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网球大师赛大幕拉起,大部分的球迷都会把目光聚集到球员的身上,球迷们关注“大师们”的每一次挥球,甚至每一个小动作,而只有当场上出现争议时,所有人才会把目光稍稍转移到场上的裁判们。
身份:裁判组长
陈述档案
1994年5月 通过全国白牌裁判的考试
1997年10月 考取世界铜牌裁判
1998年—2006年担任澳洲网球公开赛的主裁判和司线员
1999年—2001年、2004年—2006年 担任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的主裁判和司线员
2002年1月 考取世界银牌裁判长
2004年、2005年 连续两年担任美国网球公开赛的主裁判和司线员
2006年 考取世界银牌裁判长组长
2006年7月 进入北京奥组委,
担任网球竞赛部主任
2008年11月 上海网球大师赛裁判组组长
12点从酒店出发,1点到球场开会,2点上场执法,每隔1小时休息一次,每分钟都要保持高度注意力。这一系列与时间有关的数字都是属于2008年上海大师杯裁判的。由于执法消耗了太多精力,下了场后他们都想尽办法放松,很少谈论与比赛相关的事情。
已经连续4年担任上海大师杯裁判组组长的陈述,对工作的辛苦深有体会。“大师杯上的球星们水平很高,接发球速度很快,很难判断落点,这除了要求裁判经验丰富,还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场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备战状态,再加上每天十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裁判们确实很辛苦。”
今年大师杯最让陈述欣喜的就是现场绚丽的激光投影,裁判们站在现场就好像感觉自己就是明星。不过这也让裁判们很为难,室内的球场加上绚丽的激光效果,站在当中,感觉会比平时紧张好几倍。
作为裁判组组长,他对明年的裁判队伍也很期待,“2005年大师杯赛有8位外籍裁判和12位中国籍裁判,今年的20位裁判中,有14位中国籍裁判,中国裁判的数量逐年递增。而明年在上海的大师系列赛上,预选赛中可能会有中国籍主裁的身影。”
他说,要想成为大师杯裁判并不难,主要是看经验。“每年大师杯赛的裁判多以上海本地裁判为主,选拔过程中参考他们的执法经验和全年的表现,如果同时达标,就可以入选。”但是,如果说到自己成为裁判的过程,他说只能用“误打误撞”来形容。
“4岁时,练过几个月的网球,但以后并没有继续,再次拿起网球拍已经是1986年,当时考上北京联合大学,那时候参加了学校的网球队,可能是小时候有过几个月的接触,所以我上手比较快,1990年亚运会的时候,校队教练推荐我去做网球比赛的记录员,正是那次机会让我喜欢上了裁判的工作。”
虽然喜欢裁判的工作,但是为了生计,陈述还是选择在一家酒店当按摩师,“那时候酒店并没有对外营业,所以我当时每天就是参加培训,在那个阶段,我每天都处在英文的环境中,所以英文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后来经理觉得我比较机灵,又把我调到礼宾部。”
虽然人在酒店,但陈述的心里始终挥之不去做裁判的念头,两年后,他从酒店辞职,准备参加白牌裁判的考试。良好的英文助他后来又考取了国际铜牌裁判和国际银牌裁判长。这样的资历让他得以参与到四大满贯的执法,说起一段执法澳网的往事,自信的他也会不好意思。
“1998年第一次执法澳网的比赛,那时候所有裁判员的交通食宿都是自己安排,因为如此庞大的队伍是很难安排集中住宿的。到了澳洲后,才发现我和两个印尼裁判订在了一起,但是房间只有两张床,服务员告诉我不能加床,只有多余的床垫,我也没多想,就打了地铺,一住就是9天。”
酒店的遭遇没让他太在意,接下来的执法却一直让他耿耿于怀。“预选赛的第一场我做了司线员,结果第二场比赛前1小时裁判长突然通知我做主裁判。初次执法国际比赛,很多东西都不懂,比如主裁判身旁有擦网感应器,我甚至没弄明白怎么用这些新玩意。比赛的第一个球偏偏赶上就是擦网球,当时十分恐慌,最后还是场上经验丰富的一位裁判帮我顺利完成第一个球的判断。”
全部比赛结束,陈述终于可以结束打地铺的日子,不过意想不到的事又发生了。“最后一场比赛结束后,我把包丢了,里面有执法证件和组委会刚发的执法酬劳,”陈述笑着说第一次执法澳网却成了“免费服务”澳网。
