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锦青先生 是一个谨慎的人,慎思、慎言、慎行,心有锁定,专注做事。行商时,审时度势,获取正面的力量,任凭世事万象丛生,内心始终山明水秀;服务中,用心用情,相信仁爱善良比任何物质遗产更加宝贵。漫漫人生路,他总是在努力地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认真,向上,充满善意。
【吴锦青先生,新世纪表行董事长、福建侨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深圳宝安观澜同乡会荣誉会长、香港玉器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玉器商会三十九周年大会主席、博爱医院陈楷纪念中学2013/2015校董、博爱医院财务及投资委员会2013/2014主席、博爱医院筹募及推广委员会2014/2015主席、博爱医院2011/2013总理、博爱医院2013/2015副主席、中国周恩来研究基金会副主席等。】
蛰伏四年 知行合一
“严於律己,自立自强,得与失,成和败,聚或散,都是人生的一种成长。看淡成败,做足准备,一切都在意料中。”
蛰伏,是等待,等待合适的机会,破茧成蝶;是沉淀,沉淀丰富的积累;是摸索,摸索一条适合自己、不疾不徐的路。吴锦青先生曾在内地接受教育,毕业於师范大学,也曾在学校教授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这样的经历注定了他事事习惯从根本上去研究、了解,然後蓄势待发。22岁那年,他来到香港,开启一段艰苦的奋斗历程。半工半读,只为了打下扎实基础,尽快融入其中,成为香港的一员。
那四年里,他白天勤奋工作,保障基本生活,因为在香港,必须经济独立,这一点,无人能夠帮你,唯有依靠自己——这是香港这个城市凸显出来的特色和文化。而每天晚上及周六周日,吴锦青先生便一心扑在了读书学习上,通过学习、书本、学术研究、博物馆、与商人打交道等方式了解资本主义的世界以及资本主义的商业运作方式,选择自己努力的事业方向。
吴锦青先生是一个自尊心强、目标性强、守得住清贫的人,一直以来他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想做什麽,他从小建立起的人生观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必须要有一定的理想和目标,並忽视掉一些失败和挫折。他说:“有了目标和理想,便会觉得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一个过程,是必须发生的过程,因此,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吴锦青先生认认真真地对待这个过程,每一次失败和挫折,都被他当做人生的一次历练和成长,他常常告诉自己追寻目标的过程就如同上楼梯一样,儘管速度有些缓慢,那是因为在储备知识和理想,是在为未来做打算,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过程虽然辛苦,卻是在一路向上,在一步步靠近理想,接近希望。“每个国家、每个城市的环境、结构、文化都不一样,要了解,就要亲身体验。有了解才会产生共鸣,有共鸣才会有交流和信任,如此,生意才会水到渠成。”吴锦青先生说。那看似一个个不起眼的举动,都是在为未来做铺垫。
第五年,他开始逐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才是他真正的开始。他首先进入的是旅行社行业,後入驻贸易批发,主打劳力士、伯爵等国际名表的批发,借助香港这个汇聚了中西方文化的国际贸易窗口之势,在商海中乘风破浪。
二三十年前,吴锦青先生看中的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日本市场,将几乎全部的精力投放其中,近十年来,他转战香港与内地市场,开办名表零售店,此外,进军内地房地产市场,两三年前,他又开始研究玉器市场,摸索着前行。
一路走来,吴锦青先生走人生路,看世间景,不疾不徐,唯有努力、审时度势,才是吴锦青先生人生中一直保留的态度。
玉有灵 房是根
“中国人爱玉,比德以玉,温婉如玉;中国人爱房,房子是家,是身与心的棲息地。”
吴锦青先生之所以选择内地房地产和玉器行业,是因为他对国人之心的深入探究。
中国人之爱玉,举世皆知。中国人对玉的运用和喜爱,追根究源,至今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的先民们,在选石製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製成装饰品,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全民尊玉,爱玉的民族心理,玉的神化和灵物概念、特殊权力观点都植根於此,而玉文化本身则作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比德以玉、温婉如玉、冰清玉润、金科玉律……无数与玉有关的词语昭示了中国人眼里的玉是与众不同的,它已经超越了单纯分类学的范畴而成为中华民族族群的精神寄託,是中国的文化特色之一。“也因此,即使一枚玉手镯高达数千万,也有人购买,因为,它的经济价值除了玉本身的价值,还有文化的价值、历史的价值包含在其中。”吴锦青先生说。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玉国,不仅开採历史悠久,而且分佈地域极广,蕴量丰富。只是经过数千年的开採利用,有的玉矿已枯竭,只有一些著名玉矿至今仍在开採,为中国玉雕艺术的向前發展,提供源源不尽的原料。如今玉的来源主要集中在缅甸,其所产之玉,无论是其光泽度还是硬度都达至上品,然而经过数百年大规模地开採,玉的剩餘量也越来越少。吴锦青先生说:“这也是除了中国人喜欢玉之外,直接导致玉在短时间里升值快的又一因素——玉稀缺。”
