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超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障。针对目前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我认为精心设计的、闪耀着智慧火花、充满魅力的教学语言,能把模糊的事理讲清晰,能把枯燥的道理讲生动,能把静态的现象讲得活起来,启发学生去探索,去追问,去挖掘,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从而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历史教学语言 规范化 自我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144-01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科也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有的教师讲课深入浅出,丝丝入扣,使学生在受业时得到某种享受和启迪。本文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经验, 试浅谈历史教学语言教学及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如何通过自我训练来提高教学语言艺术。
一、教学语言能学生听懂、爱听
所谓历史教学语言,就是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播历史知识从而影响学生发展的语言。历史教学语言的对象是学生,它的效果要通过学生受到的影响体现出来。应当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学生能听懂;二是学生喜欢听。要想让学生听得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水平,史料的叙述要通俗易懂,史观的阐述要深入浅出。要想让学生喜欢听,教师就应在讲述时,用具体的史料来充实教学,事件的叙述要有情节乃至细节,通过生动的形象,唤起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
历史教师要把书面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充满情感色彩的口语。以求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历史教师要用多样化的语言表达千差万别的历史环境,描述历史事实,讲清历史规律;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和学生情绪变化运用丰富的语汇时而轻言细语,时而慷慨激昂,有时如滔滔激流,有时如霎霎春雨,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根据历史人物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模拟历史人物,进入“角色”,讲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革命斗争,不妨激昂慷慨、铿锵有力;讲奸佞当道、百姓遭殃,可以音律低沉凝重,唏嘘有声;叙述一段生动曲折的过程,要节拍分明,重音、停顿要巧作安排。
教师也要善于利用表情、手势、姿态、眼神等无声的身态语来传情达意。以手势助说话,目光的分配和运用,不同的表情用于课堂教学,它可以帮助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某些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了解教学效果等多种效应。
二、教学语言规范化
历史教学语言实际上是一种以历史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为主要施教对象,以规范化的语言为传播媒介的学科专业性语言。教师 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应力求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化和精确化,要积累丰富的词汇,掌握遣词造句的语法规则,还要懂得一些修辞的语言技巧,使自己的语言达到明确、流畅和生动的要求。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必须言之有史,言之有据。必须做到内容准确,用词严谨。例如:“王权”同“皇权”是不同的,西欧有国王,所以称“王权”,中国古代是皇帝,应称“皇权”;明朝以前称宫廷里侍候皇帝和皇室的那些阉割后的男人为“宦官”;而明朝以后则叫“太监”,这些特定的称谓教师不能随便使用。不能将’清“与“清朝”、“秦”与“秦朝”混为一谈;也不能将“封建统治”与“君主制度”“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相提并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的内涵与作用也不相同,专制主义是一种包括政治、经济、道德、法律及文化、思想意识等广泛领域的统治形态,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而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的基本内容有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有效的中央政府及多层次的地方政府。
三、教学语言的自我训练
萧伯纳,年轻时是伦敦最胆怯的人之一,通过后天培养和锻炼最终成为20世纪最具信心的演说家。笔者认为历史课堂语言的表达艺术也是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来提高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其教育技巧的提高,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只有从各种书籍中采掘表现社会生活领域的材料,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使它生动形象,拨动学生的心弦!”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多学习。多读些专业书籍,原始及其他相关历史资料来加深教学功底;多读历史文学,包括小说、诗歌、剧本、名人传记、民谣和对联等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使教学语言具有美感,具有意境美、形象美和音韵美;学习演讲术,掌握朗诵的技巧,能恰当地处理话语的轻、重、缓、急。二是要练就一副好嗓子,并会控制话语的抑、扬、顿、挫;学习描摹声象的技巧,描摹声音、描摹颜色、描摹景象和描摹状态,使学生“复归”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情境中去,可使满堂生辉。
要上好历史课,教学语言是基本功,历史教师应注意训练,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增强艺术性,强化自身的语言修养,以流畅的语言表达方式,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当然,我们不是语言文字学家,我们不可能高标准要求在语言上尽善尽美,但会不断探索教学中语言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2]李如密.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探微[J].教学与管理,1996.2
