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
伴随着于都河溅起的水花,这首深情悲壮的影响了几代人的《十送红军》,在央视大型电视连续剧《长征》播放后,又一次激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它再现了当年“红军夜渡于都河”、“子弟兵,别故乡”的动人情景。
于都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全红县和巩固后方”。全县先后有6.8万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钟良树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英勇顽强,为夺取全国胜利和人民军队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9年春暖花开之时,记者在南京城南翠屏清华园的一栋清静的住宅楼里,拜访了老红军钟良树老人。老人慈眉善目,话题从他的故乡于都谈起,谈到长征,谈到解放,谈到改革开放,谈到部队建设,谈到养生之道。钟老的话匣子一打开,好像关不了闸似的,兴致很高,不经意间谈了一个多小时。
一
1917年12月4日,钟良树出生于江西省于都县马安乡贡布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放牛、割草、打柴,上过四年私塾。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从井冈山突围,来到赣南开辟创建了赣西南和闽西革命根据地。钟良树于1932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和小伙伴们一起,打土豪,分田地,站岗放哨,干得很起劲。1933年春,中共中央局提出“创造100万铁的红军”的号召,赣南苏区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扩红热潮。钟良树是村里“动员小组长”,动员乡亲们参加红军。钟良树说:“为了说服我的叔伯哥哥当红军,我还掏了18个铜板给哥哥!”这一年,16岁的钟良树也穿上了军装,成了他家族的第三个红军战士。他分配到红五军团,因为读过4年私塾,算是个“秀才”,成了宣传队的宣传员。
参加红军不久,钟良树就参加了黄陂战斗和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遭受失败。1934年10月中旬,中央苏区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8.6万多人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钟良树随红五军团最后撤离战场,于19日晚到达于都县城北部。钟良树说:“长征开始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我们还以为是宣传队搬家哩。毛主席领着我们走,我们就一直跟着走……”
二
长征途中,钟良树担任红一方面军五军团宣传员。长征的艰险,使得宣传鼓动成为重要的精神食粮。当时宣传队也就几个人,都是十几岁的娃娃,他们一路上刷标语:“打土豪,分田地!”宣传红军的十大主张,鼓舞士气,激励斗志。他们还打竹板唱山歌:“哎呀哩……”唱得最多的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钟良树说:“开始的时候,只有六项注意,后来才发展成八项注意。”更多的时候,“哎呀哩”一开腔,竹板打起来,后面全是自己现编的歌词。每当部队集合、站队、做饭、行军,尤其是走艰难路段和行军疲劳时,宣传队都要及时跟上来。哪里路难走,哪里部队行军容易疲劳,宣传队员就出现在哪里。他们有的敲锣打鼓,有的吹口琴,有的打竹板,还有的扭秧歌,即兴创作宣传部队的好人好事和英雄模范事迹。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握着一块银元,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缴的党费。长征途中,像这样可歌可泣的事例几乎天天都有,可说是层出不穷。红军队伍每天都信心十足地顽强地向前,向前……
1935年6月初,中央红军来到夹金山下。夹金山是一座海拔4000多米高的大雪山。山上风呼啸,雪飘飘,积雪终年不化。高山大气含氧稀薄,是生命的禁区!向生命禁区进军,无疑是向死亡挑战。这是一个特殊的战场!根据总部要同志们在爬雪山时,多穿衣服,穿好鞋袜,打好绑带,并带上生姜、辣椒、烧酒等东西的电令要求,部队决定:在山下休整,并做好爬雪山的准备工作。可是,在这荒凉之地到哪里去找棉衣、棉花、棉布呢?钟良树灵机一动,有了,将轻装后剩下的单衣、长袍,找些旧羊毛、烂布条絮起来当棉衣穿。但是,他拿起针线像千斤重,怎么也缝不起来。这时,女战友走过来,手把手地教他做针线活:先把两件单衣叠在一起缝成夹衣,把碎毛、碎布塞进夹衣中铺垫均匀,然后把口子缝起来,一件粗糙但能御寒的“棉衣”很快就做成了。
爬雪山了。红军在陡山上左右往返穿梭,好似用人垒起来的“之”字,十分壮观。钟良树来自山区,自幼参加生产劳动,练就了一副铁脚板,原以为爬雪山不在话下,但是,他高山反应厉害,经受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开始爬山时,还能对付,可是后来就不行了。山越高越冷,越高越险,越高积雪越厚,有的地方积雪没过膝盖,有的地方齐腰深。口渴了,水壶已经空荡荡;肚子饿了,带的干粮全吃光;鼻子在滴血,嗓子干得在冒烟;寒风袭来,冷得上牙敲着下牙,脸上冻得全变成青紫色。大家在风雪中挣扎着,喘一喘,停一停,一步步艰难地向山顶攀登。快到山顶时,又突然遇到雪崩,牺牲了不少红军战士。钟良树说:“到后来我实在爬不动了,想坐下歇息。但刚坐下,在一旁的战友用力拉我一把,大喝一声‘不能坐,慢慢爬!’后来我才知道,爬雪山一坐下就永远起不来了,就要送命。战友的救命之恩,我终身不忘!”
