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养老保险问题关系民生,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是新老制度衔接不恰当,导致参保人需求得不到满足。学界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主要围绕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进行了讨论,笔者对近十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总结各方观点,为以后的研究做好准备。
【关键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策;制度运行
笔者通过中文知网数据库检索了2005年以来10年左右关于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发现这方面的论文有100多篇,通过对100多篇文献的初步阅读,其中50多篇文献与本课题研究方向紧密相关;同时,笔者检索了近期发表的学术专著,其中有4本专著所研究的对象和本论文研究对象高度相关;同时,笔者还通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pringer Link网检索到20多篇外文文献,通过阅读,笔者发现,其中有4篇外文文献的研究内容和本论文研究内容有关。笔者通过对中文文献、和我论文有高度相关的专著文献、学术上的外文文献的认真阅读,我发现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下几点讨论。
一、关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讨论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学术界有五种具体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责任分担不明确,考核机制待完善。二是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不同;三是部分乡镇不重视,扩面征缴少力度。四是缴费档次的选择两极化。五是并轨后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只是将原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基金合并管理,依然是县级管理,依然要依赖基层组织,并无任何制度上的新突破。
俞燕峰(2011)认为一方面,基层社保服务机构的延伸缺失,部分街道(镇)、社区(村)的社保工作机构建设相对滞后,混岗兼职从事社保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基层社保工作人员缺乏。另一方面,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同时又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它对社保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当前基层社保干部职工还难以适应这一需要。
张丽宾(2013)认为居保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统一为60岁,但职保女职工退休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50岁,有大批就业困难群体等待退休领取养老金,如果延迟退休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将使他们退休前的生活异常困难,也增加就业扶持的难度以及用人单位的负担。
邱康凌(2014)认为个别乡镇领导认为参不参保是群众自己的事情,与政府无关,不加以宣传引导,扩面工作开展乏力。部分村(社区)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强行用养老金抵扣公路款等,引起百姓反感,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断章取义,将社会保险同商业保险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到了60岁,政府自然会发放养老金,误导群众参保意识。
丁芳(2015)认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虽然可以节约一定的管理成本,但只是人员上的简单缩减,养老保险的管理和运作方式并无变化,没有制度上的新突破。
二、关于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的讨论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学术界有四种具体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城乡居民参保意愿低;二是缴费水平低。三是长期的城乡居民参保信心不足。四是养老金投资渠道窄,运营模式单一。五是养老金运营缺乏法律规范和监督,挪用和贪污屡禁不止。
薛惠元(2014)认为受传统观念影响和生存环境限制,城乡居民更注重眼前利益,尤其是年轻人对长期性养老保险的兴趣和热情普遍很低,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否维持长期缴费意愿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即使参保,中途断保的可能性也很大。
许志龙(2013)认为临近退休人员由于对未来养老保险政策的不确定性,而为了领取基础养老金,而选择最低一档。
睢党臣(2014)认为其一是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民看重的是当前利益,特别是年青人,缺乏养老意识,对养老保险不感兴趣。加之受消费水平提高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参保居民对养老金的增值保值表示担心,认为参保不划算,中途退保的可能性大。其二是为了规避运营风险,政府基本上都采取银行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等安全系数高的方式,但收益率低,运营收益难以提高。此外,相关政策规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但至今还未出台有关规定,缺乏合理的投资运营机制,养老金保值增值困难。
三、关于解决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的对策的讨论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学术界有四种具体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制定农民养老保险的相关法律;二是构建多层次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四是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参保。
陈建梅(2015)认为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参保首先应当做好宣传工作,规避制度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消除大部分参保人员由于对保险的作用、政府补贴以及制度运行等不甚清楚而产生的抵触意识。首先,应当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制度进行整体的普及,(下转第196页)
(上接第194页)从根本上转变参保人员的参保意识,逐渐引导他们实现由强制参保转变为积极参保。其次,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反馈机制,对参保人员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积累信息,并根据群众反馈的意见对工作进行及时改善。最后,要将走访群众的工作常态化,有专门的社会保障经办人员对城乡居民进行实地走访,认真讲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强化参保人员的参保识,不断实现社会养老保险服务的均等化。
