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内涵,分析了加强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探讨了培养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具体目标,并提出了培养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的策略:更新观念,树立牢靠的高师体育实践能力观;构建科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类课程知识的教育;强化体育实践活动,加强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师生 体育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 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蒙万宁(1966- ),男,广西博白人,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与训练。(广西 玉林 537000)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85-02
一、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内涵
吴志华、傅维利认为:“实践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性能力,是个体生活、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它不是由书本传授而得到的,而是由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磨炼习得的。”关涛认为,体育实践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自身的体育活动起稳定调节作用的个性品质和情操行为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因此,文章认为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可以归纳为高师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解决体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1.高师毕业生个体成功就业的诉求。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许多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实践能力是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谁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谁就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获胜,避免陷入毕业就失业的尴尬遭遇。比如说,近几年来,许多中小学校在招聘和挑选高师毕业生时,除了重点考察毕业生专业学科知识以外,还考察高师毕业生体育实践能力,有体育专长的学生得到招聘学校的特别青睐。
2.高师院校生存与发展的诉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对教师教育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综合性大学和非师范类高校同样可以创办教师教育。教师来源多样化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这一变革,无疑给高师院校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对于教育资源和优质生源的争夺,将变得更加激烈。高师院校特别是处于劣势的地方性高师院校面对这种冲击和挑战,为了增强竞争力,坚持为地方教育事业培养出合格师资的宗旨,以培养高师生实践能力为抓手,全面推动师范教育的改革,特别是有些地方性高师院校已经把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其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去抓好抓实,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无疑为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诉求。实践证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抓得好,与学校领导和各学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重视与支持密不可分。一个学校要抓好体育工作,仅仅依靠体育专任教师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赖于全体教师的支持与配合。例如,学生“三操”(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一课(体育课外活动)需要班主任认真负责地组织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常见的问题和困难,而科任课教师不占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和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对于推动素质教育开展都有重要的帮助。因此,高师公体课对于培养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使其成为教学多面手,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特殊的意义。
三、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1.良好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高师生良好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运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新任务和新情况,正确运用所掌握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新的体育理论和体育技能,因地制宜,独立地开展自我锻炼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增进健康。作为未来教师的高师生,体育教育不仅要保证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今后推进教育工作的需要。所以,高师生良好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是体育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而良好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自觉地运用所掌握的这种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
2.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是指高师生能运用体育教学学习所掌握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在没有教师直接指导下具有独立自主锻炼的能力。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体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以育人为本,以发展学生为中心,贯彻普及与提高的原则,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人才的摇篮,是高师生进行系统体育学习锻炼的最后阶段。因此,高师公共体育教学首要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具备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高师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在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引下,热爱体育活动,独立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此,就必须在大学体育中加强对他们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
3.科学的身体测评能力。身体测评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身体测评能力,包括让高师生通晓人体形态、人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等三大方面,包括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肺活量、脉搏和血压、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和柔韧度等12小项基本的测评知识和方法、标准以及掌握控制运动负荷、强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开展科学的测评。在其未来从事教育工作时,能正确了解自己学生的锻炼情况和体质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采取科学的锻炼方式方法,避免锻炼的盲目性,以取得最佳锻炼效果。
4.具有较强的体育活动组织能力。高师学生具备较强的体育活动组织的能力,使其未来步入教育工作岗位时,能独立地组织学生参加“三操”以及课外体育锻炼等体育活动,保证学校各阶段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掌握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和课外体育的基本项目开展的方法以及各体育项目要注意的事项。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的项目比较多,如早操项目有慢跑、广播体操、武术、羽毛球;课间操有游戏、跳舞、跳绳、踢毽等小型的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有篮球、排球项目的比赛,还有长跑、远足、爬山等活动。高师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掌握这些常见活动项目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开展体育锻炼活动,而且要学会组织这些活动的关键注意事项,培养较强的体育活动组织能力。 5.体育竞技比赛裁判能力。包括篮球、排球、乒乓球、排球以及广播体操等项目竞技比赛裁判的能力。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竞技比赛运动已成为各级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展示学校风貌最为主要的方式。为此,除了培养高师生具有组织体育活动的能力之外,培养其具有一些群众性的体育竞技比赛运动项目的裁判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既补充了中小学校竞赛活动裁判名额的不足,又体现了高师院校体育在育师方面的功能。
