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甘肃省图书馆百年华诞、举办《“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图书馆馆长论坛》。在此,我谨代表甘肃省人民政府,向甘肃省图书馆全体员工表示亲切问候,向为我省图书馆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专家学者致以崇高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推动甘肃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甘肃的藏书文化源远流长。两汉时期官学私学的兴起,“五凉”时期河西儒学的兴盛,隋唐两宋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佛教典籍的大量传入,元明清三代各府州县儒学与书院的建立等等,都深刻地影响了甘肃的藏书事业,为现代图书馆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积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甘肃省公立图书馆于1916年正式创办,这是甘肃省内首个具有一定规模、有别于学校书院、为各阶层民众提供阅读服务的现代图书馆。在几代图书馆人历经百年的不懈努力下,其已成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和全省文献资源、数据建设、古籍保护、文化共享、馆际协作以及业务研究交流的中心, 成为全省文化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省图的发展壮大,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个世纪,参与了陇原大地百年来革命和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变迁。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图书馆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进步,基本形成了以省图书馆为龙头,市、县两级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阅览室、农家书屋共同组成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体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凸显地域特色、与全面小康社会文化建设指标相衔接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今年9月20日,我们又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这是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中唯一以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平台和国际化盛会,充分展示了多种文化、多元文明交融互鉴的现实可能和合作共赢的光明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任务越来越重,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我省图书馆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紧跟时代步伐,顺应社会变革,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我省图书馆事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牢固树立全心全意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播撒文明、启迪智慧,改革创新、服务群众等方面下更大的工夫,不断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水平,努力开创我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第一,传承优秀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贡献。图书馆是文化典籍的宝库,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荟萃之地,在传承文化、播撒文明,陶冶高尚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弘扬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打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典籍馆藏丰富的优势,开辟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要积极参与民族文化保护重大工程,加强古籍抢救、搜集、保管、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逐步实现古籍的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第二,强化服务职能,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文化得以世代传承的重要载体;图书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民群众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殿堂,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设施,也是各级政府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实现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通过阅读,了解信息、学习知识、愉悦身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推动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是时代赋予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按照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阅读内容健康、知识丰富、有益身心的图书、报纸、期刊等出版物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加快建设县乡图书馆和农村、社区图书阅览室,开展“送书下乡”、流动图书室等便民服务,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设施、文献、技术等资源,积极开展讲座、咨询、展览、培训等特色服务,不断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活力。改革创新是中华文化保持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创新体制机制,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环境,完善便民措施,千方百计为读者创造温馨宁静的学习环境。要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深入落实我省文化共享工程及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和资源建设能力,实现“省、市、县、乡、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知识需求。
第四,加强对外交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当今时代,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图书馆是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要积极向世界各国推
介我們优秀出版物,介绍和传播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展示我国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促进中外文化相互交流和借鉴。要主动与世界各国的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等建立广泛联系,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等方式,加强业务研讨和学术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服务模式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第五,加快人才培养,为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推动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关键在人才。在当今信息时代,要向全社会提供良好的知识服务,必须具有一支热爱图书馆事业,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图书馆工作者队伍。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培养一批专业型、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要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帮助图书馆工作者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扩展视野、强化技能,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办好高等学校的图书馆专业,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要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为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岗位聘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图书馆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希望广大图书馆工作者不负时代重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立足本职、放眼世界,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希望甘肃省图书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再创辉煌。
(2016年10月20日)
甘肃的藏书文化源远流长。两汉时期官学私学的兴起,“五凉”时期河西儒学的兴盛,隋唐两宋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佛教典籍的大量传入,元明清三代各府州县儒学与书院的建立等等,都深刻地影响了甘肃的藏书事业,为现代图书馆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积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甘肃省公立图书馆于1916年正式创办,这是甘肃省内首个具有一定规模、有别于学校书院、为各阶层民众提供阅读服务的现代图书馆。在几代图书馆人历经百年的不懈努力下,其已成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和全省文献资源、数据建设、古籍保护、文化共享、馆际协作以及业务研究交流的中心, 成为全省文化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省图的发展壮大,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个世纪,参与了陇原大地百年来革命和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变迁。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图书馆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进步,基本形成了以省图书馆为龙头,市、县两级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阅览室、农家书屋共同组成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体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凸显地域特色、与全面小康社会文化建设指标相衔接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今年9月20日,我们又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这是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中唯一以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平台和国际化盛会,充分展示了多种文化、多元文明交融互鉴的现实可能和合作共赢的光明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任务越来越重,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我省图书馆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紧跟时代步伐,顺应社会变革,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我省图书馆事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牢固树立全心全意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播撒文明、启迪智慧,改革创新、服务群众等方面下更大的工夫,不断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水平,努力开创我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第一,传承优秀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贡献。图书馆是文化典籍的宝库,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荟萃之地,在传承文化、播撒文明,陶冶高尚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弘扬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打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典籍馆藏丰富的优势,开辟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要积极参与民族文化保护重大工程,加强古籍抢救、搜集、保管、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逐步实现古籍的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第二,强化服务职能,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文化得以世代传承的重要载体;图书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民群众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殿堂,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设施,也是各级政府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实现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通过阅读,了解信息、学习知识、愉悦身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推动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是时代赋予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按照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阅读内容健康、知识丰富、有益身心的图书、报纸、期刊等出版物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加快建设县乡图书馆和农村、社区图书阅览室,开展“送书下乡”、流动图书室等便民服务,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设施、文献、技术等资源,积极开展讲座、咨询、展览、培训等特色服务,不断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活力。改革创新是中华文化保持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创新体制机制,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环境,完善便民措施,千方百计为读者创造温馨宁静的学习环境。要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深入落实我省文化共享工程及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和资源建设能力,实现“省、市、县、乡、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知识需求。
第四,加强对外交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当今时代,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图书馆是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要积极向世界各国推
介我們优秀出版物,介绍和传播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展示我国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促进中外文化相互交流和借鉴。要主动与世界各国的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等建立广泛联系,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等方式,加强业务研讨和学术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服务模式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第五,加快人才培养,为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推动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关键在人才。在当今信息时代,要向全社会提供良好的知识服务,必须具有一支热爱图书馆事业,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图书馆工作者队伍。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培养一批专业型、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要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帮助图书馆工作者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扩展视野、强化技能,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办好高等学校的图书馆专业,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要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为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岗位聘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图书馆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希望广大图书馆工作者不负时代重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立足本职、放眼世界,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希望甘肃省图书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再创辉煌。
(2016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