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和多样化,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已经滞后,文章按照会计法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管理本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是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有效与否,关系到一个组织的管理效率和发展潜力。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客观环境、工作任务、管理体制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控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因此,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依旧任重而道远。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内部控制的观念薄弱内部控制观念是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观念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由于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单一、去向固定,收支活动较少,经费预算有限,导致了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认识,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认识不足,抱着可有可无的放松态度。或者说是以财经制度甚至是工作经验来代替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单位即使有内部控制制度,在内容方面仍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内控意识淡薄,监督力度薄弱,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
1.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会计岗位设置不够全面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个别规模较小的单位,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不相容职务均由一人担任,并且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挂盖到单位的所有人员和多个业务环节,尤其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薄弱的现象在行政事业单位比较突出。同时部分单有章不循,将已存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目的只为应付有关部门的审计监察,失去制度了应有的严肃性,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
1.3内部控制制度监督上乏力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我国国情的特殊性,目前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微乎其微,现有的法制环境还未能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同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税务、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务资金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至于单位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则很少进行实质性监察。外部监督的不得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放松了警惕,从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审核部门监督也往往流于形式;有些单位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监督乏力导致内部审计人员没有认真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不能如实、公正地编写审计报告,内部监督部门形同虚设。还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内部审计机构,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行监督检查,自我监控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职能的发挥。
1.4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缺乏应有的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的防止贪污舞弊、侵吞资产、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但是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事业单位领导者,无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凌驾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不少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知识储备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绝大部分财会人员身兼数职,疲于应对,再加上会计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各种先进的管理办法由于人员本身相关素质的缺乏重重受阻,难以推行。
2.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举措
2.1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首先是单位领导要树立内控观念和意识。按照《会计法》(2007年修订)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必须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由领导干部带头管理内部控制,财务支持人员实施内部控制,职工人员全面落实内部控制。其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和管理是事业单位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涉及财务、人事、组织、控制、监督等多部门,职工人员作为制度的全面执行者,直接左右执行效果的兴衰成败。因此,普及内部控制基本知识,培养员工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实施至关重要。
2.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内控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根本原因,因而加快制度建设是做好内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根本。首先事业单位不应用一般会计制度财经制度替代内控制度,要有的放矢,找准重点,控制环节,确保内控制度建设的正确方向。其次单位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办法为准绳,并结合本单位内部情况外部环境进行实际操作。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一般应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合法、合理性原则,即该制度的设立不仅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二是体现内部牵制的原则,即内部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体系。三是全面有效原则,即内部控制应该涵盖财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2.3强化内部控制监督首先要完善内外部审计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的权威性的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评价。财政部门是财会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应对有关制度的建立负责,并定期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执行检查任务时,应重点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尤其是对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采购付款、销售收款、工薪和人事等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可以有效帮助单位找到单位管理上的漏洞,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制度,从而促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在执行内部审计制度时,如果审计人员的在某些项目中不具备独立性或专业胜任能力,可以考虑将该项目外包,这不仅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且可以有效规避因内审人员专业技术缺陷而带来的内部审计风险。其次,要逐步建立单位内部信息公示平台,如收入、支出个环节的财务信息应客观及时地公示,增强信息透明度,以方便单位内部公众对执法不力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2.4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是确保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关键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再合理再完善,若没有合格称职的人员来执行,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此事业单位要从根本上打破原有的用人机制,规范招聘制度,以控制内控制度执行人员的素质,并且通过多种形式的会计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对财会人员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进行提升,使财会人员的知识技能得到不断拓展,培养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过硬、严以律已的财务人员队伍。同时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单位领导和员工的法律意识的教育和培训,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正确行使财会人员的职责权力,避免潜在风险的发生。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制是贯穿于整个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自我调控体系,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现代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状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制度和体制建设完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更好发挥行政职能,除了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内控制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和会计动态,结合自身的特点使内部控制适应时代发展,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07年).
