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巧琢王者范 端庄大气成一家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jnqejbr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然,中国当代杰出的女性玉雕大师,其玉雕作品个性分明,与我平时所看到的海派玉雕作品相比又是另外一番风味,让人回味悠长。如法相庄严、手印吉祥的佛教造型系列,时尚精致、造型优雅的近现代题材系列,激发爱国热情的锦绣山河系列,有寓教于玉、以玉言德的国学运用系列,中正典雅、恢弘大气的宫廷风格系列,化腐朽为神奇的浆石巧雕系列。美奂绝伦,令人赏心悦目,可谓是精工巧琢王者范,端庄大气成一家。
  苏然的作品里是满满的皇家味,可以明显地看见文化底蕴深厚,传承着皇家的恢弘大气、造型简洁、雍容华贵之风。
  苏然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北京的成长经历让她对这座城市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而北京也无时无刻以它那独特的文化气息感染着她——这当中既有生活环境中的京腔京韵,也有百姓市井生活的邻里关系,还有北京人豁达风趣的人生态度,更有其作为几代古都的庄严与浑厚的气势。小时候,只要家中有亲戚从外地来京,苏然都会陪着他们去逛北京城的名胜之地。然而不管逛过多少次,每一次她都会发自心底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油然而生出强烈的自豪感。故宫的珍宝馆、北海的九龙壁、天坛的祈年殿、颐和园长廊上的绘画……不但深深地印在了苏然的脑海中,而且在之后她从事玉雕设计时也时常会下意识地冒出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艺术创作者,风格的形成与成长环境和文化熏陶息息相关。
  苏然从小就对玉石非常钟爱,初中毕业后,进入素有玉器界黄埔军校之称的北京市玉器厂技术学校。1990年技校毕业后,苏然被分配到北京玉器厂人物车间,跟随宋世义大师学习玉雕技艺,在玉器行儿里,宋世义是全国著名的玉雕大师,尤以带徒严格著称。正是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在名师的带领下,苏然在文化、美术、审美理论等方面均得到系统训练,为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清两代,京派玉雕的发展壮大始终离不开宫廷气韵的烘托,因为多为皇家制器,京派玉雕始终秉持着皇家的风范.元、明、清三代,皇家诏令下,天下能工巧匠无不汇聚京师,为皇家制作御用器皿。长达600多年的岁月、三个朝代皇家制玉经验的积累,逐步奠定了“京工”的卓绝品质,一时间成为全国玉器加工的翘楚,正所谓“欲得精工,必得京工”。 元代,元大都官营手工业中已经有专门制作玉器的玉工司,而明清两代的官府玉作则分别隶属于御用监和造办处,特别是乾隆皇帝对玉器的崇尚,最大程度地推动了京派玉雕的发展。乾隆二十四年(1759),随着清廷平定了新疆地区准格尔部和回部的动乱,和田玉料得以大量进入宫廷,解决了长期阻滞玉雕发展的原料问题,宫廷玉器生产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乾隆皇帝亲自掌管造办处玉作和内廷如意馆。造办处里的玉匠在乾隆年间不断补充,除全国最好工匠汇集造办处外,更有朝中饱学之士和宫廷画师参与其中。
  苏然作品在设计上也延续了宫廷玉器的大器风格,并巧妙运用各个历史时期的图纹花样,融入其他姊妹艺术,在意境上追求文人的闲情逸致和诗情画意。苏然亲自相玉设计画稿,制作小样,作品构图严谨、料实工精、端庄大气、雍容华贵、底蕴深厚,传承皇家文化,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理念,比如其动物形圆雕,无论是兽类还是禽类,大都丰满圆润、敦实健壮。牌件手把件则较为厚重平稳,虽然有时也作花草缠绕和盘根错枝的艺术处理,但仍不失其淳朴、端庄的地方特点和舒展开朗的京味风格。玉雕作品京味十足,充满了皇家气息。对待每一块玉料,苏然都会深思熟虑,反复考量,从璞料到雕琢成型的每一道工序她都亲力亲为,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苏然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体系,加上工作与兴趣都属于传统艺术的范畴,所以她的审美取向偏于传统和创新的结合、形式美与高雅内涵的结合。因而其制出的玉器中正大气、古朴庄重,既有皇家雍容华贵的风貌,又不失文人闲情逸致的雅趣,无论是造型还是立意方面都堪称极品。苏然的作品中都带有京派玉雕的宫廷艺术印记。如早期的三国故事系列等,以及后来的如诗经、论语这样的国学系列风格,文气十足,底蕴深厚。
