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形制浅谈

来源 :江苏商报·建筑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PV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文章作者从石窟形制入手,探讨了敦煌石窟的建筑规制与风格。[关键字]敦煌石窟;莫高窟;甘肃;窟形;形制
  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178-02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m,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藝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现存洞窟中将近500个洞窟保存有绘画、彩塑的492个,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m、宽30m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
  本文笔者从石窟形制入手,来探讨石窟的建筑规制与风格。关于敦煌石窟的形制及其造型,在相关传世文献及考古文献没有留下可资利用的直接说明,仅仅有如“大像窟”、“涅槃窟”之类以外形特征而命名的记载。今人研究莫高窟的洞窟形制同样采用了这一做法来进行分类。
  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和塑像。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场所。
  1.中心塔柱窟
  中心塔柱窟又称中心方柱窟、中心柱窟、塔庙窟。主要出现于北魏、西魏、北周时期。莫高窟现存中心塔柱窟有二十八个,其中北魏十一个,西魏两个、北周三个、隋代四个、唐至元代八个。其典型者如北魏第254、第248窟,北周第428窟等。
  敦煌莫高窟早期石窟以中心塔柱式窟最为典型。这种窟形是对塔庙形佛寺的模仿,是在西域形成并传入敦煌的。中心柱窟是因洞窟主室内设有一塔形柱而得名。这类窟是莫高窟北朝洞窟的典型形制。基本形制的特点是:平面为长方形,分为前后两部分空间,中心柱位于后半部并且直通窟顶,在其上面开龛;前部为“人字披”顶,也有平顶者或其他者,后部为平顶。
  这种窟中的中心塔柱把全窟分成前后两个空间。这种形式体现了石窟建筑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实用性的特点。前部是供信佛“礼拜”的殿堂式的空间;后部的供“绕行”的甬道式空间,是专门为佛教徒绕塔观像而设的。在这种窟形的主室前半部的宽敞空间的南北两壁,绘制有大量的说法图和千佛像,使整个墙面整体对称,让人感觉到稳定。
  这种窟中建有一似塔形建筑的中心柱,使得窟内变得更具有空间立体感和神秘性,多变的方位使得洞窟内佛教的宗教意义加强,也让人体会到了宗教的幽深的、神秘的、飘渺的美,营造了神秘、幽深的意境。因此这种窟形最能集中体现洞窟观像、礼拜的功能与造窟意义。
  2.覆斗顶窟
  覆斗顶窟,通常平面为方形,正面开佛龛,窟顶部分由四壁各向中心呈斜坡形,至中心收成一个方形并向上凸起一定高度,称为藻井。藻井内还往往有三层套叠的方格,每一层旋转45度角,并向内缩小,三层叠进,故称叠涩式藻井。由于整个窟顶如倒覆之斗形,故称为覆斗顶。覆斗顶的四个斜向坡面称为“披”。这样窟顶的石窟就称为覆斗顶窟。
  敦煌莫高窟时代最早的覆斗顶窟是北凉的第272窟,这是一个平面接近正方形的洞窟,在后壁开有一个穹窿顶佛龛,洞窟的顶部近似覆斗状,坡度较缓和,窟顶四披边沿没有明确的棱角,以弧形转角,尚有穹窿顶的余意。严格地说,本窟的窟顶介于穹窿顶与覆斗顶之间,有西域穹窿顶石窟的影响。从中央的藻井来看,则是后来覆斗顶窟中一直沿用的叠涩式藻井的形式,所以依然把它归入覆斗顶窟的类型。窟顶中央的藻井向上凸进,井心为三重方格套叠,方格浮塑出,涂红色,内层方格比外层方格向上高出少许。第一层方格内为一朵圆形大莲花,周围的绿色表现水涡,并在四角各有一朵小莲花。第一层与第二层方格交错处形成的三角内绘火焰纹,第二层方格与外层方格的交错处各绘一身飞天。
  北魏时期的洞窟主要是中心柱窟,没有出现覆斗顶窟。到了西魏时期,才出现了覆斗顶窟。第249窟是典型的覆斗顶窟,洞窟的平面为进深稍长的方形,在后壁中央开有大型佛龛,龛下的基座较低矮,出龛沿,龛形是北朝诸窟中通行的圆券龛。
