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笔者参加了江苏高考作文阅卷,深切感受到作文占据半壁江山、“得作文者得天下”的道理。语文分数公布后,我看到了不少欢欣激动的笑脸,但更多的同学流下了惊诧痛苦、不能承受的泪水。为此,结合几位学生的回忆,笔者坦诚地把阅卷老师的切身体会告诉大家。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具有“反猜题”的性质。以往,江苏高考关注的是“人”,考生倘能学一学《读者》一类杂志的笔法,余秋雨之流的散文腔调,准备几个名人材料,谈谈心灵的一点颤动,或者做昂首问天状发几声历史的感慨,大多是能拿高分的。今年则不行,“品味时尚”关注的是“社会生活”,这大大出乎许多数老师和考生的预料,因此,出现的问题和失误也是五花八门。
一、审题不当,对“时尚”一词理解有误。
阅卷老师首先看文章的立意是否准确鲜明、角度的切入是否得当;若审题错误、角度失当、立意不明等,即平时所说的“跑题”,那你的文章也就没戏可看,即使你的语言再有文采,事例再丰富新颖等等,亦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提示语对“时尚”一词作了诠释:“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这个解释源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把“时尚”解释为:“当时的风尚;时兴的风尚。”根据这样的解读,“时尚”应该具有新奇、时兴、流行等几个特点。把科技发明、社会变革等称为时尚显然不对,把善良、豁达等性情称为时尚更显荒唐。
不少考生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强帖上“时尚”的标签,貌似在写“品味时尚”,但实际上根本不懂时尚为何物,只是将“品味时尚”胡乱地贴在与时尚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其内容与题目毫无关联。
有位考生高考语文得93分,她回忆说作文的主题是:包容是永不过时的时尚,写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甘地,一个是苏轼,甘地的包容是大爱,苏轼的包容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包容。包容是人类优秀的品质,是恒久而非时尚,她的问题就出在作文上,虽“下笔千言”,其实“离题万里”。
二、思辨能力不强,对时尚未作“品味”。
“品味”一词在题目中是动词,①尝试滋味;品尝。②仔细体会;玩味。从记叙文写作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体验”、“感悟”;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鉴赏”、“品评”。“品味时尚”,可以把“时尚”作为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品味”,也可以选取某种“时尚”的事物来“品味”。写作的重点应该落实在“品味”二字上。
而不少考生在文章中只是列举了有关现象,未能对这些时尚进行深入的分析。这篇作文恰恰需要考生对生活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要求考生掠去浮华,探求现象背后的实质,用辩证的眼光去理解、分析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写出深层意蕴。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的需要,也契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写作要有公民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的写作教学目标。我想,这也是命题者的初衷。恩格斯说过,一个没有理性思维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理性、思辨性恰恰是我们学生的弱项。
有位语文拿高分的学生,回忆了自己的作文,我认为品味得就很深刻。开头由品味时尚谈到品味时尚背后的文化。用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梅花妆”引起时尚与西方鲸骨裙风行一时作引,引出中西文化的比较。然后引用张晓风关于玉与钻石的比较,谈中国时尚中审美品味的内敛含蓄和西方时尚中蕴涵的一种略带侵略性的美。接着,分析看到中国的梅花妆,可以想到很多关于梅花高洁美丽的诗,似乎能闻到淡淡的幽香,仿佛能听到《梅花三弄》的曲调,得出结论: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支撑的时尚必能让人回味无穷,而透过时尚能了解一个民族。再后,简略地谈论了鲸骨裙的华贵让人想到维多利亚时代的奢侈腐化,引出西方文化物质性的特点。最后,引用王小波关于中国精神在与人和谐中得到满足,而西方精神在征服中获得快感的观点,总结在品味时尚中体味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三、选材粗糙单一,牵强附会。
