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学生自组织是大学生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运作的学生组织,旨在服务学生,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涉及领域广泛,覆盖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交往的需要,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成长发展的影响较大。因此,大学生自组织是当地人下青年自组织及高校学生管理需要密切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领域。
从自组织长期以来的发展看,存在内部运行尚欠完善机制;利用网络渠道宣传力度不佳;高校对自组织缺乏良好的管理制度等问题。从高校、自组织、大学生三体角度展望,大学学生自组织从各方面完善自我后,将更适应高校及社会的发展需求。
1.调查方法及内容
1.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力求调查结果真实可靠。实际调查结果显示,本次总发放问卷1005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005份,有效率为100%。
1.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设计合理,调查内容丰富详实。为了配合各种问题的开展,问卷题目分为单选、多选、排序与简答四种形式。问卷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大学生自组织构建的社会基础及其基本情况;(2)大学生对于高校自组织的关注度与参与度;(3)大学生自组织对大学生的双面影响;(4)高校对大学生自组织的影响;(5)大学生自组织自身存在的机制弊端;(6)社会整体对大学生自组织的影响趋势;(7)如何使大学生自组织更好地向前发展。此外,在数据处理上,我们将特定选项份数除以被调查总选项数,得出百分比,从中加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2. 调查结论及分析
2.1大学生自组织构建的社会基础分析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校教育的普及与新兴媒体的发展,大学生自组织顺势应需而生,成为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普遍的集结方式。青年自组织是指既没有到当地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登记拥有法人资格,也没有在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登记备案的,青年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运作,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类组织。大学生是其中一个特殊但最活跃、最积极的群体,大学生自组织是当下青年自组织及高校学生管理需要密切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领域。
2.1.1大学生自组织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自组织普遍存在于各地高校,由于其种类丰富,宣传渠道也多种多样。就其效果而言,因为大学开放的环境以及活跃的氛围,大学生自组织自发宣传的优势较为显著。就其活动空间而言,大学是人群聚集的高峰地点,面对面的交流应占据主体,故在现实生活中开展实体化的活动,即实体型的自组织,在大学中更有优势和意义。当然,作为信息集散地的网络型自组织也有其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就其主要类型而言,现在的大学生能够理性的综合各方面考量,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真正适合的自组织,因此,兴趣爱好型的自组织居于主流。
2.1.2高校对大学生自组织的影响
高校作为大学生自组织的主要产生地有着特殊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自组织的支持关乎其发展的好坏,同样,大学生自组织对高校的建设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自组织是观测高校校园流行文化的重要因素,高校的人文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自组织的氛围,及时关注并主动帮助大学生自组织的宣传和管理,有利于其蓬勃壮大,相反,消极懒散的校风则会抑制其发展。
2.1.3社会整体趋势的影响
大学生在社会中属于优势群体,这就意味着大学生之间的就业竞争力非常激烈,这种竞争不单单是要看学习成绩,更看重大学生的处事态度和办事能力。社会的进步决定着大学生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培养交际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等等。正因为社会整体紧张又活跃的氛围,大学生需要在大学里努力提升自我修养,提升的便捷途径无疑是生活中的各类组织团体。
2.1.4大学生自组织自身机制的不完善
作为大学中占据重要成分的大学生自组织,存在自身的限制因素。大学生是其中的主角,但却普遍发现组织成员参与度不高,因此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緩。同样,大学生自组织也出现形式比较单一枯燥,缺乏创造性、建立门槛低,没有专业指导、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以及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等等的问题。由此看来,大学生自组织自身机制的不完善主要来源于大学生和组织体系本身。
2.2由大学生自组织的现状提出的建议
(一)针对高校提出的建议
