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家长自身职业对孩子的影响
经调查,优秀学生大多出身于干部与知识分子家庭,如公务员、中小学教师、医生、单位职员等学,而后进生大多出身于本地爆发户、个体经营者及外出务工人员。 父母的职业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可为子女提供学习机会,以及可能形成对子女的期望程度、教养方式等。而后进生的父母因平时工作太忙,对子女的学习无暇顾及,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把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负责任地交给学校、家中的老人或学校外的业余辅导班。那么这部分孩子容易出现任性,不易与人沟通,孤癖,不合群等明显不明显的心理隐疾;还有的懦弱,优柔寡断,遇事缺乏主见,这些一般性的心理隐患,天长日久影响到的将不仅是成绩,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造成许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它主要包括:家庭的藏书情况,父母的学习习惯及兴趣,父母对子女的辅导,家庭的学习环境等方面好生组家庭一般经常订阅报刊,拥有的科学性与文学性书籍较多,父母亲的阅读兴趣浓厚,而且内容偏于专业性、知识性和艺术性,这样不仅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父母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三、家长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影响
1.很多家长以学习成绩为主,影响学生健康发展
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是次要的或可有可无的。追求考试分数的家庭教育只会适得其反,使孩子坠入家长自设的分数圈套,从而丧失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性。现实社会中惟分数至上的家庭教育的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令人痛心不已。
2.在溺爱的家庭中,学生失去养成教育
现在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农村孩子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让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优越地位,视如掌上明珠,一味满足子女在物质、精神、生活上的任何需求,久而久之,则养成子女的骄横、任性、贪图享乐、唯我至上等不良习性,这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尤为突出。过分的关爱,过分的包办,使孩子从小就失去了学习和生活的自理能力,自然就成了班级中的后进生。
3.在放任的家庭中,学生难以成才
这部分家长大多工作繁忙 ,没时间管孩子。个别父母文文化水平较低,无能力教育孩子,对孩子行为的好与坏一概不管不问,对其学习努力与否也不关心,任其所为。孩子表现为对事物无是非观念,对学习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成绩好坏也随其自然,这种家庭环境也很难使孩子成为德和兼备的有用人才。
4.在控制的家庭中,学生畸型发展
采取这种教育方法的父母认为,子女的一切有关问题应该由他们处理。其管理方式和态度过分严格,甚而专断独裁,过多地干预子女的行为,无视引导、劝解、说服的作用。尤其对子女成绩期望过高,以至揠苗助长,采取打骂恐吓等手段。其后果只会使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呢?我认为作为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自身修养,做孩子的表率。
一个孩子的学习态度如何,道德品行如何,与其家长的榜样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人说,在很多情况下,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爱学习,孩子就爱学习;家长爱劳动,孩子就爱劳动;家长乐于助人,孩子就乐于助人;家长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孩子就能干出一番事业。这样的看法未免绝对化了,但的确道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道理:家长是孩子的老师,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作为父母,既然爱孩子,就不能因为自己的毛病,影响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教育孩子的过程也应该是自己不断提高素质的过程。
第二,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1.互敬互爱、平等互助、和睦相处
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作为家长的父母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爱护、相互帮助,在家庭中形成民主、平等、融洽的空气,有了分歧彼此互相理解和容忍,有了矛盾彼此协商解决。
2.教育态度、方法要保持一致
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要尽量保持一致。如果不是面对紧急情况或重大问题,就应该相互忍让,不必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过后,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家长可冷静地分析当时的情况,共同商量出较为得当的教育方法。
第三,尊敬、理解、关心、爱护孩子,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一是尊重孩子。孩子虽然年龄小、经验少,但他们也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包括自己家长的尊重,后进的孩子,可能表面上无所谓,其实在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自爱,是孩子成长进步的肥沃土壤。家长要尊重孩子,培养他们的自尊心,把高度尊重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二是了解和理解孩子。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青少年儿童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似乎越来越少,相互之间的理解也越来越难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更要经常了解孩子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情况,保持跟孩子的交往,促使自己与孩子进行必要的思想交流。同时,要学习青少年儿童生理学和心理学,了解当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孩子的影响,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三是关心、爱护孩子。孩子相对幼稚,心灵较为脆弱,他们害怕孤独、冷漠,害怕陌生的环境,害怕失败。后进的孩子,容易受人歧视。家长要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要善于创造爱的氛围,让孩子经常淋浴在爱的阳光里。同时,要学会爱孩子,学会理智地爱,避免走溺爱、简单粗暴、放任不管的极端。
