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从管理学的角度阐释了故事产生的原因,包括权责利不明晰、分工不明确等。并提出了完善组织结构与人员岗位配置、完善规章制度等措施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三个和尚;利益分配;管理机制;团队
引言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寓言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和尚多了,反而没有水喝了。相反,“十根筷子折不断”、“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仔细推敲这两种似乎矛盾的现象,从而为我们找到管理上的好方法。
一、“三个和尚没水喝”现象解析
当寺庙里只有一个和尚时,为了生理需要,他需要自己挑水喝。而且挑回来的水都归他一人所有,他的付出和收益成正比,有多少付出,相应的就有多少回报。当寺庙里有两个和尚时,为了生理需要,他们也必须喝水,然而,谁都不想付出努力,都想着对方会挑水。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二人之间可以通过商量,达成共同抬水的目的。当寺庙里有三个和尚时,为了生理需要,他们仍需喝水。可是挑水的工具最多只能容下两人,第一个和尚认为自己的资历老,理应休息;第二个和尚觉得自己来的虽然比他晚,但也需要休息;第三个和尚绝不想让那两个和尚游手好闲,也不挑水。就这样僵持不下,导致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窘境。
每个和尚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都不愿意利益共享。由于人多之后,三个和尚之间形成了一个小团队,每个和尚都有了偷懒的空间,搭便车的现象也会随之产生。因而,利益分配上的矛盾会导致三个和尚比着偷懒,造成了人手增加,但效率大大降低。
这种现象是一种“责任分散”,如同我们现今社会去扶摔倒老人。当一名老人摔倒在地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路过的行人会主动上前关照,更不会担心被老人讹;而当老人摔倒在地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时,路上的行人变多了,可是上前关照的人极少,“看客”变多,担忧也增多了。这是因为人少时,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就大,而当人多时,责任和义务通过分担,每个人承担的便会减少,从而造成了每个人互相依赖的“偷懒”行为。
二、“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
(一)权责利关系不明晰
三个和尚作为一个集体,挑来的水是大家共享的。而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所有的集体成员都可以从中受益。有些和尚喝水喝得多,有些和尚喝水喝的少,共同挑来的水就会由于每人获益不同,造成每个人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因而,造成了一种不公平。理性的经济人只有在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才会考虑集体利益。产权不明晰、责任不到位、利益分配不均衡,最终造成了“三个和尚没水喝”。
(二)分工不明确
寺庙里缺乏规范的规章制度,三个和尚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有效地沟通与协作机制,挑水任务也就无法完成,更无法责任到人,造成了彼此相互推卸责任、推诿扯皮。
(三)管理主体设置不健全
在寺庙里,三个和尚组成的集体也被称为一个非正式组织。由于没有推选出一名管理者,缺乏管理的主体,组织变得非常松散,因而也是没有效率的。
(四)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们上文提到了寺庙里的三个和尚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组织,那么组织的运行就需要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以及竞争机制来维护。由于缺乏监督机制,三个和尚挑水的过程中出现了怠工、偷懒的现象;由于缺乏激励机制,每个和尚都不愿意多干活,没有上进心;由于缺乏竞争机制,每个和尚都不担心失业,也不会为了工作而付出努力。
(五)团队意识不强
从三个和尚自身来看,他们为了减轻个人劳动负担,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都想着占集体的便宜,没有人愿意为集体做出贡献,没有形成一种团队的互帮互助意识。
三、“三个和尚没水喝”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组织结构与人员岗位配置
首先要完善寺庙的组织结构建设,从三个和尚中选择一名管理意识强、能以身作则的和尚作为领导者。由他来指挥其他两个和尚挑水工作,并作为监督人,对挑水和尚的工作进行控制。
其次,完善另外两名和尚的工作职责。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各司其职。
(二)完善规章制度
为解决三个和尚权责利分工不明晰,需设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各个和尚依章办事,依靠制度来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明确各在在自己的岗位上应尽到的责任、义务和应享受的权利。健全并落实岗位责任,是其工作程序化和标准化。
(三)健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没有竞争、没有奖惩,就没有进步可言。通过健全完善寺庙的竞争机制,奖惩罚懒,调动三个和尚工作的积极性。将和尚的管理工作、挑水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与其工资、奖金以及贡献度挂钩。
(四)加强团队意识培训
我们知道大雁成群结队飞行会减少30%的阻力,几只大雁轮流担当领头任务。它们通过协同合作,从而如期到达目的地。所以,要将“大雁法则”传授给三个和尚,加强对三个和尚团队意识的培訓,培养他们的互帮互助意识,在提高整个团队利益的前提下,最大化个人利益。
四、总结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反应了管理上人多反而效率降低的问题,这种现象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现象其实并不是不能共存的,只是因为缺乏有效地管理机制,造成了团队意识的降低。通过健全管理机制、竞争机制与奖惩机制,并加强每个成员团队意识的培养,依旧可以到达到1+1>2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俊勇.实施正确有效的管理——关于”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思考[J].当代经理人,2006.
[2]李泽星.”三个和尚没水喝”的行为分析——基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分析比较[J],商场现代化,2012.
