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婴儿泌尿系统结石很少见,这一病症因为“三鹿奶粉”案才被大众熟知。因为不了解,所以爸爸妈妈们非常紧张,如临大敌。于是我们请来专家详细讲解结石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治疗,希望能够帮新手爸爸妈妈们解除疑惑和担心。
结石形成的原因
根据婴儿泌尿系统结石的病因可以将肾结石分为两大类。
原发性结石。这些病例的原因不明,此类患者常常有地区性的集聚倾向,如热带、山区、沙漠、干旱地带,或水质中含钙较高。维生素A不足,容易使泌尿系统的上皮细胞脱落形成结石的核心,尿中镁离子和柠檬酸缺乏容易使钙质沉淀。形成结石。
继发性结石。原因比较明确,如泌尿系统畸形、泌尿系统感染和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
此外还有缺钙。缺钙使钙从骨质中流失出来,并使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增加,而抑制对磷的重吸收,使血钙直线上升,过多的钙只能从尿中排出,此时因尿磷也增多,故极容易造成结石。
怎么知道宝宝结石了
浩浩最近老是抱怨腰疼,总是跑厕所尿尿,后来还出现了尿血,把爸爸妈妈吓得不轻。带到医院—检查,原来浩浩患上了肾结石。
爸爸妈妈怎样知道宝宝可能患有肾结石呢?以下几个信号可以帮助爸妈辨别:
血尿。肾结石的首发症状就是血尿,虽然会自行消失,但会反复出现。
少尿或无尿。结石会使尿路梗阻,尿液不能顺利排出,只有等梗阻解除以后才能进行排尿。
尿尿时哭闹。患尿路结石的宝宝小便时会比较困难,因此会引起宝宝哭闹不安。
发病早期大孩子往往诉说腰或腹股沟疼痛。如并发尿路感染,则以全身症状就诊,如低热、食欲不振、消瘦、生长发育迟滞等。
上述信号中的任何一个信号的出现,都提示有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能,可以去医院经由小便化验和肾脏、输尿管和膀胱B超来确诊。
什么因素让宝宝患上结石
除了“毒奶粉”里的三聚氢胺,以下原因也可能引起宝宝肾结石。
盲目大量补钙。家长总是把给宝宝补钙当成重要工作。殊不知,人体对于钙的吸收是有限的,尤其是婴幼儿。吸收不了造成钙的沉淀,可能会形成肾结石。
水质过硬。4岁以下的孩子肾脏较娇嫩,不能负担太多的矿物质,配方奶粉中已经含有孩子发育所需要的矿物质了,所以别再用矿泉水冲泡奶粉。如果自来水水质过硬,可将水从水管接出后沉淀一段时间,烧开后再饮用。
吃得太好太咸了。不少家长喜欢每天用肉汤、鸡汤、炖鸡蛋等喂养宝宝,却不知高蛋白、高盐的食物吃得太多,而喝水又太少,会导致尿液浓缩、尿钙或尿酸浓度升高,逐渐形成结石。此外,更可能的原因是那些含高蛋白的食物中含有更多的化学添加物,在进入人体后被排泄过程中容易诱发泌尿系统结石。
大量的吃含草酸盐多的食物,如果汁、巧克力等,也容易造成宝宝尿路结石。
结石了,怎么办
如果确诊宝宝患有肾结石,就需要及时治疗。
小于0.5cm的结石
结石直径小于0.5cm,有可能自己排出体外,可进行保守治疗,包括止痛、消炎、补充水分等措施。同时,要根据结石的成分来调节宝宝的日常饮食。例如,草酸钙类结石的宝宝要少喝茶、饮料,少吃菠菜、苹果、草莓等;若为尿酸类结石,则要少吃肉、内脏、海鲜;磷酸盐类结石患儿少摄入菠菜、南瓜子等。
大于0.5cm的结石
如果结石直径超过0.5cm,可采用体外超声波碎石或者经尿道逆行插管取石。要是结石体积太大的话,那就只有通过手术取出结石了。
如何预防宝宝结石
要预防宝宝患上肾结石,一定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尤其要注意饮食。
多喝水
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尤其是那些富含草酸的饮料。
少吃盐
宝宝每天盐分的摄入量(包括含钠的味精等)不要超过3g,相当于1茶匙。不给孩子吃过咸的快餐食品。
蛋白质适量
肉类、牛奶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不要吃得过多,尤其是动物内脏和海产品。
不要憋尿
随时提醒宝宝不要憋尿。每3小时最好提醒孩子解一次小便。
远离彩色食品
彩色的食物容易引起宝宝的兴趣,可是食用染料与合成色素可能附着于肾脏等泌尿系统器官,进而形成结石。
合理补钙
只要宝宝饮食均衡,并有充足日晒,就用不着额外补钙。如果宝宝真的缺钙了,也应请教医生,是否需要补钙。补哪种钙。补多少。