孩子成长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家长要努力克服家庭教育方法、家庭关系和自身行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规范自身行为,建立和睦家庭,遵循教育原则,讲求教育方法,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经调查,优秀学生大多出身于干部与知识分子家庭,如公务员、中小学教师、医生、单位职员等学,而后进生大多出身于本地爆发户、个体经营者及外出务工人员。 父母的职业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可为子女提供学习机会,以及可能形成对子女的期望程度、教养方式等。而后进生的父母因平时工作太忙,对子女的学习无暇顾及,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把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负责任地交给学校、家中的老人或学校外的业余辅导班。那么这部分孩子容易出现任性,不易与人沟通,孤癖,不合群等明显不明显的心理隐疾;还有的懦弱,优柔寡断,遇事缺乏主见,这些一般性的心理隐患,天长日久影响到的将不仅是成绩,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造成许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它主要包括:家庭的藏书情况,父母的学习习惯及兴趣,父母对子女的辅导,家庭的学习环境等方面好生组家庭一般经常订阅报刊,拥有的科学性与文学性书籍较多,父母亲的阅读兴趣浓厚,而且内容偏于专业性、知识性和艺术性,这样不仅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父母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三、家长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影响
1.很多家长以学习成绩为主,影响学生健康发展
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是次要的或可有可无的。追求考试分数的家庭教育只会适得其反,使孩子坠入家长自设的分数圈套,从而丧失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性。现实社会中惟分数至上的家庭教育的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令人痛心不已。
2.在溺爱的家庭中,学生失去养成教育
现在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农村孩子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让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优越地位,视如掌上明珠,一味满足子女在物质、精神、生活上的任何需求,久而久之,则养成子女的骄横、任性、贪图享乐、唯我至上等不良习性,这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尤为突出。过分的关爱,过分的包办,使孩子从小就失去了学习和生活的自理能力,自然就成了班级中的后进生。
3.在放任的家庭中,学生难以成才
这部分家长大多工作繁忙 ,没时间管孩子。个别父母文文化水平较低,无能力教育孩子,对孩子行为的好与坏一概不管不问,对其学习努力与否也不关心,任其所为。孩子表现为对事物无是非观念,对学习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成绩好坏也随其自然,这种家庭环境也很难使孩子成为德和兼备的有用人才。
4.在控制的家庭中,学生畸型发展
采取这种教育方法的父母认为,子女的一切有关问题应该由他们处理。其管理方式和态度过分严格,甚而专断独裁,过多地干预子女的行为,无视引导、劝解、说服的作用。尤其对子女成绩期望过高,以至揠苗助长,采取打骂恐吓等手段。其后果只会使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呢?我认为作为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自身修养,做孩子的表率。
一个孩子的学习态度如何,道德品行如何,与其家长的榜样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人说,在很多情况下,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爱学习,孩子就爱学习;家长爱劳动,孩子就爱劳动;家长乐于助人,孩子就乐于助人;家长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孩子就能干出一番事业。这样的看法未免绝对化了,但的确道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道理:家长是孩子的老师,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作为父母,既然爱孩子,就不能因为自己的毛病,影响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教育孩子的过程也应该是自己不断提高素质的过程。
第二,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1.互敬互爱、平等互助、和睦相处
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作为家长的父母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爱护、相互帮助,在家庭中形成民主、平等、融洽的空气,有了分歧彼此互相理解和容忍,有了矛盾彼此协商解决。
2.教育态度、方法要保持一致
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要尽量保持一致。如果不是面对紧急情况或重大问题,就应该相互忍让,不必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过后,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家长可冷静地分析当时的情况,共同商量出较为得当的教育方法。
第三,尊敬、理解、关心、爱护孩子,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一是尊重孩子。孩子虽然年龄小、经验少,但他们也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包括自己家长的尊重,后进的孩子,可能表面上无所谓,其实在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自爱,是孩子成长进步的肥沃土壤。家长要尊重孩子,培养他们的自尊心,把高度尊重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二是了解和理解孩子。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青少年儿童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似乎越来越少,相互之间的理解也越来越难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更要经常了解孩子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情况,保持跟孩子的交往,促使自己与孩子进行必要的思想交流。同时,要学习青少年儿童生理学和心理学,了解当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孩子的影响,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三是关心、爱护孩子。孩子相对幼稚,心灵较为脆弱,他们害怕孤独、冷漠,害怕陌生的环境,害怕失败。后进的孩子,容易受人歧视。家长要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要善于创造爱的氛围,让孩子经常淋浴在爱的阳光里。同时,要学会爱孩子,学会理智地爱,避免走溺爱、简单粗暴、放任不管的极端。
孩子成长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家长要努力克服家庭教育方法、家庭关系和自身行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规范自身行为,建立和睦家庭,遵循教育原则,讲求教育方法,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