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反腐败必须要靠制度抓紧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s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则涉及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突击入股拟IPO企业的报道,险些引起轩然大波。证监会又是澄清又是辟谣,如果说“一律不予受理,已受理的暂停审核”涉嫌不实,那“正常受理”难道就正常吗?
  

证监系统离职人员投资入股拟上市企业成监管当局难言之隐


   证监会在所谓“正常受理”中对突击入股、利益输送、“影子股东”、违规代持、多层嵌套等IPO乱象并非视若无睹,而是早已提出了相对应的监管措施。今年2月发布的《实施申请首发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指引》中,更是明确禁止一些投资者通过股权代持、多层嵌套机构股东间接持股等方式形成“影子股东”,在企业上市前入股或低价取得股份,上市后获取巨大利益的行为。根据发行人股东适合性原则,不仅要求发行人应披露其股东主体资格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存在违规持股情形,而且还要求提交申请前12个月内入股的新股东锁定股份36个月。而全面披露和核查新股东相关情况的责任不仅落实在发行人,而且还具体落实到了中介机构的身上。发行人股东存在涉嫌违规入股、入股交易价格明显异常等情形的,可就反洗钱、反腐败要求等方面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共同加强监管。这里的矛头所向,原本就已该跃然纸上,可事到临头为什么却一直像到了壶口的饺子,吞吞吐吐地就是说出不来呢?监管当局的难言之隐,正是这里面所涉及的证监系统离职人员投资入股拟上市企业的行为。
   其实,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投资入股拟IPO企业的现象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正是因为证监会系统人员离职现象所呈现出来的正常中的不正常。一般来说,证监会人员离职下海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从监管者变身为被监管的券商、基金乃至上市公司高管的时候,“旋转门”所携带的权力资源一旦被演化成利益资源,一切就变得想正常也正常不起来了。为了防范证监会系统人员空降证券行业形成权力寻租的利益共同体,证监会在《工作人员行为准则》中早有明确规定:“工作人员离职后,在规定期限内应当遵守中国证监会回避规定,不得违反规定在监管对象中任职。”根据证监会2015年制定的回避规定,證监会领导人员离职需要在三年“冷冻期”满后方能到监管对象中任职,一般人员的“冷冻期”则为一年,前者与地方处级以上公务员相同,而后者与处级以下的二年期则有明显的差距,后来据说也已相应地修改为二年了。不过,担任督察长或党委书记等其他非行政业务领导职务则不再所限,这一不无深意的特别设计不啻为证监会系统跳槽人员通过督察长之类非限职务过渡到证券一线核心业务关键岗位大开了方便之门。
  