治疗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和泌尿系统发育畸形也是诱发结石的一个因素,表现为:排尿异常、尿液混浊、排尿次数增加、排尿时哭闹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用药。
结石形成的原因
根据婴儿泌尿系统结石的病因可以将肾结石分为两大类。
原发性结石。这些病例的原因不明,此类患者常常有地区性的集聚倾向,如热带、山区、沙漠、干旱地带,或水质中含钙较高。维生素A不足,容易使泌尿系统的上皮细胞脱落形成结石的核心,尿中镁离子和柠檬酸缺乏容易使钙质沉淀。形成结石。
继发性结石。原因比较明确,如泌尿系统畸形、泌尿系统感染和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
此外还有缺钙。缺钙使钙从骨质中流失出来,并使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增加,而抑制对磷的重吸收,使血钙直线上升,过多的钙只能从尿中排出,此时因尿磷也增多,故极容易造成结石。
怎么知道宝宝结石了
浩浩最近老是抱怨腰疼,总是跑厕所尿尿,后来还出现了尿血,把爸爸妈妈吓得不轻。带到医院—检查,原来浩浩患上了肾结石。
爸爸妈妈怎样知道宝宝可能患有肾结石呢?以下几个信号可以帮助爸妈辨别:
血尿。肾结石的首发症状就是血尿,虽然会自行消失,但会反复出现。
少尿或无尿。结石会使尿路梗阻,尿液不能顺利排出,只有等梗阻解除以后才能进行排尿。
尿尿时哭闹。患尿路结石的宝宝小便时会比较困难,因此会引起宝宝哭闹不安。
发病早期大孩子往往诉说腰或腹股沟疼痛。如并发尿路感染,则以全身症状就诊,如低热、食欲不振、消瘦、生长发育迟滞等。
上述信号中的任何一个信号的出现,都提示有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能,可以去医院经由小便化验和肾脏、输尿管和膀胱B超来确诊。
什么因素让宝宝患上结石
除了“毒奶粉”里的三聚氢胺,以下原因也可能引起宝宝肾结石。
盲目大量补钙。家长总是把给宝宝补钙当成重要工作。殊不知,人体对于钙的吸收是有限的,尤其是婴幼儿。吸收不了造成钙的沉淀,可能会形成肾结石。
水质过硬。4岁以下的孩子肾脏较娇嫩,不能负担太多的矿物质,配方奶粉中已经含有孩子发育所需要的矿物质了,所以别再用矿泉水冲泡奶粉。如果自来水水质过硬,可将水从水管接出后沉淀一段时间,烧开后再饮用。
吃得太好太咸了。不少家长喜欢每天用肉汤、鸡汤、炖鸡蛋等喂养宝宝,却不知高蛋白、高盐的食物吃得太多,而喝水又太少,会导致尿液浓缩、尿钙或尿酸浓度升高,逐渐形成结石。此外,更可能的原因是那些含高蛋白的食物中含有更多的化学添加物,在进入人体后被排泄过程中容易诱发泌尿系统结石。
大量的吃含草酸盐多的食物,如果汁、巧克力等,也容易造成宝宝尿路结石。
结石了,怎么办
如果确诊宝宝患有肾结石,就需要及时治疗。
小于0.5cm的结石
结石直径小于0.5cm,有可能自己排出体外,可进行保守治疗,包括止痛、消炎、补充水分等措施。同时,要根据结石的成分来调节宝宝的日常饮食。例如,草酸钙类结石的宝宝要少喝茶、饮料,少吃菠菜、苹果、草莓等;若为尿酸类结石,则要少吃肉、内脏、海鲜;磷酸盐类结石患儿少摄入菠菜、南瓜子等。
大于0.5cm的结石
如果结石直径超过0.5cm,可采用体外超声波碎石或者经尿道逆行插管取石。要是结石体积太大的话,那就只有通过手术取出结石了。
如何预防宝宝结石
要预防宝宝患上肾结石,一定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尤其要注意饮食。
多喝水
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尤其是那些富含草酸的饮料。
少吃盐
宝宝每天盐分的摄入量(包括含钠的味精等)不要超过3g,相当于1茶匙。不给孩子吃过咸的快餐食品。
蛋白质适量
肉类、牛奶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不要吃得过多,尤其是动物内脏和海产品。
不要憋尿
随时提醒宝宝不要憋尿。每3小时最好提醒孩子解一次小便。
远离彩色食品
彩色的食物容易引起宝宝的兴趣,可是食用染料与合成色素可能附着于肾脏等泌尿系统器官,进而形成结石。
合理补钙
只要宝宝饮食均衡,并有充足日晒,就用不着额外补钙。如果宝宝真的缺钙了,也应请教医生,是否需要补钙。补哪种钙。补多少。
治疗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和泌尿系统发育畸形也是诱发结石的一个因素,表现为:排尿异常、尿液混浊、排尿次数增加、排尿时哭闹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用药。