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经历双“高考”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2013年那届的理科考生,属于出分再填志愿。我的父母是上世纪80年代前的考生,成绩发榜前,可以根据平时成绩和模拟成绩来定位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虽然有点瞎猫碰死耗子,却可以凭借平时判断和自信,干净利索地完成志愿填报。所以在他们的思维里,从来都是考什么分上什么大学,哪里用得着仔细琢磨。即使每年填报高考志愿的信息到处都是,但是他们很少去关注,因此我的考试成绩一出,全家傻了眼。
  从班主任老师手里接过我的成绩单,与我预估的成绩相差不大,超出一本线20分,但是还没来得及欢呼,班主任就对我说:“这个成绩不上不下,一定要慎重填报志愿。”回家后,我把老师的话传达给父母,全家都慌了。打开学校发的志愿书,那么多学校和专业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爸爸说,还是去学校问问老师吧。
  可是不问老师还好,一问老师,心里更没有底了。班主任说省外好,出去历练历练开阔眼界很有必要;数学老师说省内好,回家方便花销小,还能报个好专业;英语老师说,甭管上什么学校,专业最重要,选个好专业,到哪都有人要。后来去问几个与我相同分数的考生,他们也是举棋不定,有些说学校重要,先占个211大学,有些说热门专业哪个好就选哪个,将来能有个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对于我来说,到底什么是好专业呢?我的小姑从事会计行业,有20年的就业经验,在行业里可谓做得风生水起,打电话三句不离财会,说得爸妈很是心动。意见还没有达成,舅舅就打来了电话推荐医科,依他多年的经验来看,医科工作虽然累点,但是稳定有保障,非常适合女孩子就业,这时,正在上大学的表姐却拍着胸脯保证说:“新闻传媒专业才是行业里的常青树。”
  填报志愿总共三天,一天半都耗在意见分歧上,那个时候,铺天盖地都是高考信息,电视上专家在讲,手机里大家在发,出门到处都是填报志愿的传单,就连来家里串门的邻居都能发表出几个很有说服力的报考意见,可是每个人说到最后,就会来一句:“你们自己决定吧。”眼看着截止的时间越来越近,全家人却一点最终意见都没有。妈说:“这简直就是第二次高考。”我觉得这话说得一点没错,短短两天,我就像经历了两次高考,无数次看到大学的影子,可瞬间又变成了泡沫,我在心里抱怨:报个志愿怎么这么难?
  就在我不知所措时,班主任打电话来说学校为了给学生和家长指导填写志愿,专门请了专家来讲解,让我去听听看。挂掉电话,我和父母迅速去了学校。进门的时候,我看到讲台大屏幕上的四个大字:“你的初心?”专家说:“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前先填志愿再高考,现在的报考信息多了,选择的学校广了,大学更是综合性大学,专业应有尽有,但你们一定得记得自己的初心。你最想做什么?就去选什么?专业没有优劣之分,只在乎你有没有兴趣去做……”如梦初醒,我突然想起一直以来向往的职业——教师,读书学习了十八个青秋,我就是想让自己成为一位站在讲台上传播知识的老师,现在终于有机会实现了,怎么会在众人的意见中迷失自己呢?
  回到家后,我把自己的想法和父母说了,按照我的分数父母帮我从志愿书上找到一些与我高考分数匹配又心仪的大学。根据专家说的彩票论:“第一批志愿就当是买彩票,第二批志愿是買门票,门票是一定要买的,可彩票不填怎么知道能不能中奖?”于是,第一志愿我大胆地填报了录取分比我高考分数稍高的南京师范大学,为了保底,第二志愿填写了我分数高出录取线的省内重点师范院校。
  2013年9月,湛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我携着秋的成熟,坐上了去往南京的列车。而现在,我已经成了一位站在讲台上的人民教师。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