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qjxti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
  那么,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呢?我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开放课堂空间,启发创新思维
  传统品德课教学把学生禁锢于教室,流行的是以知识为本,教师为中心,灌输唯上的教学模式,教室是学生唯一活动的天地。学生只是个容器,任凭教师灌输。这种教学完全不顾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品德与生活》课程明确指出:课程要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要加强和发挥儿童的创造力,要了解儿童,解放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权。应给儿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把儿童从学校放到大自然之中。教育家的话充分说明了作为品德与生活的课程,课堂的空间已经不能局限于教室,而应该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融入自然。例如,在教学《与自然为友》时,学生在教师启发下,通过美的环境,好心情。引申学生认识环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与体会,来畅谈美的环境带来的好处。学生能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弄明白树木“带给人们新鲜的空气”“人们可以在树下乘凉”“为小鸟安家”“美化绿化我们的环境”“变废为宝,既可以减少浪费,保护环境,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手和脑”等。在学生明白了保护环境的好处后,教师接下去安排了学生到实践活动的场地,学生分小组进行,捡垃圾、打扫卫生。学生情绪高昂,个个主动参与,他们充分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学生在活动中,懂得了“环境与人类密不可分”,让大地绿起来,天空蓝起来,江河清起来,空气净起来,花儿开起来,鸟儿唱起来,环境美起来,心情好起来。这种教学空间的延伸,无疑给学生注入了活力,使他们在自然界中,感受身边的事与物,在动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把道德教育寓于活动之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让品德课贴近生活,体验生活
  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验学习的快乐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品德与生活》课程同样也要求运用这一方式指导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担心学生这个做不好,那个有点难度,喜欢给学生“造阶梯”,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白纸一张。有时满以为自己精心设计的一个教案定会赢得满堂喝彩,却不料因为不切学生实际而教得一败涂地。教学不能一厢情愿,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品德与生活》课程明确指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教师可以“微笑和点头,专心听他说”向学生传达友好的信息;还可以像于永正老师那样“蹲下来,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才能与孩子们有共同语言。比如,在教学《开开心心过暑假》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小组讨论,为过暑假提出一些金点子。学生积极参与,纷纷发表自已的见解和“我的暑假计划”,最后教师进行汇总。儿童的性格天真烂漫,无拘无束,他们喜闻乐见的点子有“夏令营”“学下棋”“学画画”。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更是体验了学习和假期的快乐,同时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
  四、来源生活,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发,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的,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本着这样一个理念,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与教学。在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继续改革中,我们也要跟紧脚步,去感受学生的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的生活。生活就是教材,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尊重儿童们的天性,要尊重他们的自然生活,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束缚。儿童是一道风景,老师是陪衬。所以说,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过程当中,必须去挖掘生活的意义、生活的价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学时,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近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和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并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教学《春天里的发现》这一活动时,我首先指导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把学生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其次,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春天、观察春天,让学生了解春天不仅美而且是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乐趣。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寻找、体验感受到的春天,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和春天玩。在玩中,学生真正感受到春天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内心深处就有了一种想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总之,全新的教材需要用全新的理念来指导,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無论如何也激不起孩子們智慧的浪花的,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带给孩子们一个充满新时代气息的课堂吧!
其他文献
摘 要:多媒体网络教学能促进学生获取利用信息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培养他们从浩瀚无边的信息网络中正确适当的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所以有利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具有直观形象性,与常规电教手段相比,多媒体技术具有教学容量大、密度高、信息广、交互性强、生动有趣等诸多优势,使课堂效率大为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学生;
构建“和谐建行”活动,是建行山东省分行贯彻落实我行战略发展规划,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变革的重大举措.为此,我们济宁分行将积极行动起来,按照省行党委的战略部署,做好“三个结
近年来,聊城市东昌府公路局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公路局的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文明创建为总抓手,突出发展、质量、管理、效益、廉政、安
在“工程制图”教学中,通过几种动态思维模式:将三维投影体系展开成二维平面图;读图时,有拉伸过程;对不同视图,构思多种可能形状;从不同方位读不同视图的应用,可激发和培养学
期刊
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获悉,日前,在第二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韩文科透露,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融入,教学的目标和宗旨开始由原来的知识与智力教育,向体育、德育与智育相融合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教育延伸,这就给处于体育科目承上启下地位的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较大、较强的挑战。为此,就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这一课题,共同探讨新时代初中体育的教学方法和路径,让其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中完成初中体育承载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 
本文结合实例谈一谈“夹逼思想”在求值、解方程(组)、解不等式、求函数的解析式等六种问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