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课堂;课堂合作;现代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5-0058-02
严肃、正统、不苟言笑,这些旧社会私塾先生的教学秉性,在现如今推行素质教育的现代化课堂中,已然不切实际。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老师,面对一个个稚嫩而又个性十足的小学生,成为“私塾先生”那是万万不可的!我是一个十分“孩子气”的数学老师,我喜欢在课堂中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平等交流、讨论。我们还常常表演,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就是我和学生们的舞台。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天真、可爱的课堂小主角“演绎”了一个个让我出乎意料而又难忘的精彩故事!
片段一:判断风波
在一堂数学练习课中,我和学生们遇上了一道与可能性有关的判断题:“学生比老师知识渊博是有可能的。”学生齐读题目后,我首先向学生释疑。 师:比老师知识渊博,就是比老师知道得多。
(话音未落,马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生:这句话肯定错了!要比老师知道的还多,那就不是老师教学生,而是学生教老师了!
(课堂上响起了一阵阵的笑声,全班同学步调一致,在括号内打上了错号。)
师:这种情况在小学或许真的不会发生,但是在高中,尤其是在大学,有个别极其聪明、知识特别丰富的学生,他们的学识竟超越了老师。这种情况虽然极少,但却是可能发生的。因此,这句话正确!
(在多数学生将答案改成对号的同时,一位比较外向、胆大的学生,有点兴奋地面向我)
生:老师,等到你老了,我们就比你懂得多了!
(课堂上一阵大笑!)
师:到老师真老的时候,恐怕你已经不是学生了!
(另一位学生接过了我的话茬)
生:就是!那时候,你就有老婆了!
(笑声再—次响起。我稍稍收敛笑容,大家情绪也稍微缓和。)
师:不管那时候,这个同学有没有老婆,都已经离开了校园,步人了社会。老师希望将来大家的学识都能超越老师!
片段二:“小丑”当主角
一天,同步练习册列出了一道拓展练习题:学校有一个长方形的多媒体教室,计划把顶棚装饰一圈木线。不测量顶棚,你知道要买多长的木线吗?
(经过一番讨论,学生们出现了如下答案)
生:用绳子沿着顶棚绕一圈,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木线应买的长度。
师:我觉得这个方法虽然可行,恐怕得搬来梯子,登上房顶操作,有些麻烦,又有些危险。大家能不能想一种简便、易操作的方法?
(我的话音未落,一个学生不自信地表述了自己的看法)
生(小龙):可以量量地上的。
(我欣喜之余急忙做了一下补充)
师:小龙的意思是可以测量一下地面的长和宽。大家觉得可行吗?
(听到我的补充,小龙点了点头,显得有些兴奋。而同学们也由此展开了交流)
生:这个方法好像行!要求不许测量顶棚,我们却忘了地面和顶棚相同。我们量出地面的长和宽,用公式算出的周长即是顶棚的周长,也就是木线的长度。
(一些学生窃窃私语起来)
生:真没想到他能解决这么难的问题。
(我也借机对大家做了一下鼓励)
师:今天这个难题,多亏了小龙,让我们给他送上掌声。所以大家要相信自己能行,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你们都是最棒的!
片段中的小龙因一二年级的基础太差,尤其是语言文字方面,多数数学题目读下来都勉强。通过这一节课,我发现小龙其实蛮有潜力的。但愿今后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能让其逐渐弥补差距,迎头赶上,成为数学课堂上的“主角”!
片段三:幽默大比拼
在某份期末测试卷中,一道和做买卖有关的解决问题让全班六分之五的学生解答错误。题目是这样的:369服装店为迎接“六一”儿童节,新进了一批背心,每件进价5元。今天共卖出23件,每件售价9元。今天卖出的背心一共赚了多少钱?(我认为对题意的似懂非懂,“进价”、“售价”等专业术语的出现是致使失误的根本原因。于是,我用编故事附加表演的方式对此题展开了讲述。)
师:现在老师就是369服装店的老板。(课堂上一阵笑声)我想卖背心,可服装店一件背心都没有,该怎么办呢?
生:去进货!
(我走到教室后面,临时把图书角当成了背心“工厂”。拿起了一件“背心”。)
师:这“背心”能白拿走吗?
生:当然不行!得掏钱!
师:进货时,付给工厂的钱就是“进价”。
(学生复述对进价的理解。)
师:进价是多少?
生:每件5元。
师:老师店里现在有了充足的背心了。我要怎么卖,就能赚到钱了?
生:卖贵点!卖8元!卖10元、卖20元!
师:东西卖掉时的价格就是“售价”。
(学生叙述自己对售价的理解。)
师:题目中的售价是多少?
生:每件9元。
师:若有一个商人,进价5元,售价还是5元,会怎样?
生:就赔了!
(我有些好奇,继续问道。)
师:怎么会赔呢?
生:还有油钱呢!运背心得烧油!
(说实在的,我当时真有些意外。紧接着,我也借机“闲聊”起来。)
师:大家觉得有没有这样的商人?
生:肯定没有!这样的人脑子肯定进水了!
(两三个学生调侃式的一句话,引来了一阵阵笑声。于是我也跟着“炫”了一把。)
师:用句东北话说,这个人的脑袋肯定让驴给踢了!
