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纪念日。我们档案战线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军营走来的,他们脱去军装的时间有早有晚,但军人情结都依然浓烈。作为一名军营走来的老兵,每当我从军营门前走过,每当我看到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危急险难的场合解放军赴死为民的动人情景,我的军旅生活情景便浮现在脑海。60年了,当我从一名热情奔放的中学生变成一名威武雄壮的解放军战士的一些情节至今记忆犹新。
1949年仲春,我的家乡信阳解放了,失学的我又从牛背上走进了学校,于1950年夏考进了豫南中学初一插班。1952年国家取消春季招生,我们本该1952年冬毕业的春季班面临着要么在1952年夏季提前一学期毕业,要么在1953年夏季推迟一学期毕业。经过考试筛选,我们一部分平时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便于1952年夏季提前毕业了。从1950年到1952年期间,正是新中国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和抗美援朝的时期,地方需要大批干部,朝鲜战场需要大量兵员,学校曾几次发出参军参干号召,当时我因年龄较小未能被批准。1952年夏我们毕业了,正巧某军校到河南、湖北、湖南招收一部分学生兵。但这次不是在全校公开号召,而是通过学校组织内部推荐、军校派专人审查录取,主要是怕在毕业生中引起思想波动影响升学考试。由于这次招收的是机要学员,除了要求在校表现好、学习成绩好之外,更重要的是政治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必须是工人、贫下中农家庭出身,即所谓“根红苗正”。我们参加升学考试后回到家里等待,有一天忽然接到学校通知,要我们立即到学校报到集中。其实在参加升学考试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只是没在同学中宣布,我们本人也不十分清楚。一直到集中以后,才发现是两位军队干部召集我们讲话,我们才知道是被军校录取,参加解放军了,高兴极了,参加解放军的愿望突如其来的实现了,真像做梦一样。我们学校最后录取了4名,全是我们班的,照片上左二是笔者。我们都是班里的骨干。这次该军校在豫鄂湘共招收约500名学员,统一到郑州集中。我们离校赴郑州上火车前,在一个晚上,市教育科科长在欢送会上给我们讲话表示欢送,提出希望,接着就直接去火车站上了火车。记得当时我思想有个小疙瘩:前几次学校号召参军参干,对被录取的同学组织全校敲锣打鼓热烈欢送,我们这次参军人走的时候冷冷清清,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仔细一想很正常,因为本来这次招收军校学员就是通过学校内部推荐、军校审查录取,没有在学校公开号召,因此不宜大张旗鼓地组织欢送;再者,正值放暑假期间,同学不在校,自然不会有以往那样的热烈欢送场面。
到郑州集中等待各地的学员到齐统一前往军校,大概等了个把星期。期间,我们住在一个中学里,我出了一个洋相,也是一件后怕的险事:我们住的教室里有一个电灯头没有灯泡,我好奇而无聊地伸手去摸这灯头,不料被电击了一下,当时从手指到胳膊又麻又疼。幸亏电压不太高。为什么会出这样的洋相呢?因为在我原来的学校里白天是没有电的,我以为郑州的学校里白天也没电。到军校后,有一次我们无意拉动了厕所便池水箱开关阀的拉绳,只听见水哗哗地流个不停,我们以为是弄坏了,吓了一跳,后来不流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后来军校给我们发新军装、新被褥和生活、学习用品,这一切对于我们有些来自穷乡僻壤的穷学生来说,真是受宠若惊。尔后开始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校生活,丢下笔杆,握起枪杆,由中学生变成了军人,开始了长达27年的军旅生涯,参加了抗美援朝和国防建设,又从军人嬗变成兰台人。
日月如梭,时光流逝,60个春秋如今是接近耄耋之年的银发老人,但忆起往事,仍军旅心铮铮,兰台情依依,献此拙劣文,释怀老兵情与战友同享,与同类共鸣。
1949年仲春,我的家乡信阳解放了,失学的我又从牛背上走进了学校,于1950年夏考进了豫南中学初一插班。1952年国家取消春季招生,我们本该1952年冬毕业的春季班面临着要么在1952年夏季提前一学期毕业,要么在1953年夏季推迟一学期毕业。经过考试筛选,我们一部分平时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便于1952年夏季提前毕业了。从1950年到1952年期间,正是新中国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和抗美援朝的时期,地方需要大批干部,朝鲜战场需要大量兵员,学校曾几次发出参军参干号召,当时我因年龄较小未能被批准。1952年夏我们毕业了,正巧某军校到河南、湖北、湖南招收一部分学生兵。但这次不是在全校公开号召,而是通过学校组织内部推荐、军校派专人审查录取,主要是怕在毕业生中引起思想波动影响升学考试。由于这次招收的是机要学员,除了要求在校表现好、学习成绩好之外,更重要的是政治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必须是工人、贫下中农家庭出身,即所谓“根红苗正”。我们参加升学考试后回到家里等待,有一天忽然接到学校通知,要我们立即到学校报到集中。其实在参加升学考试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只是没在同学中宣布,我们本人也不十分清楚。一直到集中以后,才发现是两位军队干部召集我们讲话,我们才知道是被军校录取,参加解放军了,高兴极了,参加解放军的愿望突如其来的实现了,真像做梦一样。我们学校最后录取了4名,全是我们班的,照片上左二是笔者。我们都是班里的骨干。这次该军校在豫鄂湘共招收约500名学员,统一到郑州集中。我们离校赴郑州上火车前,在一个晚上,市教育科科长在欢送会上给我们讲话表示欢送,提出希望,接着就直接去火车站上了火车。记得当时我思想有个小疙瘩:前几次学校号召参军参干,对被录取的同学组织全校敲锣打鼓热烈欢送,我们这次参军人走的时候冷冷清清,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仔细一想很正常,因为本来这次招收军校学员就是通过学校内部推荐、军校审查录取,没有在学校公开号召,因此不宜大张旗鼓地组织欢送;再者,正值放暑假期间,同学不在校,自然不会有以往那样的热烈欢送场面。
到郑州集中等待各地的学员到齐统一前往军校,大概等了个把星期。期间,我们住在一个中学里,我出了一个洋相,也是一件后怕的险事:我们住的教室里有一个电灯头没有灯泡,我好奇而无聊地伸手去摸这灯头,不料被电击了一下,当时从手指到胳膊又麻又疼。幸亏电压不太高。为什么会出这样的洋相呢?因为在我原来的学校里白天是没有电的,我以为郑州的学校里白天也没电。到军校后,有一次我们无意拉动了厕所便池水箱开关阀的拉绳,只听见水哗哗地流个不停,我们以为是弄坏了,吓了一跳,后来不流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后来军校给我们发新军装、新被褥和生活、学习用品,这一切对于我们有些来自穷乡僻壤的穷学生来说,真是受宠若惊。尔后开始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校生活,丢下笔杆,握起枪杆,由中学生变成了军人,开始了长达27年的军旅生涯,参加了抗美援朝和国防建设,又从军人嬗变成兰台人。
日月如梭,时光流逝,60个春秋如今是接近耄耋之年的银发老人,但忆起往事,仍军旅心铮铮,兰台情依依,献此拙劣文,释怀老兵情与战友同享,与同类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