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何以代表中华文明?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fis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出自毛泽东主席所作《清平乐·六盘山》一词。从问世以来,成为所有人对登上长城的期盼。长城如一条盘亘于中国北方的长龙,数千年来守护着中原大地。古人修建长城,以保卫国土为出发点,骨子里刻着的是对“止战”的愿望。希望将战争阻挡在长城以外,因而,长城就变成深入中华民族内心的“守护神”。
  沿长城形成的带状军事防御体系,保护了两侧居民长期的安定生活和农耕生产方式,使得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得以延续,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希望和平的有力实证。长城学会会长许嘉璐总结出长城精神——“祈求和平、促进交融、维护一统、聪慧勤苦”。而在这浩瀚如海的传统文化中,只有长城可以完整地代表中华民族的文明。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1987 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其的评价是:“约公元前220 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北京的长城


  北京长城在历史上作为京城的重要军事屏障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也是万里长城最为精华的部分,八达岭长城更是万里长城的形象代言人。北京长城共涉及北京西北、北部的六个区,即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和门头沟。北京长城总长度约为 629 公里,其中主要为明代修筑长度约为476 公里,城堡143 座,敌台1480 座,烽火台147 座,其他相关的遗存还包括马面、采石场、砖瓦窑、挡马墙遗迹等多处。覆盖的区域面积按长城两侧各3000 米保护区域(含保护范围和建控范围)计算大约3774 平方公里,占六区面积总和的1/3。
  2016 年,《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到:“着力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构建整体保护格局,推进区域文化遗产连片、成线保护利用。挖掘文化遗产区域资源的整体价值,制定并逐步实施北部长城文化带和其他两带的保护利用规划。”明确将“长城文化带”的建设列入北京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
  北京长城文化展示带概念的提出,是以长城这一中华民族代表性的线性文化遗产为纽带,对周边历史、自然和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协调各类要素,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大背景下,结合北京资源优势,构建一条长城文化主题展示带,推动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文化中心。

北京长城修建历史


  北京长城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长城的修筑随着封建王朝后期京城地位的确立而变得尤其重要。北京地区自古就是我国中原文化与北部草原游牧文化的连接地带,最早在3000 多年前的周王朝时期燕国就在这里营建了都城——蓟城,这是北京地区最早建立的城市,正是这时开始修筑长城。从古至今,其修筑延续2000多年,尤其是到了明朝更是对京师的外围防御格外重视,为保卫京城安全长城修筑得尤为坚固,从长城修筑的情况就可以明显发现比其他地区的更为精致。
  北京长城始筑于戰国时期的燕国,其后历经各朝各代的修筑和加固,在历史上发生过三次修筑高潮:一,燕秦时期;二,南北朝晚期;三,明朝。春秋战国时期,燕灭蓟迁都于蓟城,为防御来自北方侵扰,开始修筑燕北长城,并最早在此设置了关塞——居庸塞(秦始皇始称其为居庸关沿用至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北京地区沿用燕、赵两国的旧长城,并与其他国家的长城连接起来,
  这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北京地区长城的最初形成。
  南北朝时期,北魏环绕其首都平城修筑了东起居庸关,向南经河北省灵邱县抵达山西省河曲县的长城,这一段长城是北京及周边地区最早有明确史料记载的长城防线。而后,到了北齐时期又在原有北魏长城的基础上加以增补,修筑了大同西北至山海关的长城,这是居庸关以东地区首次出现长城。
  在随后历经数百年好几个朝代,北京地区修筑长城基本处于停顿,并无大的增建或改变。直至明朝迁都北京,致使北京长城迎来最大规模、修筑最坚固、最雄伟的时期,更是把修筑长城当作京师防卫要务,而修筑长城这件事情几乎贯穿整个明朝时期。明长城是拱卫京师的重要屏障,也是万里长城中最为精妙的一段,同时还是北京地区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时期的长城,在明《四镇三关志》中有详细的记载。明弘治年间,在北方边境沿长城防线共设立了九个军事重镇,称为“九边”。至嘉靖,为了保障京师和京西十三陵陵寝的安全,在蓟镇所辖长城中,增设昌镇和真保镇与“九边”构成“九边十一镇”的长城防御体系。明朝长城的修筑,形制更加完善,墙体结合其他防御设施形成了带状的纵深防御体系,覆盖面更为全面,突显长城防御的重要性,其构筑理念突出了控制重要关口要冲、占领制高点并结合城堡组成防御体系的特征。
  北京长城横卧北京西北部和北部山区,从东到西跨越北京北部六区,整体走势呈不规则半环形,主要分东西、北西两个体系,这两个体系在“北京结”会合。明长城从河北山海关方向,自平谷区红石门进入北京市境内,向西至怀柔区“北京结”,分为伸向西南和伸向北方的两条支线:向西南到西水峪口一带为黄花路长城;向北有会合点又有伸向西和北西两条支线:向西经延庆、昌平,最后于门头沟区东灵山小龙门出境;向北西经延庆四海冶向北至白河堡出境进入河北省赤城县境内。这样以“北京结”为北京长城重要交汇点,在此就形成了三道长城防线。

