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不仅止于表面的好看,更深层次的美在于其内部蕴含的精神上的意义与寄托。只有让人们了解经典,认识经典,这些故事才会继续传播下去。
关键词:红色经典;纸雕灯;艺术形式
一、中国“红色经典”题材与纸雕灯笼艺术形式相结合的精神传承
红色经典文化对中国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不可复制的历史背景和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造就了红色经典文化,无论从民族存亡,还是研究价值上来说,红色主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中国“红色经典”精神传承的时代性和重要性
“红色经典”原本是一个后文革词汇,蕴含着与时代相连的经典记忆。起初,红色经典被用于指称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被人们泛化推广到用它来指称在毛泽东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导下所创作的一系列反映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而弘扬红色经典文化无疑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方法途径之一。近年来,红色经典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如今的幸福生活让人渐渐遗忘了曾经所经历的苦难。现今社会群体较为浮躁,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正处于精神上的“内忧外患”时期。身为中国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有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义务,红色经典文化有利于我们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正确引导人们的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红色经典题材在纸雕灯艺术形式上的精神呈现
近年来,红色主题以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而我们希望能够以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的艺术形式将其引进到人们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献上自己的一份礼物。
纸雕又叫纸浮雕,起源于中国汉代,是一种充满创新精神的民间艺术形式。早期中国纸雕作品由手工扎制而成,18世纪借由欧洲艺术家的创新出现新形式,从而达到鼎盛。
纸雕是一种以纸为素材,用刀具进行塑形的雕刻工艺。时代迅速进步,雕刻材料来源的普及和相关技术的演进,使得纸雕艺术逐渐出现各种流派和许多衍生产品,纸雕灯也开始进入大众视线,成为一种具有收藏价值的家具。
以纸雕灯笼为载体,希望能够在传播中国红色经典文化的同时也将这种传统的工艺传播出去,每一个纸雕灯笼上都有一个让人难忘的故事和一份应被人们永远铭记的爱国精神。艺术不仅止于表面的好看,更深层次的美在于其内部蕴含的精神上的意义与寄托。只有让人们了解经典、认识经典,这些故事才会继续传播下去。
二、基于“红色经典”题材与纸雕灯笼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作品呈现
小时候我们听过很多红色经典故事,从机智伶俐的小兵张嘎,到舍己为人的董存瑞,再到刘胡兰、江姐等巾帼英雄,这些故事的主角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在最艰难的那段日子里,他们用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为代价,换取了更多人的幸福。
1.纸雕作品:“小兵张嘎”
“小兵张嘎”这一人物角色来源于作家徐光耀的同名中篇小说,该作品以“一级战斗英雄”燕秀峰为原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人民群众与八路军齐心协力,共同对抗日军,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纸雕灯画面背景是枯树枝和日本军的剪影,衬托出敌人的黑暗与阴险,并以此反衬出张嘎子的英勇无畏,中景的湖水和芦苇荡前景是小兵张嘎和鬼子斗智斗勇的地点。嘎子一手拿着竹竿,一手撑在船上,藏在芦苇荡中,一双大眼睛悄悄观察着敌人的动向,嘴角噙着一丝胜券在握的微笑。他已想好对策将狡猾的敌人引入芦苇荡,给敌人一个下马威。
小兵张嘎的人物形象充满着鲜活的生命力,他面对苦难时乐观勇敢、幽默风趣,面对艰险时他镇定从容,靠着他的智慧和朋友们的合作,嘎子克服了多重困难。抗日战争的压力下张嘎子和他的伙伴们仍然坚持着生野蛮生长……这些发源于灵魂的闪光点永远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得落后,反而应该一直留存下去。
2.纸雕作品:“江姐”
江姐原名江竹筠,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的组织和发行工作,丈夫战死后,江姐接过了他的工作。1948年6月4日,江姐在万县被捕,随后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在监狱中她受尽酷刑,却仍然坚不吐实。最终在1949年冬天被敌人残忍杀害并毁尸灭迹。
作品画面表达了江姐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大无畏的家国情怀,意在体现巾帼女英雄的伟大形象。背景的松柏,刚劲挺拔,耸立在悬崖峭壁之上,刚劲有力地生长,以独特的姿态迎着朝阳,寓意江姐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大无畏的独特精神。衬托的破碎岩石,象征着当时破乱的国家,松树与岩石,正是象征江姐在破乱国家中的女英雄形象。一面五星红旗飘在空中,是江姐在被抓捕入狱绣着国旗,在狱中宣扬家国精神故事的体现,更是彰显江姐对红色事业的坚守和无限的美好期望。
