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利用极地资源是我国"战略新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地环境中寒冷、低压、低氧、强紫外线辐射等极端条件会导致作业人员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昼夜节律等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和病理性变化。极地环境下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心血管结构与功能改变是其重要机制,补充膳食硝酸盐及服用抗交感神经药物可能是其潜在预防手段。冷刺激、低氧及紫外线辐射对自主神经系统平衡的影响或许也是极地作业人员身体功能发生改变的关键因素。极地作业人员除面对极端气候和地理条件外,还会因极昼和极夜而发生昼夜节律变化,研究表明褪黑素的分泌与昼夜节律高度相关,提示维持体内褪黑素正常分泌可能是调节昼夜节律的有效途径。此外,极地环境中各种极端条件也可导致作业人员发生呼吸、消化、内分泌系统疾病。因此明确极地环境下人体发生的适应性及病理性变化及其机制,可为极地作业人员适应极地环境及极地医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