每次说起以前的趣闻,陈述都会不由得笑出声来,回想以前,他说自己用努力和勤奋换来今天的成绩,对于网球这项健康阳光的运动,自己一辈子也离不开。
身份:裁判组长
陈述档案
1994年5月 通过全国白牌裁判的考试
1997年10月 考取世界铜牌裁判
1998年—2006年担任澳洲网球公开赛的主裁判和司线员
1999年—2001年、2004年—2006年 担任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的主裁判和司线员
2002年1月 考取世界银牌裁判长
2004年、2005年 连续两年担任美国网球公开赛的主裁判和司线员
2006年 考取世界银牌裁判长组长
2006年7月 进入北京奥组委,
担任网球竞赛部主任
2008年11月 上海网球大师赛裁判组组长
12点从酒店出发,1点到球场开会,2点上场执法,每隔1小时休息一次,每分钟都要保持高度注意力。这一系列与时间有关的数字都是属于2008年上海大师杯裁判的。由于执法消耗了太多精力,下了场后他们都想尽办法放松,很少谈论与比赛相关的事情。
已经连续4年担任上海大师杯裁判组组长的陈述,对工作的辛苦深有体会。“大师杯上的球星们水平很高,接发球速度很快,很难判断落点,这除了要求裁判经验丰富,还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场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备战状态,再加上每天十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裁判们确实很辛苦。”
今年大师杯最让陈述欣喜的就是现场绚丽的激光投影,裁判们站在现场就好像感觉自己就是明星。不过这也让裁判们很为难,室内的球场加上绚丽的激光效果,站在当中,感觉会比平时紧张好几倍。
作为裁判组组长,他对明年的裁判队伍也很期待,“2005年大师杯赛有8位外籍裁判和12位中国籍裁判,今年的20位裁判中,有14位中国籍裁判,中国裁判的数量逐年递增。而明年在上海的大师系列赛上,预选赛中可能会有中国籍主裁的身影。”
他说,要想成为大师杯裁判并不难,主要是看经验。“每年大师杯赛的裁判多以上海本地裁判为主,选拔过程中参考他们的执法经验和全年的表现,如果同时达标,就可以入选。”但是,如果说到自己成为裁判的过程,他说只能用“误打误撞”来形容。
“4岁时,练过几个月的网球,但以后并没有继续,再次拿起网球拍已经是1986年,当时考上北京联合大学,那时候参加了学校的网球队,可能是小时候有过几个月的接触,所以我上手比较快,1990年亚运会的时候,校队教练推荐我去做网球比赛的记录员,正是那次机会让我喜欢上了裁判的工作。”
虽然喜欢裁判的工作,但是为了生计,陈述还是选择在一家酒店当按摩师,“那时候酒店并没有对外营业,所以我当时每天就是参加培训,在那个阶段,我每天都处在英文的环境中,所以英文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后来经理觉得我比较机灵,又把我调到礼宾部。”
虽然人在酒店,但陈述的心里始终挥之不去做裁判的念头,两年后,他从酒店辞职,准备参加白牌裁判的考试。良好的英文助他后来又考取了国际铜牌裁判和国际银牌裁判长。这样的资历让他得以参与到四大满贯的执法,说起一段执法澳网的往事,自信的他也会不好意思。
“1998年第一次执法澳网的比赛,那时候所有裁判员的交通食宿都是自己安排,因为如此庞大的队伍是很难安排集中住宿的。到了澳洲后,才发现我和两个印尼裁判订在了一起,但是房间只有两张床,服务员告诉我不能加床,只有多余的床垫,我也没多想,就打了地铺,一住就是9天。”
酒店的遭遇没让他太在意,接下来的执法却一直让他耿耿于怀。“预选赛的第一场我做了司线员,结果第二场比赛前1小时裁判长突然通知我做主裁判。初次执法国际比赛,很多东西都不懂,比如主裁判身旁有擦网感应器,我甚至没弄明白怎么用这些新玩意。比赛的第一个球偏偏赶上就是擦网球,当时十分恐慌,最后还是场上经验丰富的一位裁判帮我顺利完成第一个球的判断。”
全部比赛结束,陈述终于可以结束打地铺的日子,不过意想不到的事又发生了。“最后一场比赛结束后,我把包丢了,里面有执法证件和组委会刚发的执法酬劳,”陈述笑着说第一次执法澳网却成了“免费服务”澳网。
每次说起以前的趣闻,陈述都会不由得笑出声来,回想以前,他说自己用努力和勤奋换来今天的成绩,对于网球这项健康阳光的运动,自己一辈子也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