三
翻过夹金山,钟良树随部队来到草地边缘地带??毛儿盖。上级指示要在这里筹粮,准备过草地。这是藏民区,除了土司宫、喇嘛庙建得富丽堂皇外,一片荒凉,人烟十分稀少。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宣传,当地群众都逃走了,筹粮十分困难。
有人借用李白的诗句说:“雪山之难,难于上青天。”可是过草地,比爬雪山还要难。主要是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还有时间长。爬雪山,一天一夜;而过草地,七天七夜。这里的草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湿地,无边无际,而且天气多变:早上乌云滚滚,冷雨霏霏;中午的时候,突然晴朗,但顷刻之间又是大雨滂沱。钟良树说:“草地里面很多都是沼泽地,一不小心,踏破草皮,就会陷入泥潭中。只要一陷进去,越陷越深,就很难爬出来。我过草地不久,就碰上这倒霉事,好在战友救了我,才幸免于难。”
过草地,最大的威胁还是饥饿。走到草地中心地带时,大部分指战员都断粮了。开始的时候,还可以用树皮、野菜充饥,但是这些东西很快就找不到了,后来什么都吃,草根、皮带、皮包都吃,只要吃下去毒不死就吃。有一首《皮带歌》写得好:“牛皮带3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战友细品尝。”在饥寒交迫时,心细的红军女战士发现了一个可以找到粮食的办法,就是在牲口粪里寻找没有被消化的青稞粒。他们把这些青稞粒用水洗干净,然后煮熟煮透下肚。其实,这种“粮食”人吃进肚里,也不容易消化,还不那么卫生,但是为了充饥,为了活命,也顾不了那么许多了,硬着头皮吃下去就是了。过草地时还缺盐,许多人都得了浮肿病,钟良树也得了浮肿病,走路没有一点劲。“活着走出草地,去打日本鬼子”的战斗口号,成了当时指战员的精神支柱。他们硬是靠对祖国的忠诚,靠毅力,一步一步地过了草地。钟良树特别顽强,他一步一艰险,一步一壮歌,创造了三过草地的奇迹。
钟良树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参加了定陶、鲁西南、兰封、金乡、汤阴、广济、襄阳、淮海、渡江、邛崃、成都、上甘岭等战役战斗。全国解放后,任十二军干部部副部长、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他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1964年2月后,任南京军区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69年1月,任新疆北疆军区政委。1979年1月,任江苏省军区顾问。1982年离职休养。离休后,他仍关心国家大事和部队建设,继续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生活俭朴,安度晚年。
四
钟良树今年92岁高龄了,身体还是那么健朗,腰不弯,背不驼,思维敏捷,说话清晰,和蔼慈祥的面孔没有显出老态龙钟的样子,也看不出饱经风霜的痕迹。时至今日,生活还可以自理,洗脸、洗脚、穿衣、脱衣、刷牙、上厕所等都不要别人帮忙。孔老夫子曰“仁者寿”,意思是说,仁慈随和而有节操的人健康长寿。我向这位寿登耄耋的老人表示:“愿意分享您的养生之道。”他幽默地说:“我享受高龄是上帝犯糊涂,把我忘了啊。”
