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基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一系列变化和变革,科学教师在实践中也要思考如何更好促进课堂教学。本文就科学课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三方面,提出关于改进科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优化策略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着,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也越来越重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2月15日正式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这是自2001年发布的课程际准发布之后的一次巨大的修订和完善。为贯彻新《课标》精神,指导科学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笔者梳理并形成了新课标下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优化策略。
一、教学方式:以探究学习为主,多种方式相结合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手脑并用,做中学,学中思,是小学科学课与其它课的重要区别之一。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模型制作、种植与饲养、科学实验、科学幻想等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
(一)探究教学,思维为重
探究教学是教师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研究、独立发现问题,通过搜集和处理信息,观察和实验,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方法、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科学探究的每个环节都会涉及多个科学思维方法。在由全班学生或小组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之间思维碰撞、互相鼓励学习,充分练习,逐渐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
(二)学习方法,多样结合
科学素养包括多个维度,不同的素养要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加以培养,但探究式学习不是科学学习的唯一方式。科学教师应尽可能掌握多种科学教学方法和策略,要多采用能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及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如戏剧表演、科学游戏、模型制作、现场考察、科学辩论会等都是学习科学课的有效方式。
二、教学评价:创设真实情景,关注综合应用
评价是诊断,也是反馈。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不仅注重教学结果和学生学业质量的终结性评价,更要结合真实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品制作、科学实践的形成性评价。
(一)评价源于生活,关注能力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和原则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的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具有诊断、反馈、调节、激励、导向、决策等功能,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發展。科学课的评价应源于学生真实生活,一是基于情境,提出真实问题,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团体协作、交流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创新思维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考察学生“会学习”的水平。二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考察学生“会应用”的能力。
(二)评价基于真实情景,综合运用
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更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整合知识,弥补单一知识无法解决社会问题的短板。技术与工程内容的学习,小学生的发明作品,创意机器人的不断面世,为小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思路。为测试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学生再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呈现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及创造性解决的过程,实行定性描述与定量等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是小学科学评价的创新举措。
三、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教学是教师引导和学生学习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促进者,结构性材料的提供者,学生是学习实践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改传统“师道尊严”的教学理念,放手学生,让课堂生动、灵动、互动,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新《课标》强调:科学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习惯,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教师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树立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引导者、支持者、辅助者的角色。第二,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准确定位教学起点。第三,贴近学生实际,激发求知欲。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引导探究等方面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收获的喜悦,就可能会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教学,更易达到教学目标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基于学情,分步推进
对学习者的当前的知识经验、自身能力特征等状况进行分析,掌握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准备状态,是教学的出发点,并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尽管我们难以做到分析每个学习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等因素,但我们必须从两大方面开始着手,一是对学习者学习当前特定的小学科学课内容已经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对科学课学习内容存有的认知态度,也就是确定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二是学习者学习的一般特征进行分析,如学习风格、学习动机、认知方式、焦虑程度、智能和情感特征等。教师做到充分了解学生,教学才能更加深入,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主动,才会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四、总结
此次修订新课标,科学教学虽然面临很多挑战,有太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但同时也在表明小学科学的地位正在日趋提高,人们渐渐地认识到小学科学的价值与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迎合科学教育的改革契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等方面优化教学,释放孩子们的思想,促进他们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邵.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EB/OL].[2017-02-06].
[2]郭小娜.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课程能力发展行动策略[J].今日教育,2017 (02).
[3] 罗星凯等译.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的思想、观点与策略[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甘雪梅. 小学科学实验的分类与教学策略[J]. 湖北教育报刊社,科学课:小学版,2008(12).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优化策略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着,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也越来越重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2月15日正式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这是自2001年发布的课程际准发布之后的一次巨大的修订和完善。为贯彻新《课标》精神,指导科学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笔者梳理并形成了新课标下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优化策略。
一、教学方式:以探究学习为主,多种方式相结合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手脑并用,做中学,学中思,是小学科学课与其它课的重要区别之一。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模型制作、种植与饲养、科学实验、科学幻想等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
(一)探究教学,思维为重
探究教学是教师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研究、独立发现问题,通过搜集和处理信息,观察和实验,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方法、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科学探究的每个环节都会涉及多个科学思维方法。在由全班学生或小组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之间思维碰撞、互相鼓励学习,充分练习,逐渐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
(二)学习方法,多样结合
科学素养包括多个维度,不同的素养要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加以培养,但探究式学习不是科学学习的唯一方式。科学教师应尽可能掌握多种科学教学方法和策略,要多采用能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及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如戏剧表演、科学游戏、模型制作、现场考察、科学辩论会等都是学习科学课的有效方式。
二、教学评价:创设真实情景,关注综合应用
评价是诊断,也是反馈。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不仅注重教学结果和学生学业质量的终结性评价,更要结合真实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品制作、科学实践的形成性评价。
(一)评价源于生活,关注能力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和原则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的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具有诊断、反馈、调节、激励、导向、决策等功能,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發展。科学课的评价应源于学生真实生活,一是基于情境,提出真实问题,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团体协作、交流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创新思维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考察学生“会学习”的水平。二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考察学生“会应用”的能力。
(二)评价基于真实情景,综合运用
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更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整合知识,弥补单一知识无法解决社会问题的短板。技术与工程内容的学习,小学生的发明作品,创意机器人的不断面世,为小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思路。为测试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学生再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呈现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及创造性解决的过程,实行定性描述与定量等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是小学科学评价的创新举措。
三、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教学是教师引导和学生学习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促进者,结构性材料的提供者,学生是学习实践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改传统“师道尊严”的教学理念,放手学生,让课堂生动、灵动、互动,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新《课标》强调:科学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习惯,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教师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树立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引导者、支持者、辅助者的角色。第二,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准确定位教学起点。第三,贴近学生实际,激发求知欲。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引导探究等方面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收获的喜悦,就可能会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教学,更易达到教学目标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基于学情,分步推进
对学习者的当前的知识经验、自身能力特征等状况进行分析,掌握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准备状态,是教学的出发点,并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尽管我们难以做到分析每个学习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等因素,但我们必须从两大方面开始着手,一是对学习者学习当前特定的小学科学课内容已经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对科学课学习内容存有的认知态度,也就是确定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二是学习者学习的一般特征进行分析,如学习风格、学习动机、认知方式、焦虑程度、智能和情感特征等。教师做到充分了解学生,教学才能更加深入,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主动,才会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四、总结
此次修订新课标,科学教学虽然面临很多挑战,有太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但同时也在表明小学科学的地位正在日趋提高,人们渐渐地认识到小学科学的价值与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迎合科学教育的改革契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等方面优化教学,释放孩子们的思想,促进他们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邵.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EB/OL].[2017-02-06].
[2]郭小娜.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课程能力发展行动策略[J].今日教育,2017 (02).
[3] 罗星凯等译.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的思想、观点与策略[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甘雪梅. 小学科学实验的分类与教学策略[J]. 湖北教育报刊社,科学课:小学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