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作为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是否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世界市场的商品价格还受不受价值规律的支配?换言之,在世界市场上是否还存在着等价交换的原则?不等价交换又是怎样产生的?产生不等价交换的本质因素究竟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考察和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是必要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作为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是否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世界市场的商品价格还受不受价值规律的支配?换言之,在世界市场上是否还存在着等价交换的原则?不等价交换又是怎样产生的?产生不等价交换的本质因素究竟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考察和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是必要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正> 1958年,朝鲜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合作社,生产关系基本上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但是,进入六十年代以后,随着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的迅速发展,又出现了原有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情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国家对农业的领导体制进行了改革,合作农场的经营管理方法也有了相应的变革。1962年初,朝鲜确立了一种新的农业管理体制,其特点是采用企业式领导
<正>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一个时期里比较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生产力方面来说,发生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这有决定性的意义;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是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作了一定的、局部的调整,使之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就外部条件来讲,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和扩大则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 “欧洲货币联盟”(European Monetary Union简写为EMU)自筹建以来,迄今已有十年的历史。由于内部与外部的种种原因,其间波折不少,进展不快,直至1979年3月才又掀起新的势头。1978年12月初,欧洲共同体部长理事会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推行“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 Monetary System简写为EMS),后因法国提出必须先解决共同农业政策中的货币补偿问题,使始行日期推迟至3月13日。欧洲货币体系不是另搞一套,它是欧洲货币联盟长征中的一个阶段,
《世界经济》杂志创刊以来,在一年多的时间内,编辑部收到不少读者的来信,询问怎样研究世界经济。来信的读者,大多是在各条战线上工作的青年同志,他们在本职工作之余,有志于世界经济问题的研究。由于来信较多,难以一一复信作答。辑辑部特请华伟德同志谈谈怎样研究世界经济的问题,供有关青年同志参考,并作为对此类来信的一个答复。
<正> 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以后,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同时进入了缓慢增长时期。近几年经济回升过程曲折波动,不稳定性明显加深。而西欧经济的回升尤为乏力。1975年以来,欧洲经济共同体九国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不但继续慢于日本,甚至落后于美国,这在战后还是新的现象。虽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各国发展也不平衡,但一个基本事实是西欧
<正> 美国石油财团自1927年打入海湾(也称波斯湾)地区以来,经过长期经营,在1954年终于排挤了英国石油公司取得了这一地区的石油霸权。七十年代初期,美国在海湾地区已拥有三分之二的石油开采权,控制着石油产量的二分之一以上。1973年“石油危机”后,面临着苏联日益加紧的争夺和海湾国家维护自身石油权益的斗争,美国在海湾地区的经济利益受
<正> 人们对于消费品的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一般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需求量;也有的消费品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需求量。国外经济学把收入的变化引起需求变化的程度,叫做收入、的需求弹性。假设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按相同的比例增加,则收入的需求弹性为1;如果收入的增加引起需求量的更大比例的增加,则收入的需求弹
<正> 波兰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一个部门。1978年与1950年比较,国民收入增长6.7倍,工业生产增长14.9倍(年平均增长10.4%),而农业生产只增长95.6%(年平均增长2.4%)。由于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增长率较高(年平均增长1.4%)和职工工资增长过快(年平均增长7.9%),农产品满足不了内需外销的需要,工农业之间比例失调日趋严重,不仅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迅速提高人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引起群众普遍不满,影响
<正> 苏联为了同另一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把争夺海洋霸权作为它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六十年代以来,它在疯狂地扩充远洋海军舰队的同时,还大力发展海运业,建立了一支庞大的远洋商船队,成了当今世界的海运超级大国。海运业不仅每年为苏联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仅1971—1977年上半年就达40亿卢布),而且在战略上和收集军事情报等方面都给它带来巨大的“利益”,成了苏联对外渗透、扩张,争霸世界的重要工具。
<正>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日本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生产关系起了变化,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程度解放的结果。 我国经济学界非常重视日本经济发展原因的研究,对其如何进行资本积累,引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实行技术革新,走工业高速发展的道路,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和深入的研究,但是,对生产力中人的作用,却谈得很少,这是一大欠缺。 在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尤其是经济学工作者在经济建设中更是起了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