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到“核电”,提出高铁、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
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公司(下称“中广核”)党组书记、董事长贺禹就能源电力行业供给侧改革、“十三五”规划和国内核电产业格局等内容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专访。
贺禹表示,“十三五”期间核电发展迎来大好机遇。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落地英国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未来将带动中国装备制造业集体“走出去”。“我支持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一批内陆核电。应当适时,在充分论证、充分公众沟通以后开一批。”贺禹说。
首次在老牌发达国家建核电站
过去的一年,对于中广核而言是收获颇丰的一年,尤其是在英国签下核电大单,在国内外核电项目以及核燃料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贺禹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说,中广核从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开始起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建造商。
目前,中广核总资产已近4500亿元。我国大陆在运核电装机容量2857万千瓦,其中中广核占1709万千瓦。我国大陆在建(包括已核准未开工)核电装机容量2946万千瓦,其中中广核占1465万千瓦。除此之外,中广核的风电、水电、太阳能、燃气等在运非核清洁能源装机达到约1500万千瓦。
在核燃料方面,中广核在海外积极开发铀矿资源,分别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国开展核燃料业务。“我们投资的纳米比亚湖山铀矿将于2016年下半年投产,产量非常大,年产八氧化三铀有望达到6500吨,将成为全球第二位的大型铀矿。”贺禹表示。
最为公众所关注的是,2015年10月21日,由中广核牵头的中方联合体和法国电力集团(EDF)签订了在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战略投资协议。双方共同投资兴建英国欣克利角C等三个核电项目,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老牌发达国家建设核电站。
据贺禹介绍,三个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目前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其中,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C项目由EDF牵头开发,并将使用法国EPR技术,中广核方面持股33.5%。在塞兹韦尔(Sizewell)C项目中,中广核将介入从前期开发到运营的全环节,在项目建设阶段持股20%。而布拉德韦尔(Bradwell)B项目中,将以中广核为主牵头开发,采用“华龙一号”技术,中广核持股66.5%。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得到学习和锻炼,同时将设备、施工和理念都带出去,最终实现我国核电技术的整体输出。”贺禹说。
3月17日,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的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龙国际”)正式揭牌成立。
“华龙国际是由我们和中核集团共同成立的,目前各占50%股份。”贺禹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公司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使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实现融合发展。“华龙国际的成立是国企改革的一项措施。我觉得有点像通信企业里铁塔公司的概念,各通信公司把一部分同质业务拿出来放到一家公司里面去。”
事实上,“华龙一号”由中广核与中核集团各自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ACP1000和ACPR1000 两项技术合并而成。
“应该说,即便是相同的技术,也需要根据厂址和项目的不同而重新设计。” 贺禹坦言,两家公司的技术确实在某些方面不尽相同,但核心技术点是一致的,这也正是华龙国际成立的原因之一。两家公司将把技术研发、开发平台集中在华龙国际。未来“华龙一号”的技术融合、改进和研发工作均由华龙国际承担,中广核与中核集团将不再自行研发华龙技术。“未来所有华龙技术新项目的初步设计、概念设计都由华龙国际承担,然后两家公司再根据设计做进一步的工作。”
“两个不同的技术有些时候有相互竞争,整体而言有利于核电产业的发展。”贺禹表示,至于某个厂址选用哪种技术,还要看市场选择,以及未来建设和运营的具体情况。“我相信二者都很有生命力。主要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把成本降下来,这很关键。”
全国两会期间,由贺禹牵头,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寿君、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炳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罗琦等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确保核电按基荷运行,推动实现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建议更好地发挥核电在推动实现中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应有作用,从政策上明确核电按基本负荷方式运行,确保核电满发、多发。
贺禹介绍,核电已经出现不能按基荷运行的情况,一些建成投产的机组被要求参与深度调峰,甚至长时间停机备用。2015年全国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437小时,降幅5.6%,相当于少发125亿度电,有的核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已经低至5000小时。“一座拥有2台百万千瓦机组的核电站,年发电量约150亿千瓦时,少发125亿度电相当于闲置了2台机组,这是对清洁能源资产的严重浪费。”
“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其中之一。要求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发展清洁能源就应当把它利用好。” 贺禹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美国核电占全国发电量比重超过20%,法国核电占比超过70%。而我国核电在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中的占比仅1.8%,发电量占比不到3%,远低于其他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弃核现象,核电不能满发,这是理念的问题。
贺禹表示,从核电技术、安全、经济、环保和产业特点看,核电机组不应参加调峰,频繁地进行负荷调整。
“核电燃料一旦放进去,无论是否利用,燃料都要卸出来。燃料燃耗不充分而产生弃料,造成浪费的同时,增加处理的难度和成本。”贺禹说,国家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还是出现了弃风、弃光、弃核的现象,清洁能源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认识。“许多人对于供给侧改革、绿色发展理念谈得多,然而在意识上并没有转变过来。”