对於玉的研究,吴锦青先生颇费了一番心血,确定下总的推广方向,开发这一片市场。而其事业的另一主要方向——房地产,亦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中国人爱买房,因为中国人讲究根,落地生根,而房子正好是这种思想的载体。国人热衷买房似乎还夹杂着对土地的依赖,对迁徙漂泊的恐惧。国人常常感觉没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根始终扎不下。中国之古训有言“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有了恒产,心才会定下来,这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积淀。也因此,国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房价是涨是跌,他们最热衷的是买房。吴锦青先生曾去过许多个国家,他发现一个现象,几乎全世界极好的物业都在中国人手里。
从横向到纵向,从海外回到国内,从清朝到民国至今,几十年、上百年来,房地产的发展速度快,然而,吴锦青先生卻发现,真正坚固耐用的房子並不算多,满足不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需求,他也因此断定,房地产从发展到改造,空间大。他希望能从这一方面为切入点,做一些大家都需要的、经济价值高的东西,给自己以及後人一个空间,从他这一代开始,到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都能夠传承下去。
随缘观世事 宠辱皆不惊
“风暴,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机遇与挑战从来都是並存,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接受各種各样的挑战,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总结经验,重新来过。”
人之一生,是条不平静的河,总会遇见河水击石荡漾起的浪花几朵,从创业到守业,吴锦青先生也曾历经过许多困难,只是,困难在他眼里变成了机会,他说:“金融风暴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如同学生阶段的一场场考试,通过了,就一直往上走。机会与挑战从来都是並存的,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接受各种挑战,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总结经验,重新来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在竞爭中生存,有竞爭才有考验,待得千帆过尽,无论是事业还是个人的成长都会上一个台阶,每经历一次,就是又上一个台阶。直至到达商业王国的金字塔,越到高处,市场上的竞爭对手就越少,自己所佔的市场份额就越多,越大。
吴锦青先生的心态是平静的,不妥协、不骄傲,随缘观世事,宠辱皆不惊。谦虚的他将所取得的成绩归结於上天对他的眷顾,为感激这份眷顾,他回报以更努力的姿态,更上一层楼。正如他所说:“假如你有能力,无论是发展事业还是做慈善,或者其它,都应该多做一点事,尽可能地多帮助那些能力弱一点的人。”如此,才是充实,才是真的富有。
浅尝真富有
“纵有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纵使华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呎。人生,心灵富有最重要,知足而能自在付出,就是真正的富有。”
对於物质,吴锦青先生看得很淡,他知足常乐,他捨得付出,他的心态很简单,觉得自己成功了,应该跟社会各阶层分享,自己有能力了,应该回馈社会,关心社会,贡献社会。“钱财、物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只有在活着的时候,为家庭,为社会多做一点事,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吴锦青先生说。
他将事业发展的机会递交给了下一代,放权下去,将重心转移,向慈善倾斜,时常捐款,参与一些有关慈善的工作,从了解开始,探寻慈善事业的开展模式。吴锦青先生曾经思考,博爱医院作为香港数一数二的慈善团体,为什麽能夠在近百年的历史中生存,並得到市民的认可。是因为博爱医院传承和发扬国父孙中山崇尚之“博爱”精神,推动香港的慈善福利服务,为弱势社群谋求福祉,“博施济众,慈善仁爱”。四年前,吴锦青先生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博爱医院,於2011—2013年度出任博爱医院总理。为公益慈善事业付出良多,受到人们的敬重。
怀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敬意,他还加入中国周恩来研究基金会,任副主席。研究周恩来的丰功伟绩、博爱胸怀,活学活用,帮助、影响、改变更多人。
吴锦青先生说:“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岁,追求的东西也会有所改变。”如今的他追求精神的满足,分享的喜悦,付出的收穫。在他心中:人生,心灵富有最重要,若囿於物质欲望,即使拥有再多,也会觉得不夠,这就是贫穷;反之,物质生活清贫,並不影响心灵的充实,知足而能自在付出,就是真正的富有。