1 积极搭建自组织与传统组织之间联系沟通的平台。当代大学生具有个性张扬、充满自信的特点,要做好青年大学生的工作,高校应健全服务体系,改变执行行政的管理身份,深入了解大学生自我需要的层次,分析他们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正确对待他们的精神需要,加强党团组织与自组织之间、自组织与自组织之间的交流,真正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2 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的提升。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作用非常重要。借助老师的言传身教和优秀学生的讲解,着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自我管理。正确发挥自由个性与创造力,进而形成良性的大学生组织氛围,不断促进大学生自组织成员之间的共识,达到自我教育。
3 加强对大学生自组织的调研,因势分类利导。在传统组织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自组织及其活动的调研有利于高校真实、准确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发挥大学生自组织的积极效应,克服消极影响,因势分类利导,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4 优化网络环境,关注网络舆情,加大宣传力度。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的自组织具有更大的信息化、自由性。网络的繁荣进一步引发了自组织的发展,关注网络舆情,抢占网络教育高地,及时利用校园网、优秀微博等优化网络环境,结合网络即时通讯及日常交谈与了解,引导大学生比较,辨别不同信息。
(二)针对大学生自组织提出的建议
1 调动成员主观能动性,完善管理体系。一个组织的活跃程度取决于组成其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如果成员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够,组织的构建也就毫无意义。调动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势必要做出相应的改革,例如完善管理体系,通过组织的管理,让成员之间相互沟通、熟络,从而了解彼此爱好产生共同语言。
2 不断地对活动形式内容进行创新。大学生自组织之所以存在缺陷,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形式单一传统,缺乏创新性。在当今的社会形态下,自组织的生存发展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改变自组织的现状,尽可能将组织活动分配到每个成员,对活动内容深度化包装。
3 保证组织的公正、透明、公开。成员通过制定组织的相关规定及说明,提供组织日常的开销和活动,让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实时监督,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公正、透明和公開的氛围,达到良好的效果。
4 加大宣传力度,维护成员权益,主动寻求高校帮助。大学生自组织通过各方面渠道宣传组织的主要形式。在组织中,也要保证成员行使权利,让成员都有平等的机会提供建议,从而使组织的内部发展更加和谐。另外,自组织还可以主动寻求所在的高校给予帮助,使自组织能更好的运行和发挥。
5 整合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力量,共同实现大学生自组织的良性发展。大学生自组织应整合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力量,提高三者间的有机衔接,优势互补。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让大学生有目的的参与自组织,培养自身的各方面能力。
从自组织长期以来的发展看,存在内部运行尚欠完善机制;利用网络渠道宣传力度不佳;高校对自组织缺乏良好的管理制度等问题。从高校、自组织、大学生三体角度展望,大学学生自组织从各方面完善自我后,将更适应高校及社会的发展需求。
1.调查方法及内容
1.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力求调查结果真实可靠。实际调查结果显示,本次总发放问卷1005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005份,有效率为100%。
1.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设计合理,调查内容丰富详实。为了配合各种问题的开展,问卷题目分为单选、多选、排序与简答四种形式。问卷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大学生自组织构建的社会基础及其基本情况;(2)大学生对于高校自组织的关注度与参与度;(3)大学生自组织对大学生的双面影响;(4)高校对大学生自组织的影响;(5)大学生自组织自身存在的机制弊端;(6)社会整体对大学生自组织的影响趋势;(7)如何使大学生自组织更好地向前发展。此外,在数据处理上,我们将特定选项份数除以被调查总选项数,得出百分比,从中加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2. 调查结论及分析
2.1大学生自组织构建的社会基础分析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校教育的普及与新兴媒体的发展,大学生自组织顺势应需而生,成为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普遍的集结方式。青年自组织是指既没有到当地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登记拥有法人资格,也没有在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登记备案的,青年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运作,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类组织。大学生是其中一个特殊但最活跃、最积极的群体,大学生自组织是当下青年自组织及高校学生管理需要密切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领域。
