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筋纹菊花美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_L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壶被世人誉为“东方明珠,华夏瑰宝”,它是公认的“世间茶器之首”,以不施釉、纯天然、富变幻的艺术风格冠绝于世,成为世界陶瓷艺术门类中极富特征的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至今的紫砂壶已是包罗万象,渗透着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流露出高雅的文化气息。
  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积累和自然熏陶,否则,创作就成为无木之本,对于紫砂壶创作而言同样如此。比如,从大自然的美好意象中挖掘有效的元素,进而赋予其艺术再创造的营养,就能塑造出一把个性鲜明的紫砂壶,自古以来,无数紫砂艺人就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解读和领悟,创作出了精美绝伦的砂壶极品,而数不胜数的精品佳作亦佐证了这样的渊源。
  自然万物构筑起一个丰富的世界,也使壶艺创作有源可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句折射出古人的处世哲学。从菊花中窥见人生,也是古人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手法,即借物抒情。菊花是中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古人将“梅、兰、竹、菊”合称为 “四君子”,赋予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梅花独步早春,兰花高雅脱俗,青竹有节有气,菊花气韵高洁,被誉为“君子”当之无愧。唐代诗人元稹的诗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正是讴歌了菊花傲对霜雪的品质。千百年来,菊花的精神深入人心,并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而以菊花为题材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更是不胜枚举,紫砂壶尤其如此。
  紫砂壶因造型丰富而独步艺术之林。筋纹器,是一种制作难度较高的器型,其最早是从六方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显著特点是将紫砂壶的形体表面作若干等份,形成生动流畅的筋纹,使壶体形象更吸引人。筋纹造型讲究上下对应、身盖齐同、体形和谐、纹理清晰等要求,对工艺手法的严谨程度要求极高,可谓丝丝入扣、高度严密。其中以菊花为题材的壶型,因菊花花瓣的特征,大多采用筋纹形体塑型,无不惟妙惟肖、情趣盎然。“半菊壶”(见图1)就是一件典型的以菊花为题材的筋纹形体紫砂壶作品,不可否认,其由内而外均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息。
  历来创作“半菊壶”的紫砂艺人较多,这其中尤以“紫砂七老”之一王寅春老艺人所创作的“半菊套壶”为极佳。它由一壶四杯组成,主壶筋纹挺括线条清晰、口盖准缝严密,四杯也采用筋纹造型,内壁均上白釉,是一款极具王寅春所处时代特征的壶式。他一生创作无数,而这件作品更是成为筋纹造型的典范,深受后人的景仰。这把“半菊壶”亦是从王寅春所创壶式继承发展而来,具有十分浓郁的古朴典雅的风格。
  “半菊壶”以筋纹线条为特色,造型精美出众、灵巧雅致。此壶淳朴圆融,以一朵盛开的菊花为型,上小下大,平底稳健端庄,壶身以16个等分的菊花瓣筋纹组成,线条柔美,每一片花瓣都起伏有致、均匀自然,将筋纹的美感发挥到了极致;压盖设计,微鼓,同样以16个等分的菊花瓣筋纹组成,线条流畅,与壶身筋纹完美吻合,通转自如,绝妙无比。壶钮亦由16条筋纹等分,增添了几分自然趣味。一弯壶嘴与飞把前呼后应,大有惊鸿之势,更显动感与力度。整把壶以花瓣作主角,匠心独运、意境唯美,若用心品味,则可感受到秋菊含情、幽香隐露,每一条筋纹都跳动着金秋节奏,生机勃勃,充满回味。
  “半菊壶”将菊花通过筋纹造型艺术,抽象而不失生动地表现到壶上,给人以一目了然的艺术观感,浓浓的秋韵自不待言。同时,菊花的更多人文内涵也随着人与壶交流的深入而更加明显地流露出来,亘古不变的君子情怀更是深深地打动人心,给人以强烈的精神触动。
  紫砂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与传统文化、思想情感等息息相关,因此,制壶艺人的文化修养和领悟能力便成为作品的灵魂。我们应该善于发现生活之美,总结前人精髓,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准和文化修养,通过艺术与情感的互动,器物与文化的交融,从而达到意境的升华,最终得到艺术的共鸣。
其他文献
紫砂壶的诞生和发展始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譬如它因茶而生;又常常被附加上丰富的人文情怀;同时,它与自然亦有着天然的联系。自古以来,许多紫砂壶都保留着自然的韵味,并且给予人无限的艺术感怀。在表现自然韵味时,恰到好处的搭配融合十分考验制壶艺人的功力。但凡一件优秀的紫砂壶艺作品,定是浑然天成而不失美感创意,能够使人从中获取丰富的情感,体会到超越器皿本身作用的价值。  事实上,在紫砂壶中表现自然韵味的最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造型、装饰、工艺、材质和艺术品位皆出类拔萃,以作品秀丽多姿的形象而傲视群芳,在陶瓷品类中独领风骚。数百年来,古老而年轻的紫砂工艺呈现满园春色的绮丽景象,紫砂的魅力一再提升。就装饰手法而言,有一种运用了篆刻、贴花、泥绘等工艺仿生设计的紫砂壶,人们称之为“花货”,作品的传神和作者赋予的完美形象,往往表现了作者内在的精神世界,讴歌了自然美。本文以紫砂“螭龙壶”为例,谈谈它所寄予的中国人吉