[2] 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北安市人防办)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管理本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是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有效与否,关系到一个组织的管理效率和发展潜力。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客观环境、工作任务、管理体制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控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因此,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依旧任重而道远。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内部控制的观念薄弱内部控制观念是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观念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由于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单一、去向固定,收支活动较少,经费预算有限,导致了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认识,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认识不足,抱着可有可无的放松态度。或者说是以财经制度甚至是工作经验来代替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单位即使有内部控制制度,在内容方面仍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内控意识淡薄,监督力度薄弱,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
1.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会计岗位设置不够全面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个别规模较小的单位,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不相容职务均由一人担任,并且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挂盖到单位的所有人员和多个业务环节,尤其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薄弱的现象在行政事业单位比较突出。同时部分单有章不循,将已存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目的只为应付有关部门的审计监察,失去制度了应有的严肃性,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
1.3内部控制制度监督上乏力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我国国情的特殊性,目前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微乎其微,现有的法制环境还未能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同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税务、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务资金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至于单位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则很少进行实质性监察。外部监督的不得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放松了警惕,从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审核部门监督也往往流于形式;有些单位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监督乏力导致内部审计人员没有认真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不能如实、公正地编写审计报告,内部监督部门形同虚设。还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内部审计机构,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行监督检查,自我监控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职能的发挥。
1.4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缺乏应有的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的防止贪污舞弊、侵吞资产、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但是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事业单位领导者,无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凌驾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不少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知识储备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绝大部分财会人员身兼数职,疲于应对,再加上会计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各种先进的管理办法由于人员本身相关素质的缺乏重重受阻,难以推行。
2.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举措
2.1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首先是单位领导要树立内控观念和意识。按照《会计法》(2007年修订)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必须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由领导干部带头管理内部控制,财务支持人员实施内部控制,职工人员全面落实内部控制。其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和管理是事业单位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涉及财务、人事、组织、控制、监督等多部门,职工人员作为制度的全面执行者,直接左右执行效果的兴衰成败。因此,普及内部控制基本知识,培养员工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实施至关重要。
2.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内控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根本原因,因而加快制度建设是做好内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根本。首先事业单位不应用一般会计制度财经制度替代内控制度,要有的放矢,找准重点,控制环节,确保内控制度建设的正确方向。其次单位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办法为准绳,并结合本单位内部情况外部环境进行实际操作。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一般应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合法、合理性原则,即该制度的设立不仅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二是体现内部牵制的原则,即内部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体系。三是全面有效原则,即内部控制应该涵盖财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2.3强化内部控制监督首先要完善内外部审计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的权威性的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评价。财政部门是财会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应对有关制度的建立负责,并定期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执行检查任务时,应重点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尤其是对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采购付款、销售收款、工薪和人事等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可以有效帮助单位找到单位管理上的漏洞,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制度,从而促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在执行内部审计制度时,如果审计人员的在某些项目中不具备独立性或专业胜任能力,可以考虑将该项目外包,这不仅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且可以有效规避因内审人员专业技术缺陷而带来的内部审计风险。其次,要逐步建立单位内部信息公示平台,如收入、支出个环节的财务信息应客观及时地公示,增强信息透明度,以方便单位内部公众对执法不力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2.4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是确保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关键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再合理再完善,若没有合格称职的人员来执行,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此事业单位要从根本上打破原有的用人机制,规范招聘制度,以控制内控制度执行人员的素质,并且通过多种形式的会计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对财会人员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进行提升,使财会人员的知识技能得到不断拓展,培养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过硬、严以律已的财务人员队伍。同时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单位领导和员工的法律意识的教育和培训,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正确行使财会人员的职责权力,避免潜在风险的发生。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制是贯穿于整个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自我调控体系,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现代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状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制度和体制建设完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更好发挥行政职能,除了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内控制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和会计动态,结合自身的特点使内部控制适应时代发展,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07年).
[2] 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北安市人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