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开创性个性,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实际上是中职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中职生就业能力,使中职毕业生获得持久的就业和职业生涯保障。
关键词:创业教育;中职生;就业能力
1.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在1989年11月底12月初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东京会议报告指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培养个人的开创性个性,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从狭义上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中职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中职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就业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中职生创业不应仅仅作“创办企业”的狭义理解,而更具有广义上的开创事业、开拓事业、开拓业绩等含义,创业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自主创业上,更包括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升。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2.创业教育与中职生就业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践,深入认识扩大就业的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这个背景下,创业教育与中职生就业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1)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迫切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创业教育。
随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快速蔓延,发展中的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各项经济指标自2008年9月份以来出现了大幅下滑之势,学校所在的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受到很大的冲击,其中以苏州、无锡外资制造企业最具代表性。面对这种形势,中职生选择自主创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社会劳动力就业,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对于缓解国家就业压力不失为一条道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目标应着眼于中职生培养的全过程,立体式、全方位地建立切实可行的中职生创业教育模式,促进中职生就业。
(2)中职生被动就业现象的严重性迫切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创业教育。
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部分专业设置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加之对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使得一些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性较强、自卑心理较重等问题;在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等方面也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从而导致中职毕业生和就业市场之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需失衡。不少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等机遇、靠学校、要待遇”的心态,“单位就业”的传统观念在中职生中占有很大市场;甚至,部分中职生中还存在着“有业不就”和“自愿性失业”等现象。面对这些现象,通过在中等职业学校构建符合中等职教特点和学生特点的创业教育体系来帮助中职生提高就业能力、开发创业意识,增强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使之从以往那种单纯被动就业转向积极的自主择业和创业。
3.以创业教育提升中职生的就业能力
中职生就业受到国家政策、经济体制、劳动力市场和中职生就业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而中职生就业能力则是影响其就业的根本原因。创业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以及“对人的发展的提高”,对中职生而言,创业教育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就业能力的提升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中职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及构成。
就业能力在英语中称为employability。国际劳工组织(ILO)将就业能力定义为:可以加强个人通过利用可得到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以获得和保持体面劳动,在企业内部或在各种职务间晋升,以及应对技术与劳动力市场条件变化的和可随身携带的能力及资格。
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对就业能力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指出了其涵盖的16项技能。这16项技能分为5个类别:基本胜任力(阅读、写作、计算)、沟通能力(说和听)、适应能力(问题解决、创造性地思考)、群体效果(人际技能、团队工作、协商能力)和影响能力(理解组织文化、分享领导)等。
虽然关于就业能力具体包括一些什么能力,至今仍没有定论。但综上所述,中职生就业能力是指中职生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是中职生拥有的对雇主有吸引力的一系列的技能、理解力和个体特质的组合。其核心为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求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以创业教育提升中职生的就业能力。
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中职生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创业教育的关键,是要科学地构建新型教育模式,建立健全创业教育机制,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从根本上促进中职生就业。
①创业教育夯实中职生的专业能力。
专业既是学校组织教学的基本单元和载体,又是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大量的事实表明,专业建设情况直接影响中职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缺少专业教育的中职毕业生,不但给就业带来严重压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整个国家的建设发展与经济增长。创业教育在教学中明确强调中职生应具备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非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商业知识、法律知识和一定的管理知识,通过这些,使中职生眼界更开阔,认识更全面。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灵活地结合不同专业开展,同时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引入与专业相关的创业教育项目,增加专业知识强化课程和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夯实中职生的专业能力。
②创业教育培养中职生的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未来社会竞争的焦点也在于学习能力。中职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在校期间学好知识的需要,也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何让中职生“学会学习”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让中职生“学会学习”,通过探索新型教育模式,帮助中职生正确看待自身不足,从而树立科学的学习观,把学习创新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中职生的学习能力。
③创业教育增强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在校中职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而创业教育通过大力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创业素质类竞赛、勤工助学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可以让学生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中提高中职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从而缩短与社会的差距,提高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④创业教育提升中职生的求职能力。
在创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到企业、市场、管理、风险投资、创业家和实业家等方面的知识,扩大了知识视野,加深了对企业运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了解。同时,通过一些创业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接触企业、社会和企业家,这些活动都有助于中职生进一步更新求职观念、改变求职意识、提升求职的基本素质和增强求职创业能力,扩大就业的选择范围,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地求职向主动创业转变。
⑤创业教育提高中职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目前的中职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于特立独行,缺乏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种“独善其身”的做法,恰恰与创业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单打独斗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竞争已不再是单独的个体之间的斗争,而是团队与团队的竞争,组织与组织的竞争,许许多多困难和挫折的克服,都不能仅凭一个人的勇敢和力量,而必须依靠整个团队。创业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实践性活动,团队协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创业教育是着重围绕实践和培养团队精神来开展的,这种团队协作学习的教育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参与课程学习的每一位中职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创业教育在现阶段不能仅被看只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而应该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构建新的中职生就业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顺应时代潮流服务社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创业教育;中职生;就业能力
