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校长的管理威信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oy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学校管理的诸多因素中,校长威信是一个重要而突出的因素。《辞海》说,“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威信是一种大品格、大诚信、大能力、大智慧、大勇气。
  一般来说,威信高的校长,校园处处洋溢活力、智慧;反之,学校则松沓、消沉。从某种意义上也表明了校长的威信影响着学校生存与发展。因此,不断提升校长威信,也是推动学校发展,促进教师、学生成长的重要条件。
  一、以“德”树威信
  从“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的角度来说,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集人权、财权、管理权于一身。职务本身赋予了校长一定程度的权力和威望。在学校范围内,校长享有绝对的支配权。然而,校长有了权力不等于就有了威信,也不一定就能管理好一所学校。校长要以“德”树威,用自己的道德、修养、品行、人格、作风等特征对学生、教师施以影响。校长良好的“德”是品质管理的通行证,它能散发一种自然魅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如:校长在实际管理中自己要率先垂范。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要时刻走在教师的前头。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不与教师争名利,带头做好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作为校长如果品德高尚,正直公道,真诚坦率,言行一致,善于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人感到亲切,值得钦佩,就能成为一种无形的、巨大的道德力量,形成一种较为可靠的、持久的声威信誉。
  二、以“公”立威信
  校长是为“公”,还是为“私”;是为“学生、教师、学校”,还是为“个人”,是决定人心向背的关键,是检验校长是否全心全意为教育奋斗,是否具备作风正派特质的试金石和分水岭。校长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如对干部使用、评先评优、教师福利及对人事处理等方面,一定要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道、公正。对事不对人,“一碗水端平”,奖罚严明,不徇私情。这样才能赢得教师的认可,继而赢得教师的尊敬和威仪。同时,校长还要有正义感,要坚持真理。在校内要宏扬正气,狠杀歪风,提倡积极主动和奉献的精神,杜绝消极落后、不思进取的思想,发扬优良传统作风,反对不良生活习惯,形成优良校风。学校制度的建立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民主集中原则,增强管理透明度,虚心接受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到作风民主,多谋善断,言必行,行必果,使教职工产生信任。
  三、以“能”添威信
  “能”是指校长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包括思想教育能力、宣传鼓动能力、用人处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联系众人能力、创新开拓能力等多方面。校长能力的强弱决定威信的高低,能力强的校长能维护好众人的团结,发挥出集体的战斗力,调动起众人积极性,处理好周围的关系,能使集体中的每个人佩服他、信任他,从而服从他。“人勤春来早”,“业精于勤”。只有勤于思考,勤于研究内部管理,勤于化解内部系统中的各种矛盾,才能减少内耗,提高内部工作运行的效率,才能使学校充满活力和生机,不断进取。校长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不断提出学校发展的新目标,不断追求卓越。校长能“勤于政事”,学校必然兴盛,其威望自然与日俱增。威信不是与生俱来的,具有渐生特征。广博的知识、超人的才干都是校长威信的渐生之源。作为一校之长,不论其工作政绩如何,都要有不断吸取新知的信心和毅力,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使自己具备广博的知识,成为现代教育的“通才”。再次,校长不是离岗的教师,是肩负教书育人重任的能者。因此,校长要有敏锐的知觉,带领全体教师一道,更新知识体系,挖掘新的教育方法,开创新的未来。
  四、以“诚”取威信
  诚,就是诚实、守信,此乃校长最基本的要求。“人无信而不立”。历史事实说明: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宁。一个诚实守信的民族,才能跻身世界民族之林;一个诚实守信的国家,才能为国际所信赖;一个诚实守信的领导,才能为群众所拥护。校长对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充分信任,副手就能大胆工作,对校长洋溢着敬佩之感。校长决不能对副手不讲诚信,更不能对部属在提拔上压着、相处上挑着、交往上冷着、关系上僵着。这样,必将失去自己的威信。要学会在工作中淡化权力意识,把事情交给可放心的部属去完成,是对他人的一种信任,也是一种良好授权。和教师交流,可放下架子,以建议者、帮助者的身份和教师共同商议工作,改进工作。无论是较为严肃的政治学习还是日常和教师的谈心,都可不拘泥于形式,用“聊天式“的方式进行。诚心交流,思想碰撞。
  五、以“绩”固威信