【吴锦青先生,新世纪表行董事长、福建侨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深圳宝安观澜同乡会荣誉会长、香港玉器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玉器商会三十九周年大会主席、博爱医院陈楷纪念中学2013/2015校董、博爱医院财务及投资委员会2013/2014主席、博爱医院筹募及推广委员会2014/2015主席、博爱医院2011/2013总理、博爱医院2013/2015副主席、中国周恩来研究基金会副主席等。】
蛰伏四年 知行合一
“严於律己,自立自强,得与失,成和败,聚或散,都是人生的一种成长。看淡成败,做足准备,一切都在意料中。”
蛰伏,是等待,等待合适的机会,破茧成蝶;是沉淀,沉淀丰富的积累;是摸索,摸索一条适合自己、不疾不徐的路。吴锦青先生曾在内地接受教育,毕业於师范大学,也曾在学校教授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这样的经历注定了他事事习惯从根本上去研究、了解,然後蓄势待发。22岁那年,他来到香港,开启一段艰苦的奋斗历程。半工半读,只为了打下扎实基础,尽快融入其中,成为香港的一员。
那四年里,他白天勤奋工作,保障基本生活,因为在香港,必须经济独立,这一点,无人能夠帮你,唯有依靠自己——这是香港这个城市凸显出来的特色和文化。而每天晚上及周六周日,吴锦青先生便一心扑在了读书学习上,通过学习、书本、学术研究、博物馆、与商人打交道等方式了解资本主义的世界以及资本主义的商业运作方式,选择自己努力的事业方向。
吴锦青先生是一个自尊心强、目标性强、守得住清贫的人,一直以来他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想做什麽,他从小建立起的人生观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必须要有一定的理想和目标,並忽视掉一些失败和挫折。他说:“有了目标和理想,便会觉得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一个过程,是必须发生的过程,因此,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吴锦青先生认认真真地对待这个过程,每一次失败和挫折,都被他当做人生的一次历练和成长,他常常告诉自己追寻目标的过程就如同上楼梯一样,儘管速度有些缓慢,那是因为在储备知识和理想,是在为未来做打算,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过程虽然辛苦,卻是在一路向上,在一步步靠近理想,接近希望。“每个国家、每个城市的环境、结构、文化都不一样,要了解,就要亲身体验。有了解才会产生共鸣,有共鸣才会有交流和信任,如此,生意才会水到渠成。”吴锦青先生说。那看似一个个不起眼的举动,都是在为未来做铺垫。
第五年,他开始逐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才是他真正的开始。他首先进入的是旅行社行业,後入驻贸易批发,主打劳力士、伯爵等国际名表的批发,借助香港这个汇聚了中西方文化的国际贸易窗口之势,在商海中乘风破浪。
二三十年前,吴锦青先生看中的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日本市场,将几乎全部的精力投放其中,近十年来,他转战香港与内地市场,开办名表零售店,此外,进军内地房地产市场,两三年前,他又开始研究玉器市场,摸索着前行。
一路走来,吴锦青先生走人生路,看世间景,不疾不徐,唯有努力、审时度势,才是吴锦青先生人生中一直保留的态度。
玉有灵 房是根
“中国人爱玉,比德以玉,温婉如玉;中国人爱房,房子是家,是身与心的棲息地。”
吴锦青先生之所以选择内地房地产和玉器行业,是因为他对国人之心的深入探究。
中国人之爱玉,举世皆知。中国人对玉的运用和喜爱,追根究源,至今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的先民们,在选石製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製成装饰品,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全民尊玉,爱玉的民族心理,玉的神化和灵物概念、特殊权力观点都植根於此,而玉文化本身则作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比德以玉、温婉如玉、冰清玉润、金科玉律……无数与玉有关的词语昭示了中国人眼里的玉是与众不同的,它已经超越了单纯分类学的范畴而成为中华民族族群的精神寄託,是中国的文化特色之一。“也因此,即使一枚玉手镯高达数千万,也有人购买,因为,它的经济价值除了玉本身的价值,还有文化的价值、历史的价值包含在其中。”吴锦青先生说。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玉国,不仅开採历史悠久,而且分佈地域极广,蕴量丰富。只是经过数千年的开採利用,有的玉矿已枯竭,只有一些著名玉矿至今仍在开採,为中国玉雕艺术的向前發展,提供源源不尽的原料。如今玉的来源主要集中在缅甸,其所产之玉,无论是其光泽度还是硬度都达至上品,然而经过数百年大规模地开採,玉的剩餘量也越来越少。吴锦青先生说:“这也是除了中国人喜欢玉之外,直接导致玉在短时间里升值快的又一因素——玉稀缺。”