1.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在1989年11月底12月初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东京会议报告指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培养个人的开创性个性,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从狭义上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中职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中职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就业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中职生创业不应仅仅作“创办企业”的狭义理解,而更具有广义上的开创事业、开拓事业、开拓业绩等含义,创业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自主创业上,更包括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升。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2.创业教育与中职生就业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践,深入认识扩大就业的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这个背景下,创业教育与中职生就业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1)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迫切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创业教育。
随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快速蔓延,发展中的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各项经济指标自2008年9月份以来出现了大幅下滑之势,学校所在的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受到很大的冲击,其中以苏州、无锡外资制造企业最具代表性。面对这种形势,中职生选择自主创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社会劳动力就业,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对于缓解国家就业压力不失为一条道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目标应着眼于中职生培养的全过程,立体式、全方位地建立切实可行的中职生创业教育模式,促进中职生就业。
(2)中职生被动就业现象的严重性迫切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创业教育。
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部分专业设置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加之对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使得一些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性较强、自卑心理较重等问题;在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等方面也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从而导致中职毕业生和就业市场之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需失衡。不少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等机遇、靠学校、要待遇”的心态,“单位就业”的传统观念在中职生中占有很大市场;甚至,部分中职生中还存在着“有业不就”和“自愿性失业”等现象。面对这些现象,通过在中等职业学校构建符合中等职教特点和学生特点的创业教育体系来帮助中职生提高就业能力、开发创业意识,增强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使之从以往那种单纯被动就业转向积极的自主择业和创业。
3.以创业教育提升中职生的就业能力
中职生就业受到国家政策、经济体制、劳动力市场和中职生就业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而中职生就业能力则是影响其就业的根本原因。创业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以及“对人的发展的提高”,对中职生而言,创业教育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就业能力的提升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中职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及构成。
就业能力在英语中称为employability。国际劳工组织(ILO)将就业能力定义为:可以加强个人通过利用可得到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以获得和保持体面劳动,在企业内部或在各种职务间晋升,以及应对技术与劳动力市场条件变化的和可随身携带的能力及资格。
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对就业能力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指出了其涵盖的16项技能。这16项技能分为5个类别:基本胜任力(阅读、写作、计算)、沟通能力(说和听)、适应能力(问题解决、创造性地思考)、群体效果(人际技能、团队工作、协商能力)和影响能力(理解组织文化、分享领导)等。
虽然关于就业能力具体包括一些什么能力,至今仍没有定论。但综上所述,中职生就业能力是指中职生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是中职生拥有的对雇主有吸引力的一系列的技能、理解力和个体特质的组合。其核心为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求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以创业教育提升中职生的就业能力。
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中职生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创业教育的关键,是要科学地构建新型教育模式,建立健全创业教育机制,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从根本上促进中职生就业。
①创业教育夯实中职生的专业能力。
专业既是学校组织教学的基本单元和载体,又是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大量的事实表明,专业建设情况直接影响中职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缺少专业教育的中职毕业生,不但给就业带来严重压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整个国家的建设发展与经济增长。创业教育在教学中明确强调中职生应具备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非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商业知识、法律知识和一定的管理知识,通过这些,使中职生眼界更开阔,认识更全面。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灵活地结合不同专业开展,同时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引入与专业相关的创业教育项目,增加专业知识强化课程和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夯实中职生的专业能力。
②创业教育培养中职生的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未来社会竞争的焦点也在于学习能力。中职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在校期间学好知识的需要,也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何让中职生“学会学习”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让中职生“学会学习”,通过探索新型教育模式,帮助中职生正确看待自身不足,从而树立科学的学习观,把学习创新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中职生的学习能力。
③创业教育增强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在校中职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而创业教育通过大力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创业素质类竞赛、勤工助学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可以让学生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中提高中职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从而缩短与社会的差距,提高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④创业教育提升中职生的求职能力。
在创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到企业、市场、管理、风险投资、创业家和实业家等方面的知识,扩大了知识视野,加深了对企业运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了解。同时,通过一些创业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接触企业、社会和企业家,这些活动都有助于中职生进一步更新求职观念、改变求职意识、提升求职的基本素质和增强求职创业能力,扩大就业的选择范围,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地求职向主动创业转变。
⑤创业教育提高中职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目前的中职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于特立独行,缺乏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种“独善其身”的做法,恰恰与创业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单打独斗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竞争已不再是单独的个体之间的斗争,而是团队与团队的竞争,组织与组织的竞争,许许多多困难和挫折的克服,都不能仅凭一个人的勇敢和力量,而必须依靠整个团队。创业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实践性活动,团队协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创业教育是着重围绕实践和培养团队精神来开展的,这种团队协作学习的教育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参与课程学习的每一位中职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创业教育在现阶段不能仅被看只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而应该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构建新的中职生就业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顺应时代潮流服务社会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