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未经注释的甘薯(Ipomoea batatas)基因组中鉴定得到143个bHLH转录因子,对其保守结构域、motif组成、染色体分布情况、系统进化以及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batatas,Fob)胁迫下和低温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薯bHLH结构域约由54个氨基酸组成,其中21个氨基酸位点保守性在50%以上;74.8%(107个)的家族成员具有E-盒结合活性,56.6%(81个)的家族成员具G-盒结合活性.bHLH基因在15条染色
【机 构】
: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宁德市农业农村局,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农林大学教育部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福建省科技厅项目(2019N005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未经注释的甘薯(Ipomoea batatas)基因组中鉴定得到143个bHLH转录因子,对其保守结构域、motif组成、染色体分布情况、系统进化以及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batatas,Fob)胁迫下和低温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薯bHLH结构域约由54个氨基酸组成,其中21个氨基酸位点保守性在50%以上;74.8%(107个)的家族成员具有E-盒结合活性,56.6%(81个)的家族成员具G-盒结合活性.bHLH基因在15条染色
其他文献
抚育间伐是以促进森林生长、提高林木质量为目的的林分经营管理手段。研究选取10年生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采取间伐3%断面积和间伐10%断面积的间伐强度与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间伐3年内,树高和胸径的增量间伐区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间伐第4年开始割脂,自然稀疏现象严重,间伐后7年的胸径增量已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树高增量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大径材的比例也会升高。间伐之后,树冠形态更快稳定,且林分冠长率峰值向更小的方向偏移。间伐3%断面积与间
于2017—2019年收集福建省23个水稻种植地的穗颈瘟样本,用7个中国鉴别品种对从穗颈瘟样本中分离的病菌单孢进行鉴定,共鉴定出152个稻瘟病菌单孢,并分析其生理小种组成及分布;同时接种于82份不同品种的水稻材料,测定各生理小种的致病力.结果显示: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优势种群为ZA群,占比达39.48%;ZB、ZC、ZD群菌株的占比分别为23.68%、13.82%和11.18%;致病力达到50%以上的生理小种有8个,分别为邵武地区的ZA1(67.19%)、ZA37(67.19%),建阳地区的ZB5(6
报道了发现于苏州、上海和杭州等地的1种中国新记录植物,即原产于美国南部的得州酢浆草[Oxalis texana Small(Fedde)].得州酢浆草的茎和花梗被稀疏、贴生的短粗毛,基部木质化;花瓣黄色,喉部具纵向红色纹路,与中国有报道的本属其他植物区别明显.本文同时考证并修订了华东地区酢浆草属植物名录,给出简明的检索方法,以期为外来杂草鉴定提供参考.
湖州是历史上名茶的重要产区之一。这些年来茶产业发展很快,总产值和亩产值均居浙江省之首。同时在茶园生态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得到很好的效果。本文还对湖州茶产业的生态茶叶建设和推广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利用扫描电镜对金环胡蜂指名亚种和贝罗纳亚种的蜂王、职蜂和雄蜂触角的超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两亚种雌蜂鞭节均为10小节,雄蜂鞭节为11小节,雄蜂鞭节每一小节上有感觉突;同一亚种蜂王、职蜂和雄蜂的触角长度关系为雄蜂>蜂王>职蜂,两亚种蜂王、雄蜂、职蜂的触角长度关系为贝罗纳亚种>指名亚种;两亚种雌蜂和雄蜂触角均有5种类型的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TSⅠ、TSⅡ)、锥形感受器(BSⅠ、BSⅡ)、板形感受器(PSⅠ、PSⅡ)、刺形感受器(CSⅠ、CSⅡ)和腔锥形感受器(CoS),其中,毛
选取不同树型古茶树鲜叶样品15个及红茶样品13个,基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探究加工对古茶树红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古茶树鲜叶和红茶中共检出10种可溶性糖,大叶种鲜叶和红茶的总糖含量分别为(47.01±7.77)、(16.20±2.46)mg·g-1,中小叶种鲜叶和红茶的总糖含量分别为(12.61±4.89)、(10.39±0.73)mg·g-1;大叶种鲜叶中葡萄糖、D-果糖、D-阿拉伯糖、L-鼠李糖、D-山梨醇、蔗糖的含量与中小叶种
对圆齿野鸦椿枝条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鉴定为(+)-(8R,7′R,8′R)-isolariciresinol-9-(6-tris-p-coumaroyl)-O-β-D-glucopyranoside(1)、(7R,8R)-threo-7,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7-O-α-L-鼠李糖苷(2)、4-氧代芝麻素(3)、tetraketide(4)、19α-羟基熊果酸(5)、紫檀芪(6)、evofolin B(7)、豆甾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the ex-tract from Ononis spinosa L.(O.spinosa)on etha-nol-induced gastric ulcer in rats.METHODS:Phytochemical constitue
【目的】建立检测兔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为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基因和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fcbD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引物进行双重PCR扩增,对双重PCR检测方法的退火温度和混合引物浓度进行优化,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该双重PCR方法最优反应条件为:退火温度60℃、混合引物浓度0.8μmol·L−1。该双重PCR方法能扩增出兔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kmt1基因片段(260 bp)
以我国亚热带森林优势树种木荷和杉木为研究对象,研究氮添加、干旱及二者交互作用对两种幼苗生长、光合、同化产物分配及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碳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增加(P<0.05)木荷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胸径、树高和总生物量,但显著降低(P<0.05)木荷细根可溶性糖含量;而仅显著增加杉木(P<0.05)总叶绿素含量和树高.干旱处理显著增加(P<0.05)两种幼苗总叶绿素含量,降低(P<0.05)木荷净光合速率、胸径、树高和总生物量,同时显著降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