  同时苏然很注重深层次的探索,一块块看似简单处理的原石,却将材料尽可能地运用到极致。其实按照行内惯例,通常认为原石的浆石部分是一种瑕疵,应当要剜脏去绺,这是玉工们通常的做法。苏然在实践中看到有些原石籽料,虽然浆石共生,但可以将浆石部分设计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创作的作品《蒙面巫师》《感悟》《沧桑》等,在观赏性和艺术性上丝毫不打折扣,非常符合传统审美,而且在对传统创作理念的革新上还展现了一种“惟一性”,尊重材料,巧妙而完美地将浆石发挥到极致,有着“化腐生肌”的魅力。啥都敢雕,也很好地体现了皇家霸气的味道。
  再如苏然雕刻的玉牌作品中,吸收了清代以来宫廷玉牌的精华,纹饰传承了北京京城皇家的中正大气之风,吸收宫廷斋戒牌、号令牌、进出牌等纹饰,经过她的再创造,让人感到既不失传统,又有新颖的内容在里面。
  苏然玉雕创作理念的根基在于其对儒、释、道经典文化和京城风土人情的研习与领悟,对新时期京派玉雕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佛教是国学系列中的一支,内容延续传统宫廷玉雕佛造像的制式及精神,遵循佛教经典、仪规和固有的程式,造型丰富,形式讲究,内涵深刻,造像恢宏,场景丰盈,容貌端庄秀美,神情庄重而不失慈祥,融注佛理禅心,发散出深邃的文化气息,具有使人向上的正能量。我们知道,皇宫宗教造像是非常讲究的,因此苏然在每一件玉雕造像作品时都非常用心去雕琢,作品蕴含宫廷风格之美。
  苏然的作品无论是从材料上还是工艺上,都居于全国高端玉雕作品的前列,特别是她的作品所彰显出的高雅气质和文化内涵,是其他创作者的作品所不具备的。其作品在全国专业评比中几十次获大奖,获得了行内和玉器收藏者的一致赞誉,成为宫廷风格的代表。其宫廷风格,国学、哲理系列,和田玉籽料原石俏色巧雕,现代题材等作品,厚古博今,不仅继承了北京玉雕雍容富贵、中正大气的艺术特征,更以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及文人色彩独树一帜,融高雅、唯美、严谨、古朴于一体,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气质,使人在品玩玉石之美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实为粲然可观。   作为宫廷玉雕新一代传人,苏然在二十多年的治玉生涯中,不仅创作出了一大批颇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而且在创作理念上突破了传统玉雕的藩篱。由其开创的京城玉作新风,更是成为当代玉雕艺术之典型代表。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苏然正是顺应了时代潮流,成为了宫廷玉雕的代表人物之一。
  苏然的玉雕个性分明,具有典型北派的厚重雄浑之风。体型厚重,继承了北工更注重佩戴和手感、注重精雕细琢的工艺,彰显大气的风格;用料方面也继承了北工多惜料、尽量保留玉料的完整的特点。
  中国玉雕素有“南工”“北工”之分,这不仅是地域上的差异,更是对两种工艺风格的概括。以苏州、扬州、海派为代表的“南工”玉雕讲究雕工的细腻、精致和工巧,而“北工”则是风格豪放、庄重大方、古朴典雅,简约中透着雄厚和稳重。“北工”玉雕是以北京为中心,而在观看了苏然工作室的系列玉雕作品后,应该说苏然不愧为当代京派玉雕的集大成者,独树一帜,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把典型北派的厚重雄浑之风发扬得更加光大。
  例如苏然在玉雕制作时,会非常注意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对玉原胚料进行加工之前会将其把玩许久,直到这块玉的形制特征烂熟于胸,其中隐藏的雕琢之后的模样也在脑海里虚拟完备了每一个细节,然后再构思、画稿,雕刻的过程中又加以不断的修改,根据材料的变化进行思路调整,尽可能保存材料皮色的原汁原味。同时她十分重视玉料的好坏,必须首先保证材料上乘。她没有一味拘泥于古法,而是在不断创新中寻找新的突破,结合东西方的审美眼光与美学技巧,为作品加入现代元素,丰富作品内涵,营造出非凡雅致的意境。而通常南方各派玉雕精益求精,以玲珑取巧,镂空的小巧居多。北工刀法简练,通常在玉石上留出较大面积,形成“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特点。苏然玉雕作品的纹饰风格上也是古朴典雅之风,她始终秉承“简单、简单,再简单”的设计原则,用最简洁的图案,最大限度地展现玉石的自然风采。作品布局简练,朴实大方,形成了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雕刻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运用深浅浮雕、镂空雕和立体圆雕。她在构思和雕刻的过程中又融入了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歌赋甚至哲学、养生学于其中,千山万水都在上面,给人卧游千里之感。