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公司(下称“中广核”)党组书记、董事长贺禹就能源电力行业供给侧改革、“十三五”规划和国内核电产业格局等内容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专访。
贺禹表示,“十三五”期间核电发展迎来大好机遇。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落地英国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未来将带动中国装备制造业集体“走出去”。“我支持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一批内陆核电。应当适时,在充分论证、充分公众沟通以后开一批。”贺禹说。
“华龙一号”落地英国,中国企业
首次在老牌发达国家建核电站
过去的一年,对于中广核而言是收获颇丰的一年,尤其是在英国签下核电大单,在国内外核电项目以及核燃料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贺禹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说,中广核从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开始起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建造商。
目前,中广核总资产已近4500亿元。我国大陆在运核电装机容量2857万千瓦,其中中广核占1709万千瓦。我国大陆在建(包括已核准未开工)核电装机容量2946万千瓦,其中中广核占1465万千瓦。除此之外,中广核的风电、水电、太阳能、燃气等在运非核清洁能源装机达到约1500万千瓦。
在核燃料方面,中广核在海外积极开发铀矿资源,分别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国开展核燃料业务。“我们投资的纳米比亚湖山铀矿将于2016年下半年投产,产量非常大,年产八氧化三铀有望达到6500吨,将成为全球第二位的大型铀矿。”贺禹表示。
最为公众所关注的是,2015年10月21日,由中广核牵头的中方联合体和法国电力集团(EDF)签订了在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战略投资协议。双方共同投资兴建英国欣克利角C等三个核电项目,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老牌发达国家建设核电站。
据贺禹介绍,三个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目前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其中,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C项目由EDF牵头开发,并将使用法国EPR技术,中广核方面持股33.5%。在塞兹韦尔(Sizewell)C项目中,中广核将介入从前期开发到运营的全环节,在项目建设阶段持股20%。而布拉德韦尔(Bradwell)B项目中,将以中广核为主牵头开发,采用“华龙一号”技术,中广核持股66.5%。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得到学习和锻炼,同时将设备、施工和理念都带出去,最终实现我国核电技术的整体输出。”贺禹说。
合资成立华龙国际公司,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降成本
3月17日,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的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龙国际”)正式揭牌成立。
“华龙国际是由我们和中核集团共同成立的,目前各占50%股份。”贺禹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公司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使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实现融合发展。“华龙国际的成立是国企改革的一项措施。我觉得有点像通信企业里铁塔公司的概念,各通信公司把一部分同质业务拿出来放到一家公司里面去。”
事实上,“华龙一号”由中广核与中核集团各自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ACP1000和ACPR1000 两项技术合并而成。
“应该说,即便是相同的技术,也需要根据厂址和项目的不同而重新设计。” 贺禹坦言,两家公司的技术确实在某些方面不尽相同,但核心技术点是一致的,这也正是华龙国际成立的原因之一。两家公司将把技术研发、开发平台集中在华龙国际。未来“华龙一号”的技术融合、改进和研发工作均由华龙国际承担,中广核与中核集团将不再自行研发华龙技术。“未来所有华龙技术新项目的初步设计、概念设计都由华龙国际承担,然后两家公司再根据设计做进一步的工作。”
“两个不同的技术有些时候有相互竞争,整体而言有利于核电产业的发展。”贺禹表示,至于某个厂址选用哪种技术,还要看市场选择,以及未来建设和运营的具体情况。“我相信二者都很有生命力。主要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把成本降下来,这很关键。”
核电机组参加调峰是严重浪费,应该满发、多发
全国两会期间,由贺禹牵头,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寿君、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炳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罗琦等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确保核电按基荷运行,推动实现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建议更好地发挥核电在推动实现中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应有作用,从政策上明确核电按基本负荷方式运行,确保核电满发、多发。
贺禹介绍,核电已经出现不能按基荷运行的情况,一些建成投产的机组被要求参与深度调峰,甚至长时间停机备用。2015年全国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437小时,降幅5.6%,相当于少发125亿度电,有的核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已经低至5000小时。“一座拥有2台百万千瓦机组的核电站,年发电量约150亿千瓦时,少发125亿度电相当于闲置了2台机组,这是对清洁能源资产的严重浪费。”
“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其中之一。要求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发展清洁能源就应当把它利用好。” 贺禹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美国核电占全国发电量比重超过20%,法国核电占比超过70%。而我国核电在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中的占比仅1.8%,发电量占比不到3%,远低于其他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弃核现象,核电不能满发,这是理念的问题。
贺禹表示,从核电技术、安全、经济、环保和产业特点看,核电机组不应参加调峰,频繁地进行负荷调整。
“核电燃料一旦放进去,无论是否利用,燃料都要卸出来。燃料燃耗不充分而产生弃料,造成浪费的同时,增加处理的难度和成本。”贺禹说,国家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还是出现了弃风、弃光、弃核的现象,清洁能源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认识。“许多人对于供给侧改革、绿色发展理念谈得多,然而在意识上并没有转变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