钟老有子女6人,加上孙辈,现在是19口人之家。后辈干得很好,先后走出了1个副军级干部、3个师级干部、1个团级干部。孙辈6个除1个最小的孙子上小学3年级外,其余5个都是大学生(其中一个赴法国留学,攻读研究生;一个赴新西兰留学,在硕博连读)。晚辈的成就都离不开钟老的教诲。子女和孙辈对他都很孝顺,常抽空回家看看,节假日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家庭和谐美满,这是他长寿的一个原因。第二,生活讲科学,遵循规律。他早上五六点起床,午饭后睡午觉,晚上看央视《新闻联播》,到10点左右入睡,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作息时间严格遵守,可说是雷打不动。他说:“地位是暂时的,荣誉是过去的,到了晚年只有健康是自己的了,不保重身体不行啊!”。第三,不吸烟,不贪杯,只喝一点啤酒。第四,注意饮食。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口味少盐清淡,吃饭七八分饱。他说,还是医生说得好,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大多数人不是饿死的,而是吃死的。乱吃多吃东西不利于健康,还是家常便饭好。大鱼大肉,大吃大喝,怎么行?第五,心胸开朗,从不发火,不生气。遇到不顺心的事,想得开。钟老说:“想当年,我们一起参加红军的战友,许多都牺牲在战场上,我是幸存者,也是幸运者。想到这一点,还有什么想不开呢?到了晚年,我是过一天,乐一天;乐一天,赚一天。”第六,坚持锻炼,目前仍坚持散步。他说,自己既不会什么武功,也不会什么保健操,只是坚持每天散步。人的衰老从脚开始,健身就要先健腿,散步是锻炼腿的最好办法之一。
钟老在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建设上创造了宝贵财富,在健康长寿方面也提供了宝贵经验。访问即将结束时,应我的要求,钟老同我合影留念。最后,大家依依惜别。他说:“欢迎老表常来聊聊,我会讲许多我的见闻和经历中有趣的故事。”我们衷心祝愿钟老福寿康宁,颐养天年!(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责编/木艮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
伴随着于都河溅起的水花,这首深情悲壮的影响了几代人的《十送红军》,在央视大型电视连续剧《长征》播放后,又一次激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它再现了当年“红军夜渡于都河”、“子弟兵,别故乡”的动人情景。
于都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全红县和巩固后方”。全县先后有6.8万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钟良树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英勇顽强,为夺取全国胜利和人民军队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9年春暖花开之时,记者在南京城南翠屏清华园的一栋清静的住宅楼里,拜访了老红军钟良树老人。老人慈眉善目,话题从他的故乡于都谈起,谈到长征,谈到解放,谈到改革开放,谈到部队建设,谈到养生之道。钟老的话匣子一打开,好像关不了闸似的,兴致很高,不经意间谈了一个多小时。
一
1917年12月4日,钟良树出生于江西省于都县马安乡贡布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放牛、割草、打柴,上过四年私塾。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从井冈山突围,来到赣南开辟创建了赣西南和闽西革命根据地。钟良树于1932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和小伙伴们一起,打土豪,分田地,站岗放哨,干得很起劲。1933年春,中共中央局提出“创造100万铁的红军”的号召,赣南苏区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扩红热潮。钟良树是村里“动员小组长”,动员乡亲们参加红军。钟良树说:“为了说服我的叔伯哥哥当红军,我还掏了18个铜板给哥哥!”这一年,16岁的钟良树也穿上了军装,成了他家族的第三个红军战士。他分配到红五军团,因为读过4年私塾,算是个“秀才”,成了宣传队的宣传员。