  1995年苏然离开北京玉器厂,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到了深圳,随宋世义老师到一珠宝公司进行翡翠作品的制作,而后又被一公司聘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苏然终以改变保守老套的设计理念,摸清了时尚的脉搏,总能设计出紧跟潮流、适合不同人群的新奇花样。正是深圳艰苦的经历使苏然的玉雕技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让她的设计理念更加开放与成熟,苏然在磨砺中悄然完成了一个从匠人到艺人的美丽蜕变。
  苏然认为所有雕刻在玉石上的图案都只是一种外在的人工装饰,而一件玉雕作品真正的灵魂则在玉石本身。只有雕刻的图案足够彰显玉石的天然魅力,使之与玉石浑然天成,那么它才称得上是件成功的作品。若一味追求技术的高难度,而把复杂的图案雕刻在本就十分完美的玉石上,无疑是舍本逐末,画蛇添足,非但不会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反而会因为图案过于繁琐,而折损玉石本身的魅力,工匠与大师的最大区别概莫能外。因此在雕刻石尽可能的保存玉料这一北工惜料风格在苏然作品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工艺上,苏然有着坚实的造型功底和审美修养,对北派传统表现手法非常熟悉。此外,她长期以来对传统文化艺术心怀热爱与敬畏,对几千年的中国玉文化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再加上她对玉器艺术的认真研习,使其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苏然的作品精致中见博大,是一种具有个人审美特征的、建立在深厚传统玉雕功底基础上的创新。其特点就是善于在实践中着重表现主观审美的情感。她抓住每一块玉材的特点,因材施艺,用心体会独特之处,再通过感悟获取创作灵感。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对这块玉材的创作思想,苏然在主题内容的选择上下了很大功夫。主题内容的选择必须有利于增强现有材料的美,有利于加强玉材的形态特色,因此她的每一件作品都能达到形神兼备,使材料更富有活力、精神和意蕴。
  苏然作为一位女性的玉雕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里融入了女性温柔、细腻的味道。
  一个女人是如何在几乎由男人主宰的玉雕界里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女大师的,其中的辛苦和努力只有她自己知道。苏然,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女性玉雕大师,用一种女性特有的灵心去雕琢美,将承载着中华古韵的美玉一件件呈现在世人面前,件件透露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柔的味道。通过女性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她的作品里经常采用了中国画的构图,经过自己的艺术加工,使得画面的竹石、山峦、花鸟等更有手感和美感,显现着清新、文雅的气质。作品气韵端庄、精致厚重,并散发着浓浓的女性气息。
  作为一位女性,其作品能够达到如此高度和境界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与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密不可分。她创作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气质,观之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平静、淡然又坚不可摧的精神内涵。而这种内涵正与中国自古以来对玉德的理解相契合。苏然能够在浮躁的社会中静下心来,一心钻研玉雕创作,乃至深谙与之相关的古今中外知识。她会根据玉石材料本身的品质、颜色、油性、大小、结构等不同特点进行设计,充分利用每一块玉石的独特性,把传统认为是缺点的地方用俏色巧雕等手法化腐朽为神奇。工艺细腻,立意也很新颖。她会用心体会每一块玉石材料,这与她宁静淡雅的性格有关。然后根据玉石特色,结合传统文学、书画、佛教典故等题材对玉石进行刻画,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理念,同时,她的作品又给人大气厚重、气度非凡之感。