(此时,看到我面带笑容,学生们尽情释怀,着实笑了个够。个别学生甚至于笑了三四“股”,脸E透出异样的轻松。)
情绪平复后,我和学生们分析整理了一下算式,多数学生自主表述了此题的解答过程,并改正了试卷上的错解。
其实,学生不单单是老师传授知识的承载者,他们还是另类快乐的制造者,是老师们的“开心果”。相信,老师多一些微笑,多一点宽容,多一句生活化的幽默语言,和学生的课堂合作一定会更快乐!更幸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5-0058-02
严肃、正统、不苟言笑,这些旧社会私塾先生的教学秉性,在现如今推行素质教育的现代化课堂中,已然不切实际。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老师,面对一个个稚嫩而又个性十足的小学生,成为“私塾先生”那是万万不可的!我是一个十分“孩子气”的数学老师,我喜欢在课堂中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平等交流、讨论。我们还常常表演,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就是我和学生们的舞台。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天真、可爱的课堂小主角“演绎”了一个个让我出乎意料而又难忘的精彩故事!
片段一:判断风波
在一堂数学练习课中,我和学生们遇上了一道与可能性有关的判断题:“学生比老师知识渊博是有可能的。”学生齐读题目后,我首先向学生释疑。 师:比老师知识渊博,就是比老师知道得多。
(话音未落,马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生:这句话肯定错了!要比老师知道的还多,那就不是老师教学生,而是学生教老师了!
(课堂上响起了一阵阵的笑声,全班同学步调一致,在括号内打上了错号。)
师:这种情况在小学或许真的不会发生,但是在高中,尤其是在大学,有个别极其聪明、知识特别丰富的学生,他们的学识竟超越了老师。这种情况虽然极少,但却是可能发生的。因此,这句话正确!
(在多数学生将答案改成对号的同时,一位比较外向、胆大的学生,有点兴奋地面向我)
生:老师,等到你老了,我们就比你懂得多了!
(课堂上一阵大笑!)
师:到老师真老的时候,恐怕你已经不是学生了!
(另一位学生接过了我的话茬)
生:就是!那时候,你就有老婆了!
(笑声再—次响起。我稍稍收敛笑容,大家情绪也稍微缓和。)
师:不管那时候,这个同学有没有老婆,都已经离开了校园,步人了社会。老师希望将来大家的学识都能超越老师!
片段二:“小丑”当主角
一天,同步练习册列出了一道拓展练习题:学校有一个长方形的多媒体教室,计划把顶棚装饰一圈木线。不测量顶棚,你知道要买多长的木线吗?
(经过一番讨论,学生们出现了如下答案)
生:用绳子沿着顶棚绕一圈,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木线应买的长度。
师:我觉得这个方法虽然可行,恐怕得搬来梯子,登上房顶操作,有些麻烦,又有些危险。大家能不能想一种简便、易操作的方法?
(我的话音未落,一个学生不自信地表述了自己的看法)
生(小龙):可以量量地上的。
(我欣喜之余急忙做了一下补充)
师:小龙的意思是可以测量一下地面的长和宽。大家觉得可行吗?
(听到我的补充,小龙点了点头,显得有些兴奋。而同学们也由此展开了交流)
生:这个方法好像行!要求不许测量顶棚,我们却忘了地面和顶棚相同。我们量出地面的长和宽,用公式算出的周长即是顶棚的周长,也就是木线的长度。
(一些学生窃窃私语起来)
生:真没想到他能解决这么难的问题。
(我也借机对大家做了一下鼓励)
师:今天这个难题,多亏了小龙,让我们给他送上掌声。所以大家要相信自己能行,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你们都是最棒的!
片段中的小龙因一二年级的基础太差,尤其是语言文字方面,多数数学题目读下来都勉强。通过这一节课,我发现小龙其实蛮有潜力的。但愿今后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能让其逐渐弥补差距,迎头赶上,成为数学课堂上的“主角”!
片段三:幽默大比拼
在某份期末测试卷中,一道和做买卖有关的解决问题让全班六分之五的学生解答错误。题目是这样的:369服装店为迎接“六一”儿童节,新进了一批背心,每件进价5元。今天共卖出23件,每件售价9元。今天卖出的背心一共赚了多少钱?(我认为对题意的似懂非懂,“进价”、“售价”等专业术语的出现是致使失误的根本原因。于是,我用编故事附加表演的方式对此题展开了讲述。)
师:现在老师就是369服装店的老板。(课堂上一阵笑声)我想卖背心,可服装店一件背心都没有,该怎么办呢?
生:去进货!
(我走到教室后面,临时把图书角当成了背心“工厂”。拿起了一件“背心”。)
师:这“背心”能白拿走吗?
生:当然不行!得掏钱!
师:进货时,付给工厂的钱就是“进价”。
(学生复述对进价的理解。)
师:进价是多少?
生:每件5元。
师:老师店里现在有了充足的背心了。我要怎么卖,就能赚到钱了?
生:卖贵点!卖8元!卖10元、卖20元!
师:东西卖掉时的价格就是“售价”。
(学生叙述自己对售价的理解。)
师:题目中的售价是多少?
生:每件9元。
师:若有一个商人,进价5元,售价还是5元,会怎样?
生:就赔了!
(我有些好奇,继续问道。)
师:怎么会赔呢?
生:还有油钱呢!运背心得烧油!
(说实在的,我当时真有些意外。紧接着,我也借机“闲聊”起来。)
师:大家觉得有没有这样的商人?
生:肯定没有!这样的人脑子肯定进水了!
(两三个学生调侃式的一句话,引来了一阵阵笑声。于是我也跟着“炫”了一把。)
师:用句东北话说,这个人的脑袋肯定让驴给踢了!
(此时,看到我面带笑容,学生们尽情释怀,着实笑了个够。个别学生甚至于笑了三四“股”,脸E透出异样的轻松。)
情绪平复后,我和学生们分析整理了一下算式,多数学生自主表述了此题的解答过程,并改正了试卷上的错解。
其实,学生不单单是老师传授知识的承载者,他们还是另类快乐的制造者,是老师们的“开心果”。相信,老师多一些微笑,多一点宽容,多一句生活化的幽默语言,和学生的课堂合作一定会更快乐!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