参加红军不久,钟良树就参加了黄陂战斗和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遭受失败。1934年10月中旬,中央苏区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8.6万多人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钟良树随红五军团最后撤离战场,于19日晚到达于都县城北部。钟良树说:“长征开始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我们还以为是宣传队搬家哩。毛主席领着我们走,我们就一直跟着走……”
二
长征途中,钟良树担任红一方面军五军团宣传员。长征的艰险,使得宣传鼓动成为重要的精神食粮。当时宣传队也就几个人,都是十几岁的娃娃,他们一路上刷标语:“打土豪,分田地!”宣传红军的十大主张,鼓舞士气,激励斗志。他们还打竹板唱山歌:“哎呀哩……”唱得最多的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钟良树说:“开始的时候,只有六项注意,后来才发展成八项注意。”更多的时候,“哎呀哩”一开腔,竹板打起来,后面全是自己现编的歌词。每当部队集合、站队、做饭、行军,尤其是走艰难路段和行军疲劳时,宣传队都要及时跟上来。哪里路难走,哪里部队行军容易疲劳,宣传队员就出现在哪里。他们有的敲锣打鼓,有的吹口琴,有的打竹板,还有的扭秧歌,即兴创作宣传部队的好人好事和英雄模范事迹。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握着一块银元,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缴的党费。长征途中,像这样可歌可泣的事例几乎天天都有,可说是层出不穷。红军队伍每天都信心十足地顽强地向前,向前……
1935年6月初,中央红军来到夹金山下。夹金山是一座海拔4000多米高的大雪山。山上风呼啸,雪飘飘,积雪终年不化。高山大气含氧稀薄,是生命的禁区!向生命禁区进军,无疑是向死亡挑战。这是一个特殊的战场!根据总部要同志们在爬雪山时,多穿衣服,穿好鞋袜,打好绑带,并带上生姜、辣椒、烧酒等东西的电令要求,部队决定:在山下休整,并做好爬雪山的准备工作。可是,在这荒凉之地到哪里去找棉衣、棉花、棉布呢?钟良树灵机一动,有了,将轻装后剩下的单衣、长袍,找些旧羊毛、烂布条絮起来当棉衣穿。但是,他拿起针线像千斤重,怎么也缝不起来。这时,女战友走过来,手把手地教他做针线活:先把两件单衣叠在一起缝成夹衣,把碎毛、碎布塞进夹衣中铺垫均匀,然后把口子缝起来,一件粗糙但能御寒的“棉衣”很快就做成了。
爬雪山了。红军在陡山上左右往返穿梭,好似用人垒起来的“之”字,十分壮观。钟良树来自山区,自幼参加生产劳动,练就了一副铁脚板,原以为爬雪山不在话下,但是,他高山反应厉害,经受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开始爬山时,还能对付,可是后来就不行了。山越高越冷,越高越险,越高积雪越厚,有的地方积雪没过膝盖,有的地方齐腰深。口渴了,水壶已经空荡荡;肚子饿了,带的干粮全吃光;鼻子在滴血,嗓子干得在冒烟;寒风袭来,冷得上牙敲着下牙,脸上冻得全变成青紫色。大家在风雪中挣扎着,喘一喘,停一停,一步步艰难地向山顶攀登。快到山顶时,又突然遇到雪崩,牺牲了不少红军战士。钟良树说:“到后来我实在爬不动了,想坐下歇息。但刚坐下,在一旁的战友用力拉我一把,大喝一声‘不能坐,慢慢爬!’后来我才知道,爬雪山一坐下就永远起不来了,就要送命。战友的救命之恩,我终身不忘!”
