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咚……咚……”一声又一声沉闷的钟响,自遥远的地方传来,缓慢地扩散到天与地的尽头,如同亲人温柔的轻抚,无论身处何方,都伴随着我一路前行。
初 听
在我五岁以前,奶奶牵着我徘徊在故乡的小镇上。幼时的我体弱多病,喝了两年的中药调理。每当我捧起那碗黑乎乎的中药,泪水的咸味总是伴着苦涩的药汁入口。眼泪正止不住时,远远瞧见奶奶慈祥的身影,手中提着一小袋糖块。指甲盖大小的糖块,逐渐消散了嘴里的苦意。每每这时,耳边总传来一阵古老的钟声,忽远忽近,像蒙上一层薄雾般朦朦胧胧。钟声里夹杂着冰糖的甜味和奶奶轻柔的吟唱,在心里久久回响,成为了我儿时的记忆。
每近黄昏,总响起那沧桑的钟鸣,不知从何处传来,一声又一声沉稳地敲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像轻柔的安抚。
又 听
七岁那年暑假,我跟着父母回到故乡。奶奶年近八十,身体愈来愈差,行动也愈发不便,她只爱在教堂里,听孩子们欢唱圣歌。我跟那些孩子们在空地上玩耍,跑到河边去戏弄鱼虾,那夏日的时光如此美好,叫人遗忘了恼人的功课,田野间尽是欢声与笑语。玩累了,便乖巧地趴在奶奶的腿边。背上传来奶奶轻拍后背的节奏,脸上拂着小竹扇吹来的凉风,听着奶奶用沙哑的乡音讲述过去的故事。我迷迷糊糊间睡去了,意识却还未完全迷失,恍惚听见了悠远的钟声,如此熟悉与亲切。睁开眼,只见一群归雁呼啦啦地飞进了南边的林子,黄昏吞没了天空,落日的余晖映在湖面上。不远处的塔楼,笨重的古钟发出雄浑的歌鸣,带走了孩童的欢笑声。
我终于知道了这钟声的来源。它来自这座小教堂,来自我的故乡,这里有着孩子们的自在和洒脱。
再 听
长大以后,回小镇看望奶奶的机会变得极少。学业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幼时与伙伴们打闹嬉笑的日子似乎过去了许久,让人难以记起。
一次,学校组织春游,在回校的路上,一座教堂矗立路边。恰是黄昏时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突然响起了一声声钟鸣,澄净而又空灵。我的脚步不由得放缓了,那钟声一瞬间将我带回了那个难忘的夏日。奶奶仁慈的微笑、浅浅的吟唱,还有冰糖的甜味,一一在脑海里浮现……原来,儿时与故乡一直埋藏在心底深处,从不曾随时间远去。
我不禁红了眼眶,这圣洁的钟声夹杂着故乡的回忆,在成长的路上陪伴着我,永遠为我的内心带来慰藉。
(指导教师 郑 静)
【评点】
“钟声”这个意象在文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故乡教堂里的钟声,饱含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二是奶奶陪伴作者玩耍时作者耳边响起的钟声,蕴藏作者对奶奶的思念之情。对于故乡与亲情,无论是“初听”时的朦朦胧胧,“又听”时的自在洒脱,还是“再听”时的甜蜜回忆,均能给作者的“内心带来慰藉”。文章感情真挚细腻,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初 听
在我五岁以前,奶奶牵着我徘徊在故乡的小镇上。幼时的我体弱多病,喝了两年的中药调理。每当我捧起那碗黑乎乎的中药,泪水的咸味总是伴着苦涩的药汁入口。眼泪正止不住时,远远瞧见奶奶慈祥的身影,手中提着一小袋糖块。指甲盖大小的糖块,逐渐消散了嘴里的苦意。每每这时,耳边总传来一阵古老的钟声,忽远忽近,像蒙上一层薄雾般朦朦胧胧。钟声里夹杂着冰糖的甜味和奶奶轻柔的吟唱,在心里久久回响,成为了我儿时的记忆。
每近黄昏,总响起那沧桑的钟鸣,不知从何处传来,一声又一声沉稳地敲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像轻柔的安抚。
又 听
七岁那年暑假,我跟着父母回到故乡。奶奶年近八十,身体愈来愈差,行动也愈发不便,她只爱在教堂里,听孩子们欢唱圣歌。我跟那些孩子们在空地上玩耍,跑到河边去戏弄鱼虾,那夏日的时光如此美好,叫人遗忘了恼人的功课,田野间尽是欢声与笑语。玩累了,便乖巧地趴在奶奶的腿边。背上传来奶奶轻拍后背的节奏,脸上拂着小竹扇吹来的凉风,听着奶奶用沙哑的乡音讲述过去的故事。我迷迷糊糊间睡去了,意识却还未完全迷失,恍惚听见了悠远的钟声,如此熟悉与亲切。睁开眼,只见一群归雁呼啦啦地飞进了南边的林子,黄昏吞没了天空,落日的余晖映在湖面上。不远处的塔楼,笨重的古钟发出雄浑的歌鸣,带走了孩童的欢笑声。
我终于知道了这钟声的来源。它来自这座小教堂,来自我的故乡,这里有着孩子们的自在和洒脱。
再 听
长大以后,回小镇看望奶奶的机会变得极少。学业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幼时与伙伴们打闹嬉笑的日子似乎过去了许久,让人难以记起。
一次,学校组织春游,在回校的路上,一座教堂矗立路边。恰是黄昏时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突然响起了一声声钟鸣,澄净而又空灵。我的脚步不由得放缓了,那钟声一瞬间将我带回了那个难忘的夏日。奶奶仁慈的微笑、浅浅的吟唱,还有冰糖的甜味,一一在脑海里浮现……原来,儿时与故乡一直埋藏在心底深处,从不曾随时间远去。
我不禁红了眼眶,这圣洁的钟声夹杂着故乡的回忆,在成长的路上陪伴着我,永遠为我的内心带来慰藉。
(指导教师 郑 静)
【评点】
“钟声”这个意象在文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故乡教堂里的钟声,饱含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二是奶奶陪伴作者玩耍时作者耳边响起的钟声,蕴藏作者对奶奶的思念之情。对于故乡与亲情,无论是“初听”时的朦朦胧胧,“又听”时的自在洒脱,还是“再听”时的甜蜜回忆,均能给作者的“内心带来慰藉”。文章感情真挚细腻,具有极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