对於玉的研究,吴锦青先生颇费了一番心血,确定下总的推广方向,开发这一片市场。而其事业的另一主要方向——房地产,亦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中国人爱买房,因为中国人讲究根,落地生根,而房子正好是这种思想的载体。国人热衷买房似乎还夹杂着对土地的依赖,对迁徙漂泊的恐惧。国人常常感觉没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根始终扎不下。中国之古训有言“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有了恒产,心才会定下来,这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积淀。也因此,国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房价是涨是跌,他们最热衷的是买房。吴锦青先生曾去过许多个国家,他发现一个现象,几乎全世界极好的物业都在中国人手里。
从横向到纵向,从海外回到国内,从清朝到民国至今,几十年、上百年来,房地产的发展速度快,然而,吴锦青先生卻发现,真正坚固耐用的房子並不算多,满足不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需求,他也因此断定,房地产从发展到改造,空间大。他希望能从这一方面为切入点,做一些大家都需要的、经济价值高的东西,给自己以及後人一个空间,从他这一代开始,到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都能夠传承下去。
随缘观世事 宠辱皆不惊
“风暴,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机遇与挑战从来都是並存,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接受各種各样的挑战,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总结经验,重新来过。”
人之一生,是条不平静的河,总会遇见河水击石荡漾起的浪花几朵,从创业到守业,吴锦青先生也曾历经过许多困难,只是,困难在他眼里变成了机会,他说:“金融风暴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如同学生阶段的一场场考试,通过了,就一直往上走。机会与挑战从来都是並存的,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接受各种挑战,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总结经验,重新来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在竞爭中生存,有竞爭才有考验,待得千帆过尽,无论是事业还是个人的成长都会上一个台阶,每经历一次,就是又上一个台阶。直至到达商业王国的金字塔,越到高处,市场上的竞爭对手就越少,自己所佔的市场份额就越多,越大。
吴锦青先生的心态是平静的,不妥协、不骄傲,随缘观世事,宠辱皆不惊。谦虚的他将所取得的成绩归结於上天对他的眷顾,为感激这份眷顾,他回报以更努力的姿态,更上一层楼。正如他所说:“假如你有能力,无论是发展事业还是做慈善,或者其它,都应该多做一点事,尽可能地多帮助那些能力弱一点的人。”如此,才是充实,才是真的富有。
浅尝真富有
“纵有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纵使华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呎。人生,心灵富有最重要,知足而能自在付出,就是真正的富有。”
对於物质,吴锦青先生看得很淡,他知足常乐,他捨得付出,他的心态很简单,觉得自己成功了,应该跟社会各阶层分享,自己有能力了,应该回馈社会,关心社会,贡献社会。“钱财、物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只有在活着的时候,为家庭,为社会多做一点事,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吴锦青先生说。
他将事业发展的机会递交给了下一代,放权下去,将重心转移,向慈善倾斜,时常捐款,参与一些有关慈善的工作,从了解开始,探寻慈善事业的开展模式。吴锦青先生曾经思考,博爱医院作为香港数一数二的慈善团体,为什麽能夠在近百年的历史中生存,並得到市民的认可。是因为博爱医院传承和发扬国父孙中山崇尚之“博爱”精神,推动香港的慈善福利服务,为弱势社群谋求福祉,“博施济众,慈善仁爱”。四年前,吴锦青先生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博爱医院,於2011—2013年度出任博爱医院总理。为公益慈善事业付出良多,受到人们的敬重。
怀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敬意,他还加入中国周恩来研究基金会,任副主席。研究周恩来的丰功伟绩、博爱胸怀,活学活用,帮助、影响、改变更多人。
吴锦青先生说:“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岁,追求的东西也会有所改变。”如今的他追求精神的满足,分享的喜悦,付出的收穫。在他心中:人生,心灵富有最重要,若囿於物质欲望,即使拥有再多,也会觉得不夠,这就是贫穷;反之,物质生活清贫,並不影响心灵的充实,知足而能自在付出,就是真正的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