三
翻过夹金山,钟良树随部队来到草地边缘地带??毛儿盖。上级指示要在这里筹粮,准备过草地。这是藏民区,除了土司宫、喇嘛庙建得富丽堂皇外,一片荒凉,人烟十分稀少。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宣传,当地群众都逃走了,筹粮十分困难。
有人借用李白的诗句说:“雪山之难,难于上青天。”可是过草地,比爬雪山还要难。主要是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还有时间长。爬雪山,一天一夜;而过草地,七天七夜。这里的草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湿地,无边无际,而且天气多变:早上乌云滚滚,冷雨霏霏;中午的时候,突然晴朗,但顷刻之间又是大雨滂沱。钟良树说:“草地里面很多都是沼泽地,一不小心,踏破草皮,就会陷入泥潭中。只要一陷进去,越陷越深,就很难爬出来。我过草地不久,就碰上这倒霉事,好在战友救了我,才幸免于难。”
过草地,最大的威胁还是饥饿。走到草地中心地带时,大部分指战员都断粮了。开始的时候,还可以用树皮、野菜充饥,但是这些东西很快就找不到了,后来什么都吃,草根、皮带、皮包都吃,只要吃下去毒不死就吃。有一首《皮带歌》写得好:“牛皮带3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战友细品尝。”在饥寒交迫时,心细的红军女战士发现了一个可以找到粮食的办法,就是在牲口粪里寻找没有被消化的青稞粒。他们把这些青稞粒用水洗干净,然后煮熟煮透下肚。其实,这种“粮食”人吃进肚里,也不容易消化,还不那么卫生,但是为了充饥,为了活命,也顾不了那么许多了,硬着头皮吃下去就是了。过草地时还缺盐,许多人都得了浮肿病,钟良树也得了浮肿病,走路没有一点劲。“活着走出草地,去打日本鬼子”的战斗口号,成了当时指战员的精神支柱。他们硬是靠对祖国的忠诚,靠毅力,一步一步地过了草地。钟良树特别顽强,他一步一艰险,一步一壮歌,创造了三过草地的奇迹。
钟良树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参加了定陶、鲁西南、兰封、金乡、汤阴、广济、襄阳、淮海、渡江、邛崃、成都、上甘岭等战役战斗。全国解放后,任十二军干部部副部长、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他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1964年2月后,任南京军区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69年1月,任新疆北疆军区政委。1979年1月,任江苏省军区顾问。1982年离职休养。离休后,他仍关心国家大事和部队建设,继续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生活俭朴,安度晚年。
四
钟良树今年92岁高龄了,身体还是那么健朗,腰不弯,背不驼,思维敏捷,说话清晰,和蔼慈祥的面孔没有显出老态龙钟的样子,也看不出饱经风霜的痕迹。时至今日,生活还可以自理,洗脸、洗脚、穿衣、脱衣、刷牙、上厕所等都不要别人帮忙。孔老夫子曰“仁者寿”,意思是说,仁慈随和而有节操的人健康长寿。我向这位寿登耄耋的老人表示:“愿意分享您的养生之道。”他幽默地说:“我享受高龄是上帝犯糊涂,把我忘了啊。”
钟老有子女6人,加上孙辈,现在是19口人之家。后辈干得很好,先后走出了1个副军级干部、3个师级干部、1个团级干部。孙辈6个除1个最小的孙子上小学3年级外,其余5个都是大学生(其中一个赴法国留学,攻读研究生;一个赴新西兰留学,在硕博连读)。晚辈的成就都离不开钟老的教诲。子女和孙辈对他都很孝顺,常抽空回家看看,节假日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家庭和谐美满,这是他长寿的一个原因。第二,生活讲科学,遵循规律。他早上五六点起床,午饭后睡午觉,晚上看央视《新闻联播》,到10点左右入睡,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作息时间严格遵守,可说是雷打不动。他说:“地位是暂时的,荣誉是过去的,到了晚年只有健康是自己的了,不保重身体不行啊!”。第三,不吸烟,不贪杯,只喝一点啤酒。第四,注意饮食。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口味少盐清淡,吃饭七八分饱。他说,还是医生说得好,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大多数人不是饿死的,而是吃死的。乱吃多吃东西不利于健康,还是家常便饭好。大鱼大肉,大吃大喝,怎么行?第五,心胸开朗,从不发火,不生气。遇到不顺心的事,想得开。钟老说:“想当年,我们一起参加红军的战友,许多都牺牲在战场上,我是幸存者,也是幸运者。想到这一点,还有什么想不开呢?到了晚年,我是过一天,乐一天;乐一天,赚一天。”第六,坚持锻炼,目前仍坚持散步。他说,自己既不会什么武功,也不会什么保健操,只是坚持每天散步。人的衰老从脚开始,健身就要先健腿,散步是锻炼腿的最好办法之一。
钟老在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建设上创造了宝贵财富,在健康长寿方面也提供了宝贵经验。访问即将结束时,应我的要求,钟老同我合影留念。最后,大家依依惜别。他说:“欢迎老表常来聊聊,我会讲许多我的见闻和经历中有趣的故事。”我们衷心祝愿钟老福寿康宁,颐养天年!(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责编/木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