  西魏第285窟是覆斗顶与禅窟相结合的洞窟,窟顶为覆斗顶。洞窟正面中央大龛,内塑佛像;两侧各一小龛,内塑禅僧像。主室宽6.15m,深6.3m,壁高3.4m,顶高4.7m;南北壁各开4个小禅室,是僧侣们用于坐禅修行的小室。这一洞窟从功能上看,属于多室禅窟,但从窟顶的空间形式来看,它又属于覆斗顶窟,是一座多功能的佛殿。从窟顶中央藻井图案以及四披壁画的布局、构图形式等方面来看,与第249窟十分接近。但是,第285窟在藻井周围画出垂幔及流苏铺向四披的形式,在四壁的上部与窟顶相接的地方也画出帷幔的形式,这些都是第249窟没有的,这表明有把藻井当作一个华盖加以表现的倾向。
  北周以后,中心柱窟逐渐减少,覆斗顶窟的数量大大增加。这一时期的覆斗顶窟以第296、297、299等窟为代表。洞窟平面大体呈方形,正面开龛造像,除了龛内佛像两侧有胁侍的弟子像外,还往往在佛龛外两侧塑出胁侍菩萨像。龛沿略为突出,浮塑的龛柱、龛梁都有较多的装饰。覆斗顶中央的藻井形式大体沿袭了西魏的形式,但由于洞窟的规模都没有像第249、285窟那样大,四披的面积较小,披面的绘画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再没有出现像西魏覆斗顶窟那样全景式的构成,而是作平行的带状布局。   3.殿堂窟
  殿堂窟是敦煌石窟中为数最多的洞窟,这种洞窟的空间较大,像殿堂一样,所以称为殿堂窟。因殿堂窟的平面多作方形,也被称为方形窟。又因其使用功能与寺院佛殿相似,也被称为佛殿窟。这种窟形不仅是莫高窟中经久不衰的窟形还是中国石窟中最具典型的窟型。此窟形与中心柱窟相比,因去掉了中心塔柱,显得空间宽敞,视野开阔。其开阔的空间为容纳隋唐而产生的各种大型经变画提供了巨大的墙面和足够的观赏距离。后壁开凿的凹进式佛龛以及龛内林立的塑像也为这个结构单纯的空间增加了纵深感。此窟形空间的宽敞、平和、简明和其覆斗顶,使窟内充满了庄严、圆满、舒缓、宁静的精神氛围。西魏第249窟,平面方形,正壁开一大龛,覆斗顶形式,这种窟形成为方形殿堂窟的典型式样,只是在龛的形制上有所差别,有圆拱龛、双层龛、单层龛、盝顶龛。
  以笔者之见,殿堂窟作为莫高窟中经常出现的窟形和中国石窟中最具典型的窟形的原因是与其平面为方形有关的。方形平面不仅符合中国传统建筑平面的一般规矩,也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中的“地方观念”,还体现出中国陵墓建筑文化的“以方为贵”的伦理观念。在美学上,是理性与阳刚之气的象征。
  4.大像窟
  大像窟的建筑形式是中国传统木结构的殿堂建筑与印度石窟建筑结合的产物。由于佛像通体的高大和外观的气派,大像窟往往成为所在寺院的中心。莫高仅有初唐第96窟(即北大像窟,像高33m)和盛唐第130窟(南大像窟,像高26m)两窟。
  5.涅槃窟
  涅槃窟,俗称卧佛窟、睡佛窟,是以涅槃像为主体的洞窟。涅槃窟整体的空间类似于棺椁的形状,主尊佛侧卧于正壁的横榻之上。主要体现的是释迦牟尼佛八十岁时,肉身寂灭,入于涅槃的情景。面积一般比较大,数量不多,莫高窟有148窟和第158窟。
  6.僧房窟
  僧房窟是供僧人生活起居、修禅打坐的洞窟,有的可能是生活于莫高窟“长住百姓”的生活窟,现多废弃。莫高窟现存僧房窟大多数分布于北区,共有六十五个。南区仅仅两窟(第488、第489),洞窟时代为北朝至元代。这种洞窟大小不一,僧房窟一般由前室、甬道、主室构成。内有砾石炕和土坯炕,炕的形状为方形或者长方形,少数呈不规则形。此外,有不少僧房窟附设禅窟,兼有生活起居和修禅的功能。
  7.影窟
  影窟,又称影堂、影室,指绘、塑高僧真容的纪念性洞窟。莫高窟现存影窟有第17、137、139、174、357、364和443窟等7窟,时代从中唐到五代、宋。影窟均附属于主窟,一般位于主窟前室或甬道两侧。洞窟面积大的也不过七、八m2,小的则不及1m2,平面均近似方形,顶部为覆斗顶或平顶,或盝形顶,正壁绘塑高僧像,其余壁面绘经行图或侍者、菩萨等壁画。
  8.禅窟
  禅窟是供僧人禅修、诵经的洞窟,有多室和单室之别。一般是在主窟左右两壁各开凿仅供坐禅用的小型禅窟三个或四个。莫高窟南区现存有编号的禅窟三座。近年莫高窟北区考古发掘发现一些不同形式的禅窟,时代从北凉至元代。禅窟可分三类:第一类是主窟开龛的佛殿窟附设成组的禅窟,第二类是专为禅行的单室禅窟,均位于北区,数量有六十六个,第三类是多室禅窟,均位于北区,数量有十个,多有前室、中室、后室。莫高窟第285窟是保存最完好、壁画绘制最精美的禅窟代表窟:方形覆斗顶窟形,西壁开三浅龛,中间塑主尊一身,两侧各塑一禅僧;南、北壁各开四个小禅室,洞窟中心有一低矮的小方台,其形制将禅修与殿堂及右旋礼仪的内容集于一窟之中。
  9.瘞窟(音同“義”)
  瘞窟为安葬僧人尸骨的洞窟,有的也可能用来安葬过世的俗家弟子。莫高窟现存瘞窟均位于北区,共有23个,时代自隋代至元代(或有更早的)。洞窟较小,平面成方形或长方形,制作比较粗糙。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文物队、甘肃省博物馆、嘉峪關市文物管理所.嘉峪关壁画墓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2]段文杰.略论莫高窟第249窟壁画内容和艺术[J].敦煌研究,1983.