2.1.1大学生自组织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自组织普遍存在于各地高校,由于其种类丰富,宣传渠道也多种多样。就其效果而言,因为大学开放的环境以及活跃的氛围,大学生自组织自发宣传的优势较为显著。就其活动空间而言,大学是人群聚集的高峰地点,面对面的交流应占据主体,故在现实生活中开展实体化的活动,即实体型的自组织,在大学中更有优势和意义。当然,作为信息集散地的网络型自组织也有其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就其主要类型而言,现在的大学生能够理性的综合各方面考量,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真正适合的自组织,因此,兴趣爱好型的自组织居于主流。
2.1.2高校对大学生自组织的影响
高校作为大学生自组织的主要产生地有着特殊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自组织的支持关乎其发展的好坏,同样,大学生自组织对高校的建设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自组织是观测高校校园流行文化的重要因素,高校的人文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自组织的氛围,及时关注并主动帮助大学生自组织的宣传和管理,有利于其蓬勃壮大,相反,消极懒散的校风则会抑制其发展。
2.1.3社会整体趋势的影响
大学生在社会中属于优势群体,这就意味着大学生之间的就业竞争力非常激烈,这种竞争不单单是要看学习成绩,更看重大学生的处事态度和办事能力。社会的进步决定着大学生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培养交际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等等。正因为社会整体紧张又活跃的氛围,大学生需要在大学里努力提升自我修养,提升的便捷途径无疑是生活中的各类组织团体。
2.1.4大学生自组织自身机制的不完善
作为大学中占据重要成分的大学生自组织,存在自身的限制因素。大学生是其中的主角,但却普遍发现组织成员参与度不高,因此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緩。同样,大学生自组织也出现形式比较单一枯燥,缺乏创造性、建立门槛低,没有专业指导、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以及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等等的问题。由此看来,大学生自组织自身机制的不完善主要来源于大学生和组织体系本身。
2.2由大学生自组织的现状提出的建议
(一)针对高校提出的建议
1 积极搭建自组织与传统组织之间联系沟通的平台。当代大学生具有个性张扬、充满自信的特点,要做好青年大学生的工作,高校应健全服务体系,改变执行行政的管理身份,深入了解大学生自我需要的层次,分析他们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正确对待他们的精神需要,加强党团组织与自组织之间、自组织与自组织之间的交流,真正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2 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的提升。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作用非常重要。借助老师的言传身教和优秀学生的讲解,着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自我管理。正确发挥自由个性与创造力,进而形成良性的大学生组织氛围,不断促进大学生自组织成员之间的共识,达到自我教育。
3 加强对大学生自组织的调研,因势分类利导。在传统组织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自组织及其活动的调研有利于高校真实、准确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发挥大学生自组织的积极效应,克服消极影响,因势分类利导,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4 优化网络环境,关注网络舆情,加大宣传力度。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的自组织具有更大的信息化、自由性。网络的繁荣进一步引发了自组织的发展,关注网络舆情,抢占网络教育高地,及时利用校园网、优秀微博等优化网络环境,结合网络即时通讯及日常交谈与了解,引导大学生比较,辨别不同信息。
(二)针对大学生自组织提出的建议
1 调动成员主观能动性,完善管理体系。一个组织的活跃程度取决于组成其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如果成员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够,组织的构建也就毫无意义。调动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势必要做出相应的改革,例如完善管理体系,通过组织的管理,让成员之间相互沟通、熟络,从而了解彼此爱好产生共同语言。
2 不断地对活动形式内容进行创新。大学生自组织之所以存在缺陷,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形式单一传统,缺乏创新性。在当今的社会形态下,自组织的生存发展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改变自组织的现状,尽可能将组织活动分配到每个成员,对活动内容深度化包装。
3 保证组织的公正、透明、公开。成员通过制定组织的相关规定及说明,提供组织日常的开销和活动,让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实时监督,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公正、透明和公開的氛围,达到良好的效果。
4 加大宣传力度,维护成员权益,主动寻求高校帮助。大学生自组织通过各方面渠道宣传组织的主要形式。在组织中,也要保证成员行使权利,让成员都有平等的机会提供建议,从而使组织的内部发展更加和谐。另外,自组织还可以主动寻求所在的高校给予帮助,使自组织能更好的运行和发挥。
5 整合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力量,共同实现大学生自组织的良性发展。大学生自组织应整合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力量,提高三者间的有机衔接,优势互补。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让大学生有目的的参与自组织,培养自身的各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