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87s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孕对于女性来说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件莫大的喜事。当家里即将有一个新的小生命到来时,全家人都会欣喜不已,但又紧张和担心怀孕过程会发生意外。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孕期检查和孕期保健工作开展得越来越好,为保障母婴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下将为女性朋友们介绍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内容。
  1孕期保健内容
  女性一旦发现自己怀孕就應开始积极进行产检。若女性在怀孕前从未做过妇科检查,那么在首次产检时,还要做妇科基础检查,同时通过超声检查确定宫内妊娠以及孕龄。通常情况下,整个孕期至少要接受8次产检,随着孕周的增加,检查内容也会随之改变。
  1.1 孕早期
  通过B超检查确定怀孕后需到当地医院领取孕期母子健康手册、建卡,此后每次产检都要携带母子健康手册;确定孕周,推算预产期;测身高、体重、血压;进行妇科检查。并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HIV筛查等必查项目,以及细菌性阴道病检测、宫颈分泌物检测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HCV筛查、心电图、甲状腺功能等备查项目。国家近些年提倡产妇在早期一并进行唐氏筛查和地中海贫血检查。另外,根据产妇个人情况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记录在册,同时对妊娠风险检测结果做出反馈,妊娠风险较高的女性需考虑终止妊娠。
  1.2 孕中期
  进入孕中期之后,需保持每月1次的孕期检查频率,主要目的是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这一阶段还需要进行产前筛查和唐氏筛查,并对部分孕妇可能存在的妊娠并发症展开指导。例如,若孕中期的唐氏筛查结果显示孕妇存在异常,应第一时间进行遗传咨询,避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发生,同时保证其他检查按期进行,如比较容易被忽略的24周后需进行的糖尿病筛查以及抗D滴度复查。另外,同样强调高危产妇需按医嘱接受检查,并接受高危妊娠专案管理。
  1.3 孕晚期
  进入孕晚期后,产检频率增加。孕36周之前每半个月检查1次,孕37~40周则需提高检查频率至每周1次,孕40周之后需每周产检2次。孕晚期主要保持对胎心的严密监测,必要时需进行脐血流检测等,并教会孕妇胎动的自我监测方法。孕周满28周之后应每日早中晚进行3次胎动监测,每次监测时间为1 h。若胎动频率降低比较明显,需注意是否存在胎儿缺氧问题,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2产前检查内容
  产前检查不仅包括为妊娠期妇女开展的一系列医疗检查,在深入了解产妇健康状态和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的基础上,还需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给出护理建议。例如,有的孕妇可能出现影响胎儿发育的妊娠高血压,临床医师应针对病情给出正确的妊娠建议和指导,尽可能保障孕妇自身健康及胎儿的生长发育不受疾病的影响。
  2.1 时间安排
  妊娠6周之后就可以进行首次产检,整个孕期的产检次数为8次或以上,初产妇及高危孕妇按需增加产检次数,有一定个体差异。
  2.2 检查内容
  产检时,产科医生会仔细询问产妇的相关信息,包括初潮年龄和月经周期、婚育史、既往健康状况、家族史等。若非初次生产,既往生育史也是临床医生需要着重了解的内容,若此前生育存在难产、死胎、死产等问题,最好将相关资料一并交予医生。双方家族史中若存在缺陷问题或家族遗传疾病,需记录在册,这可能会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
  为保障安全生产,应科学推算预产期。临床常用的预产期计算方法不适合于月经周期不规律的产妇,最好根据孕早期B超检查、宫底高度等信息进行判定。
  2.2.1 全身检查
  BMI指数可用于预测骨盆狭窄情况出现概率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概率。孕妇的血压水平可以预估其在妊娠时机体循环系统的耐受度,从而根据这一评估结果展开优化指导。如慢性高血压孕妇在早期就需要积极控制血压,注意日常饮食。研究表明,患有牙周炎的孕妇可能比较容易出现感染性早产,因此,建议女性在备孕期间进行全面的牙齿检查,纠正口腔疾病。
  2.2.2 产科检查
  宫高指的是耻骨联合上缘至子宫底部的距离,被视作产科检查中的重要参照指标。当宫底超出正常范围时,需考虑产妇是否孕有双胎,也有可能是因为胎儿体积过大或羊水过多所致。腹部过小也要注意判断胎儿是否有发育受限或发育畸形的问题。
  孕早期就需进行阴道及宫颈的检查,检查时间为孕6~8周。部分未做过孕前检查的孕妇除了要接受与其他产妇一致的常规检查项目外,还要额外观察宫颈细胞情况,若存在异常,需借助阴道镜检查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在孕晚期可以在进行阴道检查的同时进行骨盆测量,如出口平面正常可以选择阴道试产。
  3结束语
  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对于顺利、安全妊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也不能忽视,只有“两手抓”,才能大大提高产妇分娩安全,避免胎儿出现异常。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生活习惯和节奏的改变,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多,有研究数据表明,我国腰椎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人的一生中,80%的人都有过腰痛经历。据悉,我国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亿,发病率仅次于普通感冒。现在年轻人的压力与日俱增,腰椎病的发病也呈现低龄化趋势,年轻群体长期伏案学习与工作也容易引发腰椎病。腰椎病指的是一类以椎间盘退变为主要原因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椎间孔椎间隙狭窄,腰椎椎体滑脱关