张欣丽(2014)也认为应当积极宣传养老知识,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一方面,通过持续保持政府对居民养老工作的关注度,积极进行有效的宣传,提升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提升居民对养老保险的满意度。另一方面,通过对政府形象、养老保险知识的宣传,保证居民对养老保险的正确认知和对养老金水平、制度设计和经办工作的理性预期,以防止过于脱离实际的预期而造成的与实际感知差距过大,引起对居民养老险制度的强烈不满,从而对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失去信心。
四、述评
上述文献综述表明学术界关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比较深入研究的,比如衔接过程中的一些制度性问题,对政府政策的不信任导致参保率低等等。
其中“关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本论文研究提供了基础,特别是在制度衔接上研究有了很大的启发。但是由于学术界上关于该研究还不多,并且学术界的上述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他们研究的思考的角度有待商榷,他们研究没有明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的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对研究对象的研究不系统。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进一步探讨。比如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一系列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参保率低、宣传力度不够等等,另外在衔接后还出现了新的问题。为了能够解决上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的瓶颈问题,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必要的,这不仅能够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结合做贡献,更为统筹养老保险一体化作铺垫。
【参考文献】
[1]俞燕锋.覆盖城乡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以嘉兴市为分析个案[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4).
[2]张丽宾.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调查与思考——从6省12市县区74位居民访谈说起[J].经济研究参考,2013(72).
[3]邱康凌.破解发展瓶颈 提升服务水平——平昌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调研[J].四川劳动保障,2014(9).
[4]丁芳.新农保进城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之收入分配效应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5]薛惠元.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理念、基本路径与制度模式[J].税务与经济,2014(3).
[6]许志龙.基于居民满意度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绩效评估——以浙江宁波为例[J].农村经济,2013(5).
[7]睢党臣.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问题的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14(7).
【关键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策;制度运行
笔者通过中文知网数据库检索了2005年以来10年左右关于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发现这方面的论文有100多篇,通过对100多篇文献的初步阅读,其中50多篇文献与本课题研究方向紧密相关;同时,笔者检索了近期发表的学术专著,其中有4本专著所研究的对象和本论文研究对象高度相关;同时,笔者还通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pringer Link网检索到20多篇外文文献,通过阅读,笔者发现,其中有4篇外文文献的研究内容和本论文研究内容有关。笔者通过对中文文献、和我论文有高度相关的专著文献、学术上的外文文献的认真阅读,我发现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下几点讨论。
一、关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讨论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学术界有五种具体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责任分担不明确,考核机制待完善。二是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不同;三是部分乡镇不重视,扩面征缴少力度。四是缴费档次的选择两极化。五是并轨后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只是将原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基金合并管理,依然是县级管理,依然要依赖基层组织,并无任何制度上的新突破。
俞燕峰(2011)认为一方面,基层社保服务机构的延伸缺失,部分街道(镇)、社区(村)的社保工作机构建设相对滞后,混岗兼职从事社保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基层社保工作人员缺乏。另一方面,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同时又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它对社保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当前基层社保干部职工还难以适应这一需要。
张丽宾(2013)认为居保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统一为60岁,但职保女职工退休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50岁,有大批就业困难群体等待退休领取养老金,如果延迟退休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将使他们退休前的生活异常困难,也增加就业扶持的难度以及用人单位的负担。
邱康凌(2014)认为个别乡镇领导认为参不参保是群众自己的事情,与政府无关,不加以宣传引导,扩面工作开展乏力。部分村(社区)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强行用养老金抵扣公路款等,引起百姓反感,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断章取义,将社会保险同商业保险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到了60岁,政府自然会发放养老金,误导群众参保意识。
