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历来有诗国之称,中国人的精神、信念、品德、情感、风尚、趣味都在诗里面,复兴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是时代赋予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复兴中华诗词有利于塑造蓬勃向上的精神、坚定正确的信念、涵育高尚的思想品德、培养美好的情感、形成良好的风尚,引导优雅的生活趣味。
【关键词】 文化涵养 中华诗词 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正在领导中国人民昂首迈步走在伟大民族复兴之路上。文化复兴对于当今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作为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认识其意义,特别是弘扬中华诗词的意义,才能运用文化的力量做好培养人引导人塑造人。我对此谈谈以下几点浅见:
一、有利于塑造进取精神
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没有消亡,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精神没有衰败。“是诗歌的生命和内核。一,中国诗词存在着生生不息的令人感发的精神力量,心心相传,历代不绝。如烈士张志新被迫害时常常吟着两句诗名篇佳作迭出,时至今日,读起来仍然令人荡气回肠,精神焕发如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毛泽东的《沁园春》,就是这方面杰出的代表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阅读这些优秀的作品,可以是继往开来,锻炼个人意志、提升精神境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造雄厚的精神基础。“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是苏轼被贬最困难时期的作品。历代像这样的名篇佳作迭出,时至今日,读起来仍然令人荡气回肠,精神焕发。如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毛泽东的《沁园春》,就是这方面杰出的代表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阅读这些优秀的作品,可以是继往开来,锻炼个人意志、提升精神境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造雄厚的精神基础。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没有消亡,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精神没有衰败。“是诗歌的生命和内核。
二、有利于坚定正确的信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人的信念在诗里。信念是指人们主观上所持有的相对稳定的思想和观念,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信念是立身处世的统帅,是人生的灵魂,人生总是在某种信念的支撑下得以持续,信念对人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人不可能一开始就具备正确高尚的信念,人们的信念大都有一个从不够正确到正确,从卑下到高尚的过程。因此人生应该学会思考,善于觉悟,不断升华自己的信念。《尚书·虞书·舜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我国古代不少优秀作品,就包含着诗人理性的、深刻的人生思考,具备正确的人生信念。尽管历代诗论家反对“理过其词,淡乎寡味”、“以议论为诗”,但是大都追求“理趣”、“神韵”、“味外之旨”,即寓理于景,寓理于事,含蓄巧妙說理。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通过学习阅读这些正能量的诗词,可以帮助我们去除头脑中低级的灰色的错误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
三、有利于涵育高尚的品德
中国人的美德在诗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特别是个人品德修养,儒家倡导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修身在第一位。重节爱名,知耻有守是中华传统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古人必须遵守的的‘八德’。中国古代倡导诗教,把诗词作为道德教化的工具,劝导人们崇德向善。古往今来,不少仁人志士留下大量讴歌良好道德操守的诗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四、有利于培养美好的情感。中国人的情感在诗里。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生于世,离不开爱情、亲情、友情和乡情。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诗词是抒发情感的最佳载体之一,最优秀的的作品,必定包含最真实的情感。“诗缘情”比“诗言志”更接近诗歌的本质,《毛诗序》从诗学理论角度指出了诗歌抒情的性质: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四、有利于引导优雅的生活情趣
中国人的趣味在诗里。我国很早就把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主张用礼乐诗歌教化人民。西周的学校把‘乐’作为‘六艺’之一。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用诗中所蕴含的道德、意志、情感等人民大众易于接受的美学力量,来教化人心,提高素质,是诗之教化功能的本质体现。孔子认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不学诗,无以言”。在我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美学和诗学经常结合在一起。“修辞立其诚”是《易传》的美学观点,主张通过修养言辞以树立美好的品德。中华诗词是汉字的独有产物,学习、阅读、欣赏诗词可以提升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变化人的气质,使人去除粗俗,变得优雅,提升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中华诗词经常和传统文化的精华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与饮酒、品茶、种花等优雅的兴趣爱好结合在一起,与祖国的大好山河结合在一起,通过“遐思八方,神游万古”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与笔端”,从而创造出诸多精彩动人的审美意境、审美意象和审美趣味。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贺知章笔下的柳,李白笔下的酒,白居易笔下的原上草,孟郊笔下的慈母,林逋笔下的梅花等等,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沉淀和资源,一代代得以传承下来。
当前,中央电视台和教育部共同组织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成功开展的国粹文化活动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艺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学习载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下,各地诗词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诗词讲座、竞赛等活动如火如荼,这些都令笔者欣喜不已。笔者为此推波助澜,不揣简陋,谈谈复兴中华古典诗词的重大意义,目的是希望为员工提高文化水准,增强文化内涵,以尽绵薄之力寓优秀文化工作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使新时代思政工作更具吸引力。
