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校园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尤其是教育欠发达的区域,不能用“博大精深”来概括其总体特征,但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流毒无穷的聪明的中国人,渴望的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校园文化建设“有形更要有神”
聚集众多聪明人的校园,一旦有党政领导觉悟到文化引领对学校、对师生的深远影响时,可能会在他们的领导下,将学校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制度契约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提炼为学校自主建构的教育哲学,即学校文化。这虽是校园文化燎原,却也渐次琳琅满目。喜走捷径的不少学校便攻之、效之,还大言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时间,不少校园便儒道佛荟萃,雅俗禅泛滥。
殊不知,水因善下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一所学校的文化“要有形更要有神”,它当是该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依赖其所有人在共同愿景、共同努力、共同创造等要素构成的共同精神背景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一种内外显现,是仿不成,借不来的。
所以,在欣赏兄弟学校的棋文化、书法文化、山文化、水文化、车文化、茶文化等主题文化之时,不可生搬硬套、杂乱拼凑。“文化本自成,师生欣然之”,各学校的文化建设要兼顾传统和时代的双重性,善于提取学校发展史中有价值的积淀或所在地域中有特点的基因;善于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下,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
在这一点上,做得好的学校不少。如坐落在襄阳高新区米庄镇第28中学,适时更名为“米芾中学”,旨在借助米芾的影响,传承米芾文化,把襄阳米芾中学打造成有特色、有品位、有教学实力、有影响力的学校。再结合本区学校看,十三中在创建市级示范管理学校、示范高中、最佳文明单位的征程中,形成的敢于争先态势、团结奋进热情、集中攻坚能力的精神,都应该成为其“立德树人,路在脚下”的主题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宜实不宜虚”
毋庸置疑,优秀的校园文化在培养师生学习生活习惯、拓宽视野、丰富人文积淀、陶冶情操、砥砺意志、滋养心灵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用教育家朱永新的话说,就是它让学生青春生命拔节,让教师教育生命丰盈。对于个体而言,它是一种关于成长与完善的宗教;对于社会而言,它则是关于人类文明与尊严的仪式。建立、丰富并完善它,是一门独到而又艰辛的学问,只能务实不可务虚。
可是,当看到不少学校的校园文化特别是环境文化建设,完全是见理不见人、见章不见行、大而空洞、华而不实。去年十月,学校组织参观的一个山区学校,校园的文化长廊、宣传橱窗、教室走廊等阵地都贴满了世界名车的照片和介绍。其实,此校距楚文化源头郧县辽瓦不远。郧县辽瓦店子遗址早在2007年就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它正是学界多年寻找的楚文化源头。其重要遗存主要体现在夏、商、西周三个时期。尤其夏时期文化遗存保存完好,遗迹、遗物十分丰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发现的规模较大、出土遗物较多的一处夏时期的聚落遗址,属汉江流域石家河文化范畴。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难道只是考古学家们享用的专利,而土生土长的青少年儿童就不应当了解、探寻、宣讲?
