次我都记不起自己对学生说了什么,但是老师对学生细微闪光点的发现与肯定却能改变学生的心情,带给学生快乐。或许这就是教育——给人快乐,教人向善,助人成长。这样每时每刻我们的教育都会有新的光线、新的色彩。
其他文献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是新课程实验教师的普遍感受。因此,我试着把“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引入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身在营销传播行业,每天都能见到不同品牌发起的营销战役。有些轰轰烈烈,有些死水微澜,有些笨拙不堪,有些机巧灵动。品牌不同,目标设定不同,策略不同,自然呈现和效果迥然不一。但无一例外的是,最终能在营销中引领潮流,或者打动人心,或者耳目一新的,都是那种构建了文化自信的品牌。而缺乏文化自信的品牌,总是在亦步亦趋,百般努力仍是在小格局下徘徊反复。  手机在今天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品,中国每年的新售机型就有四五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