3.纸雕作品:“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遇害时仅八岁,是解放战争时期最小的战士。在他八个月大的时候,父母被敌人抓捕,宋振中也随父母一起入狱。小萝卜头借助年龄小的优势在牢房之间传递情报信息,还帮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就在革命胜利的前夕,宋振中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临死前也没能再看一眼监狱之外的世界。战争结束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纸雕灯以铁栏杆、铁链为画面主要元素,以小萝卜头的瘦小形象作为中景,前景镣铐和锁链代表小萝卜头和母亲徐林侠被国民党囚禁在监牢里的情景。中景的小萝卜头的姿势代表被囚禁期间,他对铁窗外的世界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手中的蝴蝶寓意著自由,背景的建筑是重庆戴公祠,代表小萝卜头遇害的地方,左边的飞鸟代表自由和解放。
4.纸雕作品:“王二小”
王二小的故事应该是很多人接触的第一个红色经典故事,语文课本上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是我们第一次从课本中了解到那个年代人民群众为抗日战争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鬼子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经常在放牛时为八路军放哨。日军扫荡时迷了路,抓来王二小让它负责带路时,王二小没有害怕,更没有出卖战友,而是将敌人带入八路军的埋伏圈,发现中了圈套的敌人气急败坏地将王二小当场刺死,他用生命为八路军换来了胜利,年仅13岁。
画面背景的山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历史故事发生的地点,深层含义则表达着王二小坚定不移的爱国之心。虽然他年纪尚小,但精神却如高山一般沉稳伟大。飞鸟寓意着对和平生活的期望,王二小手中的牧牛鞭暗示着守护与保卫家园,站在高处的山石上展现出王二小的勇敢无畏,而身边的牛儿寓意着勤恳忠厚,暗示着抗日英雄任重道远,不求回报。
通过将二者相结合,能够对于传统进行新的诠释。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随着科技发展和创新,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在不断开拓视野的同时,我们应该铭记属于自己的那份本土精神文化,而不是随波逐流。我们希望能用更加新奇、更有创意的方式弘扬红色经典文化,从而达到诠释经典、传承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红色经典;纸雕灯;艺术形式
一、中国“红色经典”题材与纸雕灯笼艺术形式相结合的精神传承
红色经典文化对中国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不可复制的历史背景和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造就了红色经典文化,无论从民族存亡,还是研究价值上来说,红色主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中国“红色经典”精神传承的时代性和重要性
“红色经典”原本是一个后文革词汇,蕴含着与时代相连的经典记忆。起初,红色经典被用于指称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被人们泛化推广到用它来指称在毛泽东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导下所创作的一系列反映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而弘扬红色经典文化无疑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方法途径之一。近年来,红色经典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如今的幸福生活让人渐渐遗忘了曾经所经历的苦难。现今社会群体较为浮躁,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正处于精神上的“内忧外患”时期。身为中国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有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义务,红色经典文化有利于我们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正确引导人们的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红色经典题材在纸雕灯艺术形式上的精神呈现
近年来,红色主题以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而我们希望能够以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的艺术形式将其引进到人们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献上自己的一份礼物。
纸雕又叫纸浮雕,起源于中国汉代,是一种充满创新精神的民间艺术形式。早期中国纸雕作品由手工扎制而成,18世纪借由欧洲艺术家的创新出现新形式,从而达到鼎盛。
纸雕是一种以纸为素材,用刀具进行塑形的雕刻工艺。时代迅速进步,雕刻材料来源的普及和相关技术的演进,使得纸雕艺术逐渐出现各种流派和许多衍生产品,纸雕灯也开始进入大众视线,成为一种具有收藏价值的家具。