【关键词】 文化涵养 中华诗词 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正在领导中国人民昂首迈步走在伟大民族复兴之路上。文化复兴对于当今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作为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认识其意义,特别是弘扬中华诗词的意义,才能运用文化的力量做好培养人引导人塑造人。我对此谈谈以下几点浅见:
一、有利于塑造进取精神
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没有消亡,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精神没有衰败。“是诗歌的生命和内核。一,中国诗词存在着生生不息的令人感发的精神力量,心心相传,历代不绝。如烈士张志新被迫害时常常吟着两句诗名篇佳作迭出,时至今日,读起来仍然令人荡气回肠,精神焕发如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毛泽东的《沁园春》,就是这方面杰出的代表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阅读这些优秀的作品,可以是继往开来,锻炼个人意志、提升精神境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造雄厚的精神基础。“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是苏轼被贬最困难时期的作品。历代像这样的名篇佳作迭出,时至今日,读起来仍然令人荡气回肠,精神焕发。如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毛泽东的《沁园春》,就是这方面杰出的代表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阅读这些优秀的作品,可以是继往开来,锻炼个人意志、提升精神境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造雄厚的精神基础。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没有消亡,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精神没有衰败。“是诗歌的生命和内核。
二、有利于坚定正确的信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人的信念在诗里。信念是指人们主观上所持有的相对稳定的思想和观念,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信念是立身处世的统帅,是人生的灵魂,人生总是在某种信念的支撑下得以持续,信念对人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人不可能一开始就具备正确高尚的信念,人们的信念大都有一个从不够正确到正确,从卑下到高尚的过程。因此人生应该学会思考,善于觉悟,不断升华自己的信念。《尚书·虞书·舜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我国古代不少优秀作品,就包含着诗人理性的、深刻的人生思考,具备正确的人生信念。尽管历代诗论家反对“理过其词,淡乎寡味”、“以议论为诗”,但是大都追求“理趣”、“神韵”、“味外之旨”,即寓理于景,寓理于事,含蓄巧妙說理。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通过学习阅读这些正能量的诗词,可以帮助我们去除头脑中低级的灰色的错误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
三、有利于涵育高尚的品德
中国人的美德在诗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特别是个人品德修养,儒家倡导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修身在第一位。重节爱名,知耻有守是中华传统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古人必须遵守的的‘八德’。中国古代倡导诗教,把诗词作为道德教化的工具,劝导人们崇德向善。古往今来,不少仁人志士留下大量讴歌良好道德操守的诗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四、有利于培养美好的情感。中国人的情感在诗里。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生于世,离不开爱情、亲情、友情和乡情。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诗词是抒发情感的最佳载体之一,最优秀的的作品,必定包含最真实的情感。“诗缘情”比“诗言志”更接近诗歌的本质,《毛诗序》从诗学理论角度指出了诗歌抒情的性质: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四、有利于引导优雅的生活情趣
中国人的趣味在诗里。我国很早就把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主张用礼乐诗歌教化人民。西周的学校把‘乐’作为‘六艺’之一。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用诗中所蕴含的道德、意志、情感等人民大众易于接受的美学力量,来教化人心,提高素质,是诗之教化功能的本质体现。孔子认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不学诗,无以言”。在我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美学和诗学经常结合在一起。“修辞立其诚”是《易传》的美学观点,主张通过修养言辞以树立美好的品德。中华诗词是汉字的独有产物,学习、阅读、欣赏诗词可以提升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变化人的气质,使人去除粗俗,变得优雅,提升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中华诗词经常和传统文化的精华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与饮酒、品茶、种花等优雅的兴趣爱好结合在一起,与祖国的大好山河结合在一起,通过“遐思八方,神游万古”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与笔端”,从而创造出诸多精彩动人的审美意境、审美意象和审美趣味。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贺知章笔下的柳,李白笔下的酒,白居易笔下的原上草,孟郊笔下的慈母,林逋笔下的梅花等等,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沉淀和资源,一代代得以传承下来。
当前,中央电视台和教育部共同组织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成功开展的国粹文化活动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艺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学习载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下,各地诗词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诗词讲座、竞赛等活动如火如荼,这些都令笔者欣喜不已。笔者为此推波助澜,不揣简陋,谈谈复兴中华古典诗词的重大意义,目的是希望为员工提高文化水准,增强文化内涵,以尽绵薄之力寓优秀文化工作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使新时代思政工作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