  校长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校长威信提高的动力。校长不只是学校的管理者,更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校长威信的产生和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教育教学能力、学识水平和实绩。上不好课的校长是无威信的校长,对教育事业没追求的校长是无威信的校长。校长要勤奋学习,钻研教育教学业务,由“教书匠”向“教育家”奋进,由“经验型”向“学者型”奋进,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个人业绩,树立自己在学校领导和师生中的威信。大业绩必令人刮目相看。在工作中能很好或超额完成岗位既定指标,每个月都能干成几件实事、每年都能干成几件大事、平时有机会就做点好事,一定能赢取同事的威信。敢于“晒晒”校长的管理行为和办学实绩也是让教师追随校长共事的一种方式。如:学校发展层面的创建、特色、文化、社会影响度;教师发展层面的个人专业化成长业绩;学生发展层面的荣誉等等都从另一个视角辉映着校长的威信。
  六、以“和”凝威信
  “和”是指管理者要与众人“打成一片”,以情带“兵”。“和”为两种:一种是“宽”,就是要对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进行“软”处理;另一种是“严”,就是对一切违反原则的,要依章坚持,众人才能“明其威”,威信成于民心,存于民心,这就要求管理者加强锻炼,严于律己,防微杜渐。现代学校的校长,要有爱心,有一点人情味,这是一种品德、涵养乃至境界。例如:批评教师、学生,要讲究方法,懂得批评艺术的真谛是使人欢而不是招人怨,以致把事情办得合情合理。无数的教育案例说明:不讲原则就没有战斗力,不讲感情就没有凝聚力。管理者要善于和人,方可和教育。
  总之,校长威信的建立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校长在学校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它是校长管理才能、领导艺术、处事为人、辛勤工作的真实反映。校长要尊重、理解教师,勤奋努力工作,学习提高自己,就一定能建立起崇高的威信。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制造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大数据应用、智能制造等新兴概念的崛起,制造企业要提高经营水平,强化发展实力,在业财融合方面加大探索,促进业务和财务的有机结合,从思维观念上紧跟时代步伐,推进制造企业业财融合的进程.本文对制造企业业财融合的重要性进行探讨,针对制造企业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制造企业业财融合优化措施.
近些年,我国校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目前,中小学已经普遍建立了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校长容易一些不良行为,有的校长重人际关系,轻学校管理;有的校长只管“我现任”,不管“他后任”,我行我素。如此种种,势必阻碍学校教育的发展,所以要办好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建立一支政治强、作风正、懂教育、善管理的校长队伍,要建立这样的校长队伍,就必须完善中小学校长的考核评价机制。  完善校
期刊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逐渐激烈的竞争,让企业集团需要转变资金管理方式,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力.目前,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了企业集团的必要发展趋势,基于此,通过分析企业集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模式和效果,以资金集中管理的现状为切入点,提出能够帮助企业集团在信息经济时代优化资金管理的对策,从而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水平.
随着经济发展的迅猛态势,社会之间各个领域内的竞争都在加剧,这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很大压力,企业管理人员不断完善管理内容,深抓细节,金融投资项目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它不仅仅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管理,还对于促进企业整体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企业不断内化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撑。在当前阶段,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做好管理工作的把控才是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本文着重阐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不同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管理方面的重要意义,全面分析了开展金融投资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当前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管理目标,关系到社会的经济态势和社会结构的稳定性.一个良好的企业能够为社会提供很多的就业岗位.所以本文将着重探究企业如何在现在的社会中有效地实施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并且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