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俐: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来源 :幸福·婚姻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j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张爱玲的《半生缘》中有一幕,多年以后,步入中年的曼桢与世钧重逢。
  曼桢哽咽难言,半晌后对世钧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隔着岁月的云烟,与苍茫的世事,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40岁时,巩俐曾这样描述自己和张艺谋的辉煌时代:“我不是经常想那个时候,但我确实怀念那个时候:那是真正的合作,真正的创造性过程,那时我们不必担心票房。现在不可能回去了,你不可能只为电影做电影,现在我们再也不可能拍《秋菊打官司》了。”


  回不去的时代,就像回不去的旧梦。

01


  在所有的旧梦里,都仿佛镀上了一层氤氲似幻的玫瑰金。
  但她最初的银幕印象并不是娇柔的,不是软弱的,淳朴热辣,像漫山的野草,有着一股原始的蓬勃的生命力。
  也许正是这个鲜明的特质,让她被张艺谋选中去出演电影《红高粱》里的九儿。
  当年,张艺谋37岁,他凭《一个和八个》与《黄土地》中惊人的摄影天分和卓越的表现力,成为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摄影师之一。
  1987年,张艺谋转型做导演后,拍的第一部电影就是令他一战成名的《红高粱》。
  22岁的巩俐第一次担纲电影里的女主角时,还是中央戏剧学院的一名学生。
  彼时的她就像一块璞玉,怀着对这个世界混沌初开的新奇。在他的雕琢下,她的灵秀,她的悟性被充分调动出来。她以其质朴清新,浑然天成的演技让整部影片熠熠生辉。
  巩俐通过《红高粱》一炮而红、蜚声国际。随后,他们陆续合作了好几部在国内外影坛都声名大躁,影响深远的电影。
  无论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颂莲、还是《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抑或是《活着》里的家珍,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戏装,但都是清一色的倔强执拗,在命运的凌迫下,即便如草芥般卑微,即便不动声色,但你只要看到她紧抿的嘴角,不甘的眼神,就知道这些其实都是殊途同归的角色。
  通过这些角色,我们就可以大致揣摩出巩俐的个性脉络。
  这种“本色出演”,让人们在颂莲身上看到她,在秋菊身上看到她,在家珍身上看到她,在一代王后身上看到她。
  也许正是这种坚韧与执拗让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她包揽了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大奖、荣膺两届金鸡奖、百花奖最佳女主角、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等多个海内外演技大奖。
  随着一步步走向国际,巩俐成为了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明星,并享誉“最美东方女人”的一代国际巨星。
  在这个过程中,张艺谋居功至伟。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不喜欢那些平庸无奇的凡间女子,遂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象牙少女像,在打造她的过程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热情以及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便赐予雕像以生命,并让他们终成眷属。
  张艺谋之于巩俐,也无异于皮格马利翁。
  《洛杉矶周刊》曾评论,巩俐是一名对观众具有诱惑力的女影星,“在银幕上所有伟大的美人中,她可能是最富于活力和令人胆怯的。男人不会想要去突入险境拯救她,就像他们可能想对易碎的章子怡那样做的。巩俐有她自己的力量储蓄,自从第一次和她合作直到他们的合作和恋人关系终止于1995年,张艺谋导演很大程度上挖掘出了这种力量”。
  他塑造她,成就她。于是这座最终大放光芒的“象牙少女雕像”获得全新的生命后,以爱与他形成山呼海啸般的响应。
  巩俐和张艺谋珠联璧合的这八年,是张艺谋的成就登峰造极的八年,也是巩俐演艺生涯中最璀璨的八年。
  他们彼此激发,相得益彰,横扫国内外影坛,成为世界影坛最耀眼的“情侣档”。
  “崇拜居于爱情之上,喜欢居于爱情之下,欣赏居于爱情之畔,它们都不是爱情。但是爱情一旦发生,能够将它们囊括其中。”这句话用于形容她对他的爱情可谓恰如其分。
  当年的她,娇憨可人,清纯不流于板滞,妩媚不流于妖娆,既风情万种,又灵性十足。
  她喜欢他,欣赏他,迷恋他。有一种女人本身再光芒四射,也需要用“崇拜”的基石来建立自己爱情的城堡。那时她望向他的眼神都是亮闪闪的。
  当初对商业电影不屑一顾的张艺谋,为了能和巩俐扮演情侣,他接下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
  巩俐饰演的韩冬儿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而家破人亡,被捉入宫中充当东渡求仙的童女。入宫后因与郎中令蒙天放相恋,被赐一死。行刑前,冬儿暗将徐福炼就的长生不老金丹送入蒙天放口中,自己则投身窑炉。
  她一袭红衣,奔赴火海时转身回眸的那一刻,无比凄美,这个定格仿佛就是她当年为爱而奋不顾身的决然。