阅卷时主要看材料是否切题、丰富、新颖;若选材不能说明观点,则属牵强附会;若材料单调,则说理空洞无力;若材料平庸,则落入俗套。看得出,很多考生对这个文题准备不足,写得最多的是小沈阳的怪腔、刘谦的魔术、周杰伦的劲歌和山寨现象等等,能写到博客、百家讲坛、服饰文化等较有分量的时尚的考生并不多见。写记叙文,部分考生是瞎编故事,一般思路是:妈妈老土,跟不上时代潮流,被我嘲笑后,她不声不响地追求时尚,改变自己,往往是烫个时髦发型,穿上流行衣服,当我打开门时,差点不认识,经爸爸介绍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妈妈!更有甚者,有考生写奶奶追求时尚,打扮得花枝招展,我和奶奶走在大街上,同学问我:“你旁边的是你姐姐吧?”这样的作文让人啼笑皆非。还有的考生关于“时尚”的选材,牵强附会,强行用“这难道不是一种时尚吗”套近文题。对古人不加选择和思考地引用,完全偏题,写到了苏轼,大意是:
品味苏轼,乐观者的时尚。是那个大江东去,浪淘尽,在赤壁古战场慨叹的词人吗?是那个被一贬再贬,却依旧笑看人生的词人吗?虽然时代没有成就你于当时,但是文章却成就你于千古。黄州见证了你的豁达,你却成就了黄州的辉煌。面对生命的痛苦,你没有沉沦,没有沮丧,你有你的潇洒。你是智者,不然怎会在官场失意后成就了千古华章;你是乐观者,不然怎么写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如此豪迈的篇章。人们常说,世上最难走的路是转弯的路。但是品味你,才发现转弯也可以如此轻松自在。乐观者的时尚,是不苦,不悲,不痛。品味你,品味乐观者的时尚,品味那份别样的自由。
这样文章虽语言通顺,文笔优美,但材料明显偏离题意,有硬伤。
有一位语文考了132分的高分学生,作文主体部分写了柳永、香奈儿和张爱玲,其中柳永是这样写的:有一种时尚可以穿越历史,流传至今仍可在行吟处激荡着我们的心扉。也许我们并不能望见那送别的长亭,但一首凄婉哀转的《雨霖铃》让我感到,柳三变未能完成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心愿,却换得了宋词的另一番天地,从而形成了北宋“凡饮井水处皆咏柳词”的流行,成了那个时代的时尚。
这样的选材符合题意,表达准确,且富有文化内涵。
四、缺乏自主构思立意过程,有图解提示语倾向。
命题本身已经对“时尚”有了三个方面的“品味”提示,但这仅仅是提示,优秀考生完全可以不受这种提示语的暗示,而写出自己的独到、新颖的品评。然而,有不少好学生在今年作文中使不上劲,有能力发挥不出来,平时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本没有关注社会,没有思考生活,更不可能对社会的现状和未来有深层的认识。他们缺乏自己的观点和深入有序的表达,敷衍提示语成文,认识不清,思维混乱。在具体论证时,分论点罗列缺乏逻辑联系,部分判断不合情理。例如:有考生在具体论证时,写了品味时尚,会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时尚的方向;品味时尚,会让我们不断创新;品味时尚,会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明显有图解提示语倾向。还有的考生写到:品味时尚,时尚是创新,是模仿;品味时尚,时尚是美丑、好坏交错杂陈,我们要分别它们;品味时尚,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而有些时尚则会沉淀为经典。这样的作文比比皆是,基本没有自己的观点。而有的考生则写到了“真正的时尚,不是自我标榜,不是奢侈,不是肤浅的张扬,而是一种内涵,一种美的内涵”,写到了“时尚不是哗众取宠,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对美的理解”,分析了“为什么这些时尚可以成为经典?因为这些时尚把握了美的共通性,或者说美不变的一面”,说理有一定的深度,让人眼前一亮。还有的考生积极关注社会,感悟生活,对当今社会文化现象思考深入:“时尚也可能使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当我们过着“感恩节”、“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时,我们是否意识到“中秋节” 、“清明节”、“端午节”的正名将被夺去?余光中笑曰:“当你女朋友早已改名为玛利时,你还会送她一首《菩萨蛮》吗?”甚至还有书商宣传买《哈利波特》送四大名著,传统文化似乎渐行渐远了……”
五、字迹潦草,语言表达重视不够。
在电脑打字日益普及的时代,字的书写已逐渐被人所忽视。很多学生的写字没有过关,写字不规范,不整洁,不清晰,在考场作文中随处可见。改过卷的老师都知道,这种看不清楚的作文要想得高分是不太可能的。
作文的卷面,如人的容貌,给人的印象极为重要,卷面状况直接影响着阅卷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字迹潦草、勾勾画画、涂改得难以辨认的试卷,马上就给阅卷者一个不好的印象;而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则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你的文章即使内容表达稍微欠缺,也会因阅卷者惜才而给出比实际水平高的分值。硬笔书法本身也是一种艺术,能给人美的享受,所以希望考生注意练字,让卷面漂亮起来。与此相关联的就是错别字问题,有的同学错别字比较多,这在新的考试“说明”的要求中,属于严重的“硬伤”,一个错字要扣1分,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错别字,就会被认为语文基础太差,作文分数也会大打折扣。
在一定程度上,写作就是语言的艺术。一些考生基础的语言表达不过关,乱用标点,滥用修辞,重复啰嗦,繁简不当,语言幼稚,语句不通,表达不畅,词不达意,东拉西扯;一些考生为了“文采”,刻意地用排比、类比开头,用排比段举例,拼凑一些华丽的语句;一些考生过分强调发展等级,容易导致考生为得高分而追求形式,故作惊人之语,矫揉造作。