6.体育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能力。体育运动创伤预防和处理能力包括带领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的动力以及体育运动过程中,出现拉伤肌肉、扭伤韧带、撕裂软组织、脱臼、骨折等运动创伤的处理能力。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体质,促进青少年身体更好地成长。但是,在体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思想、技能以及体育设备等各方面原因,使健康的机体发生创伤,如拉伤肌肉、扭伤韧带、撕裂软组织、脱臼、骨折等。这些创伤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直接影响其生活与学习,严重的还会造成终生残疾。研究表明运动创伤主要在于人,而不在于体育运动本身。比如说体育运动前活动准备做得不够充分就易导致肌肉拉伤、韧带扭伤;做器械体操,未检查器械,或者一些高难度动作保护不当,就会造成扭伤、脱臼、骨折等;同时学生的睡眠、休息不足,身体疲劳或带伤、带病等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不良情况下参加体育运动,也容易引起损伤。因此,高师生在开展体育活动中,要把安全预防工作放在首位,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掌握其预防和处理方法,具有较强的体育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运动创伤事故的发生,而且当创伤事故发生时也能及时、正确地处理。
四、培养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的策略
1.更新观念,树立牢固的高师体育实践能力观。目前,我国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比较差,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观念落后,对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传统的师范教育来说,普遍重视高师生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专业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师人才畸形发展,现代师范教育对传统师范教育进行了改革,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现代师范教育更多还是强调高师生的学科专业的备课能力、教学能力、讲课能力、板书设计能力、开展教学课件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造成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普遍低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更新观念,切实提高高师院校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体育意识,正确认识体育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摆正体育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消除过去那种体育教学可有可无的思想,树立牢固的高师体育实践能力观,把培养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纳入高师生必备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去思考、规划和实施。
2.构建科学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类课程知识的教育。培养高师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必须依靠大学期间公共体育课程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性课程知识的掌握。但是,我国目前高师体育课程设置不科学,内容单一,实践性课程的理论比重低,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高师生实践能力低。因此,应构建科学体育课程体系,强化体育实践相关知识的传授,特别要合理构建体育普修课和公体选项课内容,增加培养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加大理论课时授课比重,以保证高师生掌握扎实的体育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3.强化体育实践活动,加强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是个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高难度的体育技能实践活动能力必须在实践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方可达到熟练。要培养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首先要推进公共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培养高师生体育工作能力可行的教学方法。其次,积极开展体育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挥个人特长方面,在培养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与交往能力上比体育课堂教学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各高师院校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广泛开展体育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组织课外体育的竞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最后,开展专项的教学,培养高师生体育专项实践能力。专项教学是相对于辅助教学而言的,所谓专项教学就是为培养那些体育专项工作能力(中小学教师的领操能力和指挥学生列队能力、体育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能力等)而单独进行的教学与练习,比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短期培训班、举办各种竞赛规则培训等。
[参考文献]
[1]万茹,毛振明.论体育实践能力的类型与结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8).
[2]钟振新,陈中林,涂伟仕.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培养对策[J].体育学刊,2002(6).
[关键词]高师生 体育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 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蒙万宁(1966- ),男,广西博白人,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与训练。(广西 玉林 537000)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85-02
一、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内涵
吴志华、傅维利认为:“实践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性能力,是个体生活、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它不是由书本传授而得到的,而是由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磨炼习得的。”关涛认为,体育实践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自身的体育活动起稳定调节作用的个性品质和情操行为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因此,文章认为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可以归纳为高师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解决体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1.高师毕业生个体成功就业的诉求。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许多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实践能力是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谁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谁就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获胜,避免陷入毕业就失业的尴尬遭遇。比如说,近几年来,许多中小学校在招聘和挑选高师毕业生时,除了重点考察毕业生专业学科知识以外,还考察高师毕业生体育实践能力,有体育专长的学生得到招聘学校的特别青睐。
2.高师院校生存与发展的诉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对教师教育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综合性大学和非师范类高校同样可以创办教师教育。教师来源多样化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这一变革,无疑给高师院校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对于教育资源和优质生源的争夺,将变得更加激烈。高师院校特别是处于劣势的地方性高师院校面对这种冲击和挑战,为了增强竞争力,坚持为地方教育事业培养出合格师资的宗旨,以培养高师生实践能力为抓手,全面推动师范教育的改革,特别是有些地方性高师院校已经把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其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去抓好抓实,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无疑为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诉求。实践证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抓得好,与学校领导和各学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重视与支持密不可分。一个学校要抓好体育工作,仅仅依靠体育专任教师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赖于全体教师的支持与配合。例如,学生“三操”(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一课(体育课外活动)需要班主任认真负责地组织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常见的问题和困难,而科任课教师不占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和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对于推动素质教育开展都有重要的帮助。因此,高师公体课对于培养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使其成为教学多面手,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特殊的意义。