丁芳(2015)认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虽然可以节约一定的管理成本,但只是人员上的简单缩减,养老保险的管理和运作方式并无变化,没有制度上的新突破。
二、关于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的讨论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学术界有四种具体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城乡居民参保意愿低;二是缴费水平低。三是长期的城乡居民参保信心不足。四是养老金投资渠道窄,运营模式单一。五是养老金运营缺乏法律规范和监督,挪用和贪污屡禁不止。
薛惠元(2014)认为受传统观念影响和生存环境限制,城乡居民更注重眼前利益,尤其是年轻人对长期性养老保险的兴趣和热情普遍很低,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否维持长期缴费意愿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即使参保,中途断保的可能性也很大。
许志龙(2013)认为临近退休人员由于对未来养老保险政策的不确定性,而为了领取基础养老金,而选择最低一档。
睢党臣(2014)认为其一是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民看重的是当前利益,特别是年青人,缺乏养老意识,对养老保险不感兴趣。加之受消费水平提高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参保居民对养老金的增值保值表示担心,认为参保不划算,中途退保的可能性大。其二是为了规避运营风险,政府基本上都采取银行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等安全系数高的方式,但收益率低,运营收益难以提高。此外,相关政策规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但至今还未出台有关规定,缺乏合理的投资运营机制,养老金保值增值困难。
三、关于解决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的对策的讨论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学术界有四种具体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制定农民养老保险的相关法律;二是构建多层次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四是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参保。
陈建梅(2015)认为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参保首先应当做好宣传工作,规避制度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消除大部分参保人员由于对保险的作用、政府补贴以及制度运行等不甚清楚而产生的抵触意识。首先,应当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制度进行整体的普及,(下转第196页)
(上接第194页)从根本上转变参保人员的参保意识,逐渐引导他们实现由强制参保转变为积极参保。其次,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反馈机制,对参保人员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积累信息,并根据群众反馈的意见对工作进行及时改善。最后,要将走访群众的工作常态化,有专门的社会保障经办人员对城乡居民进行实地走访,认真讲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强化参保人员的参保识,不断实现社会养老保险服务的均等化。
张欣丽(2014)也认为应当积极宣传养老知识,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一方面,通过持续保持政府对居民养老工作的关注度,积极进行有效的宣传,提升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提升居民对养老保险的满意度。另一方面,通过对政府形象、养老保险知识的宣传,保证居民对养老保险的正确认知和对养老金水平、制度设计和经办工作的理性预期,以防止过于脱离实际的预期而造成的与实际感知差距过大,引起对居民养老险制度的强烈不满,从而对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失去信心。
四、述评
上述文献综述表明学术界关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比较深入研究的,比如衔接过程中的一些制度性问题,对政府政策的不信任导致参保率低等等。
其中“关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本论文研究提供了基础,特别是在制度衔接上研究有了很大的启发。但是由于学术界上关于该研究还不多,并且学术界的上述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他们研究的思考的角度有待商榷,他们研究没有明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的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对研究对象的研究不系统。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进一步探讨。比如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一系列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参保率低、宣传力度不够等等,另外在衔接后还出现了新的问题。为了能够解决上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的瓶颈问题,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必要的,这不仅能够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结合做贡献,更为统筹养老保险一体化作铺垫。
【参考文献】
[1]俞燕锋.覆盖城乡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以嘉兴市为分析个案[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4).
[2]张丽宾.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调查与思考——从6省12市县区74位居民访谈说起[J].经济研究参考,2013(72).
[3]邱康凌.破解发展瓶颈 提升服务水平——平昌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调研[J].四川劳动保障,2014(9).
[4]丁芳.新农保进城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之收入分配效应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5]薛惠元.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理念、基本路径与制度模式[J].税务与经济,2014(3).
[6]许志龙.基于居民满意度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绩效评估——以浙江宁波为例[J].农村经济,2013(5).
[7]睢党臣.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问题的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