整体说来现在的网上阅卷还是比较公平公正,每篇作文至少都有两个老师评分,多的要进入“三评”,只要是好作文,阅卷老师们还是慧眼识珠的。希望今后的考生能从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中汲取经验教训,在“天下第一题”上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具有“反猜题”的性质。以往,江苏高考关注的是“人”,考生倘能学一学《读者》一类杂志的笔法,余秋雨之流的散文腔调,准备几个名人材料,谈谈心灵的一点颤动,或者做昂首问天状发几声历史的感慨,大多是能拿高分的。今年则不行,“品味时尚”关注的是“社会生活”,这大大出乎许多数老师和考生的预料,因此,出现的问题和失误也是五花八门。
一、审题不当,对“时尚”一词理解有误。
阅卷老师首先看文章的立意是否准确鲜明、角度的切入是否得当;若审题错误、角度失当、立意不明等,即平时所说的“跑题”,那你的文章也就没戏可看,即使你的语言再有文采,事例再丰富新颖等等,亦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提示语对“时尚”一词作了诠释:“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这个解释源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把“时尚”解释为:“当时的风尚;时兴的风尚。”根据这样的解读,“时尚”应该具有新奇、时兴、流行等几个特点。把科技发明、社会变革等称为时尚显然不对,把善良、豁达等性情称为时尚更显荒唐。
不少考生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强帖上“时尚”的标签,貌似在写“品味时尚”,但实际上根本不懂时尚为何物,只是将“品味时尚”胡乱地贴在与时尚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其内容与题目毫无关联。
有位考生高考语文得93分,她回忆说作文的主题是:包容是永不过时的时尚,写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甘地,一个是苏轼,甘地的包容是大爱,苏轼的包容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包容。包容是人类优秀的品质,是恒久而非时尚,她的问题就出在作文上,虽“下笔千言”,其实“离题万里”。
二、思辨能力不强,对时尚未作“品味”。
“品味”一词在题目中是动词,①尝试滋味;品尝。②仔细体会;玩味。从记叙文写作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体验”、“感悟”;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鉴赏”、“品评”。“品味时尚”,可以把“时尚”作为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品味”,也可以选取某种“时尚”的事物来“品味”。写作的重点应该落实在“品味”二字上。
而不少考生在文章中只是列举了有关现象,未能对这些时尚进行深入的分析。这篇作文恰恰需要考生对生活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要求考生掠去浮华,探求现象背后的实质,用辩证的眼光去理解、分析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写出深层意蕴。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的需要,也契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写作要有公民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的写作教学目标。我想,这也是命题者的初衷。恩格斯说过,一个没有理性思维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理性、思辨性恰恰是我们学生的弱项。
有位语文拿高分的学生,回忆了自己的作文,我认为品味得就很深刻。开头由品味时尚谈到品味时尚背后的文化。用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梅花妆”引起时尚与西方鲸骨裙风行一时作引,引出中西文化的比较。然后引用张晓风关于玉与钻石的比较,谈中国时尚中审美品味的内敛含蓄和西方时尚中蕴涵的一种略带侵略性的美。接着,分析看到中国的梅花妆,可以想到很多关于梅花高洁美丽的诗,似乎能闻到淡淡的幽香,仿佛能听到《梅花三弄》的曲调,得出结论: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支撑的时尚必能让人回味无穷,而透过时尚能了解一个民族。再后,简略地谈论了鲸骨裙的华贵让人想到维多利亚时代的奢侈腐化,引出西方文化物质性的特点。最后,引用王小波关于中国精神在与人和谐中得到满足,而西方精神在征服中获得快感的观点,总结在品味时尚中体味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三、选材粗糙单一,牵强附会。
阅卷时主要看材料是否切题、丰富、新颖;若选材不能说明观点,则属牵强附会;若材料单调,则说理空洞无力;若材料平庸,则落入俗套。看得出,很多考生对这个文题准备不足,写得最多的是小沈阳的怪腔、刘谦的魔术、周杰伦的劲歌和山寨现象等等,能写到博客、百家讲坛、服饰文化等较有分量的时尚的考生并不多见。写记叙文,部分考生是瞎编故事,一般思路是:妈妈老土,跟不上时代潮流,被我嘲笑后,她不声不响地追求时尚,改变自己,往往是烫个时髦发型,穿上流行衣服,当我打开门时,差点不认识,经爸爸介绍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妈妈!更有甚者,有考生写奶奶追求时尚,打扮得花枝招展,我和奶奶走在大街上,同学问我:“你旁边的是你姐姐吧?”这样的作文让人啼笑皆非。还有的考生关于“时尚”的选材,牵强附会,强行用“这难道不是一种时尚吗”套近文题。对古人不加选择和思考地引用,完全偏题,写到了苏轼,大意是:
