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eve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小学生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但是如果缺少适当的引导,在他们心智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是非常容易走向歧途的。作为教者要及时纠正他们的行为,通过许多种途径来了解他们的各方面情况,有选择、针对性地想多种办法去解决问题,这样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一定能改善。
  关键词:小学生 品格 心理健康 自信
  俗话说得好:从小看大、三岁看老。小学生的品德、人格、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虽然当今社会小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非常的丰富,但是如果缺少适当的引导,在他们心智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是非常容易走向歧途的。在长期教学中,我总结了小学生经常见到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一、学校内外表现的两面性
  有些少年儿童在学校里表现得特别的乖巧懂事,学习积极进步、在班级也特别听老师的话,但是一到校门外边或者回到家里,他们简直就如同小霸王一样,变得特别暴戾、也特别任性。我分析这些学生的情况,觉得应该是现在的家长教育进入了“唯成绩论”的误区,这些家长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成绩好、考试打高分就行,从而忽视了其他品德与心理方面的教育,甚至还纵容和娇惯孩子,这么做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因为很多少年儿童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和小才智非常轻松就可以在小学阶段取得好成绩,然而在这个阶段通常是一个人品德、人格和健康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小学这个时期形成了不太健全的人德、品格和不健康的心理,在以后的中学阶段,他们的叛逆就会表现出来,因为他们的家长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开始纵容,那么到了稍大一点的中学阶段,他们就已经不再害怕大人,如果他们再受不了外界花花世界的诱惑,那么他们就非常容易的走上不正确甚至的不好的道路,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我认为,必要的是老师与家长的积极沟通,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因为孩子的成绩表现好就忽视了人格、品格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抓孩子们学习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要重视平时的思想教育课,要用孩子身边好的事例作为榜样来教育他们,使得孩子们容易接受。
  二、不尊重长辈是大多数学生的坏毛病
  作为留守儿童不只在农村基层出现,伴随着经济越来越好,现在在中小城市里面也非常普遍了,虽然不是完全的留守儿童,我个人认为仍有一部分是半留守儿童,因为平时有很多的家长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没时间接送小孩子,甚至根本没时间教育或者去检查学生作业,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得可怜,只能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再或者委托一些机构,平时的爷爷奶奶更是非常纵容孩子们,尽量满足他们的所有要求,所以这些小学生通常就表现出感觉的骄横任性,虽然这些孩子们在学校里面表现得特别听话懂事,但是他们在爷爷奶奶面前就不是在学校的样子了,简直就变个样。对于这些许小学生来说,我们作为教者就一定要及时的去纠正他们的行为,否则等他们再长几岁之后就特别很容易形成没有爱心、缺少公德心的人,我个人认为,作为老师,平时更要通过许多种途径来了解他们的各方面情况,作到积极与家长沟通协调,有选择、针对性地想多种办法去解决问题,这样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一定能改善。
  三、顽皮捣蛋的天性表现突出
  在小学阶段,对于“顽皮捣蛋”这类学生,我认为大多数并非是患“多动症”这种小学生还是少的,根据我多年的观察经验,大多数的学生是因为他们的家长没有时间去辅导他们的学习和没时间对他们进行教育,更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他们玩耍,他们之间缺少的是必要的关心和关爱,从而导致他们非常厌学,成绩方面也表现得不到老师的重视,所以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觉得非常孤独、或者感觉没有安全感,于是他们就只好靠“突出”的表现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他们偏偏没有发觉到他自己这样的行为会给同学带来很不好的影响。我认为对等这样的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通过和这些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适,适当的给予关心和关爱,使他们重新感觉到关心和温暖,例如私下里和他们聊聊天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或者,在课堂上给予适当的表扬,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四、虚荣心很强
  有许多人这样认为:小学生年龄小,他们不懂什么。其实,他们在父母等成年人的影响和熏陶下,许多行为习惯就已经学会模仿他们身边的人,例如:虚荣心。如今的孩子们往往会比较同学们的衣服、用的文具以及玩具等等,这样就形成了互相攀比的虚荣心理。如果想把这种不好的心理习惯得到纠正,一方面,老师在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另一方面,还要和家长密切配合,家长也必须要做到言传身教。作为孩子们的家长,平时更要多关注并教育自己的孩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多带孩子们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
  五、“自我中心”时常作祟
  “自我中心”是现在小学阶段中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影响了小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在家庭中的形成,使他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也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希望别人都服从自己,同时用自己的眼光去评论周围的事物,通常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这时候,作为老师要帮助孩子们从自己身上找到不足和这种不足带来的危害性,并让孩子们树立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必要的指导家长,寻求和家长的密切合作,让少年儿童摆脱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的环境。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正确指导孩子们人际交往的原则和交往的技巧,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并指导和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他们自我认知能力,这样能对自己的认识容易接近现实生活,并能愉快地接受自己,快乐地调整自己,只能这样,才能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认识集体活动的规则,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让孩子们学会在集体中与同学们和睦相处。
  六、不会听课是普遍的现象
  孩子们在小学阶段,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他们不会听课,在这方面尤其严重,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自控能力非常的差,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听课效果不好。那么根据小学生这样的年龄特点,我认为,我们要首先活跃课堂的气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互动,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同时更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评价表扬和外部奖赏来达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并鼓励孩子们能提各种问题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于那些不认真听讲的孩子们,老师平时就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孩子们的成绩好与坏是有很多因素的,其中智力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能考满分,但是我们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能给予积极辅导,最起码可以避免他们去做危害国家、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不容忽视的。
其他文献
目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及随访观察主要是根据病历记录、眼底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然而,FFA检查不便于DR普查或多次随访检查;并且,这些方法均存在诊断标准、判别方法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诊断结果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