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工作主要语言的表述进行交流,这是教师劳动的一种特殊方式。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但是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就不只是为了交流思想,更重要的是为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甚至比专业知识还重要。而对于一名小学教师来说,教学语言更应有特殊的要求。因为它与教师所承担的专业学科知识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熟悉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描述和表达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的特殊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等是非常重要的事。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数学学科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特有的概念范畴、专用术语。如学习了因数与倍数以后,正确的表述是“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那么a叫做b的倍数,b叫做a的因数。”而 不能说成“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那么a叫做的倍数,b叫做的因数”。因为因数和倍数都是两个在整除前提下相互依存的概念,它们各自不能独立存在。
当然,为了让小学生能形象的掌握某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在语言表达方面可以力求浅显易懂。但决不能影响数学知识的科学性,要做到通俗而不失其真。
二、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数学教师的语言必须严格符合逻辑规则。如果将“整除”与“除尽”混为一谈,当然是违背了同一律;如果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说成“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缺少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一重要的前提,又是违反了充足理由律。
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有很强的系统性。如在总结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我是这样说的:“先看这两个数是不是倍数关系,如果是倍数关系,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不是,再看它们是不是互质数,如果是互质数,1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不是,就用列举法求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这样寥寥数语,把判别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思路表述的一清二楚,并大大的培养了学生归纳能力。
三、注意语言的启发性 和趣味性
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启发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因为由“生疑”到“解疑”的过程,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精选带有重点、关键,学生感到困惑、易错的地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去启发。这时,教师应注意开导学生的思路,切不可越俎代庖,先把结论交给学生;应鼓励学生见难解疑,思索争辩,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时教师要抓在关节处,要善于“引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达到活跃思想、开拓思路及发展思维的目的。
此外,语言的启发性还包括 “以情感人”。教师如果没有满怀激情,其语言必然苍白无力,其态度比如冷漠无情,不能感染、启发学生。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充满激情,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有轻重缓急。只有真挚的感情、和谐的语言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共鸣。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培养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机智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机智,常会在师生之间筑起无法理解的高墙,增加许多无谓的矛盾。同样一个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特级教师的课就很精彩,而我们的课却很平淡?原因就在于特级教师的语言魅力上。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智的教师,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善于缓和课堂中的紧张局面,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从而造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
四、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示范性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本学科教材理解的深度上,同时还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以便恰当地组织自己的语言,发挥语言的艺术性和示范性。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我说哪位同学能以“通过学习我懂得了什么”为叙述的开头,帮助老师小结一下这节课的内容。“帮老师小结”这样的说法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全班同学个个跃跃欲试,学习兴趣极浓,很快就总结出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总之,语言的表达力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要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磨练。课前要结合教学内容,认真思考与组织好课堂教学语言,课后要及时小结语言运用的成功与不足。应该意识到每一节课都是一次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锻炼。只要有意地加强语言的修养,日久天长,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数学学科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特有的概念范畴、专用术语。如学习了因数与倍数以后,正确的表述是“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那么a叫做b的倍数,b叫做a的因数。”而 不能说成“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那么a叫做的倍数,b叫做的因数”。因为因数和倍数都是两个在整除前提下相互依存的概念,它们各自不能独立存在。
当然,为了让小学生能形象的掌握某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在语言表达方面可以力求浅显易懂。但决不能影响数学知识的科学性,要做到通俗而不失其真。
二、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数学教师的语言必须严格符合逻辑规则。如果将“整除”与“除尽”混为一谈,当然是违背了同一律;如果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说成“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缺少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一重要的前提,又是违反了充足理由律。
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有很强的系统性。如在总结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我是这样说的:“先看这两个数是不是倍数关系,如果是倍数关系,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不是,再看它们是不是互质数,如果是互质数,1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不是,就用列举法求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这样寥寥数语,把判别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思路表述的一清二楚,并大大的培养了学生归纳能力。
三、注意语言的启发性 和趣味性
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启发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因为由“生疑”到“解疑”的过程,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精选带有重点、关键,学生感到困惑、易错的地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去启发。这时,教师应注意开导学生的思路,切不可越俎代庖,先把结论交给学生;应鼓励学生见难解疑,思索争辩,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时教师要抓在关节处,要善于“引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达到活跃思想、开拓思路及发展思维的目的。
此外,语言的启发性还包括 “以情感人”。教师如果没有满怀激情,其语言必然苍白无力,其态度比如冷漠无情,不能感染、启发学生。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充满激情,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有轻重缓急。只有真挚的感情、和谐的语言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共鸣。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培养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机智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机智,常会在师生之间筑起无法理解的高墙,增加许多无谓的矛盾。同样一个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特级教师的课就很精彩,而我们的课却很平淡?原因就在于特级教师的语言魅力上。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智的教师,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善于缓和课堂中的紧张局面,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从而造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
四、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示范性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本学科教材理解的深度上,同时还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以便恰当地组织自己的语言,发挥语言的艺术性和示范性。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我说哪位同学能以“通过学习我懂得了什么”为叙述的开头,帮助老师小结一下这节课的内容。“帮老师小结”这样的说法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全班同学个个跃跃欲试,学习兴趣极浓,很快就总结出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总之,语言的表达力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要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磨练。课前要结合教学内容,认真思考与组织好课堂教学语言,课后要及时小结语言运用的成功与不足。应该意识到每一节课都是一次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锻炼。只要有意地加强语言的修养,日久天长,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