  [3]王振复.中国建筑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4]杨泓.高句丽和鲜卑族的考古新发现[C].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5]陈菁.汉晋时期河西走廊砖墓穹顶技术刍议[J].敦煌研究,2006, (3).
  [6]李裕群.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刘菲(1983,8-),男,甘肃敦煌人,现(日本)国学院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史学专攻)博士后期课程在籍,研究方向:考古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整个建筑工程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项目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稳定。实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是国际惯例,对于如何实现对建设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管,切实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我国现行质量监督模式中的现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质量监督工作,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
期刊
[摘 要]文章提出了用灰色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数据序列进行模拟和预测,是结合GM(1,1)和BP网络模型的各自特点对数据序列进行模拟预测和修正,是在灰色模型的模拟和预测基础之上,用神经网络模型对残差序列进行训练和预测,用以修正模拟值,得到精度更高、  可靠性更强的值。该模型运用到变形监测中,对监测对象进行预测,通过实例表明,灰色BP网络模型可以对数据序列进行模拟,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和预测序列的走
期刊
[摘 要]GAMIT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与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 SIO)联合研制的一款GPS处理软件,具有处理速度快、精度高、开源的优势。文章主要介绍了该软件的安装方法并结合全球IGS跟踪站的观测数据来进行基线平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定。  [关键词]GAMIT;跟踪站;GPS基线;均方差  中图分类号:P228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179-
期刊
[摘 要]近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渐渐的向信息化、智能化和技术化发展,这就给我国的建筑施工方面的管理和方式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在建筑施工技术上的创新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升建筑施工创新的水平的建议和策略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185-01  
期刊
[摘 要]文章概述了入河排污口的论证方法,通过分析嘉陵江,南充都京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功能区、水生态的影响,提出了多条污水处理厂运行期的建议。  [关键词]嘉陵江;入河排污口;水功能区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175-01  1总述  1.1论证范围  南充都京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位于高坪区都京坝,嘉陵江左岸崔家山附近。根据
期刊
[摘 要]工程测量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起着重要作用,工程测量出现的误差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文章对工程测量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工程測量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工程测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154-01  工程测量是直接为各项建设项目的勘测、设计、
期刊
[摘 要]文章阐述了在公路工程项目中推行代建制的必要性和准入标准,以及在公路工程项目中代建业务的内容,提出了公路工程项目代建的收费标准。  [关键词]代建制;公路工程;管理;模式;收费标准  中图分类号:TU721.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172-02  世界银行著名道路经济学家艾G·海根与皮尔斯·维克斯认为:传统模式中,政府道路机构既是用其所提供的资金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全国上下已经有一百多个地区与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方针。全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进度取得了相应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内容、途径及方法进行综述,以更快的促进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  [关键词]智慧城市;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TU1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
期刊
[摘 要]文章介绍潘家口防汛自备电站两台卧式机组推力轴承甩油问题的分析改造方法,及其在机组生产运行中的效用。[关键词]推力轴承;甩油;分析;改造  中图分类号:TK730.322 文献标識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183-01  1. 概况  潘家口防汛自备电站是利用潘家口大坝1号泄洪底孔,在泄洪道铺设钢管,安装两台4000KW卧式混流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型号为HLA
期刊
[摘 要]政府投资城建项目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政府投资城建项目就是使用“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行政管理的独立和分散,政府投资城建项目管理模式呈现多种方式,在文章中,通过对现有项目管理模式中所存在问题进行剖析,从政府、项目法人、代建公司三个层面找出各自的工作范围,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希望能对我国的城建项目建设管理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