[3]张翕.三个和尚有水喝:公共管理学的基本原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作者简介:
刘雨枫(1990—),山东德州人,现为兰州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流通理论与营销管理。
关键词:三个和尚;利益分配;管理机制;团队
引言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寓言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和尚多了,反而没有水喝了。相反,“十根筷子折不断”、“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仔细推敲这两种似乎矛盾的现象,从而为我们找到管理上的好方法。
一、“三个和尚没水喝”现象解析
当寺庙里只有一个和尚时,为了生理需要,他需要自己挑水喝。而且挑回来的水都归他一人所有,他的付出和收益成正比,有多少付出,相应的就有多少回报。当寺庙里有两个和尚时,为了生理需要,他们也必须喝水,然而,谁都不想付出努力,都想着对方会挑水。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二人之间可以通过商量,达成共同抬水的目的。当寺庙里有三个和尚时,为了生理需要,他们仍需喝水。可是挑水的工具最多只能容下两人,第一个和尚认为自己的资历老,理应休息;第二个和尚觉得自己来的虽然比他晚,但也需要休息;第三个和尚绝不想让那两个和尚游手好闲,也不挑水。就这样僵持不下,导致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窘境。
每个和尚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都不愿意利益共享。由于人多之后,三个和尚之间形成了一个小团队,每个和尚都有了偷懒的空间,搭便车的现象也会随之产生。因而,利益分配上的矛盾会导致三个和尚比着偷懒,造成了人手增加,但效率大大降低。
这种现象是一种“责任分散”,如同我们现今社会去扶摔倒老人。当一名老人摔倒在地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路过的行人会主动上前关照,更不会担心被老人讹;而当老人摔倒在地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时,路上的行人变多了,可是上前关照的人极少,“看客”变多,担忧也增多了。这是因为人少时,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就大,而当人多时,责任和义务通过分担,每个人承担的便会减少,从而造成了每个人互相依赖的“偷懒”行为。
二、“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
(一)权责利关系不明晰
三个和尚作为一个集体,挑来的水是大家共享的。而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所有的集体成员都可以从中受益。有些和尚喝水喝得多,有些和尚喝水喝的少,共同挑来的水就会由于每人获益不同,造成每个人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因而,造成了一种不公平。理性的经济人只有在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才会考虑集体利益。产权不明晰、责任不到位、利益分配不均衡,最终造成了“三个和尚没水喝”。
(二)分工不明确
寺庙里缺乏规范的规章制度,三个和尚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有效地沟通与协作机制,挑水任务也就无法完成,更无法责任到人,造成了彼此相互推卸责任、推诿扯皮。
(三)管理主体设置不健全
在寺庙里,三个和尚组成的集体也被称为一个非正式组织。由于没有推选出一名管理者,缺乏管理的主体,组织变得非常松散,因而也是没有效率的。
(四)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们上文提到了寺庙里的三个和尚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组织,那么组织的运行就需要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以及竞争机制来维护。由于缺乏监督机制,三个和尚挑水的过程中出现了怠工、偷懒的现象;由于缺乏激励机制,每个和尚都不愿意多干活,没有上进心;由于缺乏竞争机制,每个和尚都不担心失业,也不会为了工作而付出努力。
(五)团队意识不强
从三个和尚自身来看,他们为了减轻个人劳动负担,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都想着占集体的便宜,没有人愿意为集体做出贡献,没有形成一种团队的互帮互助意识。
三、“三个和尚没水喝”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组织结构与人员岗位配置
首先要完善寺庙的组织结构建设,从三个和尚中选择一名管理意识强、能以身作则的和尚作为领导者。由他来指挥其他两个和尚挑水工作,并作为监督人,对挑水和尚的工作进行控制。
其次,完善另外两名和尚的工作职责。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各司其职。
(二)完善规章制度
为解决三个和尚权责利分工不明晰,需设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各个和尚依章办事,依靠制度来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明确各在在自己的岗位上应尽到的责任、义务和应享受的权利。健全并落实岗位责任,是其工作程序化和标准化。
(三)健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没有竞争、没有奖惩,就没有进步可言。通过健全完善寺庙的竞争机制,奖惩罚懒,调动三个和尚工作的积极性。将和尚的管理工作、挑水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与其工资、奖金以及贡献度挂钩。
(四)加强团队意识培训
我们知道大雁成群结队飞行会减少30%的阻力,几只大雁轮流担当领头任务。它们通过协同合作,从而如期到达目的地。所以,要将“大雁法则”传授给三个和尚,加强对三个和尚团队意识的培訓,培养他们的互帮互助意识,在提高整个团队利益的前提下,最大化个人利益。
四、总结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反应了管理上人多反而效率降低的问题,这种现象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现象其实并不是不能共存的,只是因为缺乏有效地管理机制,造成了团队意识的降低。通过健全管理机制、竞争机制与奖惩机制,并加强每个成员团队意识的培养,依旧可以到达到1+1>2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俊勇.实施正确有效的管理——关于”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思考[J].当代经理人,2006.
[2]李泽星.”三个和尚没水喝”的行为分析——基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分析比较[J],商场现代化,2012.
[3]张翕.三个和尚有水喝:公共管理学的基本原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作者简介:
刘雨枫(1990—),山东德州人,现为兰州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流通理论与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