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促进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幼儿享有优质的学前教育,我们开展了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实践探索。通过加强教研共同体的实践探索,及时解决教师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以此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农村幼儿园整体发展的良好局面。本文从农村幼儿园的角度出发,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学前教育教研共同体建设问题,希望能对幼儿园教育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研共同体;实践探索
一、农村学前教育教研的现实情况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而现实中,农村幼儿教师配备不足、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且整体素质不高,无法保证幼儿园保教质量,一直是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一)农村幼儿园大部分师资配备不足,每班只有两名教师,没有配备保育员,教师工作量大,没时间参与教研活动。(二)农村幼儿园部分教师是从中小学临时转岗而来的,并非专业的幼儿教育人员,由于缺乏幼儿教育技能和经验,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幼儿教育工作,更不用说参与教研了。(三),新分配的年轻教师不但工作经验少,而且不愿意长期在农村幼儿园工作,有机会就考调或跳槽,无心深入幼儿园教研工作。(四)专职的教研指导人员匮乏,且仅有的教研指导人员往往也是身兼数职,没有充足的时间组织和开展教研培训工作。可见,通过开展农村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实践探索是提升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水平的必要途徑。
二、推动乡镇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实践对策
(一)构建教研制度,为学前教育提供保障
为快速建成乡镇学前教育教研共同体机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逐步构建完善的教研制度。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要发挥教研制度的功能和效用,必须保证其规范性;一是要突出强制性保障特点,利用规制化的制度发挥监督和奖罚效用,使每个教师都能重视教研和学习;二是要保证制度有专业化的支持。依据学前教育相关要求,对教研的目的和内容进行明确,对教研的结果进行评价,以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时效性。三是提高自觉实施动力。也就是说,在制定具体的教研制度时,明确中心园和分园各自的职责,确立考核标准,加强监督、激励手段的运用,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与积极性。
(二)加大投入力度,壮大区域教研发展团队
壮大教研发展团队和提高教师教研素养和能力是推动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基础条件,针对当前乡镇学前教育教研的实际情况来说,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资源,打造本地专家教研团队。一方面,应加大财力的支持,组织优秀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使其接受先进教育理念、开阔视野,在后续的教研指导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请优秀的学前教育教研指导人员进行实地指导,开展各项培训工作。总的来说,就是要利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为教研、培训、指导等工作创造条件,打造一支专业的教研队伍,促进幼儿园区域教研走上快速的发展道路。
(三)资源共享,实现教研指导全覆盖
为确保教研指导工作深入到各园,中心园需要发挥区域教研指导主阵地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教研指导全覆盖,逐步构建核心园带动分园教研的模式。首先,中心园应依据本地幼儿园的数量、规模、师资条件、地理位置等,合理制定教研指导网络。通过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立系统化的教研学习平台,共享教育理念、园所管理、优秀教师心得等资源,定期开展网上教研探讨活动,促进分园教师能得到全方位、全过程的教研指导。其次,中心园应结合教研要求,积极落实各项工作。特别是要让各园聚焦“连片教研”和“园本教研”,加强对区域内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的研究。同时也要在教研活动中,引导教师提出平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教师就该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最终实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发挥各方合力,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推动乡镇学前教育教研共同体机制建设,必须要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通力合作,为学前教育教研能力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支持。中心园应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上的优势,指导和搭建专业引领平台,将先进的理念、经验等及时分享给分园。同时也要制定教研质量、管理效果评估机制,对分园教研能力发展进行把脉,及时帮助分园纠正错误和解决问题。此外,中心园也要在最大限度上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立足于自身发展需求开展相应的技能大赛、课题教研、专项培训、经验分享、自我反思等活动,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项教研活动,使其从以往的被动旁观者转变成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经过各项教研活动的反复锤炼,教师不仅能提供思想觉悟,还能努力提高专业素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本镇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目的。