02


  但那时,她罗敷未有夫,他使君已有妇。
  深陷温柔乡的张艺谋,顶着身败名裂的压力,在铺天盖地的骂声中,为了和巩俐在一起,执意与妻子肖華离婚,
  当他终获自由身,大家都以为走向婚姻的殿堂是他们水到渠成的结局,当怀有“三十岁梦想”的巩俐,在1995年跟张艺谋摊牌“咱们结婚吧”的时候,谁知张艺谋只回了她一句“不想结婚”。
  她爱情为大,但将事业放在第一位的张艺谋并未有同样的人生诉求。
  八年的相处,增进感情也暴露问题,在传统意识甚强的他看来,已经在国际上成为巨星的巩俐,不可能为他洗尽铅华,安心做他背后那个相夫教子的妻子。
  在事业上,他们是并驾齐驱的战友;在感情上,他们是你侬我侬的爱侣,但在婚姻上,他知道她不是自己最合适的选择。
  在电影中,他可以动用自己的技巧与本事去调教出一个优秀的女演员,但在婚姻里,对于当时已年愈不惑的他来说,他需要的只是一个“立等可取”的传统妻子,温良恭俭让,能为他做出最大的牺牲还可以毫无怨言的人,但巩俐呢?显然不是。她的成就不允许她低眉顺眼,委曲求全,她的个性更不允许。   错误的时间,错位的地点,都可以遇见爱情,但婚姻则需要适逢其人,适逢其会。
  感性,让他意乱情迷;理性,让他抽身而出。
  所以当他说出不想用一张纸证明什么的时候,并非永远不想再以一纸婚书证明什么,只是不想向不对的人证明罢了。
  1995年,两人合作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杀青之后,张艺谋与巩俐分手。轰轰烈烈地开始,最后黯然收梢。

03


  1996年,巩俐与英美烟草公司亚太区总裁黄和祥结婚。因为婚礼举办在她与张艺谋分手的第二年,不由得不让人去推想,这场婚姻中带有某种负气的色彩。
  一场婚姻里,一旦羼杂进去了“负气”的成分,那么,它往往会是一个必输之赌。果然,聚少离多的日子让她和黄和祥的感情渐渐降温,13年后,两人选择了和平离婚。
  离婚后巩俐独自去外国生活。远离熟悉的一切,成为一个异乡客,也许才能让自己淡忘伤痛吧。
  有人说,躲得过对酒当歌的夜,却躲不过四下无人的街。当然,也躲不过那些不期而至的爱。
  巩俐在与他人的合作中,陆续传出过绯闻,但最后的结果却都无疾而终。她千帆过尽,惯看春风,只有张艺谋,似乎始终是她心底最深的烙印。
  1996年,在他们分手一年后,在戛纳电影节上巩俐与张艺谋重逢。当有记者问张艺谋两人会不会复合时,张艺谋三缄其口,巩俐则泪如雨下。
  2006年,那时候两人已分手11年,也是两人分手后的再次合作,在《满城尽带黄金甲》发布会上,张艺谋提及14年前:他曾经在长城上许愿,一定要让巩俐演一次女皇。
  她的泪水刹那间夺眶而出。
  他一言九鼎,她得偿所愿。
  他是在弥补对她的亏欠吗?当然有,承诺,有时是双重的允诺:对他人,是道义的恪守,感情的表达;对自己,则是一次未完成情结的结束,是自我人格的完善。
  他要现世安稳,也偶尔回望一下渺渺前尘。
  2014年,张艺谋拍《归来》,女主的角色钦定为巩俐。
  电影里,巩俐扮演的冯婉喻,已经迥异于她以前饰演的任何角色,内敛、隐忍、极度的克制,在她静水流深的把控下,我们也仿佛看到了那个,与电影里的生命一起获得了巨大的内在成长的巩俐。
  张艺谋盛赞巩俐与陈道明对人物的演绎是“教材级的表演,教科书一般的精准”。
  这是他们7年之后的再度合作,曾经有过的所有芥蒂和怨怼似乎都已彻底烟消云散。
  时光淡化恩怨,也疗愈悲伤。聪明如他们,也许都知道,有些错过就是最好的成全。
  著名影评人史航评价《归来》里陆焉识和冯婉喻的爱情:“唯一能真正持续的爱,是能接受一切的,能接受一切失望,一切失败,一切背叛。甚至能接受这样一种悲哀的事实,最终,最深的欲望只是简单的相伴。”
  消解个性,摒弃自我,他们同样做不来。所以,这种“简单的相伴”也成为南柯一梦。
  最后,没有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而成为彼此心口的朱砂痣;没有成为一粒饭黏子,而成为伊人头顶的白月光。如此,未尝不是感情的一种善终。

