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质量代表教育的效率与效果,它关系到教育的任务与目标的完成,影响着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与体现,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与重点。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把握教学发展的趋势、规律和原则,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进行思考和探索,推动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创新,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品质;提升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正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之中,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亟需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营造和谐课堂气氛,融入生活元素,结合信息技术,布置作业四个维度对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科学方法和具体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一、融入生活元素
数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会应用于实际生活,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让学生更有激情。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突破局限的思维方式,拓展教学思路和范围,以现实生活为起点,主动地观察、挖掘和收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材料和资源,将其巧妙地融入教学实践中,以实现生活情境的还原和创设,增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更加热爱学习,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比如,在讲授“认识小数”时,这门课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课上结束后,笔者首先从生活实例入手,引出这门课的主题内容。例如,笔者首先以超市购物为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到超市买一些商品,但细心的同学发现,有些商品的价格不是整数,而是有小数点的,那么小数点在数字中起着什么作用呢?在生活现象面前,学生探索的欲望更加强烈。此外,在与生活融为一体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也更加丰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结。在此基础上融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布置习题作业
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旨在使学生灵活、巧妙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再局限于灌输和解释理论知识,而应加强对问题解决教学的关注和重视。具体地说,教师可以结合理论课程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设计出开放性、层次性的习题,并以巧妙的方式为学生布置习题,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比如,在讲授“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这门课的内容主要是计算,为了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笔者在课上设置了习题解析环节。课堂结束后,笔者先带领学生做小数加减法的解题,让学生熟悉解题过程,然后,笔者再布置相应的例题,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由此,笔者通过布置习题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转变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情感和心理。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彻底摒弃“师道尊严”、“应试教育”等陈旧落后的观念,坚持和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直接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创造一种更加和谐、自由、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环境,以消除学生的抵触和抗拒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课堂参与。
比如,在教授“倍数与因数”课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思维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阻碍,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形成依赖性心理,这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笔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笔者会在课堂上设置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如,笔者会主动在课堂上与学生对话,通过对话交流来认识学生的内心,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缓解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排斥心理。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结合信息技术
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能直接改变知识呈现的形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范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主动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善于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和优化数学教学,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图形、动画、短片、声音等形式展现出来,创造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知觉和感性认识,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在教授“平移与旋转”时,这门课的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笔者决定结合信息技术来展开教学。课堂结束后,笔者首先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了几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的结构和位置,然后通过flash功能对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发现了图形变化的规律,从而又重新对图形进行变换,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强化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不懈追求的价值追求,也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所必须完成的任务和目标。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把握新课程改革发展变化的趋势,明确全新的教学要求,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思想,通过实践运用教学策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融入生活元素,结合信息技术,布置习题作业等,以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直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与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秦彦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科學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36-237.
[2]张灵涛.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93-294.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品质;提升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正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之中,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亟需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营造和谐课堂气氛,融入生活元素,结合信息技术,布置作业四个维度对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科学方法和具体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一、融入生活元素
数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会应用于实际生活,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让学生更有激情。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突破局限的思维方式,拓展教学思路和范围,以现实生活为起点,主动地观察、挖掘和收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材料和资源,将其巧妙地融入教学实践中,以实现生活情境的还原和创设,增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更加热爱学习,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比如,在讲授“认识小数”时,这门课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课上结束后,笔者首先从生活实例入手,引出这门课的主题内容。例如,笔者首先以超市购物为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到超市买一些商品,但细心的同学发现,有些商品的价格不是整数,而是有小数点的,那么小数点在数字中起着什么作用呢?在生活现象面前,学生探索的欲望更加强烈。此外,在与生活融为一体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也更加丰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结。在此基础上融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布置习题作业
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旨在使学生灵活、巧妙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再局限于灌输和解释理论知识,而应加强对问题解决教学的关注和重视。具体地说,教师可以结合理论课程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设计出开放性、层次性的习题,并以巧妙的方式为学生布置习题,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比如,在讲授“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这门课的内容主要是计算,为了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笔者在课上设置了习题解析环节。课堂结束后,笔者先带领学生做小数加减法的解题,让学生熟悉解题过程,然后,笔者再布置相应的例题,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由此,笔者通过布置习题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转变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情感和心理。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彻底摒弃“师道尊严”、“应试教育”等陈旧落后的观念,坚持和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直接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创造一种更加和谐、自由、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环境,以消除学生的抵触和抗拒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课堂参与。
比如,在教授“倍数与因数”课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思维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阻碍,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形成依赖性心理,这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笔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笔者会在课堂上设置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如,笔者会主动在课堂上与学生对话,通过对话交流来认识学生的内心,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缓解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排斥心理。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结合信息技术
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能直接改变知识呈现的形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范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主动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善于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和优化数学教学,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图形、动画、短片、声音等形式展现出来,创造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知觉和感性认识,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在教授“平移与旋转”时,这门课的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笔者决定结合信息技术来展开教学。课堂结束后,笔者首先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了几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的结构和位置,然后通过flash功能对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发现了图形变化的规律,从而又重新对图形进行变换,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强化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不懈追求的价值追求,也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所必须完成的任务和目标。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把握新课程改革发展变化的趋势,明确全新的教学要求,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思想,通过实践运用教学策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融入生活元素,结合信息技术,布置习题作业等,以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直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与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秦彦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科學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36-237.
[2]张灵涛.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