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方圆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柏拉图说:“若是一个人对于某一种技艺没有知识,他对于那种技艺的语言和作为,就不能做正确的判断了。”我们写文章也一样,很多学生平时学习很认真,对语文课堂的其他知识都能很好地把握,可是作文就是写不好,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能够掌握足够的行文技巧。作文是一种创作,再惊天动地的经历,辗转结肠的情感,在流水账似的表述下其感染力也会荡然无存,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作文技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以规则为前提,能力为中心,联系学情,根据实际,开展语文课堂上的作文教学活动。
  首先,掌握写作理论知识,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技巧,即使是相同的技巧在不同的文体中表现得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识别各种技巧,只有这样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有所针对,有所思考,进而有所得,进而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
  以《朋友》为题的作文,教师可以从网上搜索不同的文章开头让学生进行辨别和模仿。比如:“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女生啦!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虎妞’。” 这样的开头手法叫“欲扬先抑,开发胃口”;比如:“培根说过:‘无真实朋友之人,可以谓之真可怜而永陷于孤独生活之人。’他的话道出了朋友的重要。是的,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他简直无法生存在世界上。”这种开头叫“名言指路,开宗明义”。依次类推,学生只有充分了解了不同的技巧手法之后,才能灵活运用,为创作实践服务。
  其次,自主阅读,赏析美文,探究创作技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一些好的文章,能使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美文案例法就是一种比较可取的方法。美文,也就是构思精巧,语言风格突出,感情真挚或内涵深刻的一些好文章。虽说文无定法,但好的文章总能给人很多好的启发,让人如沐春风。
  我们要留给中学生多读好文章的时间,在阅读中积累佳词妙句,感悟好的文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都是这个道理。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留给其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就显得特别重要。
  第三,指导互批互改,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中学生作文互批的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重视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还要关注中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互改时,可将学生分为4—6人为一组,明确修改的内容和每次修改作文的侧重点,给予示范,或者直接提供修改的范例。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得到提升,教师在学生修改时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第四,开展综合训练,培养口头作文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种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语文,语是指口头语言,文是指书面语言。可见,语文是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人们更多的是使用口头语言,所以,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的、更广泛的交际作用。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教学环境。我们要引导中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中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先开展综合学习,然后可以强调中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中学生写作能做到有话可说。
  中学语文教学在想象和创新的路上越走越远的今天,作文写作的规则也越来越被忽视,教师们有必要回头审视和思考,飞得再高也不能突破最起码的规则的限制。只有在遵循起码的规则的基础上发展个性,才不至于在写作的路上越走越偏,才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其他文献
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高中语文三层分级达标”实验课题的开展为语文阅读提拱了更为开阔的空间,课题提出让学生从定向接受的圈子里走出来,进入更为多元、丰富、立体的阅读境界。面对大容量的阅读空间,自由放牧、袖手旁观式阅读法不可取,包办代替、以讲代读更不可取。为此,笔者认为,把对话理念引入语文阅读的天地就显得可行而且必要了。  对话式理念进入阅读课堂,能使学生
期刊
作业是长期以来困扰学生和教师的头号问题。学生每天厌烦怕做,教师也改得筋疲力尽。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身上。多年来,教师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巩固再巩固,语文作文局限在一抄(抄生字)、二答(答课后问题)、三背(背指定篇目)、四做(做令学生头疼的命题作文)这单一固定的模式中。或死记硬背、机械枯燥;或随意盲目,撩深挖浅……导致作业乏味缺少情趣,学生怕做、厌做。因此,关键是教师如何设计好作业的形式,使作业适合每个学
期刊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与初中有明显的不同,主要是学习的理性意识和自我调控意识的增强,因此,高中语文学习应该养成有别于初中的五大习惯。  一、静心读书  对于现代社会劲爆媒体多年来的狂轰滥炸,家庭、校园乃至社会,已经很难有宁静的地方了,然而,“宁静以致远”,不静下来读书,在高中阶段都难以精心读书,那将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一个一辈子远离书本的人,一个一辈子读不进书的人,其知识的吸纳是非常可怜有限的。要静心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讲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情,诵读却可以培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可见,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十分重视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  一、“读”是学习语文的需要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对文章的字、词、句、篇、章、结构和中心思想能深刻理解。要达到这个目的,多读、熟读是不容
期刊
教育心理学认为:以学生为本,教师从外部给学生以刺激,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内驱力,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学生会获得自觉的发展,有效地调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作文教学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呢?我个人认为从作文的命题到作文的训练过程,到作文批改都要以学生为本。  第一,作文的命题应该以学生为本。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其一作文的内容方面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我们的命题应该给学生一个逻辑的起点,从这个
期刊
阅读教学作为学生基本语文能力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阅读教学的开展,首先应当通过课内引导,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并且授之以正确恰当的方法。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古人读书,十年寒窗,韦编三绝,圣贤书了然于心,不论是文学功底,还是论辩技巧,治国方略都有了综合的掌握和涉猎,个人的修养更是高不可测。对于一些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期刊
宋代学者朱熹曾经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他又说:“人做文章,若是仔细看的一般文字熟,少间做出文章,意思语脉,自是相似。读得韩文熟,便做出韩文底文字;读得苏文熟,便做出苏文底文字。”写作的过程首先就是模仿的过程,模仿,实际上就是仿“模”,是“模”到“写”的转化。“述文相效,自古而然。”这几乎是古人写作的结论。  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模仿呢?  例如可以仿结构
期刊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刘向  古人有云:“开卷有益”,这固然正确,但对于我们的大多数学生而言,却不尽然。因为有些学生在阅读中,存在兴趣阅读和盲目阅读的情况;有的只看自己喜欢的书籍,即使是对自身有极大帮助的书,不感兴趣仍旧不会去接触;有的读到了好文章,却不知其妙处何在;有的慕名读了些文学名著,看完却不知其所云,甚至还因为
期刊
高一学生进校了,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有好有坏,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高效学习,坏的学习习惯也能使学生的学习事倍功半。一种好的习惯需要长期培养才能形成,一种坏的习惯需要不懈努力才能去除。高一刚进校,学生对一切都感到新鲜,是培养良好习惯,去除坏习惯的最佳时机。  一、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上的坏习惯主要表现在:  1.没有大声朗读的习惯。  2.没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或不会记笔
期刊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一生重教,记录其与弟子思想言行的《论语》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阅读《论语》过程中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很多方面只是罗列了《论语》中的材料和观点,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为师  关于为师,首先从教育指导思想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它至今提醒着我们真诚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孩子,不因他们父母的地位、家庭背景或亲眼有加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