04


  村上春树有一篇随笔叫《中年的噩梦》,文中写一名作家在杂志上讲了一个故事:一个42岁单身作家和21岁女大学生相恋,最后的结局是女大学生以年龄为由将单身作家抛弃。随笔的文字和情绪都看似平淡,但故事的题目却令人怅然不已:哎,以你的年纪来说……
  哎,以你的年纪来说,真是一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话。
  一种欲言又止却呼之欲出的嫌弃,一种屈尊在年龄之下,被剥夺了诸多权利与快乐的无可奈何。尤其是当女人一旦迈入世俗眼中的“大龄”甚至“高龄”时,太多的东西都成了避讳和奢侈,譬如爱情,譬如欲望。
  但巩俐是不在此列的,即便过了知天命之年,她仍可以随心所欲地去谈一场恋爱。就像她半退隐后,想重新回来拍戏便重新回来拍戏一样。
  真正能禁锢一个人的,从来不是世俗的观念,而是我们的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对自我的放飞,让最近的她又有了新的恋情。在上海拍戏的间隙,巩俐与法国电子音乐大师让·米歇尔·雅尔十指相扣,亲密逛街。
  沉寂已久的巩俐,虽然素面朝天,但与新男友在一起时,言笑晏晏。恋爱中的人呵,連眼角眉梢都掩饰不住的春风正浓。
  让·米歇尔·雅尔1948年出生,虽已70岁了,却并没有老态龙钟的感觉,两人虽然相差18岁,却并未感觉天差地别,两人牵手走在一起的画面,毫无违和感。有句话说得好,年龄无法让你免于爱情的发生,可是爱情在某一程度上却能让你免于衰老。
  关于会否再婚,巩俐坦言:“结婚对我来说没问题,但是要双方都很开心、很愿意,这个很重要。”
  对一个经济独立,精神独立,且人生早已臻于极境的女人而言,爱情已然不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所以,彼此之间更多的是欣赏,而不是依附;是更多的享受,而不是贪占;是更多的珍惜,而不是褫夺。
  当爱情成为美好的清欢时,也是生命返璞归真的过程,不是吗?
  摘自《世界华人周刊》
其他文献
吃要原味的!  黄小宁举起勺子,示意丁武志吃盘子里的凉糕,很好吃的,一天最低可以卖出五百碗!  盛凉糕的明明是盘,咋叫碗呢?丁武志不解。  这个问题黄小宁倒真没想过,可能,老辈人就这么叫的吧。  不然,村口的广告牌上敢大言不惭打上这么一句话——回到回不去的老家。  村叫莫愁村。  据说这里大部分的建筑材料都是老物件,黄小宁是相信这个据说的,在这里,她居然有了恍如隔世的感觉。  才三十出头的黄小宁还
期刊
1  最近,许久没有听到消息的阿娇发了一条微博:“这是我农历生日最好的礼物,谢谢你的爱,下一站幸福。”  這条微博一出,瞬间就引起了网友们极大的关注,曾经那个红极一时、而后又受到致命打击的女孩,如今终于要结婚了。  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阿娇,这一次终于鼓起勇气打开了关闭很久的微博评论,接受着所有人的祝福。真好,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每个人都应该有幸福的未来。  阿娇在我心中一直都是那个唱着《下一站天
期刊
《红楼梦》写爱情写到感天动地,让人总有醍醐灌顶般的感同身受和深深共鸣。写婚姻,却总有点雾里看花,需要你在字里行间去寻找去感知。  比如凤姐和贾琏的婚姻,是如何从“送宫花贾琏戏凤姐”时的甜腻温存,演变到“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冷酷凄惨下场的?比如秦可卿和贾蓉,在可卿嘴里是“从未红过脸儿”的小夫妻,同样的年轻美好,却一个死于与公公偷情做下的心病,一个眷恋着外面的香艳泼辣女子。  这些答案,曹雪芹似乎都没给
