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写作文跟放牛是分不开的,因为每一篇作文都是放牛时在山上写完的。趴在地上写,作文本上就难免会留下蚂蚁的脚印、我的手印,还有牛尾的泥浆……反正最后就成了一个大花本。
有一阵子,我的语文老师见到我的作文本就皱眉,总是教导我说:“你看看你的同桌,本子多干净!”
那一阵我抬不起头,就埋头看同桌的作文,稀烂,写的啥玩意儿嘛!于是,我也皱眉。
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换了语文老师,她叫阎花兰。一开始,她也皱眉,等搞清楚我写作文的姿势之后,她就不介意了。慢慢地,她对我的作文越來越感兴趣,有一次竟然举着作文本对全班同学说:“这是最脏的作文本,但是最好的作文。”搞得我脸红耳热,还是抬不起头。
从此以后,我的作文几乎都成了范文,最过分的是,到了最后,阎老师根本就不预览,直接抓起我那脏兮兮的作文本就给同学们念。太过分了,你说说,遇到这样一个老师,我还能对作文不感兴趣吗?
有一次,阎老师也因为作文批评了我。那是快到期末考试的一个三天假期,老师为了磨炼我们的写作能力,就布置了十篇作文。我毫不含糊,趴在山上“吭哧吭哧”开写。阎老师一翻开我的作文本,我脖子就伸长了,等着迎接表扬呢。可她却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说她明明布置的是完成十篇作文的提纲,说我完全没有听讲……全班同学都目瞪口呆地望着我,惊讶我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虽然挨批,心里却暗自得意。
还有一件事也让我得意至今。老师让我们写《记一次考试》,我写“我埋头答题,老师在教室里巡视,一走到我身边,我就停下笔,不写了,就像母鸡下蛋,不喜欢让人看”。绝对是神来之笔。
一个作文写得好的孩子一定是爱胡思乱想的。那时,牛在山上吃草,唰啦唰啦的声响常常会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世界。我望着山林发呆,傻傻地想:天空是倒过来的海,鸟儿就是海里的鱼呀;山是巨大的船,不知要带着我游向哪里呢;每一棵树都有心脏,只是深深地埋藏在地下……
我爱乱想,也爱胡侃。我只要一开讲,大大小小的放牛娃们都会围过来。有些故事是听来的,有些故事完全是自己胡编的。有一阵子,我一上山就给伙伴们讲《射雕少年》,故事跌宕起伏,情节紧张,悬念丛生,讲到精彩处却突然停住,每天只讲一段,第二天再接着讲。不管伙伴们多么急切,怎样逼我,都是这种规矩。因为下文我自己也不知道,得当天晚上编,第二天才有内容讲。
多年以后,我成为一名写作者,我对写作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童年的记忆上。其实,我就是在努力做一个讲故事的人,劳作了一天,大家围着火堆坐着,我讲故事给大家听。讲得好,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围拢过来;讲得不好,就纷纷起身离开。仅此。
(林冬冬摘自《中国校园文学·少年号》2018年2期)
有一阵子,我的语文老师见到我的作文本就皱眉,总是教导我说:“你看看你的同桌,本子多干净!”
那一阵我抬不起头,就埋头看同桌的作文,稀烂,写的啥玩意儿嘛!于是,我也皱眉。
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换了语文老师,她叫阎花兰。一开始,她也皱眉,等搞清楚我写作文的姿势之后,她就不介意了。慢慢地,她对我的作文越來越感兴趣,有一次竟然举着作文本对全班同学说:“这是最脏的作文本,但是最好的作文。”搞得我脸红耳热,还是抬不起头。
从此以后,我的作文几乎都成了范文,最过分的是,到了最后,阎老师根本就不预览,直接抓起我那脏兮兮的作文本就给同学们念。太过分了,你说说,遇到这样一个老师,我还能对作文不感兴趣吗?
有一次,阎老师也因为作文批评了我。那是快到期末考试的一个三天假期,老师为了磨炼我们的写作能力,就布置了十篇作文。我毫不含糊,趴在山上“吭哧吭哧”开写。阎老师一翻开我的作文本,我脖子就伸长了,等着迎接表扬呢。可她却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说她明明布置的是完成十篇作文的提纲,说我完全没有听讲……全班同学都目瞪口呆地望着我,惊讶我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虽然挨批,心里却暗自得意。
还有一件事也让我得意至今。老师让我们写《记一次考试》,我写“我埋头答题,老师在教室里巡视,一走到我身边,我就停下笔,不写了,就像母鸡下蛋,不喜欢让人看”。绝对是神来之笔。
一个作文写得好的孩子一定是爱胡思乱想的。那时,牛在山上吃草,唰啦唰啦的声响常常会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世界。我望着山林发呆,傻傻地想:天空是倒过来的海,鸟儿就是海里的鱼呀;山是巨大的船,不知要带着我游向哪里呢;每一棵树都有心脏,只是深深地埋藏在地下……
我爱乱想,也爱胡侃。我只要一开讲,大大小小的放牛娃们都会围过来。有些故事是听来的,有些故事完全是自己胡编的。有一阵子,我一上山就给伙伴们讲《射雕少年》,故事跌宕起伏,情节紧张,悬念丛生,讲到精彩处却突然停住,每天只讲一段,第二天再接着讲。不管伙伴们多么急切,怎样逼我,都是这种规矩。因为下文我自己也不知道,得当天晚上编,第二天才有内容讲。
多年以后,我成为一名写作者,我对写作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童年的记忆上。其实,我就是在努力做一个讲故事的人,劳作了一天,大家围着火堆坐着,我讲故事给大家听。讲得好,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围拢过来;讲得不好,就纷纷起身离开。仅此。
(林冬冬摘自《中国校园文学·少年号》2018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