再看看北师大乌海附校的学校文化主题的提取是如何务实避虚的。乌海市具有蒙文化、黄河文化、书法文化、绿洲文化、工业文化和移民文化等多元文化汇聚的特征。北师大乌海附校位于乌海市乌达区。乌达区致力于以库区产业为支柱,将特色农业发展、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生态绿洲型山水园林城区。该校就提取了乌海市、乌达区“绿洲文化”的基因,明确其主题是“绿洲伴我成长”。意为:乌海绿洲是由黄河水、地下水滋润了沙漠植物而形成的片片沃土。她养育了知感恩的师生,伴随着莘莘学子健康成长;待学子长大后,一定会把她建设得更美丽、富饶。
深山乡村学校的“车文化”主题与沙漠腹地学校“绿洲伴我成长”文化主题相比,孰实孰虚,显而易见。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刻意、流于表象的面子工程,而是发乎自然、极具内蕴的生命再造。如此经营,才能算是对用青春、梦想和生命撑起这一方净土的师生员工负责任的文化。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第十三中学)
校园文化建设“有形更要有神”
聚集众多聪明人的校园,一旦有党政领导觉悟到文化引领对学校、对师生的深远影响时,可能会在他们的领导下,将学校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制度契约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提炼为学校自主建构的教育哲学,即学校文化。这虽是校园文化燎原,却也渐次琳琅满目。喜走捷径的不少学校便攻之、效之,还大言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时间,不少校园便儒道佛荟萃,雅俗禅泛滥。
殊不知,水因善下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一所学校的文化“要有形更要有神”,它当是该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依赖其所有人在共同愿景、共同努力、共同创造等要素构成的共同精神背景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一种内外显现,是仿不成,借不来的。
所以,在欣赏兄弟学校的棋文化、书法文化、山文化、水文化、车文化、茶文化等主题文化之时,不可生搬硬套、杂乱拼凑。“文化本自成,师生欣然之”,各学校的文化建设要兼顾传统和时代的双重性,善于提取学校发展史中有价值的积淀或所在地域中有特点的基因;善于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下,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
在这一点上,做得好的学校不少。如坐落在襄阳高新区米庄镇第28中学,适时更名为“米芾中学”,旨在借助米芾的影响,传承米芾文化,把襄阳米芾中学打造成有特色、有品位、有教学实力、有影响力的学校。再结合本区学校看,十三中在创建市级示范管理学校、示范高中、最佳文明单位的征程中,形成的敢于争先态势、团结奋进热情、集中攻坚能力的精神,都应该成为其“立德树人,路在脚下”的主题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宜实不宜虚”
毋庸置疑,优秀的校园文化在培养师生学习生活习惯、拓宽视野、丰富人文积淀、陶冶情操、砥砺意志、滋养心灵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用教育家朱永新的话说,就是它让学生青春生命拔节,让教师教育生命丰盈。对于个体而言,它是一种关于成长与完善的宗教;对于社会而言,它则是关于人类文明与尊严的仪式。建立、丰富并完善它,是一门独到而又艰辛的学问,只能务实不可务虚。
可是,当看到不少学校的校园文化特别是环境文化建设,完全是见理不见人、见章不见行、大而空洞、华而不实。去年十月,学校组织参观的一个山区学校,校园的文化长廊、宣传橱窗、教室走廊等阵地都贴满了世界名车的照片和介绍。其实,此校距楚文化源头郧县辽瓦不远。郧县辽瓦店子遗址早在2007年就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它正是学界多年寻找的楚文化源头。其重要遗存主要体现在夏、商、西周三个时期。尤其夏时期文化遗存保存完好,遗迹、遗物十分丰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发现的规模较大、出土遗物较多的一处夏时期的聚落遗址,属汉江流域石家河文化范畴。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难道只是考古学家们享用的专利,而土生土长的青少年儿童就不应当了解、探寻、宣讲?
再看看北师大乌海附校的学校文化主题的提取是如何务实避虚的。乌海市具有蒙文化、黄河文化、书法文化、绿洲文化、工业文化和移民文化等多元文化汇聚的特征。北师大乌海附校位于乌海市乌达区。乌达区致力于以库区产业为支柱,将特色农业发展、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生态绿洲型山水园林城区。该校就提取了乌海市、乌达区“绿洲文化”的基因,明确其主题是“绿洲伴我成长”。意为:乌海绿洲是由黄河水、地下水滋润了沙漠植物而形成的片片沃土。她养育了知感恩的师生,伴随着莘莘学子健康成长;待学子长大后,一定会把她建设得更美丽、富饶。
深山乡村学校的“车文化”主题与沙漠腹地学校“绿洲伴我成长”文化主题相比,孰实孰虚,显而易见。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刻意、流于表象的面子工程,而是发乎自然、极具内蕴的生命再造。如此经营,才能算是对用青春、梦想和生命撑起这一方净土的师生员工负责任的文化。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第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