期刊
周一上班,单位一位年近50岁的大姐,在黑色小西服的里面,穿了一款粉色的衬衣,立刻有眼尖的年轻人,笑着说:“喜欢粉色,果然是中年少女心呀!”说实话,这位大姐本来肤色很白,一件小小的粉色衬衣让她减龄不少。其实,她日常的衣着打扮,一直可以用“惊艳”两个字来形容,因为不管当季流行什么样的女装,她总是敢于大胆尝试,用她自己的话来形容:“谁不是一天天在变老?关键是不要怕老,更不能被老打败,人老心不老,生活才精
期刊
它是一家花店,目光所及满是鲜花簇拥;它也是一家餐厅,健康又美味的高颜值食物,让吃货们大开眼界。这家店开业两年就爆红网络,还吸引了不少明星远道而来,甚至包括“情歌王子”李健……为圆童年梦 金融丽人裸辞开小店  现年34岁的Karen是北京人。在她印象中妈妈恭俭而腼腆,却是位厨艺高手。小时候,她最爱吃母亲做的咸豆浆,隔夜浸泡的黄豆,一早用豆浆机做出浓浓的豆浆,海碗里放虾皮、紫菜、榨菜、油条碎,一冲就得
期刊
谈女人跟衣服情结,还是跟女人的情感心理不无关系!不信的话,看看周遭女性,应该暗自在琢磨着要减肥了,否则经过一个养肉的冬天,怕是要献丑得发慌啦!还有被时尚杂志追赶的流行风,这头也跟着盘算一下该添置些新行头啦!总之橱窗上一吊挂的春衣,像勾引着正春心荡漾的女人,如何穿得可以不搔首弄姿,又能惹得男人心痒痒的?要不就慰劳自己一下,得光鮮亮丽地走出门去!  其实这年头,火辣的身材,我怀疑男人早腻歪了,虽然我的
期刊
我们知道吃饭有餐桌礼仪,开会有会议礼仪,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都有说道,需要讲究礼节。但你知道吗,床笫之欢时也需要讲礼貌,而且越是亲密爱人之间,就越应该重视这些礼仪。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床上当然也有这一说。如果伴侣抱怨你太粗鲁,你下次温柔一点他便心满意足;如果伴侣吐槽你不讲礼貌,那这事可就大了,因为这意味着你某些不合时宜的举动不只损害了自己的床上形象,更伤害到了对方的自尊。那么床上的礼貌到
期刊
前段时间,因为搬家,整理房间时发现家里东西真多。  很多东西一直放在柜子里,用过一次或者根本就没开封,时间一长,束之高阁,慢慢也就忘记了。直到彻底清理时,才一一浮出水面。  看着那些陌生的物品和玩意儿,我有些都想不通自己是哪根筋不对,又为何而买。  也许当初真的是一见钟情,非买不可;也许是当时以为自己能用得着,但实际上并未用到。  于是,不忍舍弃,就留存乃至遗忘,等被发现重见天日时又老气过时,浪费
期刊
1821年,一艘满载游客和货物的轮船正行驶在大西洋上。一个黑人小孩正光着身子整理被风吹乱的蓬布,突然间风浪骤起,孩子一个没注意掉进了大海里。  他恐惧极了,奋力在巨浪中游动呼喊,希望船上能有人看见他。可此时,船上的人都躲進了船舱里,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货轮一点一点消失……  常年出海,虽然孩子练就了一身游泳的本领,可此时他绝望了。可他不想死,求生的本能让他在冰冷的海水中坚持着。他不停地调整自己的方向
期刊
一家很成功的公司创始人被问及成功之道时回答说:“与启动公司是同一件事,即是把事情做完的紧迫感。”  创业者都有这种紧迫感。如果请企业家列出让其企业启动的关键因素清单,紧迫感一定会被列举在清单中。  无论你多么聪明或者多么有能力,如果你不具有紧迫感,那么你最好是马上拓展它。世上充满了真诚地准备在明天做些事情的能人,然而,明天很少来到他们身上。很多不是那么有才能的人比他们更为成功,那是因为这些人知道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