IPO反腐败反利益输送必须要靠制度扎紧


   IPO作为市场资源配置的载体,不仅意味着上市企业本身价值的提升,对于每一个投资人来说,也是获得投资回报的极好机会。发行人和相关中介机构出于自身的利益需求,在申请上市的过程中无所不用其极,施展了浑身解数,这也是不奇怪的。其中,发掘和利用有可能负载于证监会离职人员人脉基础上的权力资源,之所以成为让发行项目走上过五关斩六将之捷径的不二法门,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证监会禁止系统离职人员不当入股拟上市企业的制度规定条件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种各样的“影子股东”、违规代持、多层嵌套等IPO乱象才会纷至沓来。对于涉及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入股的IPO项目,一刀切的“一律不予受理,已受理的暂停审核”或有所不妥,光靠走程序式的“正常受理”就能有效地辨别和区分出其中的正常和不正常吗?IPO的反腐败反利益输送归根结底要靠制度篱笆墙的扎紧,而不是像此前证监会离职人员下海那样以人情味的幌子给权力和利益的交换留下太多具有可操作性的空间。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对于一切有可能涉及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入股的IPO申请案的审核,最好的处置方法不是讳莫如深,遮遮掩掩,而是公开透明。越是讳莫如深,遮遮掩掩,越是显得心中有鬼。越是坦荡无私,越是容易取信于市场。IPO制度上的防水堵漏其实并不是难在技术上,而是明明白白的制度性原则在实际的操作过程被塞进了太多貌似很有技术性实则充满了人情味的私货上。只要不是有意让防水堵漏技术上的有点难演变为变相放水的不太难,建立在正常受理基础上的IPO审核公信力的重新恢复才有可能不至于演变为不可想象的事。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其他文献
Wind数据显示,4月份以来,A股56家新能源车相关公司中,有45家取得正向收益,股价上涨家数占比超过80%,其中北汽蓝谷、小康股份、长安汽车等整车企业涨幅居前。而今年以来,涨幅排名前5的公司中,整车企业就占据了4个席位。接受本刊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从长远看,未来新能源车市场或难容下目前的上百家整车品牌,整个新能源车产业最大的利润点在于核心部件和软件系统研发,未来的制高点在于智能化,“软服务”价值
期刊
自2020年8月天山水泥披露资产重组方案后,水泥行业史上最大并购案至今尚未真正落地。就此次并购来看,天山股份拟以发行股份和现金的方式,作价981.42亿元收购控股股东中国建材旗下的中联水泥100%股权、南方水泥99.93%股权、西南水泥95.72%股权和中材水泥100%股权。交易完成后,天山股份产能规模将超越海螺水泥,成为国内最大的水泥企业。  对于此次并购,《红周刊》记者在梳理相关资料后发现,四
期刊
4月22晚,科瑞技术(002957.SZ)发布了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公司于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14亿元,同比增长7.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增长12.16%。即便在疫情影响下,公司业绩仍实现了逆势增长。而据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8亿元,同比大增135.74%,实现翻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137.46万元,同比增长2638
期刊
从未来5-10年的角度看,当前大众消费品、品牌中药、创新药及新能源汽车正处在关键的启动点上,今年的这轮调整给这类股票提供了一次不错的上车时机。之前我们聊过大众消费品,这期文章我想简单说说医药和新能源汽车。   人口老龄化是未来社会的大趋势,在能够享受这份社会红利的行业中,医药首当其冲,大众消费品也有潜力,但其他的很多行业就存在长期不确定性了。老龄化社会到来以后,能确定的是医药这个领域能涨,因为它的
期刊
注释:常减压蒸馏装置核心设备全部安装就位  4月21日,东方盛虹50亿可转债“盛虹转债”正式上市,上市首日开盘价117元,首日最高价128.52元,首日收盘价123.5元,转股溢价率为13.86%。在2021年2月新政落地以来上市的可转债中,盛虹转债的表现位列第二,获得了市场的积极响应。  公告显示,位列前二名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分别为盛虹集团旗下的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盛虹(苏州)集团有限
期刊
近段时间的市场,上不去、下不来,既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一季度超预期、疫情控制继续领跑的情况下,“别人家”的股市涨得那么好,我们的A股却牛不起来,这让人感到很费解。相比数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A股指数为什么十年不涨、长期徘徊?笔者以为这要从市场内部来找原因。   指数编制方式问题抑制市场上涨。最近美国道琼斯指数最高到了34000多点,沪指还在3400多点,落差比较大。但换一个角度,
期刊
2020年下半年起,芯片厂商持续处于产能紧缺、产品涨价状态。随着财报季来临,芯片行业高景气度再次得到印证。  除去年全年以及今年首季业绩高增长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继宣布增加资本开支,表明产业链企业对未来5G、新能源汽车、HPC等芯片需求高度乐观。同时,行业高景气状况并未在股价表现中得到反映,半导体芯片指数估值回落到历史低位,芯片ETF或已迎来难得布局良机。缺货涨价潮下行业业绩高增资本开支扩张指引
期刊
最近的市场,机会不多,风险不小,散户投资者如何给自己的投资上道“安全阀”成了一个问题。笔者以为,以下几点值得投资者深思。   一、借鉴经验,树立风控意识。在证券市场投资,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X公司受黑天鹅事件或者业绩报告与预期相差太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股价大跌。如果我们不做好风险控制就可能出现灭顶之灾,让投资者资金灰飞烟灭。如近期的某快递龙头,当公布一季报业绩出现大幅亏损时,预计今年第
期刊
看好中小成长风格  去年死抱团的收益更好,但2021年恰好相反,今年如果不择时,在高拥挤度的抱团风格中大概率很难挣到钱。而早在春节之前我跟大家强调了重视中小市值业绩弹性的策略,市场从小盘价值逐渐向小盘成长延伸。随着再通胀和经济复苏逻辑在市场充分定价,业绩弹性也充分得到验证。在存量或减量博弈格局中,市场的整体风格还是偏中小市值,并且估计在二季度后期市场企稳以及三季度的一波行情中,中小成长股可能会有一
期刊
2021年1月15日,随着四川高院法槌应声而落,“杨某诉阙某等案”终于落下帷幕,这也意味着由投服中心提起的全国首例操纵市场民事赔偿支持诉讼二审获得胜诉。该案也是对新《证券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的有力呼应与生動实践。   案件还原借“市值管理”之名,行操纵股价之实   2017年8月,中国证监会【2017】80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阙某等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