[3]阮桂春.浅谈历史课堂中的趣味教学[J].教育艺术,2009.4
关键词:历史教学语言 规范化 自我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144-01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科也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有的教师讲课深入浅出,丝丝入扣,使学生在受业时得到某种享受和启迪。本文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经验, 试浅谈历史教学语言教学及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如何通过自我训练来提高教学语言艺术。
一、教学语言能学生听懂、爱听
所谓历史教学语言,就是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播历史知识从而影响学生发展的语言。历史教学语言的对象是学生,它的效果要通过学生受到的影响体现出来。应当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学生能听懂;二是学生喜欢听。要想让学生听得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水平,史料的叙述要通俗易懂,史观的阐述要深入浅出。要想让学生喜欢听,教师就应在讲述时,用具体的史料来充实教学,事件的叙述要有情节乃至细节,通过生动的形象,唤起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
历史教师要把书面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充满情感色彩的口语。以求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历史教师要用多样化的语言表达千差万别的历史环境,描述历史事实,讲清历史规律;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和学生情绪变化运用丰富的语汇时而轻言细语,时而慷慨激昂,有时如滔滔激流,有时如霎霎春雨,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根据历史人物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模拟历史人物,进入“角色”,讲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革命斗争,不妨激昂慷慨、铿锵有力;讲奸佞当道、百姓遭殃,可以音律低沉凝重,唏嘘有声;叙述一段生动曲折的过程,要节拍分明,重音、停顿要巧作安排。
教师也要善于利用表情、手势、姿态、眼神等无声的身态语来传情达意。以手势助说话,目光的分配和运用,不同的表情用于课堂教学,它可以帮助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某些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了解教学效果等多种效应。
二、教学语言规范化
历史教学语言实际上是一种以历史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为主要施教对象,以规范化的语言为传播媒介的学科专业性语言。教师 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应力求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化和精确化,要积累丰富的词汇,掌握遣词造句的语法规则,还要懂得一些修辞的语言技巧,使自己的语言达到明确、流畅和生动的要求。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必须言之有史,言之有据。必须做到内容准确,用词严谨。例如:“王权”同“皇权”是不同的,西欧有国王,所以称“王权”,中国古代是皇帝,应称“皇权”;明朝以前称宫廷里侍候皇帝和皇室的那些阉割后的男人为“宦官”;而明朝以后则叫“太监”,这些特定的称谓教师不能随便使用。不能将’清“与“清朝”、“秦”与“秦朝”混为一谈;也不能将“封建统治”与“君主制度”“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相提并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的内涵与作用也不相同,专制主义是一种包括政治、经济、道德、法律及文化、思想意识等广泛领域的统治形态,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而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的基本内容有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有效的中央政府及多层次的地方政府。
三、教学语言的自我训练
萧伯纳,年轻时是伦敦最胆怯的人之一,通过后天培养和锻炼最终成为20世纪最具信心的演说家。笔者认为历史课堂语言的表达艺术也是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来提高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其教育技巧的提高,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只有从各种书籍中采掘表现社会生活领域的材料,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使它生动形象,拨动学生的心弦!”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多学习。多读些专业书籍,原始及其他相关历史资料来加深教学功底;多读历史文学,包括小说、诗歌、剧本、名人传记、民谣和对联等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使教学语言具有美感,具有意境美、形象美和音韵美;学习演讲术,掌握朗诵的技巧,能恰当地处理话语的轻、重、缓、急。二是要练就一副好嗓子,并会控制话语的抑、扬、顿、挫;学习描摹声象的技巧,描摹声音、描摹颜色、描摹景象和描摹状态,使学生“复归”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情境中去,可使满堂生辉。
要上好历史课,教学语言是基本功,历史教师应注意训练,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增强艺术性,强化自身的语言修养,以流畅的语言表达方式,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当然,我们不是语言文字学家,我们不可能高标准要求在语言上尽善尽美,但会不断探索教学中语言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2]李如密.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探微[J].教学与管理,1996.2
[3]阮桂春.浅谈历史课堂中的趣味教学[J].教育艺术,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