  如她常常采用多层次的设计布局和雕刻手法,也很好地体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风格,凹凸阳纹、镂空透雕、阴线刻划皆尽其妙。她尤擅长平面减地之技法,浅浮雕的艺术效果绝佳,这是与传统玉牌创作的最大区别,是最大限度体现玉质缜密、细腻、润泽的一个非常好的雕刻方式。除了雕刻主体、背景、边框等多个层次之外,苏然还融入了深(远)景、中景、近景等现代美术的透视方法,用深(高)浮雕、浅浮雕和薄意雕刻的传统手法加以体现。同时利用现代美术理论和知识,大量运用阴与阳、空与实、疏与密、方与圆、线与面等艺术手法处理,更好地表达出各种题材的艺术美感和创作内涵。   雕刻过程中苏然更加体现了女人的细致,哪怕是局部细微纹饰也绝对不允许半点马虎。据她介绍说:“玉雕工艺还是相当复杂的,看起来简单的一个小人物,其实需要雕刻很长时间,尤其我做的佛教题材,从雕刻到抛光,都是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在古代,由于工具的限制,玉牌的雕工往往不够精细,而且用金刚砂、磨盘等,耗费时间很长。科技发达的今天,精细的工具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雕刻速度上就有了飞跃的提高。在面部刻画时候,我通常借助放大镜,将局部的细节刻画到极致。”她的配饰玉雕作品,通常在边缘处理上也能体现出精致,形状舒适,适合佩戴把玩,手感舒服。
  在选料方面,苏然有自己的要求:选料白度不是占第一位的,细腻度才是第一位。因为真正的新疆和田玉不是十分白的,最白的要数俄料。做摆件的料子一定做不了牌子,适合做牌子的料的细腻度、油润度必须达到一定级别。苏然一般选择真正玉龙喀什河中游出产的料子,这些原料最为优良,而且越来越难找到。苏然也特喜欢擅长驾驭有特点的玉料,她能透过复杂的表象揭穿事实真相,顺应材料的本意,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将瑕疵合理地转化为作品的亮点,化腐朽为神奇,以可遇之材造就不可求之作,天人合一,天工巧夺。
  一块玉石、一个灵感、一双巧手,就能创造美丽。这个过程也许看似简单,但每块玉石的生成都要历经上万年,每个灵感的触发都需要自由驰骋的思想,而练就一双巧手更是天赋与努力缺一不可。经过二十余年的雕琢,苏然已把自己从一粒朴素无华的玉料,变成为了玉雕界一块夺目的美玉……苏然大师始终以传承玉道、弘扬玉德为己任,着力继承和发展中国玉雕艺术,为古老玉作谱写当代辉煌。
  大师小档案: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中国青年玉石雕艺术家
  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
  北京市青联委员、政协东城区委员
  北京中鼎元总设计师兼总工艺师
  北京轻工技师学院特聘教授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评委、“天工奖”等奖项评委
  2009年被评为享受北京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高级技师
  201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13年获得高级工艺美术师技术职称
  2015年成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并被推荐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4年,白玉《双龙牌》获天工奖铜奖
  2005年,白玉《咏梅牌》获天工奖银奖,白玉《桃园结义》《煮酒论英雄》获优秀作品奖
  2007年,《高山仰止》《释道儒》获天工奖银奖,《玉璞神刀》《江山永固镇》《九思铭》《岁寒三友》等作品获优秀作品奖。
其他文献
“意淡言疏情厚细美”这是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凤凰卫视高级策划、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通过对杨福音绘画艺术深入研究后的学术评论。他说:“杨福音真的是在美术史上的凤毛麟角,诚可敬也!”  9月23日, 无尽藏——杨福音的绘画艺术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共展出杨福音山水、人物、花鸟、册页、手卷及书法作品158幅。本次画展由中国国家画院学术支持,广东省美协、湖南省美协、广州画院联合举办,谭国斌当代艺术
期刊
画家刘强  刘强,江苏徐州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师从欧洲油画大师乌克兰人民艺术家米·顾依达。现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員、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先后参加第五届江苏省油画展、江苏省美术家协会首次新人美术作品展、第七届江苏省油画展暨小幅油画研究展、第六届全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同路而行——首届米·顾依达师生油画展等展览;并在《美术观察》《中国油画》《世界知识画报》《美术大观》《