以纸雕灯笼为载体,希望能够在传播中国红色经典文化的同时也将这种传统的工艺传播出去,每一个纸雕灯笼上都有一个让人难忘的故事和一份应被人们永远铭记的爱国精神。艺术不仅止于表面的好看,更深层次的美在于其内部蕴含的精神上的意义与寄托。只有让人们了解经典、认识经典,这些故事才会继续传播下去。
二、基于“红色经典”题材与纸雕灯笼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作品呈现
小时候我们听过很多红色经典故事,从机智伶俐的小兵张嘎,到舍己为人的董存瑞,再到刘胡兰、江姐等巾帼英雄,这些故事的主角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在最艰难的那段日子里,他们用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为代价,换取了更多人的幸福。
1.纸雕作品:“小兵张嘎”
“小兵张嘎”这一人物角色来源于作家徐光耀的同名中篇小说,该作品以“一级战斗英雄”燕秀峰为原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人民群众与八路军齐心协力,共同对抗日军,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纸雕灯画面背景是枯树枝和日本军的剪影,衬托出敌人的黑暗与阴险,并以此反衬出张嘎子的英勇无畏,中景的湖水和芦苇荡前景是小兵张嘎和鬼子斗智斗勇的地点。嘎子一手拿着竹竿,一手撑在船上,藏在芦苇荡中,一双大眼睛悄悄观察着敌人的动向,嘴角噙着一丝胜券在握的微笑。他已想好对策将狡猾的敌人引入芦苇荡,给敌人一个下马威。
小兵张嘎的人物形象充满着鲜活的生命力,他面对苦难时乐观勇敢、幽默风趣,面对艰险时他镇定从容,靠着他的智慧和朋友们的合作,嘎子克服了多重困难。抗日战争的压力下张嘎子和他的伙伴们仍然坚持着生野蛮生长……这些发源于灵魂的闪光点永远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得落后,反而应该一直留存下去。
2.纸雕作品:“江姐”
江姐原名江竹筠,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的组织和发行工作,丈夫战死后,江姐接过了他的工作。1948年6月4日,江姐在万县被捕,随后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在监狱中她受尽酷刑,却仍然坚不吐实。最终在1949年冬天被敌人残忍杀害并毁尸灭迹。
作品画面表达了江姐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大无畏的家国情怀,意在体现巾帼女英雄的伟大形象。背景的松柏,刚劲挺拔,耸立在悬崖峭壁之上,刚劲有力地生长,以独特的姿态迎着朝阳,寓意江姐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大无畏的独特精神。衬托的破碎岩石,象征着当时破乱的国家,松树与岩石,正是象征江姐在破乱国家中的女英雄形象。一面五星红旗飘在空中,是江姐在被抓捕入狱绣着国旗,在狱中宣扬家国精神故事的体现,更是彰显江姐对红色事业的坚守和无限的美好期望。
3.纸雕作品:“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遇害时仅八岁,是解放战争时期最小的战士。在他八个月大的时候,父母被敌人抓捕,宋振中也随父母一起入狱。小萝卜头借助年龄小的优势在牢房之间传递情报信息,还帮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就在革命胜利的前夕,宋振中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临死前也没能再看一眼监狱之外的世界。战争结束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纸雕灯以铁栏杆、铁链为画面主要元素,以小萝卜头的瘦小形象作为中景,前景镣铐和锁链代表小萝卜头和母亲徐林侠被国民党囚禁在监牢里的情景。中景的小萝卜头的姿势代表被囚禁期间,他对铁窗外的世界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手中的蝴蝶寓意著自由,背景的建筑是重庆戴公祠,代表小萝卜头遇害的地方,左边的飞鸟代表自由和解放。
4.纸雕作品:“王二小”
王二小的故事应该是很多人接触的第一个红色经典故事,语文课本上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是我们第一次从课本中了解到那个年代人民群众为抗日战争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鬼子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经常在放牛时为八路军放哨。日军扫荡时迷了路,抓来王二小让它负责带路时,王二小没有害怕,更没有出卖战友,而是将敌人带入八路军的埋伏圈,发现中了圈套的敌人气急败坏地将王二小当场刺死,他用生命为八路军换来了胜利,年仅13岁。
画面背景的山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历史故事发生的地点,深层含义则表达着王二小坚定不移的爱国之心。虽然他年纪尚小,但精神却如高山一般沉稳伟大。飞鸟寓意着对和平生活的期望,王二小手中的牧牛鞭暗示着守护与保卫家园,站在高处的山石上展现出王二小的勇敢无畏,而身边的牛儿寓意着勤恳忠厚,暗示着抗日英雄任重道远,不求回报。
通过将二者相结合,能够对于传统进行新的诠释。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随着科技发展和创新,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在不断开拓视野的同时,我们应该铭记属于自己的那份本土精神文化,而不是随波逐流。我们希望能用更加新奇、更有创意的方式弘扬红色经典文化,从而达到诠释经典、传承文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