品味苏轼,乐观者的时尚。是那个大江东去,浪淘尽,在赤壁古战场慨叹的词人吗?是那个被一贬再贬,却依旧笑看人生的词人吗?虽然时代没有成就你于当时,但是文章却成就你于千古。黄州见证了你的豁达,你却成就了黄州的辉煌。面对生命的痛苦,你没有沉沦,没有沮丧,你有你的潇洒。你是智者,不然怎会在官场失意后成就了千古华章;你是乐观者,不然怎么写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如此豪迈的篇章。人们常说,世上最难走的路是转弯的路。但是品味你,才发现转弯也可以如此轻松自在。乐观者的时尚,是不苦,不悲,不痛。品味你,品味乐观者的时尚,品味那份别样的自由。
这样文章虽语言通顺,文笔优美,但材料明显偏离题意,有硬伤。
有一位语文考了132分的高分学生,作文主体部分写了柳永、香奈儿和张爱玲,其中柳永是这样写的:有一种时尚可以穿越历史,流传至今仍可在行吟处激荡着我们的心扉。也许我们并不能望见那送别的长亭,但一首凄婉哀转的《雨霖铃》让我感到,柳三变未能完成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心愿,却换得了宋词的另一番天地,从而形成了北宋“凡饮井水处皆咏柳词”的流行,成了那个时代的时尚。
这样的选材符合题意,表达准确,且富有文化内涵。
四、缺乏自主构思立意过程,有图解提示语倾向。
命题本身已经对“时尚”有了三个方面的“品味”提示,但这仅仅是提示,优秀考生完全可以不受这种提示语的暗示,而写出自己的独到、新颖的品评。然而,有不少好学生在今年作文中使不上劲,有能力发挥不出来,平时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本没有关注社会,没有思考生活,更不可能对社会的现状和未来有深层的认识。他们缺乏自己的观点和深入有序的表达,敷衍提示语成文,认识不清,思维混乱。在具体论证时,分论点罗列缺乏逻辑联系,部分判断不合情理。例如:有考生在具体论证时,写了品味时尚,会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时尚的方向;品味时尚,会让我们不断创新;品味时尚,会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明显有图解提示语倾向。还有的考生写到:品味时尚,时尚是创新,是模仿;品味时尚,时尚是美丑、好坏交错杂陈,我们要分别它们;品味时尚,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而有些时尚则会沉淀为经典。这样的作文比比皆是,基本没有自己的观点。而有的考生则写到了“真正的时尚,不是自我标榜,不是奢侈,不是肤浅的张扬,而是一种内涵,一种美的内涵”,写到了“时尚不是哗众取宠,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对美的理解”,分析了“为什么这些时尚可以成为经典?因为这些时尚把握了美的共通性,或者说美不变的一面”,说理有一定的深度,让人眼前一亮。还有的考生积极关注社会,感悟生活,对当今社会文化现象思考深入:“时尚也可能使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当我们过着“感恩节”、“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时,我们是否意识到“中秋节” 、“清明节”、“端午节”的正名将被夺去?余光中笑曰:“当你女朋友早已改名为玛利时,你还会送她一首《菩萨蛮》吗?”甚至还有书商宣传买《哈利波特》送四大名著,传统文化似乎渐行渐远了……”
五、字迹潦草,语言表达重视不够。
在电脑打字日益普及的时代,字的书写已逐渐被人所忽视。很多学生的写字没有过关,写字不规范,不整洁,不清晰,在考场作文中随处可见。改过卷的老师都知道,这种看不清楚的作文要想得高分是不太可能的。
作文的卷面,如人的容貌,给人的印象极为重要,卷面状况直接影响着阅卷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字迹潦草、勾勾画画、涂改得难以辨认的试卷,马上就给阅卷者一个不好的印象;而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则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你的文章即使内容表达稍微欠缺,也会因阅卷者惜才而给出比实际水平高的分值。硬笔书法本身也是一种艺术,能给人美的享受,所以希望考生注意练字,让卷面漂亮起来。与此相关联的就是错别字问题,有的同学错别字比较多,这在新的考试“说明”的要求中,属于严重的“硬伤”,一个错字要扣1分,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错别字,就会被认为语文基础太差,作文分数也会大打折扣。
在一定程度上,写作就是语言的艺术。一些考生基础的语言表达不过关,乱用标点,滥用修辞,重复啰嗦,繁简不当,语言幼稚,语句不通,表达不畅,词不达意,东拉西扯;一些考生为了“文采”,刻意地用排比、类比开头,用排比段举例,拼凑一些华丽的语句;一些考生过分强调发展等级,容易导致考生为得高分而追求形式,故作惊人之语,矫揉造作。
整体说来现在的网上阅卷还是比较公平公正,每篇作文至少都有两个老师评分,多的要进入“三评”,只要是好作文,阅卷老师们还是慧眼识珠的。希望今后的考生能从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中汲取经验教训,在“天下第一题”上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