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化学科学与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待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去思考、探索、尝试。笔者此前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与大家共勉。
一、开发化学工作者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于我们怎么利用,用在正确的方面,就能为人类造福,推动社会的发展;反之,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甚至灾难。化学的发展和利用,始终和化学工作者的行为有关。化学发展史中始终交织着化学工作者的正确与错误、成功和失败、建设和毁灭、荣誉和耻辱。所有这些,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找到作为教育资源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化学工作者的杰出表现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素材。如居里夫人不愿出卖自己提炼出来的镭,尽管她很需要钱。她把价值一百万法郎的镭无偿捐献给了一个治疗癌症的实验室。其原因是居里夫人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同样,化学工作者的失误和错误也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素材。如德国化学家哈伯因为为合成氨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并因此获得了世人的普遍尊重。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他为德国军方研制了化学武器,受到科学家的指责。他本人也受到良心的谴责,深感愧疚。他研制的化学武器仍然给人类带来了灾害。在学习氨的性质时除了可以介绍合成氨的困难之外,还可以介绍哈伯的事例,培养学生不为恶势力所迫的精神及坚持化学要为人类造福的信念,以树立他们的为社会大众负责的树立价值观。
二、开发重大化学事件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都生活在社会中,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也在关注社会。一些与化学有关的恶性事件,如瓦斯爆炸引起的矿难,油轮出现事故引起的原油泄露,以及操作人员违章操作引发的与化学品有关的事故等,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素材。这些事故与学生的生活很接近,在有些事件中还可能有他们的邻居、亲戚和朋友,甚至他们的亲人,因此也就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认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如陕西陈家山2004年11月28日发生的特大瓦斯爆炸,造成了166名失踪矿工全部遇难的恶性事故,其原因是盲目追求利润,对安全的采取的措施不力以及轻视矿工生命安全。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漠视生命,缺少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我在进行《甲烷的性质》的教学时介绍了这个事件发生的经过、损失以及处理措施,着重介绍了引起事故的原因,还展示了矿工遇难后的照片及其家属悲痛欲绝的照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他们要珍爱生命,不管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学生的反响很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化学史上的一些重大恶性事件也可以作为我们的素材,如1986年4月26日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件;1994年3月20日的日本东京地铁发生沙林投毒事件等。我们都可以介绍它们给人类的灾害,去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三、开发生活化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丑恶现象随处可见,乱丢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乱丢农药瓶、农药袋,浪费天然气,变质食物造成中毒,在食物中投毒事件等。这些现象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这些事情入手进行教育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笔者曾经做过一次调查:请你数一数在我们班的公共区内一天可以拾到多少个塑料袋。全班分成10个小组,每节课后休息时一位同学去完成这个任务,结果平均每天要拾30-40个。然后我又让他们上网查找白色污染的危害。在此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生活中随处可见与化学有关的事例,只要我们老师做一个有心人,不愁找不到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材料。
四、开发学生同龄人的不当行为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由于信息的多渠道流通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同龄人的一些不当行为及其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会很快地在中学生中流传。而现在的中学生又大都在十六、七岁之间,接近成年人的年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利用学生同龄人的不当行为作为反面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这些事件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化学老师就可以利用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事件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2002年2月23日,清华大学某学生“为了测试熊的嗅觉”而给黑熊泼硫酸,造成北京动物园5只黑熊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我在进行“硫酸”一节的教学时以这个事件教育学生,希望他们能从“泼熊”事件中吸取教训,要学会腐蚀性药品的正确使用,以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要培养对自己、对他人更要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当然,类似的事件是很多的,需要教师不断地挖掘、整理、运用。
五、开发实验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整个中学阶段,每个学生都要进行一定量的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取用药品,要对废弃物进行处理等。在教学时,我要求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室的要求取用药品、进行实验。反应后的产物按照其性质进行相应的处理,一些有毒的药品要在教师的严格监督下进行取用和处理。比如在取用药品时,给学生解释任何化学反应都是按照比例进行的,药品不能越多越好,某种药品取多了不但造成浪费,还可能影响反应的正常进行;而节约一点,也就给社会节约了资源。在进行有毒药品的使用和处理时给他们介绍有毒药品进入了下水道和河流以后可能带来的危害,这样做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能力,还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社会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还可以挖掘实验过程中的其他一些不良现象,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如有些学生由于好奇将实验室的一些危险药品如电石和钠等私自带出实验室,给自身、学校和社会带来隐患。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挖掘教材和课外资源,努力去探索,去尝试。只要我们能够做生活的有心人,执着地去探索,努力地去研究,就能够不断地发现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素材,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取得进步。