(五)优化教研流程,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我们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对教研流程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一是教师自我研讨,也就是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自我反思。农村幼儿园教师平时忙于组织幼儿活动、照顾幼儿一日生活,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教育行为的得失,也不能及时总结、反思。因此,让老师们养成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总结反思、记录困惑的习惯,是建立区域教研共同体的第一步。二是本班教师之间的研讨。针对班级内问题,班级教师进行的教研。如幼儿刚入园时个别幼儿午睡难、入园焦虑等问题。三是年级组间的教研。教师可以将班级教研的成果或困惑总结记录,年级教研时分享交流,畅所欲言,达到解决问题,共同提升的目的。四是园本教研。各幼儿园定期组织年级组长或骨干教师将教师们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汇总分类,梳理出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集中开展园本教研,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五是乡镇教研共同体。以中心幼儿园为依托,每月进行一次全乡镇幼儿园集中教研活动,各幼儿园分享交流本园教研经验、成果,再次提出工作中感到困惑或热点的问题,教师们各抒己见,结合实践再次反思、研讨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共识。让教师乐于教,兴于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幼儿园保教水平整体提升。
(六)加强实践检验,提高教研实效
为提升全镇幼儿园的教研效果,需要加强对教研流程中各环节的实践检验与评价。通过建立良好的教研共同体机制,帮助各园教师开阔视野思维,扩充知识储备,提高保教能力。通过将检验和评价工作落实到位,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与鼓励,促进教师提高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在不断的成长中创造更多的岗位价值,推动幼儿园发展,提高乡镇幼教水平。
结语:综上所述,推动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是提高区域学前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有效办法,它对区域学前教育教学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乡镇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应加强教研制度建设,打造教研发展团队,发挥各方力量,以及完善共同体评价制度,才能为乡镇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翟云萍,丛文.名园带动促学前区域教研共同体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10):43-45.
[2]何孔潮,尚凤娇.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制度建设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6):12-16.
[3]陈静.区域学前教研共同体机制建设的实践研究[J].动漫界,2020(16):66-67.
张宝花 (1972-04)女,汉,籍贯:山东省沂水县,职称:中心学 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研共同体;实践探索
一、农村学前教育教研的现实情况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而现实中,农村幼儿教师配备不足、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且整体素质不高,无法保证幼儿园保教质量,一直是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一)农村幼儿园大部分师资配备不足,每班只有两名教师,没有配备保育员,教师工作量大,没时间参与教研活动。(二)农村幼儿园部分教师是从中小学临时转岗而来的,并非专业的幼儿教育人员,由于缺乏幼儿教育技能和经验,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幼儿教育工作,更不用说参与教研了。(三),新分配的年轻教师不但工作经验少,而且不愿意长期在农村幼儿园工作,有机会就考调或跳槽,无心深入幼儿园教研工作。(四)专职的教研指导人员匮乏,且仅有的教研指导人员往往也是身兼数职,没有充足的时间组织和开展教研培训工作。可见,通过开展农村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实践探索是提升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水平的必要途徑。
二、推动乡镇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实践对策
(一)构建教研制度,为学前教育提供保障
为快速建成乡镇学前教育教研共同体机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逐步构建完善的教研制度。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要发挥教研制度的功能和效用,必须保证其规范性;一是要突出强制性保障特点,利用规制化的制度发挥监督和奖罚效用,使每个教师都能重视教研和学习;二是要保证制度有专业化的支持。依据学前教育相关要求,对教研的目的和内容进行明确,对教研的结果进行评价,以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时效性。三是提高自觉实施动力。也就是说,在制定具体的教研制度时,明确中心园和分园各自的职责,确立考核标准,加强监督、激励手段的运用,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与积极性。
(二)加大投入力度,壮大区域教研发展团队
壮大教研发展团队和提高教师教研素养和能力是推动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基础条件,针对当前乡镇学前教育教研的实际情况来说,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资源,打造本地专家教研团队。一方面,应加大财力的支持,组织优秀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使其接受先进教育理念、开阔视野,在后续的教研指导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请优秀的学前教育教研指导人员进行实地指导,开展各项培训工作。总的来说,就是要利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为教研、培训、指导等工作创造条件,打造一支专业的教研队伍,促进幼儿园区域教研走上快速的发展道路。