期刊
摘 要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紫砂的创作也是如此。“梅情竹韵壶”以自然界中梅与竹的题材入壶,展示其生物形态的同时,表达了梅之情、竹之韵所共同蕴含的高雅纯洁、坚贞不屈的君子情怀,升华了梅情竹韵的人文意境,是一款兼具艺术形象和人文内涵的作品。  关键词 梅情竹韵壶;君子;贴塑  宋代大文豪苏轼有诗云“风泉二部乐,松竹三益友”,“岁寒三友”一说便始于此。松、竹、梅三种在寒冬时节仍可傲然而立的植物,
期刊
摘 要 紫砂艺术在五百年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中,涌现了如“石瓢壶”等一大批传统经典茗壶,其壶艺光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今天的紫砂艺人承前启后、开拓创新,推动了紫砂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瓢韵壶”的创作理念、形制、审美、意境、韵味等方面,作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传承;发展;瓢韵壶;审美取向  紫砂壶是宜兴陶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较为特殊的品种,历经五百多年来的技艺传承与发展,形成了光货、花货、筋瓤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审美,人们首先是观赏其外形美,然后才是喝茶。紫砂壶的造型设计这门学问永无止境,主题定位中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契合,提供不同的主题阐释与文化解读,现从紫砂“金砂华容壶”的造型着手,剖析制作此壶的思想主题,探析紫砂壶艺里的文人情趣。  关键词 金砂华容壶;紫砂;文人情趣  中国的手工业制造起源很早,有籍可考的大略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说墨家大多是小手工业者。工艺品的产生当然首先是满足人的
期刊
摘 要 通金玉满堂一词出自《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紫砂壶“金玉满堂”以吉祥文化为内涵依托,以金玉满堂为主题,表达美好的情感诉求。  关键词 紫砂壶;金玉满堂;情感诉求  中国的千年茶文化催生了各种茶器的诞生,紫砂壶便是应运而生的一种,但是相比于其他材质的茶器,紫砂壶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它材质特殊,适合泡茶与贮茶;它造型丰富,集艺术、人文、实用于一体,有着其他材质器皿所不具有的文化基因,因
期刊
摘 要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深化校企互动等教学改革措施,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实践教学;职业技能;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正处在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双重转变过程中,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更需要面广量大的技能型实用人才。而对实践性教学的
期刊
中国宜兴紫砂壶,缘起茶文化,承续陶文化,是茶文化与陶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紫砂文化自北宋时期发端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历经几度兴衰,今天已成为中国制陶工艺史上的一朵奇葩。宜兴紫砂以其得天独厚的材质美、工艺美冠绝于世,而其集书法、绘画、诗词、篆刻等诸多艺术形式于一体的超凡魅力,以及得益于历代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都使得宜兴紫砂在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上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古人云:“小石冷泉留早
期刊
摘 要 喝茶、品壶、赏枫,中华几千年的人文雅事流传至今,蕴藏着独特的中国气质,如今我们追求自然、闲适,也在紫砂壶的创作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宁静。  关键词 紫砂;枫韵壶;意境  一把紫砂壶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体,融入世的经世致用与出世的潇洒淡泊于一身,引得无数文人雅士为之倾心、视若珍宝,慨叹“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紫砂艺术品受到不同素养人的赏识和喜爱。  紫砂壶艺术经
期刊
宜兴古称荆邑,其制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便开始烧制陶器,在丁蜀镇等地就曾发掘出各种商周时期的古陶器皿及残片,而使宜兴成为举世闻名的“陶都”,则源于其举世无双的紫砂泥料和紫砂陶制作技艺,用紫砂泥烧制成的诸如紫砂壶、紫砂花瓶、紫砂文玩等各类紫砂工艺品,无不流露着独特的陶艺气息,这其中又以紫砂壶最为常见,并为世人所称道。得益于国人的饮茶风气,紫砂壶因具有不夺茶香气、壶壁吸附茶气、使用日久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