期刊
1什么是癫痫病?  癫痫病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是由很多种病因共同导致的临床综合体病症,这种慢性疾病源于大脑神经元的突发性异常放电,可致使大脑功能出现短暂性障碍。因为神经元异常放电的位置和范围不一样,所以受到障碍的表现也不一样,一般体现为运动障碍、感觉或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等,这类疾病的发作具有突然性、反复性和不易控制性。  癫痫的发病率与年龄变化呈现负增长趋势。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10岁以下小孩的发
期刊
正常人胸腔膜内均有一定量的液体,但若液体量超过正常范围便可发生胸腔膜积液。研究发现,胸腔膜积液多见于单侧,其中以左胸较为常见。那么,诱发左胸腔积液的原因是什么呢?该怎么处理呢?下面跟随笔者一起了解一下吧。  1左胸腔积液的病因有哪些?  各疾病的治疗均需结合诱发原因提高治疗针对性。正常情况下,胸腔中存在一层薄薄的液体,少量液体会保持呼吸通畅,且液体不是静止不动的,每次呼吸均会影响液体的滤出、吸收,
期刊
前置胎盘是指妊娠28周以后,胎盘位置低于胎先露部,附着于子宫下段、下缘覆盖或达到宫颈内口。前置胎盘极易引发产后大出血、休克等现象,同时,前置胎盘患者还常伴有胎盘植入,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和首要原因。所以,前置胎盘处理不正确将危及母婴安全。  1前置胎盘的具体分类  根据最新的临床指南,前置胎盘可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和低置胎盘。经临床多项研究证实,流产、产褥感染为前
期刊
盆腔炎性疾病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盆腔炎性疾病多发于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初潮前、绝经后或未婚者很少发病。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方法有很多,以下主要讲解盆腔炎性疾病的中医治疗和护理方法。  1什么是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指女性上生殖系统的一组感染性疾病,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多个部位,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病情轻者症状可见下腹疼痛、
期刊
母乳喂养是产后最佳且首选的喂养方式,对新生儿及产妇自身均有一定的益处。但是近几年来,剖宫产率逐年增加,身体疼痛、身体活动受限等会导致剖宫产产妇情绪变差,甚至不愿意接受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优势有很多,分娩后尽快选择母乳喂养不仅能为新生儿提供天然营养品,促使新生儿健康成长、发育,还能加速产妇宫缩,促进产后身体恢复。了解母乳喂养的优势,合理指导剖宫产产妇接受母乳喂养是很重要的。  1母乳喂养都有哪些
期刊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受到长期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或反复感染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等。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为5%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不断衰退,老年人成了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发病群体。慢性支气管炎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因此,其护理工作显
期刊
阑尾炎是因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有急性与慢性之分。临床上以急性阑尾炎多见,慢性阑尾炎并不常见,但其危害不容忽视,应从日常生活入手,积极防治。  1什么是慢性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是指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所遗留的阑尾慢性炎性病变。慢性阑尾炎可分为原发性慢性阑尾炎和继发性慢性阑尾炎两种类型。原发性慢性阑尾炎起病隐匿,症状发展较缓慢,呈间歇性发作,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几个月至几年不等,病初无典型急性发作
期刊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失调疾病,如果患者体内血糖过高,会导致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代谢紊乱,出现乏力、口渴、体重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糖尿病的特效方法。若不幸患了糖尿病,切勿慌张,需采取科学的处理方式,保持血糖稳定,减轻糖尿病给身体及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很多人只知道糖尿病会影响身体健康,对其并发症知之甚少。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正常生活,还可能
期刊
肿瘤是指机体局部组织细胞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了综合治療时代。首先要对恶性肿瘤进行诊断分期,之后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较大幅度地提高患者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1肿瘤治疗方法有哪些?  1.1 手术切除  对早期或较早期实体肿瘤来说,手术切除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未转移的早期癌症来说,通过手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是完全可以治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