三、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1.良好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高师生良好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运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新任务和新情况,正确运用所掌握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新的体育理论和体育技能,因地制宜,独立地开展自我锻炼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增进健康。作为未来教师的高师生,体育教育不仅要保证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今后推进教育工作的需要。所以,高师生良好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是体育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而良好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自觉地运用所掌握的这种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
2.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是指高师生能运用体育教学学习所掌握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在没有教师直接指导下具有独立自主锻炼的能力。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体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以育人为本,以发展学生为中心,贯彻普及与提高的原则,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人才的摇篮,是高师生进行系统体育学习锻炼的最后阶段。因此,高师公共体育教学首要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具备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高师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在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引下,热爱体育活动,独立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此,就必须在大学体育中加强对他们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
3.科学的身体测评能力。身体测评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身体测评能力,包括让高师生通晓人体形态、人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等三大方面,包括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肺活量、脉搏和血压、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和柔韧度等12小项基本的测评知识和方法、标准以及掌握控制运动负荷、强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开展科学的测评。在其未来从事教育工作时,能正确了解自己学生的锻炼情况和体质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采取科学的锻炼方式方法,避免锻炼的盲目性,以取得最佳锻炼效果。
4.具有较强的体育活动组织能力。高师学生具备较强的体育活动组织的能力,使其未来步入教育工作岗位时,能独立地组织学生参加“三操”以及课外体育锻炼等体育活动,保证学校各阶段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掌握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和课外体育的基本项目开展的方法以及各体育项目要注意的事项。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的项目比较多,如早操项目有慢跑、广播体操、武术、羽毛球;课间操有游戏、跳舞、跳绳、踢毽等小型的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有篮球、排球项目的比赛,还有长跑、远足、爬山等活动。高师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掌握这些常见活动项目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开展体育锻炼活动,而且要学会组织这些活动的关键注意事项,培养较强的体育活动组织能力。 5.体育竞技比赛裁判能力。包括篮球、排球、乒乓球、排球以及广播体操等项目竞技比赛裁判的能力。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竞技比赛运动已成为各级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展示学校风貌最为主要的方式。为此,除了培养高师生具有组织体育活动的能力之外,培养其具有一些群众性的体育竞技比赛运动项目的裁判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既补充了中小学校竞赛活动裁判名额的不足,又体现了高师院校体育在育师方面的功能。
6.体育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能力。体育运动创伤预防和处理能力包括带领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的动力以及体育运动过程中,出现拉伤肌肉、扭伤韧带、撕裂软组织、脱臼、骨折等运动创伤的处理能力。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体质,促进青少年身体更好地成长。但是,在体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思想、技能以及体育设备等各方面原因,使健康的机体发生创伤,如拉伤肌肉、扭伤韧带、撕裂软组织、脱臼、骨折等。这些创伤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直接影响其生活与学习,严重的还会造成终生残疾。研究表明运动创伤主要在于人,而不在于体育运动本身。比如说体育运动前活动准备做得不够充分就易导致肌肉拉伤、韧带扭伤;做器械体操,未检查器械,或者一些高难度动作保护不当,就会造成扭伤、脱臼、骨折等;同时学生的睡眠、休息不足,身体疲劳或带伤、带病等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不良情况下参加体育运动,也容易引起损伤。因此,高师生在开展体育活动中,要把安全预防工作放在首位,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掌握其预防和处理方法,具有较强的体育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运动创伤事故的发生,而且当创伤事故发生时也能及时、正确地处理。
四、培养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的策略
1.更新观念,树立牢固的高师体育实践能力观。目前,我国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比较差,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观念落后,对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传统的师范教育来说,普遍重视高师生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专业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师人才畸形发展,现代师范教育对传统师范教育进行了改革,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现代师范教育更多还是强调高师生的学科专业的备课能力、教学能力、讲课能力、板书设计能力、开展教学课件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造成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普遍低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更新观念,切实提高高师院校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体育意识,正确认识体育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摆正体育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消除过去那种体育教学可有可无的思想,树立牢固的高师体育实践能力观,把培养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纳入高师生必备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去思考、规划和实施。
2.构建科学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类课程知识的教育。培养高师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必须依靠大学期间公共体育课程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性课程知识的掌握。但是,我国目前高师体育课程设置不科学,内容单一,实践性课程的理论比重低,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高师生实践能力低。因此,应构建科学体育课程体系,强化体育实践相关知识的传授,特别要合理构建体育普修课和公体选项课内容,增加培养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加大理论课时授课比重,以保证高师生掌握扎实的体育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3.强化体育实践活动,加强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是个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高难度的体育技能实践活动能力必须在实践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方可达到熟练。要培养高师生体育实践能力,首先要推进公共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培养高师生体育工作能力可行的教学方法。其次,积极开展体育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挥个人特长方面,在培养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与交往能力上比体育课堂教学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各高师院校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广泛开展体育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组织课外体育的竞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最后,开展专项的教学,培养高师生体育专项实践能力。专项教学是相对于辅助教学而言的,所谓专项教学就是为培养那些体育专项工作能力(中小学教师的领操能力和指挥学生列队能力、体育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能力等)而单独进行的教学与练习,比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短期培训班、举办各种竞赛规则培训等。
[参考文献]
[1]万茹,毛振明.论体育实践能力的类型与结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8).
[2]钟振新,陈中林,涂伟仕.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培养对策[J].体育学刊,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