期刊
(一)  时间对于女人而言,究竟是敌人,还是朋友?  豆蔻年华,明眸皓齿,花间晨露一般的晶莹,林中清泉一般的明媚,谁不爱?年华逝去,抽干了容颜的水光艳潋,剩下昨日黄花满地愁容,最怕心也随之枯竭,闻不到花香,听不见鸟鸣,触不到温情与感伤。  时间,对于有一类女人,却是无上的馈赠。少了年少轻狂,多了舒缓温润。她们能从容优雅地行走,把每一个平常日子过成一首诗。于细微中,无声处,散发出灵魂的芳香。  我认
期刊
铜墨盒是流行于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一种文具用品,对于铜墨盒的制作工艺,展现了中国各种制铜工艺门类,包括享誉国内外的景泰蓝和乌铜走银的制铜工艺,使铜墨盒这个普通文具在短短两百年间绽放出奇异的光彩,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审美。我通过对自己收藏的铜墨盒进行分类整理,初步总结出有13大类(43个品种)制作铜墨盒的不同工艺(其中前5大类的图文已刊登在《艺术中国》2016年10月刊)
期刊
书法家胡有德  胡有德,1966年7月出生于湖南永州,别署胡逾,号卿岭居士、长沙怀素,新闻学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九歌书画院艺术家、当代商报社执行总编辑、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智库专家。1992年举办“谭小平、胡有德书画展”;1996年举办“胡有德书法艺术展”;1998年举办“胡有德个人电视书法展”;2003年举办“胡有德书法精品展”。作品入围、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
期刊
成定瑜,1982年生,台北人,长荣大学视觉艺术系毕业。曾获得2013台湾国展(台湾之美)油画比赛优选、2013金车青年油画比赛第二名、2014百号油画优选、2015台湾国展油画比赛网络票选最佳人气奖等。善以鲜艳浓郁的色彩、繁复细腻的写实笔法,组构对台湾生态的礼赞,风格华丽典雅、光影缭绕、层次丰富、饶富意象。  飞蛾漫舞,斑斓的翅膀花纹如汹涌波涛朝观者眼球袭来,象征孕生台湾这座海岛的生命力,这件搜罗
期刊
2016年6月23日,由江苏省书协主办、无锡市文联联办,江苏省书协刻字委员会、无锡市国画院等承办的江苏省第五届刻字艺术展在无锡市博物院开幕。与会代表人手一册《江苏省第五届刻字艺术展——特邀刻铜艺术作品集》,这本小册子推出了刻铜墨盒收藏家赵玉刚的个人精选藏品。  我是文化爱好者  说到文明与文化的区别,且看一例。从古砚,到墨盒,再到墨水瓶,看似一条便捷的走向。文明是进步了,而文化呢?墨水瓶摆在案头,
期刊
曾锦溪,1987年5月生于福建省平和崎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首届国学班班委、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福建省人民政府表彰书法家、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福建十大青年书法家”之一、泉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12泉州市年度文化人物。书法作品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二等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二等奖、全国首届书法临帖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第四届中国书坛
期刊
刘学柱,江西万安人,号万安居士,别署万福,斋号思晋堂,毕业于井冈山大学艺术系和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幼承家学,自幼酷爱书法,后师历代名家碑帖,自研至今。作品曾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第四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高恒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展、“冼夫人奖”全国书法艺术
期刊
在中国书法家论坛关注万福道兄作品久矣。此次作品展较前些年的作品展而言,万福兄有了更多对书法的自我领悟和个性语言,足见其用功之深、善悟之至。  观其书作,感慨有三:  其一,勤学善悟。我对书作的第一感觉就是书出有宗。书法创作讲究“言有宗,事有君”,楷书更是如此。楷书之难,难在书家临写的法度和坚持。很多同道无法做到废纸三千,总想的是另辟蹊径。万福兄的书法能有今天的面貌,对传统的临摹是下足了功夫,临池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