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专业(Java开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迅猛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软件技术人才,我们众多的高职院校如何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符合软件企业用人需求的技术类人才一直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对软件企业与学校走访与调研,紧紧围绕能培养真正符合用人需要的软件类人才为目标进行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软件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率达35%以上,软件人才需求缺口日渐增大,软件人才的培养成为一个极具发展前景且竞争激烈的新市场,仅靠社会的一些培训机构是远远不能满足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的。对此,国家对各相关院校提出创建软件技术专业,并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能培养社会需求的高质量软件技术人才的口号。那么作为我们高职院校来说,如何落实国家提出的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的精神要求呢?这个问题一直是我们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全体上下探索和不断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力求根据软件企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定位,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转变观念,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求新、求异、求实用,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施“双证书”制度,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单式”育人的培养模式。现就我们对此的探索过程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 当前“软件技术”专业的现状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学科为了办出自己的特色,都争相开设了“软件技术”专业,但大多由于对该专业的定位不准,没有真正根据软件企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来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从而导致 “软件技术”并不专业。
  1.1 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专业定位不明确
  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都是千篇一律,你参考我我参考你,一味照般重点名校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而且是什么都学,但什么都不精,进行的“通才”而不是“专才”的培养模式,从而导致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专业定位不明确,学生毕业可以说什么都学过,但到企业什么都不能做。
  1.2 培养目标难以满足就业需求,难以突出专业特色
  制订的专业教学计划仍然脱离不了原课程体系的框架,既不能让学生掌握扎实、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又不能让学生掌握熟练的应用技能。从而导致社会对计算机軟件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大量的软件专业毕业学生无法找到工作的奇怪现象。这充分反映了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不能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来设置教学计划与目标,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2 明确培养目标,深入进行课程改革
  2.1 专业教学上求新、求异、求实用
  首先专业定位要明确,确立适应软件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按目前市场需求来把软件开发专业分为Java和.Net两个方向,课程设置上要摒弃传统高校所开设的那些理论性强,面面俱到、广而不精,与软件企业的具体需求有很大差异的课程。要通过到软件企业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软件企业当前所真正用的主流技术和按照软件企业真正的用人需求来设置我们的课程,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培养目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求新、求异、求实用。其次培养目标要明确,我们要培养的是软件“蓝领”,是一线的程序编码员,而不是高端软件设计和架构师。求异是我们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内容要与主流的普通高校不同,我们要做到学以致用,把真实的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改革教学模式,丰富课程内容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只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特别是最新IT技术操作能力的教学模式。我们应该走“技能+学历”,更确切的说是技能占的比重更大的教学模式,这也是真正能落实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基地的唯一途径。课堂教学案例最好能用一些真实项目为背景,一定要注重实用和能体现目前软件开发企业所用的主流技术。
  教学方式可采用边学边练的模式,这样可以解决学生眼高手低,动手和实践能力差等问题。在这点上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优秀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内容,从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或小项目入手,让学生多练,而且这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即学即得,也能让学生体会做出点东西来的那种成就感。进而达到让他们热爱编码,快乐编码,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传统的只教不练或少练,只会让他们由刚开始仅存那种学习冲动和新鲜感一天天减少,最终到讨厌编码,讨厌这门课程。这无疑也让我们的教师失去教学信心,恨不得早点结束这门课程。因此,深入进行课程改革,使教学内容和方式适应软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必由之路。
  2.3 实施“双证书”制度,突出强化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大力推进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表明今后不论是什么工作,必须经过职业培训,必须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方可就业。高等职业学院的软件专业(下转第84页)(上接第81页)是面向信息产业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的,要大力实施“双证书”制度,让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能得到一个或多个软件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不仅符合当前国家的就业形势,也符合当前企业的要求。
  推行“双证书”制度,本质上就是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对软件技术专业,在课程的安排上,有针对性的强化实践锻炼,强化职业技能认证的训练,紧密联系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把实践性教学、工程教学、案例教学,贯穿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探索“定单式”育人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沿此途径的发展形式是订单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就是以企业订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能够提高学校培养的准确定位,做到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寻找合作伙伴,了解企业的需求与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就上岗,上岗就能管用。
  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办学,发挥学院和企业两个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学院在资金投入,资料积累,师资队伍建设上的优势,利用软件企业在行业技术、培训经验、市场开发方面的优势,与学院开展专业共建,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强办学活力,逐步形成“订单式”教育的办学模式。为此,今年年初,我们到南京的一些软件企业和几个培训机构做了走访和调研,对软件企业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及目前在开发中所用的主流技术。这次调研共走访了35家软件企业,调研对象从普通的程序员到高级软件架构师及项目经理,虽然公司不同,人员水平和分工不同,但他们都给出了作为一名基础的程序编码人员即所谓的“IT蓝领”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他们共同强调的是:学校一定要注重动手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做一些小项目来练手,通过项目让学生体会知识,培养软件编程能力。
  通过对大量企业的走访调研,软件技术专业方向在核心课程体系构建上可以通过分方向、模块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把该专业分为.ENT与JAVA两个方向,学习JAVA方向的学生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或《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同时把常用的数据结构知识也贯穿到程序设计的教学中来,课时尽可能多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结构化与面向对象的编程思维以及对学生算法思想的培养。之后应循序渐进的开设一些核心技术课程,如:《Core Java核心编程技术》、《Java在OOP中的高级应用》等,教学方式上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最好能采用边学边练的模式,内容上结合真实的项目为例,让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最后一个学期用几个完整的项目,从最初的需求分析入手,让学生体会做软件的过程,并从中积累项目开发的经验,培养形成“软件技术”专业能力。
  总之,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认清现状,敢于改革,始终根据软件企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来定位,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技能的培养,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种举措并存,不断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软件人应用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小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476-1477.
  [2]禹树春.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辽宁高职学报,2006.8(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对数据库实验课程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陷,并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  中圖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①数据库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说是一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生物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理念,也是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了几点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会教学,更重要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而课程问题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因此本文对目前高等教育课程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的课程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综合课程、跨专业课程以及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极少,与培养具有综合性、创新性人才的教育目标不符。我国目前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