(三)资源共享,实现教研指导全覆盖
为确保教研指导工作深入到各园,中心园需要发挥区域教研指导主阵地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教研指导全覆盖,逐步构建核心园带动分园教研的模式。首先,中心园应依据本地幼儿园的数量、规模、师资条件、地理位置等,合理制定教研指导网络。通过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立系统化的教研学习平台,共享教育理念、园所管理、优秀教师心得等资源,定期开展网上教研探讨活动,促进分园教师能得到全方位、全过程的教研指导。其次,中心园应结合教研要求,积极落实各项工作。特别是要让各园聚焦“连片教研”和“园本教研”,加强对区域内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的研究。同时也要在教研活动中,引导教师提出平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教师就该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最终实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发挥各方合力,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推动乡镇学前教育教研共同体机制建设,必须要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通力合作,为学前教育教研能力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支持。中心园应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上的优势,指导和搭建专业引领平台,将先进的理念、经验等及时分享给分园。同时也要制定教研质量、管理效果评估机制,对分园教研能力发展进行把脉,及时帮助分园纠正错误和解决问题。此外,中心园也要在最大限度上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立足于自身发展需求开展相应的技能大赛、课题教研、专项培训、经验分享、自我反思等活动,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项教研活动,使其从以往的被动旁观者转变成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经过各项教研活动的反复锤炼,教师不仅能提供思想觉悟,还能努力提高专业素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本镇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目的。
(五)优化教研流程,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我们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对教研流程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一是教师自我研讨,也就是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自我反思。农村幼儿园教师平时忙于组织幼儿活动、照顾幼儿一日生活,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教育行为的得失,也不能及时总结、反思。因此,让老师们养成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总结反思、记录困惑的习惯,是建立区域教研共同体的第一步。二是本班教师之间的研讨。针对班级内问题,班级教师进行的教研。如幼儿刚入园时个别幼儿午睡难、入园焦虑等问题。三是年级组间的教研。教师可以将班级教研的成果或困惑总结记录,年级教研时分享交流,畅所欲言,达到解决问题,共同提升的目的。四是园本教研。各幼儿园定期组织年级组长或骨干教师将教师们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汇总分类,梳理出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集中开展园本教研,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五是乡镇教研共同体。以中心幼儿园为依托,每月进行一次全乡镇幼儿园集中教研活动,各幼儿园分享交流本园教研经验、成果,再次提出工作中感到困惑或热点的问题,教师们各抒己见,结合实践再次反思、研讨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共识。让教师乐于教,兴于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幼儿园保教水平整体提升。
(六)加强实践检验,提高教研实效
为提升全镇幼儿园的教研效果,需要加强对教研流程中各环节的实践检验与评价。通过建立良好的教研共同体机制,帮助各园教师开阔视野思维,扩充知识储备,提高保教能力。通过将检验和评价工作落实到位,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与鼓励,促进教师提高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在不断的成长中创造更多的岗位价值,推动幼儿园发展,提高乡镇幼教水平。
结语:综上所述,推动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是提高区域学前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有效办法,它对区域学前教育教学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乡镇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应加强教研制度建设,打造教研发展团队,发挥各方力量,以及完善共同体评价制度,才能为乡镇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翟云萍,丛文.名园带动促学前区域教研共同体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10):43-45.
[2]何孔潮,尚凤娇.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制度建设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6):12-16.
[3]陈静.区域学前教研共同体机制建设的实践研究[J].动漫界,2020(16):66-67.
张宝花 (1972-04)女,汉,籍贯:山东省沂水县,职称:中心学 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