景区、野长城与周边城堡


  长城周边历史遗迹遗存资源是不可移动的文物,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体遗产或遗址,涵盖了从政治到军事,从生产到生活,从社会到教育等多方面内容,以实物的形式弥补了历史文字记载的不足之处,更体现了北京长城及其周边地区在历史长河中慢慢形成的丰富内容。   1953年,修复后向游人开放的八达岭长城,是全国最早开放的长城景区。后来又陆续开放了居庸关长城、慕田峪长城、金山岭长城等等,这些可以归为北京的长城开放景区一类。随着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北京又逐渐开发了一些展示长城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辅相成的景区。比如近几年比较热门的古北口长城景区,它融合长城、古北口风光、古北口古镇及酒店文化于一体,围绕司马台长城,于是成为驴友们游长城、访古迹、住农家的休闲好去处。
  还有一类,则是驴友比较偏爱的“野长城”。“野长城”多是由游客自发形成的长城游览路线。未开放的“野长城”是指未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非正式开放的长城段,它往往受到喜爱野外自然探索类的驴友欢迎。人们对保留原始风貌的“野长城”情有独钟。例如庄户长城距离“北京结”不远,是“摄友”常去的地方。但由于现有开放的长城景区数量有限,每到节假日旅游高峰时期景区游客爆棚,很难提供舒适的观光体验满足游客的需求,部分鲜为人知的“野长城”则成为了重要景点。但是这些“野长城”往往缺乏专门的人员对其的监管,游客的到来很难保障“野长城”的安全。
  “城堡”,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指都邑四周用作军事防御的城垣,是组成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设施。平时可以起到驻兵、屯粮的作用,战时则以更多的士兵优势和有效的防御体系来阻断敌人的进攻路线。北京地区城堡的分布大体以沿长城走向为主,与长城具有密切联系。随着长城军事功能逐渐废弃,城堡也随之失去其原有作用,但是戍边的军民却依托城堡而在此稳定生活下来,城堡成为人们生活生产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重要聚集地。根据北京长城资源调查统计,对北京长城沿线现存140 座城堡及其现存情况进行整理,包括平谷区10 座城堡、密云区59 座城堡、怀柔区22 座城堡、延庆区42 座城堡、昌平区5 座城堡、门头沟区2 座城堡。城堡的历史作用逐渐退去,戍边的军民逐渐安定下来在此生产生活,就形成了今天的村庄聚落,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例如延庆城城堡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延庆区中心城区;遥桥峪和小口城堡已是市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北京的长城文化


  长城并非孤立存在的,与其周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有紧密的联系相互依存,体现了长城的综合价值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重要的长城文化展示内容,赋予了长城文化遗产更多的文化属性和自然属性。
  长城的选线和修筑就在北部燕山和太行山山脉之间依山就势,除了保卫京城安全以外,还要保护水源的安全的目的。据守河岸或在沟谷地修筑长城关口将水系保护在其内部,通过设置水门来控制内外水量。由于受到长城的保护,北京地区水资源丰富,后来在原有水系和地形地貌的基础上修建了多座水库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其中5座规模较大的是密云水库、      官厅水库、十三陵水库、海子水库和怀柔水库,号称北京的“五大水库”。



  北京北部六区民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深受长城周边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先民们在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中逐渐学习、发展、创造而来的。后人在此基础上继承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这些都体现了长城周边地区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与长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促进了北部山区民俗文化的发展。由于地域民俗文化丰富复杂,所以本文以相关文化部门认定的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市级民俗旅游村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体现了长城周边地域民俗文化,对构建北京长城文化展示带具有重大价值。
  北京北部六区现共有10 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30 项,占北京市总数的18.86%。并且,其中部分与长城边关战事、军民生活息息相关,其中例如“延庆永宁南关竹马”,明清时期永宁地区是防御重点地区战事多发,当时的永宁地区军民便根据《昭君出塞》的故事创造了这种古老的舞蹈祈求安定的生活,这些优秀的地域民俗文化有助于展示北京长城文化的内涵,更好地凸显北京长城文化价值。
  北京长城遗产不仅包括长城本身,还包括其周边的历史风貌和自然环境。北京长城文化展示带构建各个资源要素之间最紧密联系的纽带就是长城文化——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线性文化遗产,长城并非只是一道城墙,而是包括镇城、堡、敌台、烽火台及其他防御设施等共同構成横纵交错极为复杂的军事防御体系。北京长城大体上呈现的是一条断续相连并不能够完全贯通的墙体,但却存在长城文化这样一条连续的、无形的线,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构建北京长城文化展示带最重要的保护与发展轴线,在价值内涵层面上串联起长城沿线的历史遗迹遗存、自然生态景观和地域民俗文化资源,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其他文献
On Friday, I took a flower arranging class. Flower arrange-ment is an art, which not only tests our sense of aesthetic (审美), but also tests our patience. The
期刊
《长城——古老的联想》 摄影 陈长芬  约三十年前,作为北京中学生春游目的地之一,我在满山新绿的某个春日,登上了八达岭长城。巨大的砖石竟如此规矩、齐整地筑于山形之上……在城垛中眺望,叠翠掩映中,想象山下有敌,依此“天开叠堑”,实在是自不量力。下山合影,照片是制式的,四周白边,只底边空白处一行钢笔字体写着“不到长城非好汉”。  2000年后,京郊游开始风靡,方才知道:长城北京段之美,有居庸关横亘西北
期刊
对沿河城,久有期待.我知道那是太行山北接燕山的交衔地带,真正的大山腹地.我知道那座城池与那些沿字台子很传奇,可见证真保镇长城的起点之美.某日,直抵沿河城村.一行多有收获
期刊
忽然萌发出一种去游长城的冲动.去哪儿呢?居庸关、慕田峪都去过不止一次了,去黄花城吧.好多年没去,现在不知变成什么样了.rn黄花城在怀柔境内,30多年前我曾经来过一次.那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