一、开发化学工作者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于我们怎么利用,用在正确的方面,就能为人类造福,推动社会的发展;反之,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甚至灾难。化学的发展和利用,始终和化学工作者的行为有关。化学发展史中始终交织着化学工作者的正确与错误、成功和失败、建设和毁灭、荣誉和耻辱。所有这些,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找到作为教育资源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化学工作者的杰出表现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素材。如居里夫人不愿出卖自己提炼出来的镭,尽管她很需要钱。她把价值一百万法郎的镭无偿捐献给了一个治疗癌症的实验室。其原因是居里夫人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同样,化学工作者的失误和错误也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素材。如德国化学家哈伯因为为合成氨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并因此获得了世人的普遍尊重。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他为德国军方研制了化学武器,受到科学家的指责。他本人也受到良心的谴责,深感愧疚。他研制的化学武器仍然给人类带来了灾害。在学习氨的性质时除了可以介绍合成氨的困难之外,还可以介绍哈伯的事例,培养学生不为恶势力所迫的精神及坚持化学要为人类造福的信念,以树立他们的为社会大众负责的树立价值观。
二、开发重大化学事件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都生活在社会中,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也在关注社会。一些与化学有关的恶性事件,如瓦斯爆炸引起的矿难,油轮出现事故引起的原油泄露,以及操作人员违章操作引发的与化学品有关的事故等,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素材。这些事故与学生的生活很接近,在有些事件中还可能有他们的邻居、亲戚和朋友,甚至他们的亲人,因此也就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认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如陕西陈家山2004年11月28日发生的特大瓦斯爆炸,造成了166名失踪矿工全部遇难的恶性事故,其原因是盲目追求利润,对安全的采取的措施不力以及轻视矿工生命安全。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漠视生命,缺少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我在进行《甲烷的性质》的教学时介绍了这个事件发生的经过、损失以及处理措施,着重介绍了引起事故的原因,还展示了矿工遇难后的照片及其家属悲痛欲绝的照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他们要珍爱生命,不管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学生的反响很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化学史上的一些重大恶性事件也可以作为我们的素材,如1986年4月26日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件;1994年3月20日的日本东京地铁发生沙林投毒事件等。我们都可以介绍它们给人类的灾害,去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三、开发生活化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丑恶现象随处可见,乱丢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乱丢农药瓶、农药袋,浪费天然气,变质食物造成中毒,在食物中投毒事件等。这些现象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这些事情入手进行教育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笔者曾经做过一次调查:请你数一数在我们班的公共区内一天可以拾到多少个塑料袋。全班分成10个小组,每节课后休息时一位同学去完成这个任务,结果平均每天要拾30-40个。然后我又让他们上网查找白色污染的危害。在此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生活中随处可见与化学有关的事例,只要我们老师做一个有心人,不愁找不到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材料。
四、开发学生同龄人的不当行为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由于信息的多渠道流通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同龄人的一些不当行为及其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会很快地在中学生中流传。而现在的中学生又大都在十六、七岁之间,接近成年人的年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利用学生同龄人的不当行为作为反面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这些事件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化学老师就可以利用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事件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2002年2月23日,清华大学某学生“为了测试熊的嗅觉”而给黑熊泼硫酸,造成北京动物园5只黑熊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我在进行“硫酸”一节的教学时以这个事件教育学生,希望他们能从“泼熊”事件中吸取教训,要学会腐蚀性药品的正确使用,以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要培养对自己、对他人更要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当然,类似的事件是很多的,需要教师不断地挖掘、整理、运用。
五、开发实验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整个中学阶段,每个学生都要进行一定量的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取用药品,要对废弃物进行处理等。在教学时,我要求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室的要求取用药品、进行实验。反应后的产物按照其性质进行相应的处理,一些有毒的药品要在教师的严格监督下进行取用和处理。比如在取用药品时,给学生解释任何化学反应都是按照比例进行的,药品不能越多越好,某种药品取多了不但造成浪费,还可能影响反应的正常进行;而节约一点,也就给社会节约了资源。在进行有毒药品的使用和处理时给他们介绍有毒药品进入了下水道和河流以后可能带来的危害,这样做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能力,还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社会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还可以挖掘实验过程中的其他一些不良现象,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如有些学生由于好奇将实验室的一些危险药品如电石和钠等私自带出实验室,给自身、学校和社会带来隐患。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挖掘教材和课外资源,努力去探索,去尝试。只要我们能够做生活的有心人,执着地去探索,努力地去研究,就能够不断地发现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素材,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